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重慶歌樂山革命紀念館),位於重慶市沙坪垻區歌樂山麓,主要安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犧牲在重慶的烈士,由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管理處管理。
「中美合作所」集中營舊址 | |
---|---|
一一·二七死難烈士之墓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重慶市沙坪垻區 |
分類 |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
時代 | 1943—1949年 |
編號 | 3-163 |
認定時間 | 1988年1月13日 |
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位於沙坪垻區歌樂山麓,是中華民國時期軍統局總部、電台、監獄所在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曾在此建「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
1949年11月底,中國人民解放軍逼近重慶,中華民國政府在退守台灣前將此處的白公館、渣滓洞集中營中關押的囚犯全部處決,釀成慘絕人寰的「重慶一一·二七大屠殺」,其中僅有極少數脫逃。1949年11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重慶。新政權追認死難者為「烈士」。
1955年修建烈士公墓(後稱重慶11·27烈士墓)和烈士紀念碑。1963年又設立重慶中美合作所集中營美蔣罪行展覽館,並恢復了白公館、渣滓洞的原貌。1984年7月,整個陵園改稱「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由鄧小平題寫園名。1993年增掛「重慶歌樂山革命紀念館」館牌。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國家4A級旅遊景區[1]。
1956年8月16日,「烈士公墓及中美合作所集中營舊址」公佈為四川省第一批歷史及革命文物保護單位[2]。1980年7月7日,「重慶市11·27烈士墓暨中美合作所集中營舊址」重新公佈為四川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3]。1983年12月1日,「重慶11.27烈士墓中美合作所集中營舊址」列為重慶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1988年1月13日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6]。
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佔地面積2.14平方公里,主要由集中營舊址、烈士群雕、烈士詩文碑林、大型浮雕、烈士墓、陳列總館(紅岩魂陳列館)組成[7]。
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管理處下轄: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