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駐泰國大使館

机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英國駐泰國大使館map

英國駐泰國大使館(英語:British Embassy Bangkok泰語สถานเอกอัครราชทูตสห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ประจำ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是英國派駐泰國最高外交代表機構,於1856年設立,原為英、泰兩國簽署《寶寧條約》之後所設的英國駐曼谷領事館,後於1895年升格為公使館,至1947年升格為大使館。

快速預覽 英國駐泰國大使館, 概要 ...
英國駐泰國大使館
British Embassy Bangkok
สถานเอกอัครราชทูตสห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ประจำ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
Thumb
英國政府及大使館標誌
概要
類型大使館
地點 泰國曼谷沙吞縣
地址沙吞南路11/1號友邦沙吞大樓12A樓
座標13°43′13″N 100°31′36″E
啟用1856年(領事館)
1895年(公使館)
1947年(大使館)
設計與建造
保護情況泰國史跡,拒絕列入[*]
使館資訊
館務轄區泰國
所屬部門 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
大使郭駿
網站
www.gov.uk/world/organisations/british-embassy-bangkok
地圖
Thumb
關閉

英國領事館第一代館址位於昭拍耶河河畔,與石龍軍路只是一河之隔;第二代館址則位於奔集路無線電路的交會處,在1926年完工,當地原為郊區,後於20世紀末改建為核心商業區,成為市中心的核心區域,但和旁邊的高樓大廈相比,館址一直能維持綠意盎然的狀態,直至2019年拆卸為止。英國外交部在2007年和2017年先後把大使館館址出售給尚泰集團,創下了泰國的土地成交紀錄,大使館則在2020年遷入位於沙吞縣的第三代館址。

歷史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7 sources

開館

1856年,英國和泰國簽訂的《寶靈條約》正式生效,同時英國在曼谷開設領事館,由奚禮爾擔任英國首任駐暹羅領事。本來領事館在曼柯廉縣英語Bang Kho Laem District租下了一塊土地,但不久後泰王拉瑪四世把位於昭拍耶河河畔,與葡萄牙領事館相鄰的一片土地送給英國領事館,這既是國王慷慨的捐贈,也是國王為了暹羅官員按照當地法律判罰英國公民,侵犯治外法權的事件向英國作出的賠償[1]。領事館館舍在1876年竣工,當時沿着昭披耶河河畔興建的石龍軍路剛剛開通,和館舍只是一河之隔[2]

領事館在1895年升格為公使館,並於1900年代在館址增建了數座樓房,包括公使官邸、兩座監獄和一座法庭。公使館館址原有一支旗桿,卻被風暴摧毀,於是館方從香港購入鋼材,豎起另一支旗桿,取而代之。這支旗桿是當時曼谷最高的旗桿,不過外交部工務局英語Office of Works都要求副領事賠償,因為政府認為使館沒有必要耗資500英鎊,豎立一支鋪張的旗桿。館址內的維多利亞女皇雕像於1903年揭幕[2]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遷往奔集路

1902年,巴健特英語Ralph Paget公使履新,此時公使館所在的地區已經非常繁忙。附近的稻米磨坊、河道以及路面交通都會造成污染;附近一家寺廟每天早上都有鳴鐘的習慣,公使館對面還設有一家由意大利籍女子斯塔羅夫人(Madame Staro)開辦的酒吧。附近地區所產生的污染和噪音令公使館大受影響,於是巴健特便提議把公使館遷往別處,不過起初英國政府對此並不感到興趣。

直至1922年,公使館才買下一片位於奔集區,佔地12英畝(4.9公頃)的新地段,並把原來的館址賣給暹羅政府,改建為曼谷郵政總局英語General Post Office, Bangkok。公使館從暹羅政府手中獲得一筆總值11萬英鎊的資金,以向新館址原來的業主,富商乃樂英語Nai Lert支付購地的費用,以及興建新的館舍。新館址位處郊區,土質鬆軟,所以公使館遷址的決定在當時受到很多人的反對。新館址在1926年啟用:新館舍是公使館的主辦公樓兼公使(現為大使)官邸。戰爭紀念碑在1923年揭幕,維多利亞女皇雕像和旗桿也在新址完成重置[2]

英國公使館在1947年升格為大使館,由謝菲·湯普森(Geoffrey Harrington Thompson)擔任英國首任駐泰國大使[2],之後館舍又增建了數座樓房。20世紀末,附近地區已改建為核心商業區,設有豪華酒店、辦公樓、公寓和商場,但直至搬遷之前,英國大使館館址仍是一個綠意盎然的地方[3]

售地重建

Thumb
館址前方三分之一的土地在2007年賣出後,已改建為尚泰領使商場

2006年,英國外交部以節省成本為由縮減部分使領館的規模,並向與尚泰集團同系的吉拉提瓦地產公司(Tiang Chirathivat Real Estate Company)出售館址前方三分之一的土地,該地皮面向奔集路,佔地9(1.4公頃;3.6畝),佔館址總面積四分之一。之後原位於該地段的維多利亞女皇雕像和戰爭紀念碑被使館遷走,尚泰集團則在此處興建了高檔的尚泰領使商場[3][4][4]

英國外交部復於2017年出售館址剩下的部分(佔地23萊,即3.7公頃或9.1畝),結果仍由尚泰集團以每平方佤英語Tarang wa(4平方米)200至220萬泰銖的價錢投得,成交價為180億泰銖(4.2億英鎊),這是泰國歷來最大的一筆房地產交易[5]。2018年1月,英國外交部發表聲明,證實他們已經向尚泰集團和香港置地合組的財團賣出大使館地皮,並表示大使館將遷往友邦沙吞大樓(AIA Sathorn Tower)辦公[6],搬遷工作在2020年10月完成[7]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5 sources

原有設施

大使館館舍/大使官邸
大使館館舍在1923年至1926年期間興建,樓高兩層,是一座英國殖民地式建築,由英國工務局設計(英國駐清邁總領事W·A·R·伍德曾經從旁協助),由該局建築師阿奇巴爾德·史考特(Archibald Scott)承建。館舍呈長方形,設有多扇通風窗,以木雕花板裝飾,牆面用灰泥粉刷。這座建築物本來是公使(後為大使)官邸,後來大使館也開始在這座建築物的下層辦公。這座建築是泰國藝術局認定的未登錄古蹟英語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in Thailand,還在1984年獲得暹羅建築師協會建築保育獎英語ASA Architectural Conservation Award[8]。此建築已於2019年8月拆卸[9],令暹羅建築師協會決定收回建築保育獎,並致信英國政府,要求對方歸還獎座。
維多利亞女皇像
位於英國駐泰國大使館的維多利亞女皇像和位於溫徹斯特,由阿爾弗雷德·吉爾伯特爵士設計,為了紀念維多利亞女皇登基50週年而鑄造的女皇像都是用同一個模具鑄造而成的[10],由旅居暹羅的英國人在1903年豎立。女皇像在1922年從第一代館址搬到奔集路的旁邊,又在2007年搬到館舍前方[2][11]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侵佔泰國,還在攻佔使館館舍的過程中,把這座雕像圍封,卻在圍板上鑿開一個小洞,這樣女皇就可以「看見」外面的狀況。當地人很喜歡這座雕像,還會向女皇獻祭,祈求學業順利[2],或者能夠生兒育女[12]。按照原定計劃,維多利亞女皇像將與使館所屬的地段一同移交給中標的財團[13]
戰爭紀念碑
戰爭紀念碑在1922年揭幕,是奔集路館址的第一座建築[2]。本來紀念碑位於閘門的後方,直至2007年才搬到大使官邸的前方[11]。大使館搬遷後,戰爭紀念碑已遷往英國人俱樂部英語British Club (Bangkok)會址[13]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6 sources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