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中共政治人物、军事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饒漱石(1903年11月23日—1975年3月2日),原名饒石泉,號漱石,曾用名梁朴、趙建生,男,江西臨川人,中國政治人物,原中共華東局第一書記,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央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1954年因捲入高饒反黨聯盟和潘漢年案件被解職、逮捕、判刑。1975年3月2日,因病於監獄中去世,享年72歲。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4年5月28日) |
饒漱石光緒癸卯年十月初五出生於江西省臨川縣鍾嶺鄉(現撫州市臨川區)。早年入讀江西省立三師(今撫州一中)。1922年入讀上海大學。1923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曾參加上海工人武裝起義。四一二事變後,任中共贛東北特委書記。後任共青團浙江省委書記、共青團中央秘書長。1929年調東北,任共青團滿洲省委書記,代理中共滿洲省委書記。1967年6月1日饒漱石為劉少奇寫的證明材料里,以當年共青團滿洲省委書記和代理黨的滿洲省委書記的身份,證明劉少奇在瀋陽被捕後,黨組織沒有遭到破壞,也沒有人因此被捕:「我只記得他是因為到瀋陽奉天紗廠等候工人黨員接頭談話,被敵人把他當作小偷而被捕的。因為敵人未得到劉的其他材料,故劉只在監獄住了十天左右即獲釋放。」[1]
1930年饒漱石被捕。解放後業已查清,被捕期間並無叛變行為。1931年出獄赴蘇聯。1932年回國到上海,任上海工人聯合會主任兼黨團書記,中華全國總工會宣傳部長兼秘書長。中華全國總工會上海執行局黨團書記、中華全國總工會華北辦事處主任。1935年再赴蘇聯,任中華全國總工會駐赤色職工國際代表。饒漱石精通英語。1936年起先後被派到美國、法國,任中共中央華僑委員會書記,分別參與中文《先鋒報》、《救國時報》的工作。
1939年11月與妻子陸璀奉命從美國回國,任中共東南局副書記。1941年1月9日,在皖南事變已經發動、新四軍副軍長項英和政治部主任袁國平擅自離隊的情況下,饒漱石、葉挺領銜以東南局名義向中央發出兩封電報,一封電報痛陳敵情:「我江南遵令北移被阻,戰況激烈,請向國民黨嚴重交涉。」另一封電報則要求臨機處置,以饒漱石代替項英:「項英、袁國平等在緊急關頭已離開部隊,提議中央明令撤項職,並令小姚在政治上負責,葉在軍事上負責,以挽危局。」饒漱石在發給中央的電報所表達決心「我為革命犧牲,固我夙願」。11日,中共中央和毛澤東致電葉饒,充分肯定了他們的臨機處置方案:「希夷小饒的領導是完全正確的,望全黨全軍服從葉、饒指揮,執行北移任務。」12日,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又連續發來類似上述內容的電報。
饒漱石在皖南事變的突出表現,其後受到重用。任中共中央華中局副書記兼新四軍政治部主任。1942年3月,饒漱石接替因工作需要調回中央的劉少奇,為華中局代理書記、新四軍代理政委。華中的黨、政、軍大權交給了饒漱石。饒因自知無領導戰爭和根據地工作的實際經驗,卻被委以這樣的重任,心裏的壓力是很大的,他曾有一個電報給中央:「在德的方面我可無愧,但才的方面難於勝任,因此,希望中央速派才德兼備的幹部來來幫助我們。」其後陳毅、饒漱石指揮了新四軍的軍事行動,直到黃花塘事件爆發,中央把陳毅同志調回延安去參加整風。經過黃花塘事件後,中央任命張雲逸為新四軍代軍長,從此張雲逸、饒漱石指揮了新四軍的軍事行動。在新四軍後期,新四軍的軍事指揮是饒漱石為主(參見粟裕關於華東戰史的講話)。1945年7月當選為中共七屆中央委員。
抗日戰爭勝利後,饒漱石隨新四軍主力調往山東,擔任新四軍兼山東軍區政委,華東局書記,繼續掌握黨、政、軍大權。1946年初饒漱石參加軍調處,派往北京、東北進行國共軍事調停工作。
1945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決定饒漱石任華東局書記(1945年9月,中共中央決定將山東分局改成華東局,任命饒漱石為華東局書記,陳毅、黎玉為副書記,饒漱石、陳毅、黎玉、張雲逸、舒同組成華東局常委會,並把原華中局改成華中分局,也劃歸華東局領導)。饒到山東不久即去北平參加軍調部工作,後又赴東北。1946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書記處任命饒漱石擔任中共中央副秘書長兼中央組織部部長,仍兼華東局書記、新四軍暨山東軍區政委。直到1947年1月才由延安返回山東工作。
部分吹捧饒漱石的文章稱饒「領導和參與指揮了」華野的主要戰役,包括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等,捏造了「華東戰區」這個名詞並稱其為「華東戰區統帥」。這是違背史實的。事實上,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中共和解放軍並無「戰區」這一編制,涉及軍區方面,華東軍區和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均由陳毅擔任,華東野戰軍政委仍然是陳毅兼任,僅華東軍區政委這一職務由饒漱石擔任。當然在級別上,饒漱石始終是陳毅的領導。饒漱石作為華東局書記,在內戰中的重大貢獻是與時任華東局副書記兼山東省委書記的康生一起鼓勵粟裕向中央軍委「斗膽直呈」,此舉改變了內戰南線戰場的全盤戰略計劃,這是戰略層面的一項重大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共華東局第一書記,兼上海市委第一書記,中央人民政府委員,華東軍政委員會主席。1952年初,由於工作疲勞過度,眼面部神經嚴重痙攣,中央讓他到北京治療。採取了蘇聯當時新興的「睡眠療法」,即服用大量的安眠藥使其除坐起吃飯外就是睡眠,一連睡了20天。出院第二天夜第三天凌晨3時左右執意見毛澤東並談了三個小時。1952年調北京,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與中組部常務副部長安子文的不團結問題,在中央召開的全國財經會議上和高崗「批薄射劉」問題、在中央組織工作會議上「討安伐劉」問題等等。高饒事件後,饒從未承認自己反劉,他在自己的兩次檢討中,只承認曾對少奇同志在個別問題上有過意見或表示過不滿。
1954年夏,因與康生的矛盾[2],被作為「高饒反黨集團」(高崗、饒漱石)主犯,「陰謀家」、「野心家」、「反黨分子」,受到公開批判。又因為揚帆、潘漢年的「內奸」問題,饒漱石被認定為「饒潘揚反革命集團」的首犯。1955年3月因被指控和高崗結成反黨聯盟而被開除出黨,1955年4月,又以「饒漱石、潘漢年、揚帆反革命集團頭子」的罪名被逮捕。1965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判處饒漱石有期徒刑14年,剝奪政治權利10年。判決書沒有提到潘漢年,卻說饒漱石包庇了「內奸分子」揚帆和「中統特務分子」胡均鶴,因而判刑14年。1965年9月23日,被假釋出獄。文化大革命爆發後,1967年被重新收監。 1975年3月2日病死於監獄,享年72歲。1980年代,潘、揚、胡均已平反昭雪。
1986年8月出版《毛澤東著作選讀》兩卷本時,在第436條註釋中寫道:饒漱石在任中共華東局第一書記兼上海市委第一書記期間,「直接領導潘漢年等在反特方面的工作。由於潘漢年被錯定為『內奸分子』,饒漱石主持反特工作中的一些活動被錯定為內奸活動,他因此被認定犯有反革命罪並被判刑。」
妻子陸璀。女兒陸蘭沁,1938年生於法國巴黎。1949年隨母親回國。
同父異母妹妹饒玉蓮,1931年生。1950年底參軍。1951年被分配到軍委裝甲兵司令部工作。1953年轉業進入中國人民大學工業經濟系學習。畢業後,分配撫順工作,一年後調江西,先後在江西省石油局、江西省化工石油局等單位工作,1960年代初即被下放工廠,做計劃統計員,1970年隨丈夫下放農村三年,1973年返回原廠到食堂做會計,直至1983年退休。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