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毒性T細胞(英語:cytotoxic T cell,TC或CTL,簡稱胞毒T細胞)又稱殺手T細胞killer T cell)、TC細胞胞殺T細胞效應T細胞CD8+ T細胞,屬於T細胞的一種,可以殺死癌細胞、受病毒感染的細胞,以及其他受損細胞。胞毒T細胞屬於後天免疫系統的成員,當其殺傷活性開始表現時,屬於先天免疫系統NK細胞活性就會逐步降低。T細胞的一種。 執行清除被感染細胞。 分泌穿孔素使被感染細胞穿孔,導致細胞凋亡。

Thumb
抗原提呈刺激不同的未成熟的初始T細胞(naïve CD8+ and CD4+ T cells)分別變為成熟的「胞毒 CD8+T細胞」和「輔助CD4+T細胞」。

大多數細胞毒性T細胞會表達T細胞受體(TCR),此受體可以識別特定的抗原,而那些抗原常常是由癌細胞和病毒製造的。胞內抗原會與第一型MHC分子結合,並被帶到細胞表面,以利於T細胞辨識。T細胞一旦透過T細胞受體辨識出特定的抗原,便會摧毀該細胞。

有些T細胞受體中含有一種稱為CD8醣蛋白,可與MHC1類分子結合,故這些細胞又名CD8+ T細胞

和第一型MHC分子結合的CD8 T細胞會發育為細胞毒性T細胞,而CD8分子則會持續牢牢地抓着第一型MHC分子,不讓目標細胞離開,以進行細胞毒殺。

發育

Thumb
T細胞會在胸腺成熟,成為成熟胸腺細胞。

免疫系統必須有能力辨識數百萬種抗原,但身體內卻只有30,000對基因,所以不可能一個抗原就花費一組基因來辨識。因此,身體內採用的勢必是另一套機制。骨髓中的未成熟白血球DNA會改變,製造出特定的白血球受體,而每一種白血球則可以與不同的抗原結合。但這種方式製造出來的白血球有可能會與身體中的物質結合,如果放任這些白血球四處發生免疫反應,稱為自體免疫疾病,嚴重者可致死。因此,身體將這些未成熟的白血球送到胸腺,將這些會與體內物質結合的白血球摧毀。

T細胞受體(T cell receptor,簡稱TCRs)有兩個部分,分別是α鏈和β鏈(有些有γ鏈和δ鏈)。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會移動到胸腺,並在胸腺進行β鏈的VDJ重組,稱為前T細胞受體。如果重組成功,那麼原先的α鏈TCR DNA就會轉為αβ TCR複合體。這種高變異的重組模式,可以產生數百萬種不同的T細胞,可以辨識出不同的抗原。大部分的T細胞的受體為αβ TCR(αβ T細胞)但有一些表皮中的T細胞含有γδ TCR(γδ T細胞),可以辨識一些非蛋白質性抗原。

T細胞受體穩定的幼年T細胞會同時表現CD4CD8協同受體英語co-receptor,因此被稱為雙陽性T細胞(double-positive T cell,簡稱DP T cell),胸腺中的雙陽性T細胞會接觸到大量的自身抗原,並進行兩種株落選擇:

  1. 正向選擇:使對於MHC分子辨識能力太弱的雙陽性T細胞凋亡,因其無法辨識抗原。[1][2]
  2. 負向選擇:使會對自身抗原產生免疫反應的雙陽性T細胞凋亡,以免其引起自體免疫疾病[1][2]

經過這兩道篩檢之後所剩下來的T細胞才會成熟,會轉變為單陽性T細胞(CD4+或CD8+),如果是CD8+,那麼成熟的T細胞就會辨識第一類MHC分子;如果是CD4+,那麼成熟的T細胞就會辨識第二類MHC分子。決定辨識CD8的T細胞就會變成細胞毒性T細胞。

活化

除了一些少數細胞和沒有細胞核的細胞(如紅血球),宿主的細胞表面幾乎都會表現第一類MHC分子。當細胞被病毒感染時(或其他胞內病原體),細胞會降解外來蛋白質,並由第一類MHC分子將蛋白質片段表現於細胞表面,以利於CD8+ T細胞辨識,此動作稱為抗原呈現

細胞毒性T細胞的活化取決於T細胞表面的分子和抗原呈遞細胞表面分子之間的交互作用。例如雙訊息模型:

訊息 T細胞 APC 描述
第一訊息 TCR 第一類MHC分子 CD8輔助受體和第一類MHC分子之間會引發交互作用以穩定信息分子。
第二訊息 T細胞上的CD8 CD80CD86(又稱B7-1和B7-2) 輔助型T細胞釋出,可活化細胞毒性T細胞。CD80和CD86在T細胞活化中扮演着「協同刺激信號英語co-stimulation」的角色。

殺手T細胞的活化大多是靠TCR偵測到抗原所引發,但也有少部分是靠替代路徑。舉例來說,研究顯示細胞毒性T細胞如果被其他CD8 T細胞視為目標,會引起對於後者的耐受作用。[3]

細胞毒性T細胞一旦活化,便會在IL-2的刺激下開始快速增殖。IL-2是一種T細胞的成長和細胞分化因子,使T細胞能夠更有效的清除體內含有抗原的體細胞

作用機制

當細胞毒性T細胞遇到受感染或是不健康的體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會釋放出細胞毒素,如穿孔素顆粒酶英語granzymes,以及顆粒溶解素。這些酵素會進入目標細胞的細胞質,並使細胞內的絲氨酸蛋白酶誘發胱天蛋白酶級聯反應,這個反應會使一連串的胱胺酸蛋白酶活化,引發細胞凋亡

另外一種誘發細胞凋亡的途徑是藉由細胞表面受體的結合。細胞毒性T細胞表面上有種表面蛋白,叫FAS配體英語FAS ligand(FasL,又稱Apo1L、CD95L)。這種蛋白會和目標細胞上的Fas受體英語Fas receptor(Apo1,又稱CD95)結合[4]。Fas與FasL結合後,會引來死亡誘導訊號複合體(death-induced signaling complex,簡稱DISC),Fas關聯死亡區域(Fas-associated death domain,FADD)會隨着DISC移位,引來胱天蛋白酶原8和10[5],之後胱天蛋白酶會被胱天蛋白酶3、6,和7活化,導致如lamin A、lamin B1、lamin B2、PARP(聚ADP核糖聚合酶),和DNAPK(DNA活化蛋白激酶)等蛋白被水解,導致細胞凋亡。

疾病病理學

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上,細胞毒性T細胞扮演了一個相當重要的致病原。因為被HBV感染的肝細胞會被細胞毒性T細胞所毒殺,因此造成肝部的嚴重損壞。[6]近期研究顯示,血小板可吸引專門對付病毒的細胞毒性T細胞來到受感染的肝臟[7]

細胞毒性T細胞也會引發關節炎,因其會攻擊膝關節中的軟骨成分。[8]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