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李佛拳是中國武術的一個南拳門派,是融合了蔡家拳、李家拳、佛家拳的一種拳術。1830年代,由廣東新會人陳享創立。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不僅風行嶺南,還遍及亞、歐、美、非、澳五大洲許多國家和地區。據統計,超過35個國家和地區設有蔡李佛武館學院與聯會。
此條目或許過多或不當使用受版權保護的文字、圖片及多媒體檔案。 (2019年7月31日)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6年12月8日) |
歷史
陳享(1806-1875)是廣東新會崖門鎮京梅村拱北里人。7歲隨族叔陳遠護街頭賣技。陳遠護年老退休後,時年15歲的陳享便開始在崖西坑頭村及新會各等館處任教拳。1827年,陳享去羅浮山白鶴觀拜蔡福禪師為師,學習「蔡家拳」;其後陳享拜新會七堡人李友山學習李家腳與棍法。此後數年,又到廣西八排山閘建寺拜佛家的青草禪師為師,學習佛家掌掌法。融會貫通蔡、李、佛3家拳法,創編的拳派以3位師傅姓氏為名,而稱之為「蔡李佛拳」。故有「蔡家拳」、「李家腳」、「佛家掌」之稱。
1836年,在家鄉新會崖西京梅鄉「緣福陳公祠」設立「洪聖」館。依據《蔡李佛紀事年曆記載》,1845年(清朝道光二十五年),陳享指派眾多高徒到廣東乃至廣西等地設置「洪聖武館」達44間,後改雄勝館(「雄」用廣東話也是念「洪」音)[1]。
1856年,陳享因被懷疑秘密協助師兄陳松年領導三合會於新會江門率紅巾軍起義,而被清廷追捕,被逼逃出國門,前往香港和南洋等處。
鴉片戰爭之後,廣東沿海成千上萬人遠走南洋和海外各地。陳享被迫遠走南洋時,任教於南洋廣東會館和南洋福建會館,後來也赴南洋的一個金山埠任教於中國會館3年。
陳享晚年返回家鄉,編成《蔡李佛技擊學》、《蔡李佛派練拳行功秘要》等多本武術專著(近年後人傳出,未能考證是否陳享本人編著),形成了系統而完善的武術體系。
陳享傳下陳安伯、陳官伯、龍子才、張炎等第2代「蔡李佛大師」,第3代弟子主要有陳文彬、陳耀墀、陳兆雄、梁貴、蔡伯達、蔡伯雄、顏耀庭、黃福榮、雷燦、阮系、李恩、陳盛、陳長毛、方玉書 等。
拳術內容
蔡李佛拳基本上是以掛、哨(掃)、插為主,融合了佛家掌法、蔡家拳短手與腿技,再加上李家的長手打法,偏身偏馬,步穩架大。出名招式有連環插捶、扭馬掛捶、姜子錘等。吸氣蓄勁,吐氣發聲。動作舒展,肩松腰活。套路和各種練習方法均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初學者容易入門。
拳術以「穿、撈、掛、捎、插;擒、拿、鏢、頂、撞」十口訣為主,另有「陰、陽、剛、柔、虛、實、偷、溜」八心訣,被稱「南拳北腿佛家掌」,有「北拳南方化」的特點。
陳享遺著《蔡李佛派練拳行功秘要》對練習方法如此論述:「本門練習程序分為兩個階段,每階段分為甲、乙、丙三級。第一階段分為:初基先導、二合剛柔、三動靜虛實。第二階段分為:一練內功、二器械及串 子、三沙包及各種椿法。使學者循序漸進,於底而成。」其套路散手,多以模擬實戰來設計,能有效地制敵,在生死搏鬥中戰勝敵人。而一般練武者,只要堅持鍛 練。對身體和關節各部都有很好的醫療保健作用,促進新陳代謝,延年益壽。
主要拳術內容有五輪馬(馬步套路)、五輪搥(扯拳)、鐵箭長拳、十字扣打拳、平拳、白毛拳、八卦心拳、花拳(小梅花拳(小青)、大梅花八卦拳)、大十字拳、小十字拳。主要器械為雙夾單棍(又名雙包單棍)、行者棒、虎尾棍、扁拐雙頭棍、長棍、五郎八卦棍、櫻鎗、梅花雙(單)刀、柳月刀、關刀、鋤頭、大耙、雙插。 、 今日在江門市新會區崖西京梅鄉陳家保留下來的拳譜有39本(分為初級拳、中級拳、高級拳),對摺類54本,器械類64本,樁類練習法18本(俗稱18木人樁),獅藝套路9套在一本笈內,從始祖流傳下來蔡李佛的套路大概有150多套。套路譜笈合共193本,因為兩人對拆分為兩本,三人對拆分為三本,四人對拆分為四本等。並非有193套武術套路。
技擊手法有30 種,掌法有28種,橋法有29種,槌(拳)法有35種,身法有14種,腳法有16種,步法有18種。為免同門相殘,訂下「嗌、嘀、嘩、嚇、鶴」五音為標誌 以識別蔡李佛同門。
套路有49套,分初(10套)、中(10套)、高級(29套):初級拳有:五輪馬、五輪搥、四門橋走生馬、小梅花拳、小十字拳、十字截虎拳、平拳、平爭拳、十字扣打拳、工字拳(又名伏虎拳)。中級拳有:小八卦拳、八卦心拳、大八卦拳、義壯八卦拳、梅花八卦拳、洪人八卦拳、鬥虎八卦拳、達庭八卦拳、鐵箭長拳、白毛拳。高級拳有:佛掌拳、龍虎拳、小五形拳、五形八卦拳、大五形拳、小十形拳、大十形拳、左右單腳拳、醉八仙拳、蛇鶴拳,虎形拳、龍形拳、豹形拳、鶴形拳、獅形拳、象形拳、馬形拳、猴形拳、彪形拳、虎鶴雙形、龍形八卦掌、十八羅漢易筋拳、羅漢伏虎拳、太極拳、無極拳等。
器械套路60多套有雙夾單棍、扁拐雙頭棍、梅花槍棍、抽殺八卦棍、大雄旗棍、潛龍單頭棍、蟠龍單頭棍、五點梅花單頭棍、蟠龍雙頭棍、行者雙頭棍 (行者棒)、雙龍夾氣棍、左右八卦單刀、小梅花雙刀、七星梅花雙刀、碎手扇、飛龍扇、金龍扇、青龍梅花劍、達摩劍、雌雄雙劍、左右十三槍、扣剎八卦槍、兩頭槍、鈎鐮槍、蛇茅槍、鐵鋤、小金剛耙、金剛大耙、金錢戟、方天戟、單板斧、九齒耙、長橋凳、春秋大刀、蔡陽刀、關刀、七星銚、鏟馬刀、攔門寨刀、鬼頭刀、單指揮刀、雙指揮刀、三節棍、雙匕首、雙銅鐧、雙銅錘、護手雙鈎、雙斧頭、梅花雙鞭、九節鞭、飛鉈、單刀鞭、單刀藤牌碟、雙藤牌碟、雙虎頭牌、九龍叉等。
對拆拳套路有虎豹拳對拆、蛇鶴拳對拆、龍虎拳對拆、馬象拳對拆、猴彪拳對拆、五形拳對拆、白毛拳對拆蛇鶴拳。還有兩人兵器對拆、三人兵器對拆和四人兵器對拆等幾十套。此外練功樁法有:秤樁、沙包樁、馬樁、碎手樁、穿龍樁、三星拳樁、三星刀樁、小八卦拳樁、大八卦拳樁、梅花棍樁、小竹林拳樁、大竹林拳樁、小梅花拳樁、大梅花拳樁、小梅花扇樁、大梅花扇樁、小開門樁、大開門樁共十八種。[2]
歷代知名拳師
張炎(1824年-1893年)[3],(1856年左右在香港)隨陳享學習拳術八年。 張炎所學的蔡李佛拳包括有:馬步套路,扯拳,平拳,十字扣打拳(又名大十字拳),長拳 (又名鐵箭長拳),花拳 (又名梅花拳)等。
1867年陳享再派張炎去佛山接任陳典桓在1848年開辦的鴻勝館。因為他把鴻勝館弄得有聲有色,後人誤會以為他的名字是張鴻勝。傑出門徒有陳盛,雷燦、阮系、李恩、黃寬、黃四、張三炳、陳棉、李蘇等。
陳盛(1864年-1926年),生於佛山衙旁街一戶貧窮人家。人稱吽盛,祖籍三水,少年時曾拜周金彪習拳,後拜張炎為師。
光緒年間,陳盛繼任佛山鴻勝館,遷到衙旁街。後有館人違反大清律例,清朝派官員圍捕:陳盛避走香港。而香港鴻勝館亦涉及三合會,受到香港政府當局排斥,藉故陳盛「犯事」為理由,查封了香港「洪聖館」,而陳盛被香港當局遞解出境。
清末,陳盛重返佛山重開衙旁街鴻勝館。陳盛掌教30餘年,設有太上廟、黃巷、鶯崗、山紫、蓮華、大橋頭等分館約20家,連同螺涌社、協聯社、遠聯社等外圍獅會。門徒有錢維方、胡云綽、李旺、湯錫、陳雄志、黃樂、余告、黃昌、謝寬、崔章、李昌、許釗、張活、肖二、肖禮、陳藝林等
可惜1926年,陳盛在貧病中去世。
張炎傳人雷燦在廣州市惠愛西路設鴻勝支館(1900年代),傳徒譚三。
譚三,廣東開平縣人,幼時在江門隨阮泰學洪拳,擅使雙掛搥,隨後再投鴻勝蔡李佛雷燦學習(一說是李恩、張炎徒)。創立了不少手法。譚三其後設館於廣州市小北譚家祠(1920年代),及後,眾門徒相議後,因其根據地為小北,所以改稱北勝。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