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貼(Blu Tack)是可重複使用的油灰狀的壓敏粘合劑,常用於輕量對象(如海報或紙張)附加到牆壁或其他乾燥的表面。一般為藍白色,也有其他顏色,為一種人工合成的橡膠化合物。主要由波士膠(Bostik)生產。[1]
過去英文名稱會有分號,為Blu-Tack,現已去除分號不用。
寶貼的成分是機密,但被敘述為在正常條件下沒有危險特性的合成橡膠混合物。可以吞食並無害,並且不致癌。它不溶於水,比水濃。該材料不易燃,但在有火及高溫環境下會散發出二氧化碳及一氧化碳。[2][3]
寶貼並非該類產品的先驅,早在1964年布魯克製造公司(Brooks Manufacturing Company)就已推出了塑膠貼(Plasti-Tak),並於同年獲得了註冊商標。寶貼的出現普及了此類粘合劑產品,許多廠商看上了寶貼穩定的性質跟風推出了像寶貼的產品,並行銷至全球普及了此類粘合劑產品的運用。
歷史
寶貼最初是在1969年開發的,它是粉筆粉、橡膠和油開發新型密封膠時的意外產生的物質。[5]發明者名字未知。[5] 當初生產的寶貼是白色,但消費者研究表明,擔心兒童可能會將寶貼誤認為是口香糖吞下,因此增加了藍色等其他顏色。[4]
2008年3月在英國,推出約20000盒粉紅寶貼,為乳腺癌防治運動籌集資金,[6] 每包價格10英鎊(13.28美元),獲利將捐給慈善機構。略微改變了配方以保持與其對應的藍色粘合劑的一致性。此後推出了各種顏色的粘合劑,包括紅色、白色、黃色和綠色萬聖節包裝。
類似產品
許多廠商推出了跟寶貼類似卻有不同顏色變體的產品,如輝柏嘉的"Tack-it"、漢高的 "Fun-Tak"、UHU的 "可貼式油灰"(Poster Putty)、"黏貼"(Sticky Tack)和"軟糖貼"(Gummy Stitcker)、普樂士(Pritt)的"Sticky Stuff"、波士膠的"普雷士膠(Prestik)"和艾默的產品(Elmer's Products)的"Poster Tack"。[7]
有些廠商的粘合劑產品會以通用名稱「膠粘油灰」和「安裝油灰」出售。油灰的通用商標會因通用名在不同地區命名而異。在法國、意大利、葡萄牙稱"Patafix" ,在冰島稱 Kennaratyggjó(老師口香糖),在瑞典稱Häftmassa (附着黏貼) 或kludd,在南非稱 wondergom(南非荷蘭語意思為驚奇膠水)。
其他用途
像所有海報油灰一樣,寶貼提供藝術家軟橡皮的替代品,具有出色的抓地力和可塑性。寶貼的形狀可以做得質地穩定,甚至可以在很小的部分中捏出形狀,就像軟橡皮,可以拉伸和揉搓使其表面清新。[8]
一些比例模型愛好者將寶貼用作掩飾迷彩格式的掩膜介質,它可輕鬆模製成任何形狀,並且不會與基礎塗料發生反應或脫落。
寶貼也用於雕刻, 2007年藝術家伊麗莎白·湯普森(Elizabeth Thompson)用約4000個寶貼在金屬絲框架上刻出200(440磅)公斤的家蜘蛛雕塑,並在倫敦動物園展出。其他藝術家也用保貼作為創作藝術品的材料,如定格動畫等。
由於其低幅度響應特性,寶貼可用作聲音與振動應用上的阻尼媒介。
可在螺釘頂部放置少量的寶貼,將其固定在螺絲起子上。[9]
通過油灰輕輕壓入耳機網孔,寶貼也能用於清潔耳戴式耳機。
寶貼也是非處方耳塞的替代品,可減少日常生活的噪音,使房間有舒適安靜的空間。
請參閱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