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盧寬(582年—650年7月7日),字僧奴[1]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隋文帝外甥,隋朝、唐朝官員。

生平

開皇八年(588年),豆盧寬授南陳公世子[1]仁壽五年(605年),豆盧寬以皇后獨孤伽羅挽郎的身份,出任吏部驍騎尉大業九年(613年),豆盧寬出任河池郡梁泉縣縣令。義寧年間,李淵起兵佔據關中,豆盧寬與河池郡太守蕭瑀率領郡中富豪家族赴京師長安投靠,加銀青光祿大夫。義寧二年(618年)三月,豆盧寬出任元帥府屬,四月任趙國公李世民的府司馬。武德元年(618年),豆盧寬升任秦王府司馬,加儀同。武德二年(619年)正月,豆盧寬兼任陝東道行台。武德三年(620年),豆盧寬奉敕令檢校行台左丞。武德四年(621年),豆盧寬封南陳縣開國公,轉任天策上將府從事中郎。武德九年(626年),豆盧寬出任殿中監。唐高祖詔令豆盧寬的兒子豆盧懷讓萬春公主,唐高祖認為豆盧寬的高祖豆盧萇在北魏太和年間依例稱單姓,於是改豆盧寬為盧氏。貞觀二年(628年),豆盧寬出任衛尉卿。貞觀三年(629年),豆盧寬出任禮部尚書。貞觀六年(632年),豆盧寬出任左衛大將軍。貞觀九年(635年),豆盧寬接受敕令擔任皇太子李承乾的副手,在太極殿前留守。豆盧寬想要請求致仕唐太宗下褒美嘉獎的詔書,不同意豆盧寬退休。貞觀十二年(638年),豆盧寬出任鎮軍大將軍,封芮國公。貞觀十六年(642年),豆盧寬外任岐州刺史。貞觀二十三年(649年),豆盧寬上表請求致仕,出任光祿大夫,俸祿賜同京官。永徽元年六月四日(650年7月7日),豆盧寬在京城弘德里私人住宅中去世,虛歲六十有九。朝廷贈予特進、使持節、都督並汾箕嵐四州諸軍事、并州刺史,其餘官職封爵如故,諡號定公,又賜給治喪絹布三百端,米粟三百石,陪葬昭陵,又賜給東園秘器,喪事所需都由官府提供。唐高宗又命令金紫光祿大夫、行光祿卿柳奭監護喪事,命令都水使者率領儀仗送到豆盧寬墓地,又恢復了豆盧寬的豆盧氏[2][3][4]

家庭

曾祖

  • 豆盧萇,北周追贈少保、柱國、涪陵郡公[2]

祖父

  • 豆盧永恩,西魏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侍中、郕州刺史,北周鄯利沙文四州刺史、〇〇府司會、〇〇〇〇〇諸軍事、幽冀定相併五州刺史、沃野縣公[2]

父母

兄弟姐妹

  • 豆盧氏,嫁唐朝左武侯大將軍、陳容公竇抗

夫人

  • 弘農楊氏,北周光祿大夫、左衛大將軍、儻城信公楊紹孫女,隋朝京兆尹、太子太傅、司空、司徒公、觀王楊雄之女[2]

子女

  • 豆盧仁業,唐朝成州刺史、上柱國、芮國公[2]
  • 豆盧承基,唐朝右衛將軍、上柱國、蠡吾縣開國公[2]
  • 豆盧懷讓,兄仁業死後,襲芮國公
  • 豆盧氏,長女,嫁唐朝朝散大夫、行東睦州桐廬縣縣令辛有道[5]
  • 豆盧氏,嫁漢王李元昌[6]
  • 豆盧氏,嫁唐朝使持節、瀛州諸軍事、瀛州刺史、莘國公竇孝慈[7]
  • 豆盧懷質[6]
  • 豆盧氏,嫁唐朝朝議大夫、太子家令賀蘭尚同[6]

豆盧寬碑

豆盧寬碑,宋歐陽修《集古錄》稱其為門下侍郎李義府撰,趙明誠《金石錄》稱為永徽元年(650年)六月立石。原來存於陝西醴泉縣煙霞鄉嚴峪村北約300米處豆盧寬墓前,1975年移入昭陵博物館。碑身首高3.61米,下寬1米,厚37厘米。碑額篆書,題「唐故特進芮定公之碑」九字。碑文正書,共32行,滿行69字。碑字鏨損嚴重,上部多難辨別。

(上缺二十三字)能(缺十七字)之茂祉。若乃門〇〇保,地華卿相,〇膏腴之族,稟英傑之材,道契興仁,功參造物,〇〇〇〇〇軫,指〇〇而聯〇,闡芳言於來〇,〇彭烈於今古者,其定公之者乎!公諱寬,字〇奴,燕〇元帝之後,今為河南洛陽人也。黃軒之際,得姓者為賢,紫蒙之郊,開國者稱貴。掩〇〇於遙代,總〇〇於〇年。〇〇〇而〇〇,〇〇〇而〇〇。慕〇〇〇德,〇〇〇〇〇,〇〇攸分,〇〇斯廣。因功命氏,涉魏光周,圖史紛綸,可略言矣。曾祖萇,魏使持節〇〇〇〇〇〇,周少保、柱國、涪陵郡公,譽〇清階,〇凝紫微,嘉〇〇〇〇〇,縟禮備於〇〇。祖永恩,魏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侍中、郕州刺史,周鄯利沙文四州刺史、〇〇府司會、〇〇〇〇〇諸軍事、幽冀定相併五州刺史、沃野縣公。〇〇范〇〇〇〇〇〇〇以臨〇振芳〇〇〇〇。父通,周使持節車騎大將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襲沃野縣公,虎〇(上缺二十二字)千(缺十七字)洪州總管〇〇〇,器〇前修,藝優往冊。榮肅雍於魯館,標績譽於周行。公〇(缺四十字)於〇〇備覽〇〇之言,尤慕六韜之術。袁楊之資既重,韓白之材兼妙,朝英(缺二十八字)居有康濟之心,〇無台輔之〇。隋開皇〇年,授南陳公世子。仁壽五年,以獻後挽郎,授吏部驍騎尉。大業九年,授河池郡梁泉縣令。奉身清〇,處物〇平,財(缺十五字)雖〇屈〇〇〇常〇。於時,炎宇崩離,瀛區版蕩。妖氛亘地,黑〇之路未夷;大浸稽天,白波之勢方溢。公撫全闔境,密候昌期。遵卓令之〇風,〇肅〇之〇〇。義寧〇〇,〇〇率〇〇〇朝投義,蒙授銀青光祿大夫。三月,授元帥府屬。四月,轉趙國公府司馬。武德元年,遷秦王府司馬,加授儀同。二年正月,授兼攝陝東道行台〇〇〇〇二〇〇〇〇〇。三年,奉敕檢校行台左丞。四年,拜南陳縣開國公,轉天策上將府從事中郎。既而唐郊纘慶,代谷承天。〇資參乘之勢,〇降知人之舉。九年,授殿中監,典〇〇袞,趨〇〇渥。〇〇冠於朝〇,〇〇〇於皇揆。貞觀二年,轉衛尉卿。〇〇〇垣,儀〇漢服,掌宮屯於南北,總都丞於左右。追芳趙喜,匪懈為心;繼踵辛毗,忘私效節。三年,除禮部尚書。北〇〇〇,南〇荊〇。八〇表其聲望,萬幾由其損益。特賜龍泉之劍,榮禮軼於韓稜;弗避武賁之弓,忠勁超於朱穆。六年,授左衛大將軍。職冠〇〇,寵優王濟。〇皇流〇,〇葉恂恂之美;〇〇〇〇,〇〇〇〇之材。九年,奉敕副皇太子監國,於太極殿前留守。務極殷總,情兼調諭。警〇途於舜貳,誘義〇於堯儲。中外式清,聲華自遠,殊榮既總,誡盈斯〇。每奉清問之〇,〇〇止足之誡。勇退〇〇,優詔不許。十二年,方遂所請,授鎮軍大將軍、芮國公。位重黃初,德符清邃。揮金逸賞,無慚於二賢;讓田高志,有踰於兩國。〇子之道方葉,〇〇之命俄〇。十六年,除岐州刺史。〇〇右輔,寄〇左陽。遷南虢之〇,〇西吳之隩。京里欽其素譽,侯服仰其〇塵。廿三年,表請致仕,授光祿大夫,祿賜同京官。榮〇特羊,禮優行馬。應茲〇秩,〇〇〇禮。〇園綺(缺十二字)陶陶之趣,〇〇〇〇之輝。三〇無徵,百年俄盡。永徽元年六月四日薨於京城之弘德里第,春秋六十有九。嗚呼哀哉!惟公器具沉深,〇情建達,言行無玷,忠義有聞。爰在弱齡,早騰聲譽。〇奉興運,遽〇〇〇。委質藩朝,竭誠霸業。綢繆款遇,契闊旌麾。霜雪驟零,松筠無改。參玉幔,肅金鉦,振沉沙之奇,摧觸山之〇。(缺七字)竇建德,〇徐圓朗,〇劉武周,破劉黑闥,搴旗陷敵,〇逾〇千;班賞疇庸,常居第一。登省闥,陪軒禁,歷華寺,撫名藩,莫不循猛兼〇,弦韋適度。故得累彰〇〇,特簡帝心。〇〇〇〇〇〇百餘紙〇〇〇〇〇邁〇倫。始慶懸車,閹嗟奔駟。〇〇〇〇悼纓佩銜悲,固以事切柳莊,情深隨會者矣。詔曰:「念功惟舊,前哲之令圖;悼往飾終,有國之通典。故光祿大夫、芮國公豆盧寬,〇名運始,累著勛庸。宣力〇朝,〇展臣節。入司〇〇,〇懃效於軒墀;出總華藩,洽美化於謠頌。奄然薨謝,震悼良深。永言徽烈,宜旌泉壤。可贈特進、使持節都督並汾箕嵐四州諸軍事、并州刺史,餘官封並如故,諡曰定公。賻絹布三百端,米粟三百石,陪葬昭陵,賜東園秘器,葬事所須,並令官給。仍令金紫光祿大夫、行光祿卿柳奭監護,都水使者〇〇〇〇〇,儀仗送至墓所往還。」夫人楊氏,〇〇周光祿大夫、左衛大將軍、儻城信公紹之孫,隋京兆尹、太子太傅、司空、司徒公觀王雄之女也,胄〇鐘鼎,性稟幽閒。七德兼優,四〇〇〇。〇〇〇淑,早世清華。〇〇克隆,榮(缺十二字)詔曰:「故特進、并州都督、芮國公妻楊氏,操擬松筠,志濟冰玉。景〇零落,弗逯朝榮。將啟〇門之殯,欲〇同穴之〇。〇〇〇靈,式旌幽隧。〇〇芮國公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禮也。」長子成州刺史、上柱國、芮國公仁業,次子右衛將軍、上柱國、蠡吾縣開國公承基等,並夙承家范,早擅令名,〇〇〇〇〇〇〇方〇〇高陽〇〇〇參〇之〇〇〇〇〇〇〇哀〇〇,鏤鼎刻鐘,〇彰功伐。披文相質,載闡徽風。爰樹豐碑,貽芳來葉。猥以虛薄,側奉清塵。敢課〇〇,乃為銘曰:
軒丘錫宇,蒙野開疆。樹功分帝,率〇〇〇。〇基峻起,慶緒波長。家〇逾劭,台〇〇昌。
涪陵抗節,望〇〇鄙。〇〇推誠,譽光圖史。南陳襲慶,載揚風軌。顯允君侯,克傳遐祉。
操植淹遠。情期簡素。〇〇玄成,〇〇〇度。義〇〇〇,〇〇沿〇。〇劍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交喪,〇〇〇〇。〇慕〇〇,〇〇〇昱。鱗翼可附,公侯斯復。藩宇聲馳,朝行譽穆。
參贊機謀,升降軒陛。既列〇〇,還同聚米。曳履明光,〇〇〇〇。〇〇司城,〇〇〇〇。
〇〇〇〇,志欽〇〇。散〇漁弋,〇〇禽尚。風〇〇清,霞襟猶暢。光陰遽盡,簪纓流愴。
〇陵虛靜,武圖修直。鳥像既〇,魚軒〇飾。兩櫬歸兆,雙旒赴域。加等斯降,榮哀兼〇。
(缺十六字)〇〇寒日,〇〇秋雲。傷哉隴樹,無復〇勛。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