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榮格原型(英語:Jungian archetypes)是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榮格提出的心理學概念,指代一種普遍的內在觀念、思維模式或心理圖像,由此展現出人類的集體潛意識[1]本能是原型在生理學上的對應。在人類不同文化的故事、神話夢境中都可找到共通的主題或符號,這類共通元素的基礎即是原型。原型的例子包括文化中母親、孩子、詭計者洪水等意象。[2]

Thumb
根據榮格的理論,原型是先於人類經驗之物,其直接源於大腦的特殊結構,並引致了特定形式的思維與表達。

據榮格所言,原型是內在於個體的行為和思維模式,籍由相似的個體環境而作出表達。原型的實現程度影響個體的個性化程度,並塑造其身份認同。[3]例如,當母親的形象與孩子內心理想化的母親形象契合時,便可喚醒孩子的內在期望並激發母親的原型。上述原型被納入孩子內心的潛意識,合併為一個「母親情結」,其作為個人潛意識的一個功能單元,類似於原型在集體潛意識中所扮演的角色。[4]

批評者指出,榮格的理論存在着形而上本質主義問題。他的心理學觀點,特別是關於靈魂的部分,被認為缺乏科學的支撐,而他的原型理論則被指責為過於模糊,難以進行系統性的研究。女權主義者指出,榮格的理論過於傾向還原主義,並認為他對男性和女性的觀點充滿了刻板印象。[5]還有批評認為,榮格的原型只是對社會偏見的詮釋和固化。[6]然而,儘管面臨這些批評,榮格的原型理論對文學和形而上學產生了深遠影響。原型文學批評英語Archetypal literary criticism影響了後世諸多虛構作品[7],而且也有許多追求靈性的人將原型視為普世、跨文化形而上學真理的顯現。[8]不過,原型在精神病學領域尚未得到普遍認可。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Remove ads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