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性別女性,或譯跨性別女人、跨性別婦女、跨性女、跨女(英語:Transgender woman,或Trans woman),也稱為男跨女(英語:Male-to-Female,或MtF; MTF),是指出生時指定性別為男性的女性。跨性別女性擁有女性性別認同,並可能會經歷性別不安並且進行性別轉換;該過程通常包括性別肯定激素治療(GAHT),有時還包括性別肯定手術。正如順性別女性一樣,跨性別女性也可能擁有任何性取向。
跨性別女性這個術語並不可以與變性人女性或者藥娘通用,儘管這兩種詞彙通常存在交互使用[來源請求]。「跨性別」是一個傘式術語,包括各種與指定性別不相同的族群[1],也包括變性人。
跨性別女性在生活中各個方面面臨嚴重歧視,其中包括就業、住房、就學等,並且面臨身體暴力、性暴力以及仇恨犯罪。這包括來自伴侶的暴力。在美國,身為少數族裔的跨性別女性由於身處跨性別恐懼和種族歧視的交叉處,她們所遭受的歧視尤其嚴重。
概述
跨性別女性可能經歷過性別不安,這是由於她們的性別認同與出生時被賦予的性別(以及相關的性別角色或主要和次要性別特徵)之間的差異而帶來的痛苦[2]。
跨性別女性可能會進行性別轉換。其中醫療性別轉換通常包括女性化激素療法;該過程會促使女性第二性徵(乳房、體脂重新分佈、腰臀比降低等)的發育。激素療法與性別肯定手術兩者結合可以減輕性別不安的痛苦[3][4]。
術語
「跨性別」一詞是一個傘狀術語,囊括了所有性別認同或性別表達與出生時的指定性別不符的人[5]。跨性別女性有時也被稱作MtF(英語中male-to-female的縮寫),指所有出生時被指定為男性,但認同並作為女性生活的人[6]。
女性傾向跨性別者(英語:transfeminine)相比「跨性別女性」更為廣泛,指所有以女性身份或性別表達為主的指定男性跨性別者。這當中包含了跨性別女性,也包括那些性別認同部分上是女性,但並非完全是女性的指定男性非二元性別人士[7]。
藥娘是中國大陸網絡用語,指通過激素療法來維持女性特徵的跨性別女性。相比跨性別者或MtF而言,一些接受了激素療法或性別肯定手術的年輕跨性別女性更喜歡被稱作藥娘[8][9]。對於最終目的一般是通過性別重置手術獲得符合心理預期的身份並使取得合法身份的跨性別女性,該詞可指進行性別重置手術前的過渡階段,即進行女性化激素療法的階段。
性取向
一項對大約3000名跨性別女性的調查顯示,只有23%自認為是異性戀,其中31%為雙性戀,29%為女同性戀,7%為無性戀,7%為酷兒(可能為尚未確定自己的性傾向,或自認性傾向流動,或作為拒絕標籤的一種態度),2%為「其他」[10]。
在一些對性別重置治療管理較嚴格的國家,存在跨性別女性為了獲得治療機會而偽裝性取向為異性戀(喜歡男性)的情況。
跨性別女同性戀(英語:Trans Lesbian[註 1]),簡稱「跨拉」,即為出生時性別指定為男性;性別認同為女性,性向認同為女性向的女同性戀者。
在2008年的一項研究發現,跨性別女性和順性別女性的性慾並沒有統計學上顯著的差異[12]。就跟男性一樣,女性性慾被認為與血清睾酮水平相關[13][14][15][16]但有爭議[17],但2008年的研究發現在跨性別女性中沒有這樣的相關性[12][18]。2014年發表的另一項研究發現62.4%的跨性別女性在接受了性別重置療法後性慾降低[19]。
處境
跨性別女性和其他所有跨性別者和非常規性別人士一樣,面臨着歧視和恐跨等巨大的困難[10]:8。這其中那些不能「過關」,不被視為順性別者的人所面臨的困難則更為艱巨[20]。威廉姆斯研究所2015年的一項調查中,27,715名跨性別受訪者中,不被家庭接受的人中有52%的人曾嘗試自殺,而在調查的前一年中有64.9%的人曾遭到身體攻擊[21]。
一項基於約3000個在美國生活的跨性別女性的社會調查的總結報告「全國跨性別歧視調查報告」[22],顯示跨性別女性:
- 36%的人因其性別認知因素而失業。
- 55%的人在租屋時受到歧視。
- 29%的人被剝奪了升遷機會。
- 25%被拒絕醫療護理。
- 60%的跨性別女性已無家可歸
- 當展示與自己的性別不一致的身份證件時,33%的人曾受到騷擾,3%的人曾被毆打。
- 20%的人曾遭到警察的騷擾,6%的人遭到過軍警的暴力侵害,3%遭到過軍警的性侵。 25%曾被普遍視為不敬於警察。
- 處在關押狀態的跨性別女性,40%曾被囚犯騷擾,38%曾被工作人員騷擾。 21%的人曾被毆打,20%曾被性侵。
美國全國反暴力計劃聯盟(American National Coalition of Anti-Violence Programs)關於2010年發生的針對LGBTQ的暴力的調查報告發現,27名因其LGBTQ身份遭到謀殺的人中,44%是跨性別女性[23]。非白人跨性別女性因身處種族歧視和跨性別恐懼的交叉,她們遭受的歧視尤其嚴重。例如,混血、拉丁裔、非裔和美國原住民跨性別女性在監獄中遭受性侵犯的可能性是白人跨性別女性的兩至三倍以上[24]。
跨性別女性普遍需要激素治療,但在一些國家和地區獲取包括激素治療在內的跨性別醫療非常困難。北京同志組織2017年一份報告稱其2060名受訪跨性別者中,62%的人有激素治療的需求,其中跨性別女性有激素治療需求的比例為88%,高於跨性別男性和性別酷兒;可這部分人中有71%的人認為獲得安全、可靠的激素類藥物並在醫生指導下科學地進行激素治療是「困難」、「非常困難」或「幾乎不可能」的。調查中接近50%有激素治療需求的跨性別者從未獲得任何激素治療。因此相當一部分跨性別者會採取非正規途徑獲取相關激素類藥物。2017年調查時受訪者中66%的人通過網絡藥店獲取過激素類藥物[26]。2022年12月1日,中國藥監局正式禁止網絡銷售環丙孕酮、雌二醇等女性化激素療法最基本的藥物[27][28]。激素藥物獲取的困難不僅限於中國。BBC於2020年報道稱英國一部分跨性別者需要等候三年才能和性別認同診所的醫生第一次會面[29]。
北京同志組織2017年的調查發現,51%的跨性別者有性別肯定手術的需求,其中跨性別女性有手術需求的達77.8%,高於有手術需求的跨性別男性和性別酷兒的比例。但有此需求的跨性別者當中總體僅有14.8%的人接受過性別肯定手術;這是由於在中國獲取手術的阻礙十分巨大[26]。
媒體中的跨性別女性
在21世紀以前,電視、電影、新聞以及其他形式的媒體中的跨性別代表人物很少。早期主流媒體對於跨性別女性的現實和虛構描述幾乎總是依賴於常見的橋段和刻板印象[30]。不過,隨着跨性別權益運動的發展,媒體中對於跨性別者的描繪也隨之變得更普遍和正面。例如,金星(中國舞蹈家)、華高斯基姐妹(導演《22世紀殺人網絡》三部曲)、杭特·薛佛(出演HBO影集毒癮女孩)、金·彼特拉斯(德國歌手)等人都是21世紀知名的跨性別女演員或明星。
註釋
參見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