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委員會,簡稱山東省政協,成立於1955年1月,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山東省的地方組織機構,其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
歷史沿革
1950年3月8日至16日,山東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第一次會議在濟南市召開,選舉產生了山東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簡稱山東省協商委員會),作為山東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閉會期間的常設機構[1]。1951年1月18日,平原省首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第一次全體代表會議在新鄉市召開,選舉產生了平原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簡稱平原省協商委員會),作為平原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閉會期間的常設機構[2]。
1952年底,平原省被撤銷,菏澤、聊城、湖西3專區劃歸山東省。平原省協商委員會部分委員加入到山東省協商委員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1955年1月7日至1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第一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濟南市召開,標誌着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委員會(簡稱山東省政協)的正式成立[3]。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以後,山東省政協和各市縣委員會都被迫停止活動。1977年12月6日至15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第四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濟南市召開,標誌着省政協組織的正式恢復[4]。
機構設置
- 辦公廳
- 會議活動處
- 綜合處
- 秘書處(督查處)
- 人事處
- 行政處
- 接待處
- 離退休幹部處
- 信息處
- 專門委員會
政協第十二屆山東省委員會設有以下專門委員會:
- 提案委員會
- 經濟委員會
- 農業和農村委員會
- 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
- 教科衛體委員會
- 港澳台僑和外事委員會
- 社會法制委員會
- 民族和宗教委員會
- 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 委員聯絡工作委員會
歷屆委員會
- 任期:1977年12月-1983年4月
- 主席:白如冰 → (1977年12月-1979年6月) → 趙林(1979年6月-1979年11月) → 高克亭(1979年12月-1983年4月)
- 副主席:楊國夫(-1982年2月)、王眾音(-1979年12月)、李子超(-1979年12月)、王哲、張曄(-1979年12月)、劉民生(-1978年1月)、陳雷(-1979年12月)、張竹生(-1979年12月)、馮平、徐眉生、楊介人(-1979年12月)、曾呈奎(-1979年12月)、劉先志(-1979年12月)、郭貽誠、周志俊(-1979年12月)、李思敬、張蔚岑、周星夫(1979年12月-)、余修(1979年12月-)、李林(1979年12月-)、田海山(1979年12月-)、白炎波(1979年12月-)、王亮(1979年12月-)、江國棟(1979年12月-)、范予遂(1979年12月-)、方宗熙(1979年12月-)、杜瑞蘭(1981年12月-1982年2月)
- 秘書長:趙芳洲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