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攀龍(1562年—1626年),字雲從,改字存之,號景逸,直隸無錫(今江蘇)人,明朝政治人物,東林黨領袖,同進士出身。
生平
萬曆十年(1582年)壬午科應天鄉試,萬曆十七年(1589年)登進士,授行人司行人[1]。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為趙用賢之事上疏指責首輔王錫爵,又與戶部郎中楊應宿互相攻擊,謫揭陽縣典史,回鄉家居近三十年。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與顧憲成等人於東林書院講學,時稱「高顧」。
明熹宗即位,起用為光祿寺丞,官至左都御史。在剷除外戚、權貴及浙黨方從哲的鬥爭中發揮很大作用。又主張澄清吏治,反對恢復征商。天啟四年(1624年),因為揭露魏忠賢黨人崔呈秀貪穢而被罷官,再歸故里。
天啟六年,魏忠賢命人偽造織造太監李實的奏本,誣告高攀龍、周起元、周順昌、繆昌期、李應升、周宗建、黃尊素七人貪污白銀十餘萬兩,高攀龍從容不迫,先去拜謁宋儒楊中立廟宇,而後跳水自沈而死,其自盡之處即為今「高子止水」[2][3]。
身後
家族
子高世儒。侄孫高愈。
思想
嘉靖、萬曆年間,海內學者遵從王守仁,高攀龍不以為然,其與顧憲成同在東林書院講學,以靜為主。《明史》評價高攀龍「操履篤實,粹然一出於正,為一時儒者之宗[6]。」有遺著《高子遺書》。易學著述有《周易孔義》、《周易易簡說》,另有《春秋孔義》、《二程節錄》、《正蒙釋》等。
墓葬
語錄
- 天下不患無政事,但患無學術。
- 人不患無才,識進則才進;不患無量,見大則量大。
- 子弟若識名節之堤防,詩書之滋味,稼穡之艱難,便足為賢子弟矣。
- 人生不向道理上去,總是虛生;道理不向身心上去,總是虛語。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