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性別(英語:Third gender),或稱為第三性三性(英語:Third sex)指個體被自身或社會認定為既非男性亦非女性。此乃一種社會類別,存在於認可三種或更多性別的社會當中。術語「第三」通常被理解為「其他」,然而,一些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已然描述了第四性別以及第五性別。[1][2]

生物學決定人類的染色體和內部生殖結構是男性、女性、或是出現性別二元以外的性別,這種變異可能對性別指定會造成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稱為雙性人[3][4]然而,個人可自行認同為男性、女性或其他類別,亦可被社會認定為男性、女性或其他,通常這一認定由個人的性別認同以及其所處文化中的性別角色共同定義。[5][6][7]

儘管「第三性別」、「第四性別」和「第五性別」的角色概念在諸多非西方文化當中有所存在,然而對於主流西方文化與思想來說,其仍舊較為陌生。[8]這個概念最有可能被現代LGBT酷兒次文化所接受。但是在主流西方學者中,尤其是試圖寫出南亞海吉拉美國原住民非常規性別雙靈人士的人類學家,經常試圖僅使用現代LGBT社區的語言來理解「第三性別」一詞,但是其他學者,尤其是土著學者,強調主流學者對文化的缺乏理解和背景導致了對第三性別人群的普遍錯誤陳述,以及對所涉文化的錯誤陳述,包括該概念是否真的適用於所有這些文化。[9][10][11][12]

生理性別與社會的關係

Thumb
世界上對非二元性別的承認

至少自 20 世紀 70 年代起,人類學家便着手描述某些文化中的社會性別類別,此類類別難以通過二元性別框架予以充分闡釋。[13]與此同時,女性主義開始對生理性別(sex)和社會性別/心理性別(gender)加以區分。[14]

人類學家米高・G・佩萊茨(Michael G. Peletz)指出,我們對於不同類型性別(涵蓋對第三性別的態度)的觀念,對我們的生活有着極為深刻的影響,並且充分反映出我們社會中的價值觀。在佩萊茨所著的《現代亞洲的性別、性與身體政治》(Gender, Sexuality, and Body Politics in Modern Asia)一書中,他進行了如下描述:[15]

就社會的目的而言,「社會性別」一詞指的是至少有五類現象,包括文化類別、符號、含義、實踐和制度化安排:(1)女性女性氣質、(2)男性男性氣質、(3)雙性性格的樣貌部分為男性、部分為女性,或無法定義其性別,以及雙性人個體,也稱雌雄同體,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具有男性和女性的性器官或性特徵、(4)跨性別者,他們違反或超越性別規範界限的行為,因此被污名化為「人妖」和(5)絕育、未婚或未成年的人,如太監

各地情況

受不同的文化影響,各地區對第三性的看法不同,甚至大相徑庭,但近年由於社會的跨性別人士權益日益受到重視。

台灣

在台灣因網絡社群中的成人內容、酒店文化、媒體報導下,原本的第三性屬較貶義詞。但近幾年社會氛圍下,由年輕人藉由各式社會運動、社群媒體力量,讓部分觀念本為保守的壯年人和老年人對於第三性有更多認知,慢慢減少對於第三性的負面觀感。[來源請求]

日本

X性別」一詞由日本率先使用,在英語國家,可與性別酷兒和第三性等詞語相對應。此外,還有許多細節詞可以被翻譯為中性,兩性,無性,性厭惡等等。第三性可能意味着變性人生理性別[16][17]根據「X-ジェンダー」一書中的跨性別訪談,有一位性別認同為X性別的人,因為他是不會準確的認為自己是男人或女人。[18]

印度

在古代的印度海吉拉是神聖的,並作為靈媒供奉寺廟中。一般人新婚時會聘請海吉拉對其祝福。

現代的海吉拉卻是印度最受輕視、最孤立的群體,被排斥在社會的邊緣,生活在陰暗的世界裏,遵循着自己的習慣和規矩,與普通人保持着距離。小孩在出生時若被確認為海吉拉,會被海吉拉族群帶走一起生活,且與家人斷絕關係。

澳洲

澳洲於2011年9月15日宣佈,澳洲護照性別欄可使用"X"性,是變性人梅韋比(Norrie May-Welby)經長期上訴的結果。代表性別未定。澳洲居民需有醫生或心理學家的書面證明才可獲承認為X性別,一位香港跨性別者溫澤仁可能是第一位從澳洲取得「X性別」身份的華人。[19][20][21]

英國

英國外交部接受「無性別」英國護照。准許護照性別一欄使用「X」,有關人士須在一年內申請,並需得到醫生的書面證明日後以此性別生活。[20]

尼泊爾

在2011年5月,尼泊爾人口普查員挨家挨戶地對其560萬個家庭進行了走訪,他們不光收集這個國家男性公民和女性公民的信息,還收集了「第三種性別」的信息。中央統計局局長巴卡什·比斯塔表示:「過去公認只有兩種性別,男性和女性,尼泊爾將會出現第三種性別,公民可以在身份證明上登記自己為『第三種性別』。」該舉動被認為是世界第一。[22]

巴基斯坦

在2009年6月,巴基斯坦最高法院調查了巴基斯坦國內80000–300000個海吉拉人口的信息。在2009年12月,最高法院主席伊夫提卡·穆罕邁德·考得利調查了他們的國內現有戶口和新註冊戶口的數據庫和現有集體人口的身份證,找出明顯的「性」區分。 海吉拉組織總統阿爾馬斯·波比向路透社透露,「這是巴基斯坦62年歷史以來,每步都給我們(海吉拉)的人口幸福。這是給海吉拉有福利和身份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我們在社會裏面得到幸福的進度已慢慢地被人們接受。現在社會的人群都認可海吉拉了。」在巴基斯坦,海吉拉的團體(一般412人,當地又名「上師」,又名「咕嚕」)的生活都是一個家庭以表演、跳舞或唱歌的模式(例如生日、結婚或嬰兒的出生)。這是主辦方要給錢或糧食或其他物品給海吉拉的義務。在旁遮普中部地區,海吉拉的團體分開成多個團體或小團體不干涉其他領域的活動(因為其他領域團體被視為不道德的行為)。

泰國

泰國變性人(Kathoey)是泰國的一大文化特色(泰文中禮貌的說法是『雙性人小姐』,普通的說法是『變性人』,因很多已完成性別重置手術)。2000年之後,選擇性別轉換這條路的泰囯跨性別者每年都在增加,其中不乏普通家庭出生的孩子。在2010年4月,一次,在親眼目睹某位跨性別女生在男廁所被同學欺凌,去女廁所又被人大罵為變態時,西提沙克校長向全校師生徵求意見,並最終決定建造專用廁所,專門供「跨性別女子」使用。很快,此舉便得到了泰國不少中小學的效仿。

孟加拉

孟加拉國從2013年11月份開始,正式承認第三性,在官方文件上標註海吉拉身份。

新西蘭

從2012年12月開始,新西蘭的護照上可使用用「X」(即未確定/未聲明),並不需要他們同時更改出生證明和公民文件上的性別記錄。[23][24][25]

德國

從2013年12月開始,德國在出生證明上可以使用「X」[26]

靈性

在印度教中,濕婆仍然被崇拜為Ardhnarishwara,即半男半女形式。[27]濕婆的象徵,今天被稱為Shivalinga,實際上包括'Yoni'(陰道)和'Ling'(陰莖)的組合。大多數土著社會將第三性別賦予了精神力量。[28][29]

例如,在印度次大陸,海吉拉應該有超自然力量,通過他們可以祝福人們或詛咒人們。這讓海吉拉成為社會中獨一無二的地方,傳統印度人仍然邀請海吉拉在婚姻等重要場合尋求祝福。[30]

參考文獻

參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