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宋朝第10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宋高宗趙構(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2],號損齋[3],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第一代皇帝,在位三十五年。他是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曾獲封為「康王」。金朝與滅北宋後,俘虜包括徽宗與欽宗兩任皇帝在內的皇族百餘人。身為宋室僅存的希望,趙構南下逃亡,建立南宋,定都臨安,是為宋高宗。高宗建立的南宋政權成功延續宋祚達151年之久,但因此時北方是金朝領土,故南宋的疆域又比北宋更小,且無法實現大一統。宋高宗在位初期因為眼見金朝強勢,為了保持江山,高宗於是重用主戰派李綱、岳飛等等。但因一心偏安,無心北伐,也此造成江南等地遭金朝侵略淪陷,只想與金人締結和約,終於紹興十一年(1141年)與金朝達成紹興和議,重用主和派黃潛善、汪伯彥、王倫、秦檜等人,並處死岳飛,罷免李綱、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對金稱臣。從此南宋與金朝形成南北對峙之格局。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3年2月21日) |
宋高宗 | |||||||||||||||||||||
---|---|---|---|---|---|---|---|---|---|---|---|---|---|---|---|---|---|---|---|---|---|
宋朝皇帝 | |||||||||||||||||||||
宋朝第10位(南宋第1位)皇帝 | |||||||||||||||||||||
統治 | 1127年6月12日-1162年7月24日(35年42天) | ||||||||||||||||||||
前任 | 宋欽宗趙桓(北宋) | ||||||||||||||||||||
繼任 | 宋孝宗趙昚 | ||||||||||||||||||||
太上皇 | 宋徽宗趙佶(1126年-1135年)[1] | ||||||||||||||||||||
宋朝(南宋)太上皇 | |||||||||||||||||||||
統治 | 1162年7月24日-1187年11月9日(25年108天) | ||||||||||||||||||||
出生 | 大觀元年五月二十日 東京開封府(今河南省開封市) | 1107年6月12日||||||||||||||||||||
逝世 | 1187年11月9日 淳熙十四年十月初八日 臨安府德壽宮(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 | (80歲)||||||||||||||||||||
安葬 | |||||||||||||||||||||
配偶 | |||||||||||||||||||||
子嗣 | 子: 女:無 | ||||||||||||||||||||
| |||||||||||||||||||||
王朝 | 宋朝(南宋) | ||||||||||||||||||||
父親 | 宋徽宗趙佶 | ||||||||||||||||||||
母親 | 顯仁皇后韋氏 |
大觀元年(1107年)五月乙巳(20日),生於東京大內宮中,為宋徽宗第九子。八月,徽宗賜其名構,官拜定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封蜀國公。二年(1108年)正月,遷鎮海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進封廣平郡王。政和三年(1113年)正月,授檢校太保。宣和三年(1121年)十二月,拜太保、改遂安慶源軍兩鎮節度使、進封康王。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拜太傅、改靜江奉寧軍兩鎮節度使、桂州牧兼鄭州牧。三月,改集慶建雄軍兩鎮節度使、亳州牧兼平陽府牧。十一月,特授安國安武軍兩鎮節度使、信德府牧兼冀州牧。
靖康元年春(1126年),金兵圍困汴京,並要求宋以親王、宰相各一人為人質,才肯與宋和談,宋欽宗派趙構以親王身份在金營中為人質,後因金人懷疑其宗室身份,要求更換,故得以回宋。正當趙構獲釋返汴京途中,金兵再次南侵,最初宋欽宗命他往河北召集兵馬勤王,後來金人發現趙構原來是真正親王,忿怒不已,要求宋朝安排趙構為使,才肯再議和,欽宗於是改派他出使金營求和。趙構前往金營時途經河北磁州(今屬河北),被守將宗澤勸阻留下,得以免遭金兵俘虜。此時金兵已跟蹤到康王所在,知相州汪伯彥請康王入相州。
靖康元年閏十一月,欽宗命康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閏十一月丙辰日(1127年1月9日),金兵攻破汴京開封府,造成「靖康之難」。北宋滅亡。十二月初一壬戌日(1127年1月15日)康王趙構在河北相州開河北兵馬大元帥幕府。趙構自己為河北兵馬大元帥,陳亨伯為元帥,汪伯彥、宗澤為副元帥。有兵萬人,分為五軍南下。渡河,次大名府。宗澤請直取汴梁。康王從耿南仲及伯彥意見,欲移軍東平。十二月乙亥,康王到魏博,庚寅至東平府。
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庚辰,康王入濟州。時兵已八萬。黃潛善時歸之。四月庚辰,康王發濟州,趣應天(今河南商丘),劉光世以所部來會。癸未至南京。
此間有過一段插曲:趙構在磁州時,曾由宗澤陪同拜謁了城北崔府君廟,當地稱之為「應王祠」。該廟位於通往邢、洺州的驛道側旁,當時此處「民如山擁」,眾多百姓因為擔心康王取道繼續北行,而聚集在廟宇周圍,號呼勸諫。進入祠廟後,康王抽籤詩,卜得「吉」之籤,廟吏抬應王神輿、擁廟中神馬,請康王乘歸館舍。紛亂中,力主使金的王雲被殺,趙構則留了下來,並於次日返回相州。此事件後卻成為南宋官私記載中極力渲染的「崔府君顯聖」、「泥馬渡康王」故事的緣起;此亦為趙構將來引作為應天登基即位正統性之證明。)
靖康二年五月初一庚寅日(1127年6月12日),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為帝,改元「建炎」。建炎改元後,宋高宗遙尊被擄到金國的其母親韋氏為「宣和皇后」,封自己的外祖父韋安道為郡王,親屬三十人均任官職。並且從此不斷派遣使者到金國求和要迎韋氏回南宋。[4]
建炎元年十月丁巳初一日,宋高宗離南京南下揚州。癸未到達揚州;金人聽聞後,決計大舉南伐。建炎三年一月韓世忠在沭陽潰軍,金軍快速南下。至金數百騎兵到揚州西北之天長。壬子,金人破天長軍。高宗得內侍探報,即穿盔甲乘馬出門,出走揚州,而百官宰相不知。高宗渡江至京口。再次鎮江;至甲寅再次長州;乙卯次無錫;丙辰次平江府;壬戌至杭州。而次月金兵並未過江。
建炎三年三月,因禁軍將領對人事安排等不滿,發生苗劉兵變,宋高宗被迫禪讓皇位於皇子趙旉。四月,高宗在勤王大軍的進發下,復辟。復辟後舉行仁宗法度,錄用元祐黨人,多所改易政策。四月,丁卯,趙構發杭州前往江寧(建康),以謀恢復。
宋高宗被金兵追殺多年,並曾在海上飄泊,至紹興八年(1138年)正式定都於臨安(今浙江杭州),建炎南渡完成。
紹興七年(1137年),高宗生父宋徽宗的死訊傳到南宋。『帝號慟,諭輔臣曰:「宣和皇后春秋高,朕思之不遑甯處,屈己請和,正為此耳。」[4](高宗號哭,對大臣說:「我母親宣和皇后年歲已經大了,我思念她到了坐不安的地步,我委屈自己向金國求和,正是為了這事。」)翰林學士朱震引用唐德宗李適的事[5],請高宗遙尊韋氏為皇太后,宋高宗聽從。
紹興八年(1138年),在宋使王倫的成功外交下,金朝撤銷偽齊,把包含東京開封等三京(東京、西京、南京)之地的河南、陝西歸還給南宋,但高宗生母韋太后尚未歸還。
紹興十年(1140年),金朝撕毀協約,重新攻佔陝西、河南之地。金軍主帥完顏宗弼(兀朮)先在開封正南的順昌敗於劉錡所部的「八字軍」,再於開封西南的郾城和穎昌,在女真精銳部隊所拿手的騎兵對陣中兩次敗於岳飛的岳家軍,只在開封東南面的淮西亳州、宿州一帶戰勝了宋軍中最弱的張俊一軍,在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岳家軍前,金軍已被壓縮到開封東部和北部。
紹興十一年(1141年)二月,金熙宗對南宋示好,將死去的宋徽宗追封為天水郡王,將在押的宋欽宗封為天水郡公。第一提高了級別,原來封徽宗為二品昏德公,追封郡王升為一品,原來封欽宗為三品重昏侯,現封公爵升為二品。第二是去掉了原封號中的污侮含義。第三是以趙姓天水族望之郡作為封號,以示尊重[6]。同時,在宋軍中最強大的岳家軍根本未參戰的情況下,完顏宗弼的金國最精銳的部隊又在淮西柘皋先敗於張俊部下楊沂中和劉錡的聯軍,後來雖然因為張俊搶功調走劉錡,完顏宗弼在濠州勝宋軍中最弱的張俊一軍,但由於韓世忠軍和岳家軍趕到,完顏宗弼不得不退軍北上。
四月下旬,宋高宗解除了岳飛、韓世忠、劉錡、楊沂中、張俊等大將的兵權,為《紹興和議》做好了準備。十月,南宋派魏良臣赴金,提出要議和。
十一月,金國派蕭毅、邢具瞻為審議使,隨魏良臣回南宋,提出議和條件。此時高宗生母韋氏託人將一封信送到趙構手裏。「洪皓在燕,求得(韋)後書,遣李微持歸。帝大喜曰:「遣使百輩,不如一書。」遂加(李)微官。金人遣蕭毅、邢具瞻來議和,帝曰:『朕有天下,而養不及親。徽宗無及矣!今立誓信,當明言歸我(韋)太后,朕不恥和。不然,朕不憚用兵!』(『我擁有天下,但卻不能贍養親人,我父親徽宗已經死了!現在我發誓,我要公開要求金國歸還我母親韋太后,我不以議和為恥。不然的話,我不怕向金國用兵!』),蕭毅等還,帝又語之曰:『(韋)太后果還,自當謹守誓約。如其未也,雖有誓約,徒為虛文。』」[4](「如果我母親韋太后果然能回南宋,自當謹守我們訂的和議誓約。如果回不來,有和議誓約也是一紙空文。」)當月,《紹興和議》最後的書面內容即達成。
十二月末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殺害岳飛與其子岳雲、部將張憲於臨安(今杭州),據《宋史》載這是為了滿足完顏宗弼為《紹興和議》所設的前提以防止岳飛的十萬岳家軍攻入黃河以北[7]。
至此,高宗以稱臣賠款,割讓從前被岳飛收復的唐州、鄧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為代價,簽定紹興和議。宋金東以淮河,西以大散關為界,南宋正式放棄上次和約所獲得的陝西、河南領土。宋高宗也立刻成功地迎回生母韋氏。《宋史·高宗本紀》記載:紹興十二年(1142年)夏四月丁卯(5月1日),「(韋)皇太后偕梓宮(徽宗靈柩)發五國城,金遣完顏宗賢護送梓宮,高居安護送皇太后」。按照當時信息的傳遞方式,岳飛於紹興十一年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被殺,南宋使節立刻於紹興十二年(1142年)正月帶着正式照函從岳飛被殺的臨安(今杭州)去金國禁錮宋欽宗和韋氏的五國城(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依蘭鎮五國城村)接人,韋氏四月丁卯(5月1日)即啟程回宋,八月壬午(9月13日),韋氏到達宋都臨安。從正月初一到八月壬午,除了用時在行程腳力上,沒有絲毫拖延。韋氏離開五國城前,曾答應欽宗回南方後努力營救欽宗回去;高宗也提出讓欽宗和母后及徽宗梓宮一同南歸,並讓臨安府修為欽宗修宮殿,但金朝在政局變動後反悔了,於是欽宗南歸作罷。
《紹興和議》約定南宋「不得以無罪去輔弼」,導致秦檜專權弄政長達十五年,高宗一方面對秦檜放任,另一方面,處處對秦檜提防。秦檜將死時,秦檜嗣子秦熺請求繼任宰相,高宗拒絕,並將秦檜一族調為閒職,秦檜死後,高宗始打擊秦檜餘黨,任用曾被秦檜打擊的大臣,但其中仍然不乏與秦檜持相近主張的投降派。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紹興和議》被金朝皇帝完顏亮撕毀,金兵再次南侵,是為采石之戰,宋軍以少勝多擊退金兵。
紹興三十二年六月十一日(1162年7月24日),高宗以「倦勤」想多休養為由,禪讓於養子建王趙眘,是為宋孝宗,自尊為「太上皇帝」群臣上尊號為「光堯壽聖太上皇帝」終結了宋太宗一脈自976年起長達186年的統治,回歸宋太祖一脈,直至南宋滅亡[8]。
宋高宗本有一子趙旉,但因苗劉兵變受到驚嚇而病逝,得年僅兩歲,之後未能再生下任何子女,故須在宋室子姪中選出皇位繼任人。身為宋太宗後裔的宋高宗,之所以立宋太祖的後裔趙眘為繼承人,一來宋太宗的近支後裔大多在靖康之難被金人虜去,如欽宗父子都可能被金人擁立挑戰高宗皇統,而南渡的太宗遠支後裔仍然很多(齊安郡王趙士㒟曾以「闔門百口」保岳飛沒有二心),高宗幻想自己將來還能生子,也基於宋英宗追尊生父之爭濮議的教訓,不願選擇本生家族勢力太大的儲君;另外根據《宋史》的記載,傳說是因為宋太祖顯靈託夢給高宗。[9]。當時的宋朝人甚至覺得金太宗是宋太祖轉世,前來奪回皇位,報復被宋太宗燭影斧聲謀刺的篡位[10]
雖然是禪讓,主要決定權還是在高宗,尤其在議和問題上。宋孝宗趙眘登基後馬上為岳飛平反和肅清秦檜餘黨,身為太上皇的高宗並未阻撓,而且退位後的高宗,與君臨天下的孝宗關係相當好,父慈子孝。但宋高宗也有干政,如反對孝宗北伐。一次孝宗去問安,高宗問最近大臣有何議論,孝宗說在議論鄭藻娶寡嫂,高宗發怒了,說這些大臣不看媒人面子,並說自己就是媒人,孝宗無言以對,並將議論鄭藻的官員貶職。
淳熙十四年十月初八日(1187年11月9日),宋高宗去世,享壽八十歲(虛齡八十一),孝宗悲痛不已,持續守喪三年後,也自行退位。
高宗之母韋太后南歸之後,曾因岳飛沒有前來朝見而詢問高宗皇帝及群臣,直至聽聞岳飛父子以及部將張憲遇害之後怒罵高宗,此時的宋高宗對自己參與製造的岳飛冤獄之事深感後悔,但礙於帝王的威嚴沒有立即着手進行平反,直至多年之後政局趨於穩定才相繼赦免了岳飛和張憲家眷,首先對岳飛長子岳雲進行平反,不久後宋高宗禪位做了太上皇,並在其授意之下,登基不久的宋孝宗正式為岳飛以及張憲平反並同時查處秦檜奸黨。
宋高宗同其父宋徽宗一樣,頗有藝術天份,是傑出的書法家;自言「……凡五十年間,非大利害相仿,未始一日舍筆墨」,初學黃庭堅,後改學米芾,至終以追摹魏晉法度和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流傳有《賜岳飛手敕》及《真草嵇康養生論書卷》。元朝書法家趙孟頫早年即以宋高宗書法為榜樣。
《續資治通鑒》中:「康王入,毅然請行,曰:「敵必欲親王出質,臣為宗社大計,豈應辭避!」欽宗立,改元靖康,人拆其字,謂「十二月立康王」也。資性郎悟,好學強記,日誦千餘言,挽弓至一石五斗。」其他含有關於宋高宗節儉、不迷信祥瑞、不好女色、潛心治國、文才武德具備等描述。[11]
宋高宗為保住皇位,在位初期不惜創造傳說,使天下人相信其正當正統地位,以掩飾自己「銜命出和,已作潛身之計;提師入衛,反為護己之資。忍視父兄甘為俘虜[12]」。因金兵追擊而貪生怕死地逃命,故被後世戲稱為「逃跑皇帝」。及後他定都臨安後,為求偏安,保持半壁江山的統治,不惜把岳飛等主戰派大臣殺害,以與金朝達成和議,成為後世評價的重要污點。
後乾隆帝為自己這首詩做注,更曰其「顧靦然詡為中興,不亦深可鄙哉」。[14]
建炎二年(1128年)冬,宋高宗為躲避金軍的追擊,自建康府南渡,逃到浙東一帶。剛渡過錢塘江,來到蕭山,就有人在路旁依次叩拜迎駕,並告知隊伍的前鋒說:「宗室趙不衰以下起居。」宋高宗聽聞後,甚是高興,對身旁的侍從說:「符兆如是,吾無慮焉。」隨後下詔升趙不衰官三等。並認為此行雖然乘船渡海往返,然而國家從現在起就安定了。趙不衰即是後來的龍圖閣直學士趙善俊之父。此事與宋太宗征討河東時,宋軍大捷的祥瑞之兆是一樣的。當時,宋太宗所挑選駕船的船工裏,有兩位船工分別名叫趙立跟畢勝,正好應驗了此戰趙家存活,宋朝必勝[16]。
另有一些地方史料記載,有三名被視為宋高宗女兒的女性流落民間,長大成人後以民女身份嫁人,後來才恢復皇族身份;不過這些可能是牽強附會,因宋宗室女雖然無特殊封號,也會被民間敬稱為郡主。這些「民間郡主」們包括:
[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