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福特[1](德語:Erfurt,德語:[ˈɛʁfʊʁt] (ⓘ))是德國中部的一個城市。它是圖林根州的首府,並是一個有196,500人口的製造業中心。
艾福特 Erfurt | |
---|---|
坐標:50°58′41″N 11°01′44″E | |
國家 | 德國 |
聯邦州 | 圖林根 |
政府 | |
• 市長 | (安德雷亞斯·鮑澤魏因 (Andreas Bausewein)(社會民主黨)) |
• 執政黨 | 社會民主黨 / 左翼黨 / 聯盟90/綠黨 |
面積 | |
• 總計 | 269.88 平方公里(104.20 平方哩) |
海拔 | 194 米(636 呎) |
時區 | CET(UTC+01:00) |
• 夏時制 | CEST(UTC+02:00) |
郵政編碼 | 99084–99099 |
電話區號 | 0361, 036201, 036202, 036203, 036204, 036208 |
政府地址 | Landeshauptstadt Erfurt Stadtverwaltung 99111 Erfurt |
網站 | www.erfurt.de |
地理
艾福特位於圖林根盆地的南部邊緣,位於溫斯特魯特河支流格拉河的寬闊山谷中。市區南部是施泰格森林(Steigerwald)。市區南北延伸距離約為21公里,東西為22.4公里。因為介於盆地跟森林的地形,艾福特北部海拔較低(158米),東南海拔最高(430米)。當地最重要的格拉河流經市區和東部,最終流入易北河。
艾福特東側是威瑪,西側是哥達,南側是阿恩施塔特,北側是瑟默達,這四個城市距離艾福特都是20公里。附近比較大的城市包括萊比錫、哈勒、耶拿、卡瑟爾、哥廷根、法蘭克福和紐倫堡。由於艾福特位於德國地理中心東南方約50公里,因此可以稱之為德國的「中心城市」。跟德國東部的很多城市類似,艾福特沒有明顯的郊區,也不存在大都會區。不過艾福特與威瑪、耶拿等城市具有相當密切的聯繫,並構建了各種區域合作體系。所以說艾福特的定位介於大都會區中心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之間。
艾福特在二戰期間受到的損失較少,因此遺留下來眾多建築物,城區也顯得相對擁擠。艾福特的空地也得到了妥善的重建,並且在郊區設立了一些休閒區域,比如說施泰格森林以及ega-Park等等,市區還有兩片森林,分別是東南部的維爾羅德森林(Willroder)和西北部的夏德羅德森林(Schaderoder Grund)。其他的一些未開發區域主要用於農業耕作。城市北部還有艾福特湖,由多個小型的礫石坑湖組合而成。
艾福特的氣候特點跟它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重大關係,它正好介於圖林根盆地南端,同時周圍是圖林根森林的低海拔山脈,這些山脈會產生背風效應,導致當地氣候相當乾旱。根據當地氣象台的氣象記錄,艾福特年平均降雨量僅為500毫米,與哈勒、馬德堡一同成為德國最乾旱的城市。一般來說,最乾燥的月份是在1月份,而主要的降雨月份是在6月,是1月降雨量的2.7倍。1961年到1990年,艾福特年平均氣溫為7.9℃。
艾福特 (1981–2010)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平均高溫 °C(°F) | 2.3 (36.1) |
3.3 (37.9) |
8.0 (46.4) |
13.1 (55.6) |
17.7 (63.9) |
20.4 (68.7) |
23.2 (73.8) |
23.1 (73.6) |
18.4 (65.1) |
13.1 (55.6) |
6.9 (44.4) |
2.9 (37.2) |
12.7 (54.9) |
平均低溫 °C(°F) | −3.1 (26.4) |
−2.9 (26.8) |
0.3 (32.5) |
3.3 (37.9) |
7.5 (45.5) |
10.4 (50.7) |
12.5 (54.5) |
12.3 (54.1) |
9.1 (48.4) |
5.4 (41.7) |
1.4 (34.5) |
−2.0 (28.4) |
4.5 (40.1) |
平均降雨量 mm(吋) | 24.1 (0.95) |
25.5 (1.00) |
39.1 (1.54) |
42.1 (1.66) |
63.9 (2.52) |
57.1 (2.25) |
72.8 (2.87) |
54.4 (2.14) |
46.8 (1.84) |
34.7 (1.37) |
43.4 (1.71) |
35.1 (1.38) |
539 (21.23) |
月均日照時數 | 60.9 | 79.2 | 118.3 | 173.0 | 211.0 | 209.2 | 223.4 | 208.6 | 153.4 | 117.2 | 60.5 | 44.6 | 1,659.3 |
數據來源:Météoclimat |
歷史
艾福特附近最早的人類定居遺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00年的舊石器時代,並且延續到了新石器時代。2000年在修建聯邦高速公路的時候在艾福特西側的弗里恩施泰特(Frienstedt)發現了一個大型的日耳曼人定居點遺址,時間預計到480年左右。2001年到2003年,對這個遺址進行了系統的挖掘,發現有200多枚羅馬時代的硬幣,還有150枚羅馬陶器的碎片,200多根腓骨。最重要的發現是在祭祀豎井的山脊上面發現最早的古日耳曼語詞彙(盧恩字母)表記「Kaba」(梳子)。
最早關於艾福特這個名字的記錄出現在公元742年,當地大主教聖波尼法爵(Boniface)寫給聖匝加教皇的一封信中申請確認他已經祝聖的主教和教區席位,其中提到第三個地方被稱為「Erphesfurt這個地方很久以前是異教徒農民的強化定居點……」。聖波尼法新創立的教區就被稱為「艾福特教區」,之後在755年與美茵茲教區合併,聖波尼法就任為美茵茲的大主教,雖然不完全確定,但應該存在主教教堂(可能就在現在的主教座堂的位置)。公元805年,查理大帝宣佈艾福特為邊境貿易城市,可見其距離法蘭克帝國的邊境不遠。在接下來的加洛林王朝和奧托王朝統治下,艾福特建造了一座王宮,遺址應該位於現在郊外的彼得斯貝格要塞。10世紀開始,美茵茲大主教開始直接統治艾福特,並且一直延續到1803年。
中世紀時候,艾福特是歐洲東西長距離貿易的重要中轉站,梅瑟大道(Messestraße)也被稱為布拉班特大道,從萊比錫出發,經艾福特至科隆,最終抵達布拉班特公國。
艾福特在中世紀與猶太文化產生了重要接觸。1094年,在當地建立了舊猶太教堂,現在歐洲現存最古老的猶太教堂。1998年,在發掘Michaelisstrasse的過程中,發現了著名的艾福特猶太寶藏,其中的文物是歐洲中世紀猶太文化的最重要證據之一。1349年,第一個猶太社區因黑死病被消滅。1354年第二個猶太社區出現,直到1453年左右,艾福特議會下令驅逐當地猶太人為止。
經過中世紀的發展,艾福特在14世紀和15世紀擁有18000到20000名居民,在德國境內規模可能僅次於科隆、紐倫堡和馬德堡。中世紀的艾福特擁有重要的經濟、政治、文化影響力,同時也是神聖羅馬帝國的貿易中心之一。早在1331年,艾福特市民從皇帝路易四世手中獲得了交易會特權。
從13世紀開始,艾福特在人文教育中產生了深遠意義,當地擁有的學生數量是德國最多的。14世紀,艾福特的通識教育機構是神聖羅馬帝國境內最重要的教育機構。1392年,艾福特大學(Universität Erfurt)(本名:Universitas Studii Erfordiensis)正式創辦,也是德國境內第三古老的大學(僅次於海德堡大學和科隆大學),如果以申辦時間1379年計算的話,則是德國最古老的大學。
艾福特大學最著名的畢業生之一就是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他從1501年到1505年就讀於這所大學,並且獲得哲學系的碩士學位。宗教改革開始後,這座城市開始轉向信仰新教福音派。1521年,任命了第一名新教牧師——格奧爾格·佩茨(Georg Petz)。1577年艾福特正式簽署路德宗(信義宗)的協和信條。
1618年,美茵茲大主教約翰·施魏克哈德·馮·克倫伯格與艾福特市簽訂了一些協議,確認了早先授予的宗教自由權,同時擴展到艾福特的鄉村地區。同時也確認艾福特屬於美茵茲大主教的私人財產,並且排除了帝國在當地的財產。在三十年戰爭中,艾福特遭遇嚴重破壞,並且兩次被瑞典軍隊佔領,時間長達16年之久(瑞典人的統治持續到直到1650年)。三十年戰爭以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簽訂宣告結束,但是並沒有給這座城市的人民帶來更多自由的權利。
1664年,美茵茲選帝侯兼大主教約翰·菲利普·馮·舍恩博恩(Johann Philipp von Schönborn)率領法國和帝國的聯合軍隊佔領了這座城市,恢復了美茵茲選帝侯的統治秩序。由美茵茲大主教專門委派一名艾福特州長來對艾福特和艾希斯費爾德進行統治。為了抵禦當地市民的反抗和新教的影響,約翰·菲利普在原來的彼得斯貝格的遺址上面修建了一座要塞。
1682年,艾福特經歷了一場嚴重的鼠疫,超過半數居民死在這場災難之中。
從1526年開始,艾福特當地就開始獵巫行動,雖然案件檔位不全,但現在可以得到的信息是有20人被宣判為女巫,至少8人被殺。1705年,一名42歲的鵝女安娜·瑪塔·豪斯貝格(Anna Martha Hausburg)遭到酷刑、斬首和焚屍。
根據1802年神聖羅馬帝國頒佈的特別帝國代表團主要決議(德語:Reichsdeputationshauptschluss),艾福特和附近的鄉村地區併入普魯士王國,作為該國在萊茵河左岸失去領土的補償。不過之後拿破崙在耶拿戰役中擊敗了普魯士,法國軍隊趁勢佔領了艾福特和附近的要塞。1807年,拿破崙宣佈艾福特和布蘭肯海恩合併成為艾福特公國(Fürstentum Erfurt),屬於皇帝直轄領地,而非屬於萊茵邦聯。
1814年,普魯士、奧地利和俄羅斯的聯軍圍攻艾福特,這座城市陷落,法國統治時期結束。1815年,根據維也納會議的決議,艾福特再次歸屬於普魯士王國。不過原公國的大部分領土(包括布蘭肯海恩)被割讓給了薩克森-威瑪-艾森納赫大公國。當地居民經過拿破崙戰爭中生活艱難,來自英國的援助基金緩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重要的人道主義援助。19世紀中後期,艾福特大力發展園藝和育種產業。1900年,艾福特被譽為「花之城」(Blumenstadt)。
1906年,艾福特人口突破10萬人,德國加入一戰之後,有3500多名艾福特公民在戰事中死亡。一戰結束後,新成立了圖林根州(Land Thüringen),以威瑪為首府,但是由於普魯士政府的反對,因此艾福特無法並包括在圖林根州內,而是繼續留在普魯士的薩克森省。1929年,全球經濟危機也波及到了艾福特,導致當地經濟嚴重衰退。
1933年,納粹黨控制了艾福特,1938年,艾福特是第三帝國最大的駐軍所在地。在水晶之夜中,當地的大猶太教堂被燒毀,大約有800名猶太居民被驅逐出境。根據聯邦檔案館提供的納粹迫害猶太人的資料,列出了當地447名猶太居民,他們要麼被驅逐出境,要麼直接謀殺。
二戰期間,來自德國佔領區大約有有10000-15000名戰俘和平民被強制在該市的軍械廠進行強制勞動。
二戰後期,艾福特遭遇27次英國和美國空軍的空襲,特別是在1945年4月。空襲一共投下了1100噸炸彈,導致1600名平民喪生,530座建築物被完全摧毀(包括著名的聖奧古斯特修道院圖書館),2550座建築物遭遇嚴重破壞。歷史悠久的艾福特老城遭遇的空襲導致23000人失去了家園。市中心的教堂或多或少被炸彈或者炮火擊中,其中巴爾菲瑟教堂在1944年11月被導彈炸毀,廢墟留存至今作為戰爭紀念物。1945年4月初,英國皇家空軍計劃對艾福特進行集中地毯式轟炸,但因為美國地面部隊的快速推進而取消。
1945年4月12日,在喬治·巴頓將軍的指揮下,美國第三集團軍成功佔領了艾福特。7月1日,普魯士政府正式停止運作。艾福特被分配到了圖林根州。7月3日,根據1944年的倫敦議定書和雅爾塔會議的決議,艾福特被蘇聯紅軍接管,成為蘇聯佔領區的一部分。
艾福特開始從戰爭的餘波中回逐步恢復,當時市民協助軍隊清除街上的瓦礫,重啟電車和煤氣供應。根據盟軍管制理事會第46號令的實施,普魯士邦於1947年2月25日正式解散。圖林根州議會決定以艾福特為圖林根州首府。不過之後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政權下,圖林根州在1952年解散,改成了三個區,其中艾福特是艾福特區的首府。
20世紀60年代,東德政府對艾福特市進行了大規模拆除和改造工作,在大規模建設新住宅區建築的同時也破壞了在二戰中勉強倖存下來以教堂塔樓為特色的城鎮景觀。安德雷亞街區(Andreasviertel)也在拆除的名單上面,但最終由於市民的抗議而被擱置。
1970年3月,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總理波維利·勃蘭特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維利·斯多夫在艾福特舉行首次兩德首腦峰會。會面地點位於火車站對面艾福特霍夫酒店。當勃蘭特出現的時候,在下面圍觀的人群高呼「維利!維利!維利·勃蘭特來到窗前!(Willy Brandt ans Fenster!)」。這個口號至今被懸掛在酒店的樓頂以示紀念。
1975年,艾福特城內出現了一系列排外事件(艾福特騷亂),對象是受僱於多家當地企業的阿爾及利亞合同工人。德國人不僅在市中心區驅趕這群人,而且試圖用鐵條和木棍攻擊他們。
1989年秋季,東德的局勢已經很難保持穩定,艾福特當地也爆發了規模較大的遊行示威活動,最終導向了導致東德政府垮台的和平革命。在圖林根州重建之後,1991年州議會的表決中,超過半數的議員(49對39)支持將艾福特重新定為該州的首府。1994年,艾福特大學(Erfurter Universität)重建。同年,天主教艾福特教區重建(原為艾福特-邁寧根主教辦公室)。
德國統一之後,艾福特城市形象發生了重大的轉變,很多老城區的建築都得到了翻新,並建造了新的建築。其中魚市(Fischmarkt)的設計獲得2014年的德國城市發展獎。
2002年4月26日,艾福特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古騰堡中學校園槍擊案。這次槍擊案是德國第一次發生校園槍擊案。兇手是1名19歲的學生(Robert Steinhäuser),他殺死了11名教師,1名見習教師,1名秘書,2名學生和1名警察,最後他選擇舉槍自盡。
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艾福特開始出現有組織犯罪團體(黑手黨組織),成員主要是來自意大利和亞美尼亞。2014年,當地黑社會涉嫌組織餐廳搶劫和縱火,以及街頭槍戰。
2016年,艾福特被歐洲新教共同體授予「歐洲改革之城」的榮譽稱號。
人口
艾福特的人口大約在1880年超過5萬,到1906年超過10萬,成為一座主要城市。1945年12月的統計表明艾福特的人口是164998人。1973年,艾福特人口超過20萬。1989年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的22萬人。
兩德統一後,艾福特人口開始下降(大約減少了2萬人),從2003年開始艾福特的人口開始回升。在原東德較大的城市中,艾福特的人口發展最為穩定。
2019年12月31日的統計數據,艾福特人口為214417人,其中男性104630人,女性109787人[3]。其中外籍居民為18811人,佔比為8.8%。
政治
從2009年以來,艾福特在德國聯邦議院的代表是安蒂耶·蒂爾曼(Antje Tillmann),她隸屬於基督教民主聯盟(CDU)。
艾福特市議會(Stadtrat)共有50個議員席位。在1990年創建之初,市議會有160個席位(德國最大的市議會)。現在的議席數量是1994年確定的。
2019年圖林根州地方選舉之後,基民盟是市議會中的第一大黨(10席),其次是社會民主黨(9席),左翼黨排名第三(8席)。
從1817年開始,艾福特第一次設立市長的職位。他由市民直選產生。現任市長是安德雷亞斯·鮑澤魏因(Andreas Bausewein),隸屬於社會民主黨,他於2006年就任至今。
文化
馬丁·路德曾於艾福特大學讀書,並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他以修士的身分在1505年-11年住在艾福特。
艾福特亦是巴赫其中一個侄子,約翰·伯恩哈德·巴赫(Johann Bernhard Bach,1676年-1749年)、巴赫的父親約翰·安布羅修斯·巴赫(Johann Ambrosius Bach,1645年-1695年)、埃克哈特大師(Meister Eckhart)和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 (Max Weber,1864年-1920年)的出生地。
艾福特劇院的新址(位於布呂爾街區)於2003年開放。劇院一共開放座位800個,每年組織250場演出活動。艾福特愛樂樂團也在這裏進行表演。除了艾福特劇院以外,另有一家魏德施派希爾劇院,提供木偶劇表演。
艾福特擁有不少著名的博物館,代表性的有:
- 艾福特市博物館( Stadtmuseum Erfurt),1974年開放,重點展示馬丁·路德相關的內容以及艾福特在中世紀晚期至現代早期的歷史。
- 安蓋爾博物館( Angermuseum),成立於1886年,是艾福特最早開放的博物館,主要是作為藝術史博物館。展示了圖林根州最重要的中世紀藝術收藏品和20世紀眾多圖形作品和手工藝作品。還有表現主義畫家埃里希·黑克爾(Erich Heckel)的一些作品。
- 艾福特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kundemuseum Erfurt)位於魚市附近,成立於1922年,1995年遷至現址。主要是展示圖林根州的動植物群和地質信息。
- 德國園藝博物館( Deutsche Gartenbaumuseum)是egapark的一部分,成立於1961年,重點展示中歐園藝產業和園藝藝術的發展。
- 圖林根民族志博物館( Museum für Thüringer Volkskunde Erfurt)展示了幾個世紀以來艾福特和附近地區日常生活和社會文化的發展變遷。
- 舊猶太教堂(Alte Synagoge)位於魚市附近,2009年開放,展示了著名的艾福特寶藏和中世紀重要的猶太著作。
厄廷格火箭(Oettinger Rockets)是德國籃球聯邦聯賽的職業籃球俱樂部,它的主場位於艾福特展覽中心附屬的競技場。
艾福特的足球俱樂部紅白艾福特(FC Rot-Weiß Erfurt),曾經獲得過兩次東德頂級聯賽冠軍,目前正參加德國第四級別的東北高級聯賽,它的主場是施泰格瓦爾德球場,可容納20000名觀眾。
兩德統一之後,教育系統進行了重組。1816年關閉的艾福特大學於1994年重建,重點關注社會科學、現代語言、人文和教師培訓領域。新的艾福特大學擁有6000多名學生,包括四個學院、一個高級研究中心(以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命名)和三個學術研究機構。艾福特大學同時也參加國際學生交流計劃。[4]
艾福特應用科學大學(Fachhochschule Erfurt)成立於1991年,提供社會工作、社會教育、商業研究以及工程等學科的培訓和實踐。一共有6個學院5000名學生,其中園林與園藝學院是德國頂尖水平。
巴德洪內夫-波恩國際應用科學大學是一所私立大學,專注於商業和經濟領域。
世界著名的包豪斯設計學院位於附近的威瑪,成立於1919年,距離艾福特有20公里。包豪斯學院的建築是德國世界遺產的一部分,目前由德國包豪斯大學使用,該大學專門教授設計、藝術、媒體、技術等相關學科。
艾福特還有一所體育學院(Sportgymnasium),屬於精英寄宿學校,主要培養田徑、游泳、滑冰或者足球方面的年輕俊才。
德國國家公共電視兒童頻道KiKa總部位於艾福特。
圖林根綜合報(Thüringer Allgemeine)是一家州際性的報紙,總部位於艾福特。
建築
由於城內擁有眾多的教堂和修道院,艾福特在中世紀時期的暱稱是「圖林根的羅馬」。現在,老城區內有22座教堂(最多的時候擁有38座教堂),整個市區有30座教堂,算上郊區則有72座教堂。城中最有名的教堂就是位於教堂廣場上面的主教座堂(聖瑪利亞教堂)和聖希沃特勒斯教堂,兩座教堂交相輝映,形成了壯觀的景色。主教座堂所屬的Gloriosa鍾俗稱艾福特大鐘,是世界上最大的可以自由擺動的中世紀古鐘,在教堂重要活動的時候它會被敲響。
除此之外,巴爾菲瑟教堂建成於1231年,曾經屬於方濟會修道院。這座教堂在1944年的盟軍轟炸中大部分結構被摧毀。現在當地政府有計劃進行翻新和修復,預算高達200萬歐元。另外每年夏天在教堂的露天廢墟中會進行戲劇表演。
艾吉丁教堂位於小市場,緊鄰克雷默橋,當時作為橋頭堡有兩座教堂,但只有艾吉丁教堂留存至今。教堂內一扇無障礙大門可以直接通往克雷默橋,同時可以登上教堂的塔樓,飽覽艾福特老城區的景觀。
奧古斯丁修道院成立於1277年,與馬丁·路德關係非常密切。從艾福特大學畢業後,馬丁·路德加入該修道院成為修士。他在這裏從1505年一直待到1511年,並在1507年被正式任命為神父。目前的奧古斯丁修道院主要作為國際會議場所。另外在夏季,在修道院的文藝復興式庭院中也會舉行音樂會或者戲劇表演。
克雷默橋(Krämerbrücke),直譯為商人之橋,是艾福特最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這座橋建立於15世紀,橋上面被住宅建築覆蓋,這在阿爾卑斯山以北可謂是獨一無二,目前這些房子仍在使用,主要是一些工藝品和紀念品的商店。
教堂廣場(Domplatz)是艾福特最大的廣場,這是德國最大的集市廣場之一。西側是主教座堂和聖希沃特勒斯教堂。北側是法院,東側和南側是現代早期的貴族房屋。在每年12月,教堂廣場會舉辦聖誕市場。在夏天則會舉辦露天戲劇節。
魚市(Fischmarkt)是艾福特市中心的中央廣場,周圍環繞着文化復興風格的貴族房屋以及市政廳。市政廳是一座新哥德式建築。廣場中央的雕像名為Römer,是城市獨立的象徵,豎立於1591年。
小市場(Wenigemarkt)位於格拉河東側,周圍環繞着現代早期貴族和商人的房屋。廣場周圍有各種咖啡館和酒吧。旁邊的Futterstraße上面有一間Kaisersaal(皇帝沙龍)的大樓,主要是紀念這裏在1808年舉行了拿破崙主持的艾福特會議。
安蓋爾(Anger)是德語中鄉村綠地的意思,是城市東部一個比較重要的廣場,幾乎所有的電車線路都連接到這裏,它在20世紀成為艾福特新的市中心,擁有很多非常重要的建築。北側是郵局,東北部有馬丁·路德的紀念碑,建立於1889年。著名的「Anger 1」百貨大樓位於此地,另外還有艾福特藝術史博物館(也稱為安蓋爾博物館)。廣場的西側是19世紀後期建立的一些大型企業。
維利·勃蘭特廣場是中央車站通往市中心的必經之路,以西德前總理勃蘭特命名,著名的艾福特霍夫酒店就位於這裏。1970年著名的兩德艾福特峰會就在酒店裏舉行。廣場西側是舊艾福特車站的相關建築,包括鐘樓和圖林根鐵路公司的舊辦公室。
從1066年開始,艾福特就修建了一道堅固的城牆保衛自己,到1168年,城牆延伸到了現在彼得斯貝格山的西側[5]。
1871年德國統一之後,艾福特成為德意志帝國的一部分,附近的薩克森王國和巴伐利亞王國都不再是威脅,因此當局決定拆除城牆。目前只剩下一小段殘存的城牆遺蹟。
彼得斯貝格要塞是歐洲最大且保存最完好的城市要塞之一,佔地36公頃,位於市中心西北部,它建立於1665年,直接位於彼得斯貝格山上,一直以來作為軍事據點而使用,直到1963年為止。1990年開始,市政府對其進行了修復工作,並且作為歷史遺蹟而向公眾開放。
經濟
農業在艾福特擁有悠久的歷史傳統。中世紀,此地主要種植禾木。進入近代之後,園藝產業和育種產業得到了重點的發展,至今仍然對當地經濟的貢獻仍然十分重要。艾福特的農業用地還用來種植各種水果(蘋果、草莓等)和蔬菜(花椰菜、土豆等)。
艾福特的工業化開始於19世紀中期,並且一直穩步發展至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重點的工業包括發動機製造、製鞋、造槍、電子技術等等,該市沒有絕對意義上的支柱產業。1945年東德建立,這些企業相繼被政府收歸國有,導致其中一些企業陷入頹勢。在兩德統一之後,幾乎所有的企業和工廠都關閉了,原因是他們無法適應新的自由市場經濟。20世紀90年代初期,聯邦政府開始資助新的企業發展,最終在2006年左右成功穩定了經濟局勢,並且創造一些新的就業機會。整體而言,艾福特目前主要的工業包括電子技術、半導體和光伏。另外還有發動機生產、食品生產和著名的Braugold啤酒廠等企業。 中國電池製造商和技術公司寧德時代在艾福特有製造基地。
艾福特擁有德國區域規劃中「超中心」(Oberzentrum)的地位,因此非常專注於提供區域性的公共服務產業,包括醫院、大學、研究機構、貿易展覽以及零售業等等。艾福特同時作為圖林根州的首府,因此擁有圖林根州級別的行政機構以及一些全國性的主管部門。艾福特也是德國中部物流配送業務的核心區域。艾福特貿易展覽會同樣具有一定的國際國內影響力。
考慮到艾福特擁有不少著名的歷史景點,旅遊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酒店擁有4800張床位,2012年有45萬名在當地過夜的遊客。但大多數參觀艾福特的遊客基本上都是國內一日游。在聖誕市場期間,每年能吸引200萬遊客來到此地。
運輸
艾福特通過ICE網絡與其他城市進行連接,其中距離柏林約1.5小時,法蘭克福2.5小時,特雷斯登2小時,萊比錫45分鐘。2017年開通了通往慕尼黑的ICE,使得兩地之間的行程只需要2.5小時。在艾福特乘坐區域火車可以到達威瑪、耶拿、哥達、艾森納赫、巴特朗根薩爾察、馬德堡、諾德豪森、哥廷根、米爾豪森、維爾茨堡、邁寧根、伊爾梅瑙、阿恩施塔特和格拉。
兩條高速公路在艾福特附近相交,分別是4號聯邦高速公路(A4)和71號聯邦高速公路(A71)。除了這兩條以外,還有兩條聯邦公路(Bundesstraße)可以連接艾福特,分別是B7(與A4平行)和B4(連接諾德豪森)。艾福特內城大部分地方都是禁止汽車進入的步行區。
艾福特的公共交通系統是以區域為範圍的Erfurt Stadtbahn。該網絡建立於1883年,原為有軌電車系統,到1997年升級為輕軌系統,目前一共有6條線路可以使用。艾福特還運營一個公交系統,將人口稀少的外圍地區與市中心進行連接,由SWE EVAG(隸屬市政府)進行組織和運營。無軌電車從1975年之後就不再使用了。
艾福特與威瑪合用一個機場,即艾福特-威瑪機場,位於市中心以西3公里處,可以通過Stadtbahn跟艾福特中央火車站相連。從1990年代開始,這座機場業務得到了較大規模的擴展,主要是針對聖誕假期飛往地中海城市和倫敦的航班。其他可以快速抵達艾福特的機場包括法蘭克福國際機場(火車2小時直達)以及萊比錫/哈勒機場(半小時內抵達)。
友好城市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