沙恩霍斯特級大巡洋艦(德語:Scharnhorst-Klasse)是德意志帝國海軍於20世紀初建造的最後一個傳統裝甲巡洋艦船級。該船級由首艦沙恩霍斯特號和末艦格奈森瑙號所共同組成,分別以解放戰爭時期普魯士的軍事改革者格哈德·馮·沙恩霍斯特和奧古斯特·馮·格奈森瑙命名。它們比早前的羅恩級艦隻更大;額外的尺寸主要用於將四門210毫米主炮增加至八門。這些艦隻是首批能與英國對手平起平坐的德國巡洋艦。
兩艘同級艦是專為海外值勤而建,並先後於1909年和1910年被分配至東亞分艦隊,其中沙恩霍斯特號更是取代了自1900年便駐紮在當地的舊式裝甲巡洋艦俾斯麥侯爵號而擔任分艦隊旗艦。兩艘同級艦的服役生涯都較為短暫;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不久,它們都離開了德國在青島的殖民地。1914年11月1日,這些艦隻在科羅內爾海戰中摧毀了一支英國部隊,從而使皇家海軍遭遇了自1814年尚普蘭湖戰役的首次敗仗。而包括沙爾霍斯特級兩艘艦在內的東亞分艦隊,則在隨後於12月8日爆發的福克蘭群島海戰被殲滅。
設計
沙恩霍斯特級艦隻的水線長度和全長分別為143.8米(471呎9吋)和144.6米(474呎5吋),有21.6米(70呎10吋)的舷寬,以及8.37米(27呎6吋)的吃水深度。它們的設計排水量為11,616公噸(11,433長噸),滿載排水量則可達12,985公噸(12,780長噸)。船體採用橫向和縱向鋼框架構造,再覆以鋼製船體板鉚接而成。船體被分為十五個水密艙室和一個占龍骨長度比重為50%的雙層船底。[1]
這些艦隻的標準船員編制為38名軍官和726名水兵。沙恩霍斯特號在擔任分艦隊旗艦時還可配備更多的船員,包括額外14名軍官和62名水兵。而格奈森瑙號在作為分艦隊第二旗艦時的增補人數則為3名軍官和25名水兵。它們都配備有一些小型艦載艇,包括2艘哨艇、2艘機動艇、1艘大舢板、2艘小汽艇、3艘高低桅帆船和1艘小划艇。[1]
沙恩霍斯特級艦隻使用與前級羅恩級相同的動力裝置,即三台立式三缸三脹往復式蒸汽機[2]。每台發動機各負責驅動一副三葉螺旋槳;其中沙恩霍斯特號的中心槳直徑為4.7米(15呎5吋),兩個外槳為5米(16呎5吋)。格奈森瑙號的槳葉則略小,中心槳的直徑為4.6米(15呎1吋),外槳為4.8米(15呎9吋)。三脹發動機通過十八台燃煤式船用鍋爐和36個燃燒室供應蒸汽。推進系統的額定功率為26,000匹指示馬力(19,000千瓦特),但它們都在試航中錄得了更高的數據——沙恩霍斯特號為28,782匹指示馬力(21,463千瓦特)、格奈森瑙號為30,396匹指示馬力(22,666千瓦特)。這些艦隻的設計最高速度為22.5節(41.7公里每小時),但在試航中,沙恩霍斯特號曾以最高23.5節(43.5公里每小時)的速度航行,而格奈森瑙號則可達23.6節(43.7公里每小時)。[1]艦隻的常規貯煤量為800公噸(790長噸),但額外的貯存量卻高達2,000公噸(2,000長噸)。這使得它們能夠以14節(26公里每小時)的速度航行4,800海里(8,900公里)[3]。艦隻由單舵控制。[1]
這些艦隻也搭載了與前級羅恩級相同的電氣設備。它由四台渦輪發電機組成,可在110伏特的電壓下輸出260千瓦特(350匹馬力)的總電功率。[4]沙恩霍斯特級是德國所建的最後一批配備輸出功率為110伏發電機的巡洋艦;自此後的設計中,布呂歇爾號的發電機運行電壓為225伏。[5]
沙恩霍斯特級艦隻的主艦炮為八門210毫米40倍徑速射炮[註 1],其中四門設於兩座雙聯裝炮塔上,主艦艛的兩端各一座,其餘四門則安裝在單翼炮塔上。它們在發射108公斤(238英磅)炮彈的初速為780米每秒(2,600呎每秒),射速為每分鐘4-5發,共提供700發彈藥。[7]安裝於雙聯裝炮塔上的主炮可升至30度高程,最大射程達16,300米(17,800碼)。而單翼炮塔只能提升至16度,因此它們的射程相應較低,為12,400米(13,600碼)。雙聯裝炮塔從中心線向任意方向可瞄準的範圍約為150度。[7]
艦隻的副炮由六門架設於MPL型炮廓[註 2]內的150毫米40倍徑速射炮和十八門廓裝的88毫米35倍徑速射炮組成。150毫米炮能以每分鐘4-5發的速度發射穿甲彈。艦隻為每門同類炮提供170發彈藥,共計1020發。其炮管可以降至-7度和升至20度,最大射程為13,700米(15,000碼),均採用手動升降及瞄準。[8]88毫米炮在發射10公斤(22英磅)炮彈的初速則為620米每秒(2,000呎每秒)。其每門可攜帶150發彈藥,共計2700發,並有能力命中11,000米(12,000碼)以外的目標。與更大的150毫米炮一樣,88毫米炮也是採用手動升降及瞄準。[9]
根據這一時期德國軍艦的慣例,沙恩霍斯特級艦隻配備了四具450毫米(17.7吋)浸沒式水下魚雷發射管;分別佈設在艦艏、艦艉和兩邊舷側,並提供11枚魚雷[1]。這些魚雷為C/03型,重量達662公斤(1,459英磅),並攜帶有176公斤(388英磅)重的高爆彈頭。在31節(57公里每小時)的速度下,魚雷的有效射程為1,500米(1,600碼);若將速度設為較慢的26節(48公里每小時),則可命中距離為兩倍遠的目標,達3,000米(3,300碼)。[10]
作為同時期德國軍艦的標準配置,沙恩霍斯特級艦隻受到克虜伯滲碳鋼的保護。它們在艦隻的中央部分有一條150毫米(5.9吋)厚的裝甲帶,用以保護彈藥艙、輪機艙等核心部位。裝甲帶在中央堡壘的兩端弱化至80毫米(3.1吋),在艦艏及艦艉則不設任何保護。裝甲帶由一層55毫米(2.2吋)厚的柚木作支承。主裝甲甲板的厚度從關鍵區域的60毫米(2.4吋)至其它區域的35毫米(1.4吋)不等。甲板向下傾斜與主裝甲帶相連,這部分的厚度在40至50毫米(1.6至2.0吋)之間。前司令塔的側部和頂部分別有200毫米(7.9吋)和30毫米(1.2吋)厚。後司令塔的防護較弱;其側部厚度僅為50毫米,頂部為20毫米(0.79吋)。主炮炮塔有170毫米(6.7吋)厚的的兩側和30毫米厚的頂部,而艦舯炮則受到厚為150毫米的炮擋和厚為40毫米的頂部保護。150毫米炮的炮擋也有80毫米厚。[1]
同級艦
服役歷史
入役後,同級的兩艘艦都被分配至德國的東亞分艦隊,其中沙恩霍斯特號更是擔任分艦隊司令、海軍上將馬克西米連·馮·斯比的旗艦。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被視為訓練有素的艦隻,它們均因在炮術方面的卓越表現而廣受褒獎。[12]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兩艘艦正在加羅林群島展開例行巡航,而斯比的分艦隊餘部則散佈在太平洋周圍。隨着日本對德宣戰,使得斯比確信需要將部署在美洲基地的小巡洋艦萊比錫號和德累斯頓號調集來鞏固自己的力量,並前往智利補充燃料。然後,分艦隊將試圖經由大西洋返回德國。斯比還打算攻擊由海軍少將克里斯托夫·克拉多克麾下的三艘英國巡洋艦,以及遇到的任何英國航運。[13]9月22日,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前往法屬波利尼西亞的巴比提,意圖奪取貯存在港口的煤炭。這些艦隻對港口實施了短暫炮擊,並導致法國炮艇熱心號沉沒。然而,由於忌憚港灣內的水雷,斯比決定避免風險。法國人也焚毀了煤倉,以防止煤炭被德國人侵用。[14]
1914年11月1日17:00左右,東亞分艦隊在科羅內爾附近遇到了克拉多克的艦群。由於德國艦隻具有速度優勢,斯比能夠將距離保持在18公里(11哩)以內,然後在19:00縮近至12公里(7.5哩)後與英國區艦隊交戰。沙恩霍斯特號對好望號取得了約34次命中;至少有一枚炮彈穿透了好望號的彈藥艙,從而導致巨大的爆炸並摧毀了該艦。小巡洋艦紐倫堡號以近距離平射射程攻擊蒙默思號;在一輪猛攻之後,蒙默思號也宣告沉沒。而另外兩艘英艦,輕巡洋艦格拉斯哥號以及武裝商船奧特朗托號則在夜幕的掩護下逃脫。英國第一海務大臣傑基·費舍爾評論稱,「這是戰爭中最悲慘的海軍行動」。[15]這次失利也成為自1814年尚普蘭湖戰役以來,英國皇家海軍遭受的首次敗仗。當戰鬥的消息傳至身處柏林的德皇威廉二世後,他下令向斯比的分艦隊成員授予300枚鐵十字勳章。在智利的瓦爾帕萊索補充燃料後,東亞分艦隊啟程前往福克蘭群島,意圖摧毀設於當地的英國無線電發射機。[15]
當戰鬥消息傳至英格蘭約6小時後,費舍爾下令大艦隊總司令、海軍上將約翰·傑利科分遣出戰鬥巡洋艦無敵號和不屈號對德國分艦隊展開追捕。海軍中將多夫頓·斯特迪被任命為追捕區艦隊的指揮官,其麾下還集結有裝甲巡洋艦加拿分號、康沃爾號、防禦號和肯特號,以及輕巡洋艦布里斯托號和在科羅內爾倖存下來的格拉斯哥號。[15]12月8日清晨,斯特迪的艦隻先於斯比的分艦隊一步抵達福克蘭群島。英國人於09:40發現了東亞分艦隊;斯比沒有意識到對手派出了兩艘戰鬥巡洋艦,當他觀察到的時候,才急忙命令其艦隻撤退。儘管搶先起步,但高速的戰鬥巡洋艦很快便趕上老舊的德國艦隻——它們剛剛才完成了16000哩的航行而沒有進行維護。[16]
至大約13:20,戰鬥巡洋艦在距離約14公里(8.7哩)的範圍內開火。經過長達兩小時的戰鬥,沙恩霍斯特號在水中停滯並嚴重側傾。此後不久,該艦便沉沒了。格奈森瑙號則在近距離遭到超過50次命中;在艦隻沉沒之前,全體船員向德皇致以三聲高呼。紐倫堡號及萊比錫號同樣被擊沉,德累斯頓號儘管設法暫時逃脫,但還是在胡安·費爾南德斯群島遭摧毀。海戰中共有約2200名德國官兵陣亡,其中包括斯比上將。[17]
註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