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城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基爾[1](德語:Kiel,ⓘ)是德國北部城市,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首府。面積118.4平方千米,人口233,244人(2005年)。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0年1月3日) |
該城市鄰靠於波羅的海基爾灣,自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以來該市一直是德國主要的海軍基地。基爾是德國造船業中心,基爾運河的東段終點。基爾還有一所重要的大學基爾大學。基爾的航海比賽非常有名,基爾周是全世界最大的航海賽事之一。在1936年和1972年,奧運會在柏林和慕尼黑舉行時,賽艇項目都在基爾舉行。
基爾最早是1233年由紹姆堡伯爵阿道夫四世建立的名為tom Kyle的小鎮。1242年起獲得城市權。基爾從1284年起是漢薩同盟的成員,直到它在1518年因為縱容港內海盜活動而被開除。1431年,基爾交易會首次舉行,它後來成為了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地區最重要的一個市場,直到1850年才漸漸開始失去其重要性,最後一次交易會舉辦於1900年。基爾的大學,克里斯蒂安·阿爾伯萊希特大學, 由Gottorf公爵克里斯蒂安·阿爾伯萊希特建立於1665年10月5日。很多知名學者,如Theodor Mommsen和馬克斯·普朗克,曾經在那裏讀書或教學。
1773年-1864年,該市屬於丹麥國王。由於統治荷爾斯泰因的國王,該市沒有被併入丹麥本土的一部分。因此基爾屬於德國卻由丹麥國王統治。儘管1806年廢除了皇帝,丹麥國王以荷爾斯泰因公爵的身份繼續統治基爾。1848年,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反對丹麥,基爾成為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首都,直到1852年丹麥取勝。
1864年第二次石勒蘇益格戰爭期間,基爾和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其餘部分被奧地利帝國和普魯士王國聯盟征服。戰後基爾短暫地由奧地利人和普魯士人共同管理,但1866年的普奧戰爭導致基爾在1867年被普魯士吞併。1865年3月24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將普魯士的波羅的海艦隊基地從但澤遷到基爾。1871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成為德意志帝國皇帝,他選定基爾和威廉港作為帝國戰爭港口。
由於擔任德國主要海軍基地,基爾的城市規模迅速增長,從1864年的18,770人增加到1910年的20萬人。舊的市中心及周邊地區大部分被夷平重建。基爾也是1918年末爆發水兵兵變的地方。
作為軍港和潛艇製造基地,基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受到盟軍的猛烈轟炸;估計老城的80%,住宅區的72%,和工業區的83%都被摧毀。
1946年,基爾成為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政府所在地,1972年正式成為該州首府。1975年起基爾市每年又重新開始舉辦基爾交易會。它現在是一個充滿着音樂、美食和傳統風俗的盛會。在會上人們還可以享用一種特製的麵包。每一對年輕的新人都還可以報名參加交易會婚禮。然而,基爾最著名的還是每年6月舉行的基爾周航海節。
市內風景名勝有:
在基爾附近也有許多美麗的景點,如:基爾海灘、施爾克湖(Schilksee)等。在基爾北面二十公里的小鎮Laboe還有一座壯觀的海軍紀念碑和一艘供參觀的二戰潛艇U-995號。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