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帕金41式沖鋒槍(俄語:Пистолет-пулемёт Шпагина-41羅馬化Pistolet-Pulemyot Shpagina-41),縮寫為PPSh-41(俄語:ППШ-41,俗稱「波波沙」(Папаша)和「飽嗝槍」(Burp Gun),是一款由蘇聯二戰期間所研製及生產的衝鋒槍,發射7.62×25毫米托卡列夫手槍子彈

快速預覽 PPSh-41ППШ-41, 類型 ...
PPSh-41
ППШ-41
PPSh-41
類型衝鋒槍
原產地 蘇聯
服役記錄
服役期間1941年—1950年代(蘇聯)
使用方參見使用國
參與戰爭/衝突
生產歷史
研發者格奧爾基·謝苗諾維奇·什帕金英語Georgy Shpagin
研發日期1941年
生產商
生產日期1941—1947年[5]
製造數量超過6,000,000把
衍生型參見衍生型
基本規格
重量
長度843毫米(33.19
槍管長度269毫米(10.59吋)

子彈7.62×25毫米托卡列夫手槍子彈
口徑7.62毫米(.3吋)
槍管1根,膛線纏距為1:10吋,膛線4條,右旋,外圍受穿孔式氣冷隔熱罩所包覆,罩筒在槍口形成制退器
槍機
發射模式半自動英語Semi-automatic firearm全自動,可選射
射速900—1,000發/分鐘[6]
槍口初速488米/秒(1,600.6呎/秒
有效射程150—250(164.04-273.4,492.13—820.21[7][8]
最大射程500—800米(546.81—874.89碼,1,640.42—2,624.67呎)
供彈方式
瞄具機械瞄具:固定金屬缺口式照門準星
瞄準基線:269毫米(10.59吋)
關閉
在博物館中展出的PPSh-41衝鋒槍
位於柏林的無名戰士紀念碑

它是蘇聯在二戰期間生產數量最多的武器。設計該槍的目的是希望以一款較廉價的近距離速射武器取代造價高昂、工藝複雜的PPD-40衝鋒槍PPD-38衝鋒槍。PPSh是一款採用開放式槍栓反衝作用原理運作的選射式自動火器

該槍為蘇聯紅軍步兵在二戰中的標誌性裝備之一,到戰爭結束時已有約600萬把交付部隊使用。除此以外,PPSh-41仍在二戰後在許多武裝衝突之中使用。而中華人民共和國仿製PPSh-41的50式衝鋒槍,一直到1970年仍然供應給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所使用。儘管於1951年,蘇聯已經以AK取代了PPSh-41,PPSh及其仿製型從1950年代至今仍然在世界各地的武裝衝突,例如韓戰越戰,以及最近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當中由各支正規軍隊、叛軍和民兵所使用。根據在2002年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武器百科全書》(The Encyclopedia of Weapons of World War II),PPSh-41目前仍然獲得許多非正規軍事力量所使用。[9]

歷史

Thumb
1942年,一名手持PPSh-41的德意志國防軍士兵身處在斯大林格勒的廢墟中
Thumb
1943年,手持PPSh-41的蘇聯紅軍士兵正押送一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俘擄的德軍士兵

第二次世界大戰

蘇聯開發PPSh-41的原因是由於蘇芬戰爭期間裝備索米衝鋒槍的芬蘭部隊對大量裝備莫辛-納干步槍配以少量PPD-40衝鋒槍蘇聯紅軍造成了巨大傷亡的教訓所影響,蘇軍意識到衝鋒槍在城市或叢林中進行近戰時極為有效,故打算研製一款可方便大量生產的衝鋒槍以裝備蘇軍部隊。1940年,蘇聯槍械設計師格奧爾基·謝苗諾維奇·什帕金英語Georgy Shpagin開始研製新的衝鋒槍,他從PPD-40衝鋒槍的基礎上作出改良並簡化結構,新槍在1940年12月11日定型並研製成功,命名為「PPSh-41」,並於1941年在莫斯科附近開建了一批生產線,由一名蘇聯共產黨地方黨委高級成員直接監督工廠的生產進度。

一開始在1941年11月,該武器的總產量僅有數百枝,但在接下來的五個月內,這個數字突然攀升到了155,000枝,而到了1942年春季,工廠一天就能生產出約3,000枝PPSh-41。[10]戰爭期間,由於紅軍部隊大量需求,蘇軍統帥部決定啟用更多本身非從事軍需品生產的工廠加入生產的行列,同時PPSh亦成為了適應大規模生產的設計典範(類似的還有戰時設計的M3MP40斯登)之一。直到二戰結束前,蘇聯一共生產了超過6,000,000枝PPSh。他們甚至還在1942年提供圖紙與製造工具授權伊朗生產,而蘇聯紅軍也獲得了數萬把伊朗製造的PPSh-41。

在生產過程中除了槍管需要機床加工以外,其餘大部分零件都是採用衝壓工藝製造,其主要零件可在汽車修理廠或錫廠中由不熟練的工人使用非常簡單的設備即可生產,使得更多熟練的技術工人可以投入其他精密武器的生產。PPSh-41是由87個零件組成,而PPD-40則為95個。生產一把PPSh-41僅需7.3個工時,而一把PPD-40則需要13.7個工時。[11]為了簡化生產程式,PPSh-41的槍管可由來自M1891莫辛-納干步槍的7.62毫米步槍槍管加工製成,只需把莫辛-納干的槍管削為一半,並且改膛為7.62×25毫米托卡列夫口徑,即可製成兩根PPSh槍管。[12]

實戰證明PPSh-41是一款耐用而且保養方式較簡單的武器,在全自動射擊時,該槍能夠以達到700-900發/分鐘的射速射擊。[13]PPSh-41亦備有一具較粗的槍口制退器,它可減少槍口上揚英語Muzzle rise。鉸鏈機匣在戰場環境下可以方便地進行野戰分解及清潔槍膛。

蘇聯紅軍常常整排地裝備此槍,使他們在近距離上有着敵軍無法比擬的火力優勢。數千把PPSh更曾經被空投至敵後戰線,並且大量裝備游擊隊以切斷德國的補給線通訊系統。雖然PPSh的彈鼓被認為是過重(有蘇聯士兵回憶稱他們寧願選用繳獲的MP40),同時自1942年開始出現了更輕巧的35發彎形彈匣,但是大多數步兵仍然願意保留載彈量多近一倍的彈鼓[13]PPSh-41的彈鼓是仿製自芬蘭索米衝鋒槍的71發可卸式彈鼓,但在實際使用中如果裝載的子彈數多於65發,射擊時可能會出現卡殼的情況,所以一般只裝填65發左右的子彈。[14]

德軍士兵尤其喜愛使用繳獲的PPSh。與德軍裝備的MP40衝鋒槍相比之下,PPSh雖然在性能上沒有過於出色的地方,但由於使用71發彈鼓,容量比32發彈匣高出一倍有多,故火力持續性更強。同時也因為PPSh和TT手槍所用的7.62×25毫米托卡列夫手槍彈本身是以毛瑟C96手槍7.63×25毫米毛瑟彈改良而成的產物,所以PPSh和TT可以直接地使用德國子彈,但由於膛壓較高的原故,7.62毫米托卡列夫口徑子彈卻不能反過來用在7.63毫米毛瑟口徑的武器,否則會很危險。事實上,由於PPSh-41被大量繳獲,它因此成為了德意志國防軍在東線中採用的第二款最常見的衝鋒槍。此外,德國亦試圖將該武器口徑改膛為9×19毫米以使之更符合德國標準。不久,德軍士兵們都得到了一套可將PPSh-41改造成發射9×19毫米帕拉貝倫彈的工具。被改成9毫米口徑的PPSh-41甚至獲得了一個德意志國防軍的武器編號「MP41(r)」;而未轉換口徑的PPSh-41則被稱為「MP717(r)」。德意志國防軍亦向士兵印刷和分發如何使用PPSh的德文手冊。[15]

另外,蘇聯也嘗試過將PPSh-41用作密接空中支援殺傷人員英語Anti-personnel weapon武器,他們在圖波列夫Tu-2轟炸機的衍生型Tu-2Sh的機身架前端搭載了合共48把PPSh。[16]

戰爭期間出現了PPS衝鋒槍,它是一款結構更為簡單的衝鋒槍。該槍在波波莎衝鋒槍的基礎上進一步簡化,甚至取消了選射掣,只能全自動射擊。在二戰期間,蘇聯紅軍雖有裝備PPS-43,但它並未能取代掉PPSh-41。

國共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蘇聯大量向位於西北和東北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四野戰軍供應PPSh,並由蘇聯海軍進駐的旅順海軍基地附近成立的建新公司提供配件和彈藥。曾被解放軍在渡江戰役中大量使用。該槍亦是東北民主聯軍四野前身)偵察兵楊子榮的主戰裝備。

韓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蘇聯大量向其衛星國的軍隊和共產主義陣營游擊隊供應PPSh。北韓人民軍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參與韓戰時就接收了大量的PPSh-41。此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還在蘇方許可下進行了仿製,並分別稱為「49式衝鋒槍」和「50式衝鋒槍」。49式衝鋒槍和50式衝鋒槍與PPSh-41衝鋒槍的唯一區別只能夠從生產工藝及槍上的銘文看出,同時北韓製造的49式僅採用彈鼓供彈而沒有採用彈匣,與之相反,中國製造的50式衝鋒槍僅採用彈匣供彈而沒有採用彈鼓。這些武器在韓戰期間大量裝備中朝部隊,美軍韓軍也有繳獲使用。

儘管射擊精度較差,但具備高射速的PPSh-41卻非常適合近距離駁火,尤其是在夜間發生衝突的時候使用。[17]據指,聯合國軍的防禦前哨基地或巡邏部隊經常被多個裝備PPSh-41的共產陣營步兵火力壓制而吃盡苦頭。一些美國步兵軍官更將PPSh-41名列為該戰爭中最佳的戰鬥武器,儘管在精度上遠遠低於M1加蘭德M1卡賓槍,它卻能夠在短距離內提供更強大的火力[17]正如一名美軍步兵上尉所言:「它全自動射擊時噴射出大量子彈,同時朝鮮人大多數都偏愛在非常近的距離殺敵,不管是誰的反應更快,它能夠迅速形成強大的壓制火力。在那種情況下,它使我們陷於劣勢和寡不敵眾的處境中。一場巡邏期間的短距離戰鬥是非常迅速的,而我們通常都被它打敗了。」[17]然而其他美國軍官卻認為,在典型的100-150米(109.36-164.04碼)作戰距離當中,他們的M2卡賓槍要比PPSh-41優秀。[18]

伊拉克戰爭

美伊戰爭期間,美軍曾於伊拉克叛軍手上繳獲過PPSh-41,其中一些更被裝上EOTECH全像瞄準鏡前握把[19][20]

設計細節

Thumb
PPSh的35發可拆卸式彈匣
Thumb
PPSh與PPS兩者的彈匣比較

PPSh-41是一款採用氣體反衝式(自由式槍機原理)及開放式槍栓,可選擇半自動或全自動射擊選射式衝鋒槍。該槍發射TT手槍所使用的7.62×25毫米托卡列夫手槍子彈,為蘇聯的制式手槍和衝鋒槍彈藥。PPSh在裝上35發可拆卸式彈匣時的重量為4.15公斤(9.15磅),而裝上71發可拆卸式彈鼓時則是5.3公斤(11.68磅),並且能夠以約1,000發/分鐘的射速進行全自動射擊,射速與多數二戰時期的軍用衝鋒槍相比之下非常高。該槍是一款低成本及容易生產的武器,主要是由衝壓金屬板材和木材製成,它同時具備高耐用度及低維護性的特徵。PPSh的早期型採用弧形座帶缺口照門的表尺。最終生產型的PPSh則具有頂部拋殼口和可以調整為100或200米距離的「L」型翻轉式帶缺口式照門式表尺,前照準器則一直是帶護翼的柱形準星。槍托為固定木製槍托,大多是由白樺木製造。

PPSh-41在設計時就以適合大規模生產與結實耐用作為首要目標,對成本則未提出過高要求,因此該槍採用了木製槍托連槍身及散熱罩筒等相對於其他同時代的衝鋒槍而言顯得相當奢侈的結構。其沉重的木質槍托和槍身使得PPSh-41的重心後移,從而保證槍身的平衡性,而且可以像步槍一樣用於近身格鬥(死於波波莎木質槍托以下的德軍士兵不在少數),同時還特別適合在高寒環境下握持。

槍管散熱筒使得PPSh與機槍一樣能夠進行較長時間的連續射擊。PPSh的散熱筒比槍管延長了約1吋,而且稍稍前傾以充當粗略的槍口制退器,以進一步減少在全自動射擊期間的槍口上揚英語Muzzle rise。另當槍口碰觸地面及工事胸牆等障礙物時還可以有效地防止塵土進入槍管,其下方並沒有開口,更防止步兵在臥倒射擊時被火藥氣體吹起的塵土遮蔽視線,進而暴露了其位置。雖然槍口制退器在這些功能方面比較成功,但同時亦有着大大增加了槍口焰和噪音的問題。

PPSh-41具有的鉸鍊式機匣可方便使用者為武器進行野戰分解和清潔。該槍的槍管和膛室內側均進行了鍍防鏽處理,這種在當時絕無僅有的設計賦予了PPSh驚人的耐用性與可靠性,該槍可以承受腐蝕性彈藥並在各種惡劣環境下使用,以及延長其清潔間隔時間。由於槍栓行程較短,加上精度較好,在三發短點射時基本上能命中同一點。

PPSh-41並沒有前握把或前護木,因此使用者一般會以支撐手緊握武器的彈鼓後方,或是抓着彈鼓下方的邊緣。雖然在1942年設計了35發可拆卸式弧形彈匣,在二戰中配備了PPSh的蘇聯步兵仍然普遍使用原來的71發彈鼓。[13]

PPSh的缺點包括難以重新裝填、裝填71發子彈時彈鼓容易卡殼(在超過約65發時更為明顯;而設計了35發可拆卸式弧形彈匣就是為了解決這一供彈問題)[14]、墜地時容易意外擊發(尤其是掉落在堅硬的表面時;這是所有反衝作用式衝鋒槍的通病。不過PPSh仍然配備了滑動式槍機保險以減少走火的風險),以及它過於沉重(有蘇軍士兵回憶稱寧願使用MP40)。儘管有這些缺點,PPSh-41仍然因其低後坐力,高度可靠性和在近距離的高度殺傷力而廣受蘇軍士兵所喜愛。

使用國

Thumb
裝備PPSh-41的波蘭士兵
Thumb
東德工人階級戰鬥隊

衍生型

  • 二戰期間,德意志國防軍繳獲大量PPSh-41以後,德國亦試圖將武器改膛為9×19毫米口徑以使之更符合德國標準。不久,德軍士兵們都得到了一套可將PPSh-41改造成發射9×19毫米帕拉貝倫彈的工具。被改成9毫米口徑的PPSh-41甚至獲得了一個德意志國防軍的編號「MP41(r)」;而未轉換口徑的PPSh-41被稱為「MP717(r)」。德意志國防軍亦為士兵印刷和分發如何使用繳獲的PPSh的德文手冊。[15]
  • 蘇聯也嘗試過將PPSh-41用作密接空中支援殺傷人員英語Anti-personnel weapon武器,在圖-2轟炸機的衍生型Tu-2Sh的機身機架前端安裝了合共48枝PPSh-41衝鋒槍。[16]
Thumb
中國大陸女民兵手持50式衝鋒槍
Thumb
美軍收集起自越南人民軍部隊繳獲的衝鋒槍。由上至下是:PPS衝鋒槍MP40和K-50M
  • K-50M衝鋒槍:在越戰期間,北越軍隊大量列裝以中國製50式衝鋒槍仿製的K-50M衝鋒槍。K-50M使用來自PPSh-41的35發可拆卸式彈匣,不過部份不同的地方是K-50M的冷卻用套管被截斷約76毫米,以及其前準星是來自法國MAT-49衝鋒槍[37]其它的改進還包括:新增了手槍握把、一具同樣地來自MAT-49的鋼絲製可伸縮設計槍托和縮短型槍管[13][38]這些改進令K-50M的重量僅3.4公斤(7.5磅),比起PPSh-41的3.9公斤(8.6磅)還減輕了500克(1.1磅)。[39]K-50M衝鋒槍主要以35發可拆卸式彈匣供彈,但槍托縮折後亦可對應71發可卸式彈鼓[38]
  • M49衝鋒槍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仿製的PPSh-41衝鋒槍。
  • SKL-41:由一間德國槍廠於2008年推出的PPSh半自動版本,目前以SKL-41之名於德國市場發售。該槍發射9×19毫米口徑子彈。除了仿製原來的彈匣外,它也能使用MP40的彈匣。

登場作品

PPSh-41普遍的出現在描繪二次大戰德蘇戰爭的作品,不過也曾出現於一些以二戰後的武裝衝突(如:韓戰越戰等)為背景的作品。

電影

電視劇

電子遊戲

  • 2000年—《終極動員令:紅色警戒2》:蘇聯陣營步兵單位「動員兵」的武器。
  • 2002年—《榮譽勳章:反攻諾曼第
  • 2003年—《決勝時刻》:以彈鼓供彈,由蘇聯紅軍士兵所使用。
  • 2004年—《決勝時刻:聯合行動》:以彈匣及彈鼓供彈,由蘇聯紅軍士兵所使用。
  • 2005年—《決勝時刻2》:以彈鼓供彈,由蘇聯紅軍士兵所使用。
  • 2005年—《真實計劃》:以彈鼓供彈。
  • 2006年—《赤色交響樂隊:東線41-45英語Red Orchestra: Ostfront 41-45》:以彈鼓供彈,由蘇聯紅軍士兵所使用。
  • 2007年—《戰地之王》:以彈鼓供彈。
  • 2008年—《決勝時刻:戰爭世界》:命名為「PPSh-41」,載彈量71發(戰役模式及納粹殭屍模式)、35發(聯機模式)和70發(聯機模式延長彈匣),最高攜彈量為355(戰役模式及納粹殭屍模式)和210(聯機模式)。戰役模式之中以彈鼓供彈,由蘇聯紅軍所使用;聯機模式時於等級53解鎖,預設以彈匣供彈,並可以使用覘孔式瞄準鏡延長彈匣(將彈匣更換為彈鼓)等修改;殭屍模式時有一款衍生型稱作「收割者」,載彈量115發,最高攜彈量700發,並可以使用延長彈匣。
  • 2007年—《異塵餘生3》:以彈鼓供彈,奇怪地被改造成一種戰鬥散彈槍
  • 2010年—《決勝時刻:黑色行動》:以彈匣供彈,戰役模式關卡「Project Nova」當中由蘇聯紅軍所使用。
  • 2010年—《戰地風雲:惡名昭彰2》:只於越戰資料片中登場,命名為「PPSh」,以彈鼓供彈然而奇怪地載彈量只有25發,而且射速偏低。
  • 2014年—《生存法則英語Survarium
  • 2014年—《合同戰爭》
  • 2015年—《戰術小隊》:命名為「PPSh-41」,以彈匣及彈鼓供彈,由叛軍突擊兵所使用。
  • 2016年—《決勝時刻:黑色行動III》: 以彈匣及彈鼓供彈,由於玩家角色被設定為半機械化改造人(僅限聯機模式),故在裝備該槍時會直接把槍管隔熱罩充當護木握持而無需擔心會被燙傷。只於聯機模式和殭屍模式中登場。
  • 2016年—《英雄與將軍
  • 2016年—《少女前線
  • 2017年—《決勝時刻:二戰》:命名為「PPSh-41」,使用來自PPS-43的彈匣插口(以彈匣供彈時),射速比真槍要低,可以使用彈匣和彈鼓(使用「延長彈匣」時,但只裝填52發)供彈。戰役模式當中由德意志國防軍所使用,奇怪地會大量於西線出現。聯機模式時為解鎖武器,並奇怪地可加裝滅聲器
  • 2020年—《決勝時刻:黑色行動冷戰》:為第三季戰爭通行證新增武器,命名為「PPSH41」,初始為裝備35發可拆卸式弧形彈匣,但是奇怪的是只可容納32發,升級後可換裝71發彈鼓。
  • 2021年—《使命召喚:先鋒》:命名為「PPSh-41」,預設以彈鼓供彈。
  • 2021年—《極地戰嚎6》命名為 「PPSH-41」,使用71發彈鼓可改裝為95發,可加裝瞄具、外紅點。
  • 2022年—《蔚藍檔案》:池倉瑪麗娜的固有武器「巴拉萊卡」原型。

動畫

  • 2009年—《幽冥特工》: 以彈鼓供彈,由蘇聯紅軍和瓦利亞所使用。
  • 2010年—《Angel Beats!》:以彈鼓供彈,由藤卷所使用。
  • 2017年—《Re:CREATORS》:以彈鼓供彈,由反派主角阿爾泰爾/軍服公主(アルタイル/軍服の姫君,CV:豐崎愛生)所持有。

漫畫

參見

參考註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