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鍵琴意大利語clavicembalo;德語:Cembalo;法語:clavecin;英語:harpsichord),也稱撥弦鍵琴羽管鍵琴古鍵琴,出現於14世紀左右,是一種從15世紀文藝復興時期18世紀巴洛克時期盛行於歐洲的樂器[2]。它與小鍵琴同時並存流行約200年,到了18世紀時才居於鍵盤樂器的主導地位。在古鍵琴音樂的發展最高峰時代,亦即巴洛克時期早期一直到古典時期,作曲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為古鍵琴創作的傑出作品可為其間代表[a]。根據霍恩博斯特爾-薩克斯分類法,由於古鍵琴的發聲源來自收藏在內部的弦線,並利用琴鍵及其內置裝置令弦線撥動而發聲,因此被歸納為弦鳴樂器[b],一般樂器分類法則歸入鍵盤樂器撥弦樂器

Quick Facts 樂器別名, 分類 ...
古鍵琴
Thumb
1707年製造具有法國風格的古鍵琴
樂器別名撥弦鍵琴,羽管鍵琴或古鍵琴
分類鍵盤樂器(一般分類法)
絃鳴樂器薩克斯分類法
H-S分類314.122-4-8[1]
(弦線橫放、附盒形音箱的全板型齊特琴,使用琴鎚、有鍵盤)
起源14世紀末期至15世紀初期
音域
單排鍵盤音域約為4個半至5個8度;
雙排鍵盤音域約為5個半至7個8度( 亦即是 : FF-f′′′ 或 C-g′′′ );
(F1 - )F2 - F6
相關樂器
著名演奏家
克利斯朵夫·霍格伍德
喬治·麥高倫英語George Malcolm (musician)
霍爾斯頓·達爾特英語Thurston Dart
皮埃爾·韓岱英語Pierre Hantai
特雷沃·平諾克
亞歷山大·費利英語Alexander Frey
大衛·舒拉達英語David Schrader
唐·庫普曼
Close

古鍵琴在18世紀被古鋼琴逐漸取代[2]。由於古鍵琴基本上是利用撥弦來發出聲音[2],所以它的音色較為清脆而細弱,更接近古典結他或者是匈牙利欽巴龍匈牙利語Cimbalom,而不像鋼琴的聲音那麼堅固、沉實。另外,古鍵琴的音量也比現代鋼琴小得多,而且也沒有製造巨大的聲音變化的能力[2]20世紀10年代之後,隨着古樂演奏的流行,古鍵琴又重新受到了關注(特別是在法國地區),而世界各地的音樂學院則依然設有古鍵琴的學位和常態課程[3][4],而且,現在也出現了許多性能極佳的仿製或翻新過的古董古鍵琴[5][6]。由於現代製造鋼琴技術不斷進步,古鍵琴揉合了新舊特色,過往古鍵琴所用來撥弦用的撥子多是由鳥類羽毛管所做的,現今改良後的古鍵琴,大都改以塑膠作為撥子[7]

古鍵琴的表演不但擔任獨奏,也有合奏、伴奏;通常以通奏低音演奏形式出現[8][9][10]。另外,古鍵琴有很多特點是現代鋼琴所無法取代的。由於古鍵琴所需的彈奏速度比現代鋼琴快許多,因此許多樂曲要按古鍵琴的速度在現代鋼琴上彈奏是不實際的[c]。更重要的是,古鍵琴在裝飾音的處理上更簡單、更漂亮[11][12],更適合巴洛克音樂與其作品[d]

歷史

Thumb
來自德國明登羅馬天主教大教堂的雕塑圖片中顯示最早期的古鍵琴的外型,而位於左下方的天使雕像則在彈奏薩泰里琴
Thumb
最早由亨利·阿爾諾於1430年所繪畫出類似古鍵琴的手稿

古鍵琴為16至18世紀流行於西歐的主要鍵盤樂器。早在13世紀的歐洲教堂浮雕(見右第一幅圖)和宮廷繪畫中就出現過此類樂器。嚴格來說,由於其發聲原理與鋼琴有所不同,所以不算是鋼琴的前身[e][13]。15世紀的古鍵琴長度比較短少但擁有較為堅厚的外殼,而到了16世紀,古鍵琴的外殼一般都由非常薄身的柏樹所製成的。在清朝初期,陸續出現從西方向朝廷進貢一些古鍵琴。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徐日升1673年去到當時的大清,經南懷仁推薦,得以進入北京。當時徐日升亦擔任宮廷的樂師,教授康熙皇帝古鍵琴[14]。隨後,意大利遣使會(味增爵會)傳教士、神父、音樂家和作曲家德理格1711年2月6日抵達北京。德理格不但懂得彈奏古鍵琴,還善於製造古鍵琴。他獲得清廷重用,教導康熙皇帝三個皇子怎樣彈奏古鍵琴和西洋樂理[f]。在德理格1727年的書信之中記載發現,康熙皇帝常與他同時各用其中一隻手彈奏古鍵琴[15]

音樂發展史

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初期,人們結合了管風琴的鍵盤原理,在薩泰里琴(Psaltery)[16]上加添了鍵盤的裝置,於是逐漸形成了古鍵琴[17] 。巴洛克時期,歐洲一般都是宮廷和教會擁有樂隊,由古鍵琴與弦樂和管樂組成,從事室內樂演出,以滿足奢華的娛樂社交活動需要。在當時,古鍵琴就是社會地位的象徵,只有上層社會(包括18世紀時的北美地區)[18]皇室才擁有古鍵琴,放置在貴族的居所或富麗堂皇的宮殿裏[19]。在18世紀40年代古鋼琴出現之前,古鍵琴是室內樂主要的演奏工具[20]

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時期,古鍵琴都是非常普及的樂器,它既可作為獨奏樂器,亦可作為伴奏樂器;而在合奏(如最初期的室樂團演奏數字低音)中亦擔當重要的角色,可視為全隊中的指揮。同時,古鍵琴還為歌劇清唱劇中的宣敘調當伴奏。進入古典樂派初期,合奏的規模漸漸擴大,並慢慢形成為現代管弦樂團的雛型,一些著名的作曲家,例如海頓[21][22]卡爾·菲利普·埃馬努埃爾·巴赫[20][23][24],及早期的莫札特管弦作品[g]等,仍將古鍵琴放置在內,但由18世紀中後期開始,隨着現代鋼琴開始成型,古鍵琴在極短時間內遭淘汰[h]。自此,古鍵琴在音樂歷史發展上消失近150年,直至二十世紀,由於開始對早期音樂有較多的研究,古鍵琴於焉復興[25],亦開始重新生產及改良古鍵琴的結構。

值得一提的是古鍵琴在法國的發展與歷史,當代著名的古鍵琴音樂家例如巴赫韓德爾以及多梅尼科·斯卡拉蒂都不是來自法國,但是法國當地一直都有作曲家專門為古鍵琴寫作,包括最早的尚博尼埃(Jacques Champion de Chambonnières,1601–1672)[26][27][28]庫普蘭(1668–1733)[29][30]與杜菲(Jacques Duphly,1715–1789)[31][32]等人。由於自身獨特發展的歷史緣故,法國古鍵琴音樂的裝飾音非常多,其種類可達十數種之多,最早的法國古鍵琴音樂尤其有很多琶音[i]

樂器製造史

16–17世紀

16世紀開始,意大利的古鍵琴製造商便懂得製造具有低弦張力的輕型樂器。直到16世紀晚期開始,弗拉芒地區都是歐洲文化藝術的中心之一。在中世紀晚期文藝復興時期,這個地區在各個領域都誕生了很多藝術家;尤其是古鍵琴製造商家族。在荷蘭南部,尤其是盧克斯(Ruckers)家族[33],採取了另一種製造古鍵琴的方法。他們的古鍵琴使用了較重的結構,產生出更強大和獨特的音調;包括製造出第一個帶有兩個鍵盤的古鍵琴,以便用於移調(transposition)[34]。除此之外,該地區還有Couchet[35]以及Dulcken[36]等著名古鍵琴製造商家族。

18–19世紀

弗拉芒型號的古鍵琴樂器基本是18世紀古鍵琴製造的典範,為很多古鍵琴製造商家族所仿效。法國型號古鍵琴的製造,主要分為早期和晚期。早期的例如有 Denis[37] 以及 Tibaut[38][39] 等製造商的家族。在用料方面,它們通常都是選用優良的胡桃木來製琴。不過琴鍵的音域偏向窄少,跟晚期所生產的法國型號古鍵琴重視歌唱性的有所不同。早期的法國型號古鍵琴的音色比較枯澀寡陋,且側重於「敘事性」而非「歌唱性」。 至於晚期的製造商,多離不開 Donzelague[40], Hemsch[41], Blachet[42][43] 以及 Pascal Taskin[44] 等家族製造商。在法國,雙鍵盤適用於控制不同的弦樂的合唱團,從而製作出較靈活的樂器。Blanchet 家族和 Pascal Taskin 等製造商,專門生產具有法國傳統風格的古鍵琴,他們所製造出來的古鍵琴是所有古鍵琴中最受推崇的樂器之一,因此經常被用作現代古鍵琴樂器構造的模範。Blachet 和 Pascal Taskin 製造商家族所生產出來的古鍵琴,有很多是以盧克斯家族所生產的古鍵琴的基礎上改進,例如擴大鍵盤的音域、增加弦組的配置等。

英格蘭,柯克曼(Kirkman)[45] 和舒迪(Shudi)[46][47] 公司生產具有強大功能和響度且質量精良的古鍵琴。

德國古鍵琴製造商哈斯(Johann Adolph Hass)[48][49] 為了擴展古鍵琴的聲音曲目,還增加了八英尺及兩英尺的古鍵琴弦調配置[j]。在18世紀後期,古鍵琴被鋼琴取代,並且在19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裏幾乎從視野中消失了。其中一個例外只是古鍵琴繼續在歌劇中的擔任宣敘調伴奏,不過,鋼琴很多時甚至取代了它。

20世紀–現在

20世紀重振古鍵琴的努力,是開始於使用鋼琴技術的樂器,重弦和金屬框架。 從20世紀中期開始,關於古鍵琴製作的想法發生了重大變化,當時弗蘭克·哈伯德(Frank Hubbard)[50][51],威廉·道德(William Dowd)[52] 和馬丁·斯科羅內克(Martin Skowroneck)[53][54][55] 等古鍵琴製商試圖重建巴洛克時期的造琴傳統。這種製造古鍵琴歷史性的實踐在當前佔了主導的地位。

樂器構造

與鋼琴比較

Thumb
古鍵琴的琴弦,音板上繪有植物圖案

古鍵琴發音原理與鋼琴不同,前者類似弦樂的撥絃方式,後者是敲擊的方式。所以發音方式不同、音色不同。至於音量的部份,鋼琴的音量比較大[56];古鍵琴則比較少。古鍵琴撥絃和現代鋼琴敲擊的方式造成聲音的泛音也會有所不同。古鍵琴的泛音比較不持久,不像鋼琴的音比較飽滿。不過由於有些鋼琴的音過於飽滿,構成對一些巴洛克音樂的表現上不盡完美。此外,古鍵琴發出的諧波的部分遠超出鋼琴[57]

鋼琴的發聲原理是由一個槌子敲絃,但槌子與琴鍵之間有一個復位機關,使得敲弦發音之後, 儘管琴鍵還是被按著, 槌子也會立刻離開絃。這也代表彈琴時按鍵下去那一刻的速度決定了琴的音色,使得鋼琴的音色非常多樣化。不過缺點也在於槌子後段的慣性加速與速度是無法控制。古鍵琴撥絃比較直接。古鍵琴的插口(jack)和上面撥絃的撥子(plectrum)[57],彈奏者是可以直接感受到,造就了古鍵琴在聲音產生上有更直接、更完全的控制。此外,古鍵琴琴絃傳過來的阻力,彈奏者也可以完全感受得到。

古鍵琴具有多種不同的外形和尺寸,白鍵與黑鍵的排列有的跟現代鋼琴相同,有的顏色相反[57],而且琴鍵數目也有不同[57],但是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類似的,與現代鋼琴以及小鍵琴一樣,都是採用相同的兩行五線譜進行演奏。因為古鍵琴只有單絃,而鋼琴則一個音至兩到三條;即是高音三條、低音兩條。這是為了將聲音可以持續得比較長久;方式是將不同的絃的音調得差一點點。因此,雖然鋼琴聲音退行得比較慢,但也使得音色不是那麼清晰。相反,古鍵琴只有一條絃,所以琴音比較單純一點,加上本身音量變化較小,變成彈對位的音樂的時候,對於各聲部需要調得均勻的時候,就比較容易了。[需要解釋(完全不懂在說什麼,而且鋼琴有好幾條弦的說法也需要提供來源)]

Thumb
古鍵琴結構

操作

古鍵琴琴鍵的撥子撥動琴弦的動作
Thumb
古鍵琴的音域

古鍵琴每個琴鍵都是一個槓桿,其支點在琴鍵的中間。演奏者按下琴鍵時,琴鍵的另一端抬起,將安裝有撥子(一片楔形的羽毛管,現在多用塑料製成)的推桿抬起,從而撥動琴弦(見右上方圖)。當演奏者抬起琴鍵時,推桿落下,此時推桿上的撥子會轉過一定角度從而繞過琴弦以避免再次撥動。當按鍵回位後,位於推桿頂端的製音器按住琴弦以阻尼琴弦的震動[58]

古鍵琴聲音較現代鋼琴略小(範圍約 pf [k]),而且此種發音機制無法控制音量,不像現代鋼琴這樣可以依手指力量的大小,彈出不同強度或持續較久的音,更無法彈奏出漸強或漸弱的效果。至於音域方面(見右下方圖),古鍵琴的鍵盤大約維持在四個半至五個8度音階[57],而兩組鍵盤的實際音域,則大約為五個半至七個8度[l]。由於工業革命以前的西方樂器,例如古小提琴(vielle)和古大提琴(viola de Gamba)等的琴弦由羊腸線製成[59],因此比現代同類的樂器音律較為低,所以以前的古鍵琴大多都維持在4個半至5個8度音階左右,其聲音頻率為415赫茲[60]。現在製作的古鍵琴已有移位440赫茲的裝置[61],故此可以同時滿足與古樂器以及現代樂器樂隊合作演奏的要求。

古鍵琴的調校音律比較特殊。由於古鍵琴的琴弦都是固定在木質音板上,琴弦纖細[57]而且張力小,所以古鍵琴維護往往需要顧及室溫和濕度[62][63]。不同的溫度濕度隨時會影響古鍵琴的演出效果。所以古鍵琴每到一個地方,在演出之前和在每段演出之間都需要不斷地測試和調音,以保證音準。鋼琴琴弦繃在鋼架[64]上能承受巨大的張力,所以調音就沒有古鍵琴要求得那麼嚴謹和頻密。鋼琴除了特別重要的演出以外,一般只需定期調音便可。而古鍵琴的調節音律的工作通常都是演奏者自己來進行[57],鋼琴則是專職的調音師負責,演奏者一般都不用考慮給鋼琴調節音律[可疑]

Thumb
撥弦原理

製作

製作古鍵琴的用料一般都選擇採用風乾多年的優質木材,以確保琴身在使用多年後不會變形。鍵琴的材料總是來自於世界上不同的地方。其中,古鍵琴共鳴板主要使用羅馬尼亞松木雲杉木;琴架選用櫸木加拿大松木;白色琴鍵以往使用象牙[57],後來使用了黃楊木;深色琴鍵使用烏木非洲紅木[57];琴箱有胡桃木或芬蘭樺木壓製成堅硬的夾合板。此外,用材還涉及橡木柚木等優質木材。古鍵琴的構造原理是由琴鍵帶動頂桿並由撥子撥弦發音的,撥子以前是用鳥類羽毛根管而削成,後來撥弦裝置改用了一種聚甲醛的塑膠[57]材料而製成,而鋼琴是用氈包頭的琴槌來敲打琴弦發音。古鍵琴是主要以絲為琴弦;部分用鋼絲為琴弦[65],而鋼琴則主要用弦,部分用銅[64]為琴弦。古鍵琴的琴弦是用銷釘固定在木質琴板上。而鋼琴則是固定在鑄鐵弦框上,故此可以承受成極大的的張力以產生不同的音響效果[64]。古鍵琴沒有踏板,延音完全依靠手指彈奏琴鍵的控制。雙鍵盤的古鍵琴通過轉換鍵盤,使頂桿對於琴弦作出多種結合,以達到改變和控制音的力度以及實現強弱音量變化的作用。

外型和音色

Thumb
佛蘭芒型號的古鍵琴
Thumb
德國型號的古鍵琴

一般認為古鍵琴誕生都是自意大利,發展於荷蘭,其後再傳播到德國法國以及英國等地[16]歐洲每個國家的古鍵琴都有其特色[16],以意大利和弗蘭德(現尼德蘭、比利時一帶)較著名。古鍵琴琴身通常為三角型,琴身長寬度約為143×84公分至260×105公分左右,表面裝飾圖案頗具特色,襯托出整體結構的華麗與貴氣。古鍵琴一般有一至兩層鍵盤,每層鍵盤有音栓可以控制不同音色,或兩層聯動;且有2至5個踏板及木栓,可控制鍵盤除了彈出本音之外還可同時奏出高8度或者低8度的音階。一部18世紀晚期製造的法國型號或德國型號的雙排鍵盤的古鍵琴,通常在上下層鍵盤都各有兩個8尺長和一個下層鍵盤的4尺長的音栓。一個音栓基本上就有一組弦。不過,有些意大利型號的單層鍵盤的古鍵琴,雖有兩個8尺的音栓,但只擁有一組弦,只是在撥弦的位置部分有所不同罷了。至於琴弦的金屬採用方面,佛萊芒型號、法國型號以及少部分的德國型號的古鍵琴均用鐵弦,而在低音區則用銅弦。意大利型號與另外少部分德國型號的古鍵琴全部採用銅弦。它們的弦橋和弦枕的結構完全不同,原因是比較起其他型號的古鍵琴,它們的琴身更長,故此撥弦的裝置並不平行於鍵盤。音區越低,撥弦點的距離則越靠近弦的中間部分。18世紀晚期製造的法國型號和德國型號的古鍵琴都比較笨重,一部雙層鍵盤的古鍵琴,通常都超過一個普通成年男士的平均體重(即70公斤),而佛萊芒型號的古鍵琴就比較輕得多。意大利型號的古鍵琴是所有型號之中的最輕身的一種。

古鍵琴的基本構造一般都離不開意大利型號[66]、佛萊芒型號[67][68][69]、法國型號[70][71][72]和德國型號[73]四種:

  • 意大利型號的古鍵琴都總是單排鍵盤,音箱比較長而薄,迴響較少,聲音傳播距離相對較遠,適合與小型樂隊合作的演奏。且該種古鍵琴重量一般較輕,易於搬運。意大利型號的古鍵琴的琴身一般都是選用較為鮮明的色調。其中比較著名的製造商有 Giovanni Battista Giusti,Carlo Grimaldi 等。因為弦撥的位置及琴弦的材質,是所有古鍵琴中聲音最貼近維吉那琴的一種。
  • 佛萊芒型號古鍵琴的單排鍵盤比較少見,一般都是雙排鍵盤,因此,它們的表現力相對纖細、圓潤和豐富,可與12甚至15人組成的大型樂隊合作演出室內樂。佛萊芒型號的古鍵琴音箱的四周、音板和內外琴蓋上一般都繪以多彩絢麗的風景、人物或花鳥畫。
  • 法國型號的古鍵琴是在佛萊芒型號的古鍵琴的基礎上改良而製造出來的,它們的音箱比較厚,聲音因此較為飽滿和圓潤。混響較重,聲音的延續時間較長。雙排鍵盤,音色變化更為豐富。法國型號的古鍵琴則在佛萊芒型號的古鍵琴的華麗和浪漫造型基礎之上更加注重豪華奢侈、動感激情結合的視覺效果;例如以金色鑲嵌琴身周邊的裝飾,以彰顯巴洛克藝術上流社會以及皇室宮廷的風範。
  • 德國型號的古鍵琴出現比較遲,它跟法國型號的古鍵琴模仿自弗蘭芒地區的製造的傳統和風格有所不同。德國製造商偏向於設計和生產具有意大利以及法國風格的古鍵琴。德國型號的古鍵琴的一個顯著的特點是擁有彎型的琴箱。在琴箱末端的形狀與其他的型號的古鍵琴分別最大。

古鍵琴音域一般維持在4個半至5個8度音階,它的音色效果甜美精緻,清脆明亮、高雅華麗。巴洛克時期作曲家十分喜愛這種樂器。如巴赫曾為古鍵琴寫作大量作品。古鍵琴的表現力雖然比現代鋼琴較為豐富、獨特,不過缺點是音量較小,厚度頗差,聲音的強弱以及力度變化不夠明顯,共鳴度不高。古鍵琴也有摺疊式的古鍵琴(folding harpsichord)和腳踏式的古鍵琴(pedal harpsichord)[74]

古鍵琴家族

Thumb
1600年由Lodewijck Grouwels製造的雙層鍵盤維吉那琴(Vriginals)

古鍵琴一般都有翼狀的琴身,與現代鋼琴非常類似。不過古鍵琴的比例相比於現代鋼琴更窄並且更長,而且琴蓋和內部的支撐桿亦比鋼琴更輕。古鍵琴也被製造成其它的形狀,比如維吉那琴(一種小長方形的樂器)、斯平納琴(一種被製成具有多邊形狀的古鍵琴)以及豎式擊弦鍵琴(一種相對不太普及的直立式古鍵琴)。在16世紀19世紀期間,維吉那琴和斯平納琴這兩種琴通常都是交替出現[16]

  • 摺疊式古鍵琴(archicembalo)[75]意大利作曲家尼古拉·維琴蒂諾(Nicola Vicentino)製造的鍵琴。archi 在希臘語中,有專長的意思。普通的鍵盤樂器都建立在十二平均律上,而摺疊式古鍵琴則是三十一平均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鍵盤上的一大堆4分音的小黑鍵。
  • 奧塔維諾琴(ottavino)體積較古鍵琴少很多。自文藝復興時代古鍵琴發明之後開始,尤其是流行於歐洲的低地國一帶。該等樂器,直到19世紀末都深受意大利的家庭樂器演奏者歡迎。
  • 豎式擊弦鍵琴(clavicytherium)[16],其音板和絃的排列都與鍵盤成直角的擊弦鍵琴,形狀類似於豎式鋼琴[76]。這種設計使樂器所佔面積大為縮小,這樣琴弦就可以長到充分鳴響所需要的長度。
  • 斯平納琴(spinet)[16],小型古鍵琴,通常設計為翼形,有一套單根的弦,與鍵盤形成斜角30度的狀態。它是大型古鍵琴的所衍生的類型,17世紀末和18世紀曾在英國地區大量生產。英國日記作家塞繆爾·皮普斯曾多次提及這種樂器。
  • 維吉那琴(vriginals)[16],是一個更小,更簡單的矩形古鍵琴,每個獨立音符都各有一個琴弦;與鍵盤平行,鍵盤位於琴殼的旁邊。由於撥弦點的變換能奏出不同的音色。維吉那琴主要盛行於文藝復興以及巴洛克音樂時期前期。

著名作品

圖集

註釋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