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历史国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羅馬尼亞語:Republica Socialistă România,縮寫為RSR)是二戰後在羅馬尼亞建立的社會主義政權,羅馬尼亞共產黨為執政黨。在1947—1965年的正式名稱為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羅馬尼亞語:Republica Populară Romînă,縮寫為RPR),1965—1989年的正式名稱為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
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 (1947年—1965年) Republica Populară Romînă 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 (1965年—1989年) Republica Socialistă România | |||||||||
---|---|---|---|---|---|---|---|---|---|
1947年—1989年 | |||||||||
國歌:《打破的鎖鏈》 (1947年—1953年) 《我們讚美你,羅馬尼亞》 (1953年—1977年) 《三色旗》 (1977年—1990年) | |||||||||
首都 | 布加勒斯特 | ||||||||
常用語言 | 羅馬尼亞語 | ||||||||
政府 | 社會主義共和國 | ||||||||
羅馬尼亞共產黨總書記 | |||||||||
• 1945年—1954年 | 格奧爾基·喬治烏-德治 | ||||||||
• 1954年—1955年 | 格奧爾基·阿波斯托爾 | ||||||||
• 1955年—1965年 | 格奧爾基·喬治烏-德治 | ||||||||
• 1965年—1989年 | 尼古拉·齊奧塞斯庫 | ||||||||
國務委員會主席 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總統 | |||||||||
• 1947年—1952年 | 康斯坦丁·揚·巴洪 | ||||||||
• 1952年—1958年 | 彼得魯·格羅查 | ||||||||
• 1958年—1961年 | 揚·格奧爾基·毛雷爾 | ||||||||
• 1961年—1965年 | 格奧爾基·喬治烏-德治 | ||||||||
• 1965年—1967年 | 基伏·斯托伊卡 | ||||||||
部長會議主席 | |||||||||
• 1947年—1952年 | 彼得魯·格羅查 | ||||||||
• 1952年—1955年 | 格奧爾基·喬治烏-德治 | ||||||||
• 1955年—1961年 | 基伏·斯托伊卡 | ||||||||
• 1961年—1974年 | 揚·格奧爾基·毛雷爾 | ||||||||
• 1974年—1979年 | 馬尼亞·曼內斯庫 | ||||||||
• 1979年—1982年 | 伊利耶·維爾德茨 | ||||||||
• 1982年—1989年 | 康斯坦丁·德斯克列斯庫 | ||||||||
立法機構 | 大國民議會 | ||||||||
歷史時期 | 冷戰 | ||||||||
• 君主制廢除 | 1947年12月30日 | ||||||||
• 羅馬尼亞革命 | 1989年12月22日 | ||||||||
面積 | |||||||||
1956年 | 237,500平方公里 | ||||||||
1989年 | 237,500平方公里 | ||||||||
人口 | |||||||||
• 1956年 | 17489794 | ||||||||
• 1989年 | 23151564 | ||||||||
貨幣 | 羅馬尼亞列伊 (ROL) | ||||||||
ISO 3166碼 | RO | ||||||||
|
在1940年,羅馬尼亞是軸心國成員,和納粹德國同盟。1944年德軍在東線失利,8月23日,蘇聯攻入羅馬尼亞,羅馬尼亞共產黨和國王米哈伊一世領導武裝起義,推翻軍人總理安東尼斯庫的法西斯政權加入盟軍一方,羅馬尼亞王國軍政府覆亡。戰後,蘇聯成為了羅馬尼亞盟軍的唯一代表,並在1945年3月6日協助成立了一個以格羅查總理為首的親蘇的新政府,成立初期新政府成員中也包括一些曾在戰前取締共產黨的領導人。在若干次共產黨人組織的民眾示威遊行後,羅馬尼亞工人黨漸漸掌握了政權。1947年羅馬尼亞國王米哈伊一世被迫退位並流亡海外,隨後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格奧爾基·喬治烏-德治宣佈成立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
1965年,尼古拉·壽西斯古成為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並在1967年兼任了國家元首,並通過新憲法改國名為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齊奧塞斯庫當政早期,與冷戰期間其他華沙公約組織國家不同,羅馬尼亞對西歐和美國實行了開放的政策。1950年代,羅馬尼亞政府開始尋求擺脫蘇聯的控制。1958年羅馬尼亞說服蘇聯政府撤走了所有蘇聯軍隊。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時,齊奧塞斯庫對蘇聯的譴責使他在國內和西方獲得了認可。在1974年他成為了新設的羅馬尼亞總統。
進入1980年代後,由於經濟增長的停滯和來自蘇聯和西方共同施加的政治壓力,羅馬尼亞國內開始發生反共騷亂。羅馬尼亞救國陣線於1989年12月發動了革命,齊奧塞斯庫夫婦被捕。12月25日,由救國陣線組建的特別軍事法庭,經過簡易審判和操縱判決後,判處齊奧塞斯庫夫婦死刑。救國陣線政府隨後開始西方化的資本主義政經改革,同時新的羅馬尼亞國徽於1992年啟用,取代了象徵共產主義的紅星標誌。
自1985年起羅馬尼亞的電視頻道被減少到兩個,並且大多數節目為對黨總書記尼古拉·壽西斯古和其夫人埃列娜·齊奧塞斯庫的個人崇拜讚美。[1][2]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羅馬尼亞人安裝電視天線並收看保加利亞的電視節目。[3]有一些人也嘗試接受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電視信號但通常需要較好的天線並接近邊境。在羅馬尼亞擁有彩色電視的人很少,在1981年羅馬尼亞成為了在歐洲唯一使用黑白電視訊號的國家(1981年阿爾巴尼亞停止黑白訊號發射)。在1983年8月23日羅馬尼亞開始了第一次彩色電視訊號發射,與1984年的20%相比1989年彩色節目所佔比例上升到80%。[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