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只使用符號0和1的二進制算術
莱布尼茨的论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論只使用符號0和1的二進制算術,兼論其用途及它賦予伏羲所使用的古老圖形的意義》(Explication de l'arithmétique binaire, qui se sert des seuls caractères 0 et 1 avec des remarques sur son utilité et sur ce qu'elle donne le sens des anciennes figures chinoises de Fohy)是戈特弗里德·威廉·萊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年7月1日-1716年11月14日)的一篇關於二進制與中國伏羲八卦圖的論文。原文完成於1703年,最初發表於1705年在巴黎出版的《1703年皇家科學院年鑑》(Histoire de l』Academie Royale des Sciences , Année 1703 , Paris ,1705 , pp :85--89)[1]。
本篇論文包含了萊布尼茨關於二進制算法的表達方式、規律特點、優勢與用途的論述以及他對於中國伏羲文化的思考。
發表背景
《論只使用符號0和1的二進制算術,兼論其用途及它賦予伏羲所使用的古老圖形的意義》是萊布尼茨於1701年提交的第一篇未發表的正式論文:論述二進制算法的《數字新科學論》(Essay d′unne nouvelle Science des Nombres)[2]的增補與修改。
1701年, 萊布尼茨提交了《數字新科學論》,但被巴黎皇家科學院秘書長馮特奈爾(Bernard Le Bovier de Fontenelle)以「看不出二進制有何用處」為由拒絕[3]。
1701年2月25日,萊布尼茨寫信給居住在北京的法國耶穌會神父白晉(Joachim Bouvet)並介紹了論文的主要內容[4]。白晉於11 月4 日回信,並指出了萊布尼茨二進制與《易經》八卦圖符號的相似之處。1703年5月18日, 萊布尼茨復函白晉, 稱終於找到了二進制的「極大用途」(Les grandes utilités)[5]。
本篇論文在第一篇的基礎上強調了二進制的用途,並增補了關於「伏羲八卦」的內容。論文於1705年在《1703年皇家科學院年鑑》[6]上發表。
相關條目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原始文獻:論只使用符號0和1的二進制算術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