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阿拉伯王國(阿拉伯語:المملكة العربية السعودية‎,羅馬化al-Mamlakah ʿArabīyah as-Saʿūdīyah發音[7],簡稱沙地阿拉伯العربية السعودية‎)、沙地,是個位於西亞阿拉伯半島阿拉伯人國家。沙地阿拉伯面積2,149,690平方公里,是在阿拉伯世界中地理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僅次於阿爾及利亞

快速預覽 沙地阿拉伯王國المملكة العربية السعودية‎ Al-Mamlakah al-ʿArabīyah as-Saʿūdīyah, 首都暨最大城市 ...
沙地阿拉伯王國
المملكة العربية السعودية
Al-Mamlakah al-ʿArabīyah as-Saʿūdīyah
格言:لا إله إلا الله، محمد رسول الله清真言
"Lā ʾilāha ʾillā Llāh, Muḥammadur rasūlu Llāh"
「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主之使者」
國歌:النشيد الوطني السعودي
沙地阿拉伯國歌》(器樂)
Thumb
首都
暨最大城市
利雅得
24°39′N 46°46′E
官方語言阿拉伯語
族群
(2014年)[1]
90% 阿拉伯人
10% 非裔阿拉伯人
宗教
政府單一制
伊斯蘭國家
瓦哈比派
君主專制
• 國王
薩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齊茲
• 王儲兼首相
穆罕默德·本·薩勒曼
立法機構[b]
歷史
1744年
1824年
1902年1月13日
1932年9月23日
• 加入聯合國
1945年10月24日
• 現行基本法[c]
1992年1月31日
面積
• 總計
2,149,690[2]平方公里(第13名
• 水域率
0.7%
人口
• 2020年估計
3,501萬[3]第40名
• 密度
15/平方公里(第174名
GDPPPP2022年估計
• 總計
20,025.42億美元[4]第14名
• 人均
55,367美元[4]第12名
GDP(國際匯率)2022年估計
• 總計
10,401.66億美元[4]第18名
• 人均
28,759美元[4]第35名
堅尼系數0.459[5](2013年)
人類發展指數 0.854[6](2019年)
極高極高 · 第40名
貨幣沙地里亞爾 (SR)(SAR
時區UTC+3阿拉伯標準時間
行駛方位靠右
電話區號+966
ISO 3166碼SA
互聯網頂級域
關閉
快速預覽 「沙地」的各地常用名稱, 中國大陸 ...
「沙地」的各地常用名稱
中國大陸沙特
臺灣沙烏地
港澳沙地
新加坡沙特
馬來西亞沙地
關閉

沙地阿拉伯北方與約旦伊拉克接壤,東北與科威特接壤,東邊和卡塔爾巴林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交界,東南方和阿曼接壤,南方則與也門交界。它是唯一一個同時擁有紅海波斯灣海岸線的國家,大部分的土地由不宜居的沙漠、貧瘠荒野組成。現時沙烏阿拉伯由4個本來分明的區域——漢志內志、部分東阿拉伯半島、部分南阿拉伯半島所組成[8]

沙地阿拉伯王國於1932年由伊本·沙地成立,自1902年奪回沙地王朝歷史領地利雅得開始,相繼以征服、統一以上4個區域,該國從此便一直以根據伊斯蘭主義原則、以君主專制形式統治。

瓦哈比派這一被定為國教的極端保守伊斯蘭教派別亦被稱為「沙地文化的首要特徵」,並隨着其政策在全世界範圍內傳播[9][10]。沙地阿拉伯有時被稱為「兩聖寺之地」,因其範圍包括了伊斯蘭教中兩個最神聖的聖地:麥加禁寺麥地那先知寺

作為一個政治上極端保守,且採政教合一體制的專制政權[11],沙地阿拉伯對女性權利的限制極多[12],薩勒曼國王即位後,不平等現象已較緩和,但仍有酷刑斬首、石刑等死刑行刑方法[13]

沙地阿拉伯是世界上石油生產量、輸出量最高的國家,它還控制了全球第二大的烴儲藏量[14]。由於石化燃料產業支持經濟發展,沙地阿拉伯被列為高收入經濟體之一,人類發展指數亦極高[15],且是唯一在二十國集團中的阿拉伯國家[16][17]。然而,其在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成員中擁有最單一的經濟[18]

沙地阿拉伯的國防開支在世界排行第四[19][20],在2010~2014年曾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列為世界第二大軍備進口者[21]。它常被視為地域大國中等強國[22]。除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亦是伊斯蘭合作組織石油輸出國家組織成員國[23]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23 sources

歷史

沙地阿拉伯始於1750年阿拉伯半島中部地區,原為當地國王穆罕默德·本·沙地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穆罕默德·阿卜杜勒-瓦哈卜共同建立了新政權。在之後的150多年中,沙地阿拉伯家族的勢力時起時落,為爭奪半島的控制權不斷地與埃及(實為鄂圖曼帝國半獨立的一部分)、鄂圖曼帝國發生衝突,並先後兩次失去政權。

現代沙地阿拉伯是由國王阿卜杜勒·阿齊茲·本·阿卜杜勒·拉赫曼·阿勒沙地一手建立。1902年阿卜杜勒·阿齊茲率領一隊人馬從其家族避難地科威特出發,自敵對的拉希德家族手中一舉奪回利雅得

在1913年至1926年間,阿卜杜勒·阿齊茲相繼征服了內志(納季德)和漢志(希賈茲)兩部分領土。1926年1月8日,阿卜杜勒·阿齊茲成為其統治領土上的國王。1927年5月20日簽署《吉達條約》使沙地阿拉伯正式脫離英國獨立

1932年9月22日,沙地阿拉伯正式宣佈統一。而1938年3月3日在沙地阿拉伯地底下所發現的石油,徹底改變了這個國家的命運。

政治

沙地阿拉伯是政教合一君主專制國家,沙地阿拉伯國王擁有絕對權力,大臣會議為輔助國王施政的最高行政機關,首相由國王或王儲兼任。其遜尼派支脈的瓦哈比派為該國奉行的官方意識形態。該教派透過在全球各地建造清真寺伊斯蘭學校來向推廣自身教義(非公開外交政策)。

沙地阿拉伯是目前全球保留君主制度國家中,少數國王仍有絕對權力的國家。自1992年起施行的《治國基本法》規定,沙地阿拉伯是由阿卜杜勒-阿齊茲·沙地的後代子孫所統治之君主制國家,而《古蘭經》是國家的最高憲法,國家則依據沙里亞法行事。

理論上,國王的權力受到伊斯蘭教法與其他沙地傳統的約束。在作出重大決定時,國王也必須取得其他王室成員、宗教領袖烏里瑪、與其他沙地社會中有影響人士的共識。

沙地阿拉伯被自由之家列為「最不自由」的國家之一(7分,即最低分)[24]。沙地阿拉伯國內沒有合法的政黨,且至今僅在2005年舉行過一次地方選舉,投票權僅限於男性公民[25]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12 sources

歷代國王和王位繼承

沙地阿拉伯王位繼承兄終弟及的傳統,在開國君主伊本·沙地的兒子之間傳承。

2005年8月1日,第五任沙地國王法赫德在首都利雅得醫院以84歲的高齡逝世後,其同父異母弟、原王儲阿卜杜拉親王和同父同母弟、原第二副首相蘇爾坦親王分別獲王室支持來繼位新國王和受封為王儲。此時,伊本·沙地的兒子均已年老,最年幼兒子穆克林親王也已60歲。

2006年頒佈的《效忠委員會法》,由伊本·沙地國王的所有獲承認的兒子或其繼承人組成效忠委員會,負責王位繼承人的選舉並監督國王和王儲的繼立。2011年,蘇爾坦親王逝世。8個月後的2012年6月,繼任王儲納伊夫親王逝世。同月,77歲高齡的薩勒曼親王成為繼任王儲。

2015年1月,薩勒曼親王繼位成為沙地第七任國王。他的弟弟——70歲的穆克林親王成為王儲。4月29日,穆克林親王被免除王儲與第一副首相職務,這是薩勒曼國王首次廢儲。其後,伊本·沙地的孫子、納伊夫親王的兒子、他的侄子——副王儲穆罕默德·本·納伊夫接任王儲,象徵着沙地王位繼承開始從第二代向第三代過渡。

2017年,薩勒曼國王再度廢儲,立自己的兒子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齊茲·阿勒沙地為王儲。沙地王位最終能否平穩傳至王室第三代,確立父死子繼的繼承順序仍未可知。相信若第三代的權位相爭情況嚴重,懸而未決之王權爭奪問題,將於王室第二代相繼離世後引發。

更多資訊 稱呼, 生平 ...
稱呼
生平
統治始
統治終
註釋
王朝
肖像
阿卜杜勒-阿齊茲
  • 本·沙地
  • عبد العزيز
(1876-11-26)1876年11月26日–1953年11月9日(1953歲—11—09)(76歲) 1932年9月22日 1953年11月9日 沙地 Thumb
沙地
  • سعود
(1902-01-12)1902年1月12日–1969年2月23日(1969歲—02—23)(67歲) 1953年11月9日 1964年11月2日
(被廢黜)
本·沙地與瓦德哈赫·本·穆罕默德·本·阿卡布之子 沙地 Thumb
費薩爾
  • فيصل
1906年4月–1975年3月25日(68歲) 1964年11月2日 1975年3月25日
(被刺殺)
本·沙地與塔爾法·本·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耶夫·阿勒希赫之子 沙地 Thumb
哈立德
  • خالد
(1913-02-13)1913年2月13日–1982年6月13日(1982歲—06—13)(69歲) 1975年3月25日 1982年6月13日 本·沙地與阿勒·賈哈拉·本·阿卜杜勒-阿齊茲·本·穆賽義德·本·吉魯維之子 沙地 Thumb
法赫德
  • فهد
(1921-03-16)1921年3月16日–2005年8月1日(2005歲—08—01)(84歲) 1982年6月13日 2005年8月1日 本·沙地與胡薩·本·艾哈邁德·阿勒蘇戴里之子 沙地 Thumb
阿卜杜拉
  • عبد الله
(1924-08-01)1924年8月1日–2015年1月23日(2015歲—01—23)(90歲) 2005年8月1日 2015年1月23日 本·沙地與法赫達·本·法拉赫·本·蘇丹·阿勒希塔拉因之子 沙地 Thumb
薩勒曼
  • سلمان
(1935-12-31) 1935年12月31日89歲) 2015年1月23日 本·沙地與胡薩·本·艾哈邁德·阿勒蘇戴里之子 沙地 Thumb
關閉

司法與人權

針對沙地阿拉伯的法令、人權紀錄,人權觀察國際特赦組織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等組織曾批判,尤其是針對女權問題[26],如沙地阿拉伯曾是禁止女性駕車的國家之一[27],官方聲稱這樣是為了將女人「像寶貝一樣小心呵護」。

沙地政府於2018年6月起允許女性開車,並盼能藉此決策改善國家形象,同時促進經濟發展[28]。同年1月、2月,沙地女性獲准進入足球場觀賽、女性無須經男性親屬同意可開創自身事業[29]

2019年8月2日,沙地阿拉伯頒佈一系列有利婦女的法令,包括允許成年女性無須男性監護人的同意,能取得護照及自由旅行,且女性有權為新生兒登記出生日期,有資格成為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女性可自行登記結婚或離婚,領取家庭關係證明,女性的工作機會相應增加[30],爾後又允許女性可憑身份證單獨入住酒店[31]

沙地阿拉伯通常將其它疑似侵犯人權的報導斥責為謊言,或以沙里亞法規證明其合法。然而,在2000年,沙地政府通過了10月立法,宣佈將履行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下之部份義務[32]。基本法第5章第26條載明:「國家按照沙里亞法規保護人權」[33]。2002年,聯合國反酷刑委員會批評沙地阿拉伯鞭刑截肢刑罰。沙地阿拉伯代表團則以伊斯蘭教傳統為由,拒絕了外人干預它的法律系統[13]

沙地阿拉伯政府在國內實施網絡審查(過濾)[34]。沙地阿拉伯的1名部落客作者Fouad al-Farhan因批評沙地阿拉伯的政治、經濟、媒體人物,從2007年12月起遭到監禁[35]。此外,新聞工作者兼異議人士賈邁勒·卡舒吉甚至被沙地政府殺害。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10 sources

外交

沙地阿拉伯目前因巴以問題而拒絕和以色列建立外交關系,並且之前還曾不承認以色列的國家地位。2020年後,沙地政府試圖解凍與以色列的外交關係,甚至有和以色列建交的計劃。

地理

沙地阿拉伯擁有阿拉伯半島80%的領土。該國與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曼也門接壤的大部分地區無明確邊界,故沙地的實際面積不詳。沙地政府估計的面積是2,217,949平方公里,而其他可信的估計數據,都介於2,139,700~224萬平方公里之間。而全國不到1%土地適合耕作。

地形

Thumb
沙地地貌圖

沙地大部分是高原,地勢由西向東成階梯狀傾斜,西部除了紅海沿岸有狹窄平原外為高原高山區,西南希賈茲山脈海拔3000米以上,多火山錐;中部為納季德高原;東部有平原,東部沿海灣有珊瑚礁

沙漠約佔全國面積的一半,北部的內夫得沙漠,多涸谷、水井、綠洲,南部的魯卜哈利沙漠多為流動性沙丘,為世界上最大的流動沙漠。

氣候

沙地西部高原屬地中海型氣候。其他廣大地區屬於熱帶沙漠氣候,日溫差較大;除了沿海地區濕度較高外,一般炎熱乾燥。北部年降水量100-200毫米,南部則在100毫米以下。

行政區劃

沙地阿拉伯全國劃分為13個省(mintaqah,復數:mintaqat):

更多資訊 地圖, 省份 ...
地圖 省份 省府 人口 (2017) 面積 (km)
Thumb
1 利雅得省 (ar-Riyad) 利雅得 8,216,284 404,240
2 麥加省 (Mekka) 麥加 8,557,766 153,148
3 麥地那省 (Medina) 麥地那 2,132,679 151,990
4 東部省 (asch-Scharqiyya) 達曼 4,900,325 672,522
5 蓋西姆省 (al-Qasim) 布賴代 1,215,858 58,046
6 哈伊勒省 (Ha'il) 哈伊勒 699,774 103,887
7 塔布克省 (Tabuk) 塔布克 910,030 146,072
8 北部邊疆省 (al-Hudud) 阿爾阿爾 375,310 111,797
9 吉贊省 (Dschāzān) 吉贊 1,567,547 11,671
10 奈季蘭省 (Nadschran) 奈季蘭 505,652 149,511
11 巴哈省 (al-Baha) 巴哈 476,172 9,921
12 焦夫省 (al-Dschauf) 塞卡凱 508,475 100,212
13 阿西爾省 (Asir) 艾卜哈 2,211,875 76,693
關閉

主要城市

沙地人口最多的10個城市如下:

更多資訊 人口最多的十大城市 (2007), 萬人 ...
人口最多的十大城市
(2007)

萬人
Thumb Thumb
利雅得 670
吉達 360
麥加 170
麥地那 130 利雅得 吉達 麥加
達曼 130 Thumb Thumb Thumb
塔伊夫 70
布賴代 60
塔布克 50
艾卜哈 40
海米斯穆謝特 40 麥地那 達曼 艾卜哈
關閉

經濟

石油業

沙地阿拉伯的經濟以石油為支柱,政府控制著國家主要的經濟活動。沙地阿拉伯是世界上繼加拿大後,第二大的已探明石油的儲備國(擁有全球已勘探石油總量的24%),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也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主要成員國。石油業的收入佔全國總收入約75%、GDP的40%,及出口收入的90%。約40%的GDP來自私有經濟。

在1999年OPEC與其他石油輸出國家調漲油價時期,沙地阿拉伯是主要的推動者。在此期間OPEC的成員成功地透過石油減產,將油價推高到自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的最高水平。

但自從2014年原油價格暴跌,沙地阿拉伯首次出現預算赤字,沙國決定讓一直以來的國營石油公司在2018年上市。2016年4月,時任副王儲的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齊茲·阿勒沙地在「沙地2030年願景」計劃中提出開放教育、醫療等私有產業,鼓勵旅遊業發展、發展娛樂產業,當中交通項目就包含755項措施,像是要求在聖地麥加及第二大聖地麥地那之間興建鐵路和機場,[36]吸引外商投資。

目前沙地政府正不斷鼓勵私有經濟的發展。沙地阿拉伯減少國家經濟對石油出口的依賴,並預計在2030年將10%的主要電力來源轉移到可再生能源,從2004年到2014年間,增加了100萬個工作機會,但大多為聘請國外人才或便宜勞工。[36]水資源的短缺與迅速增長的人口,可能限制該國實現農業自足的目標。

沙地阿拉伯也引進大量移工。根據菲律賓政府統計,沙地阿拉伯是海外菲律賓人之中最多人就業的目的地。

旅遊業

沙地阿拉伯擁有遼闊的沙漠、翠綠山脈和原始海灘、豐富的文化及歷史遺跡,在國內擁有5個世界遺產,但因是極端保守的穆斯林國家,對於開放放大批遊客造訪的討論,一直被保守派與官僚封殺。為擺脫對原油的依賴,讓經濟走向多元化發展,沙地政府大舉斥資改善基礎設施和開發景點。

2019年9月27日,沙地阿拉伯宣佈開放旅遊,首次開放旅遊簽證給49個國家。外國女性可獨自到訪,且不用穿全黑長罩袍。遊客可在沙地的官網上申請電子簽證,不必前往領事館簽證。但觀光客須穿着得體和遵守當地禁酒令。此外,持電子簽證遊客不准進聖城麥加麥地那[37][38]

faviconfaviconfavicon
3 sources

人口

直到1960年代,沙地阿拉伯的大多數人口為游牧或半游牧人口,但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及城市化的加快,目前超過95%的人口已定居下來。一些城市與綠洲中的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逾1,000人。1990年代早期,沙地阿拉伯的人口分佈十分不均,東西部沿海與內陸綠洲地區人口稠密,而內陸其他大片的沙漠地區則幾乎無無人居住。

沙地阿拉伯的公民中,九成為阿拉伯人,餘多為鄰近的非裔或亞太裔移民。[39]這些移民主要來自於紅海沿岸地區,他們受僱至沙地阿拉伯工作。另有一定數量的亞太裔人口,主要來自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此外,境內也有不到十萬的西方人士。

根據沙地統計總局公佈的2022年人口普查結果,沙地人口總數為3,220萬,其中,沙地人1,880萬(58.4%),非沙地人1,340萬(41.6%),全國人口中男性佔比61%,女性佔39%,30歲以下人口佔總人口的63%[40]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文化

Thumb
網絡使用者(百萬人)

至2018年,沙地全國才對公眾開放電影院(在此前,沙地阿美公司內的電影院和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電影院,是沙地僅有的兩個電影院[41])。第一部在沙地阿拉伯拍攝的電影是女導演海法·曼蘇爾於2012年拍攝完成的《腳踏車大作戰[42]。第二部沙地電影就是麥姆沙柏(Mah Sabbagh)自編自導的《巴拉卡戀上芭拉卡》(Barakah Meets Barakah)[43]

沙地阿拉伯於2017年12月11日宣佈解除對電影院長達35年的禁令,自2018年初才允許電影院開放[44]

沙地實行9年義務教育,全國共有各類學校2.3萬所,其中,綜合型大學25所、學院78所、高等宗教大學5所[45]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5 sources

體育

足球是全國最受歡迎的運動,沙地國家足球隊是亞洲勁旅之一,並在1994年開始屢入世界盃足球賽的決賽周。

2024年12月12日,國際足協(FIFA)宣佈2034年世界盃將由沙地阿拉伯獲得主辦權。這是繼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再次由中東國家主辦這項世界級足球賽事,且將於沙地5個主辦城市進行,包括利雅得、吉達、阿爾霍巴爾、阿布哈和新城等15座體育場館內進行比賽。[46]

favicon
1 sources

宗教

沙地阿拉伯法律規定,所有國民必須是穆斯林[47]伊斯蘭教為沙地的國教,在沙地國民中遜尼派教徒佔85%,什葉派教徒佔15%[45]

在官方和佔主導地位的遜尼派穆斯林在沙地阿拉伯即俗稱瓦哈比教派,屬於近代伊斯蘭教復古主義派別,在18世紀時阿拉伯半島由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勒·瓦哈比創立,他常被形容為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清教徒式的」、「不寬容的」或「超保守」。然而,支持者認為其教義尋求淨化,任何創新或做法,皆偏離7世紀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和其同伴們的教義。佔少數的什葉派面臨就業和宗教儀式的迫害。

沙地阿拉伯是政教合一的國家。伊斯蘭教內極端保守派別瓦哈比派國教,沙地阿拉伯外交政策以在世界各地傳播瓦哈比信仰為重心。[48]

沙地管理著伊斯蘭教最重要的兩大聖地:第一聖地麥加和第二聖地麥地那。同時沙地國王的正式頭銜是兩聖地監護人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軍事

Thumb
國家安全部隊

沙地阿拉伯的國家武裝力量由武裝部隊、國民衛隊和其他准軍事部隊組成[45]。其中,沙地武裝部隊建於1964年,最高國防會議為國防最高決策機關。國王為武裝部隊最高統帥,現任武裝部隊總參謀長為穆罕默德·薩利赫·哈馬迪上將。

沙地實行志願兵役制,戰時實行義務兵役制,一般兵種服役期兩年,特殊兵種服役三年。

沙地武裝部隊包括陸軍、海軍、空軍、防空軍、戰略導彈部隊等五大軍種,共計約12.7萬人[45]。其中,

  • 陸軍約7.3萬人,編制3個裝甲旅、1個空降旅、1個步兵旅、1個王室警衛團、23個砲兵營
  • 海軍約1.1萬人,組成紅海和波斯灣兩支艦隊
  • 空軍約1.8萬人,另編制攻擊機中隊、截擊機中隊等。
  • 另有國民警衛隊、邊防部隊、特種安全部隊和海上警衛隊等。

交通

Thumb
沙地阿拉伯的交通路網圖

沙地阿拉伯的公路長達221,372公里,但柏油路僅47,52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的部分僅長3,891公里[49]。大多數高速公路從沙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向外延伸,由於位於炎熱地區,故道路不僅要能夠抵擋高溫,也要避免將強烈的陽光反射到駕駛者的視線。

由於沙地阿拉伯過度依賴陸運與空運,鐵路方面的投資相對較少。另一項捷運系統在麥加,一條長約18公里的輕軌,營運始於2010年[50]。截至2014年,沙地阿拉伯境內的鐵路總長1,378公里,全都是1.435公尺軌距的標準軌,鐵路長度位居世界第81位[49]

在沙地阿拉伯的港口,主要是用於運輸石油產品,由沙地阿拉伯港務局負責海運業務[51]。主要的港口在波斯灣達曼紅海吉達;其中,吉達是全國最大港口,每年有4,010,448的貨櫃量。

沙地阿拉伯在空運方面,截至2013年,共有214座機場,其中82座機場已完成跑道的鋪設,剩餘的132座則尚未鋪設[49]。另外,在這214座機場中,只有10座設有提供直昇機升降的停機坪[49]

faviconfaviconfavicon
3 sources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鏈接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