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鈣化醇(英語:cholecalciferol) ,也稱為維生素D3,或是拼寫為colecalciferol,是維生素D中的一種,由皮膚暴露於紫外線時產生,它也存在於某些食物中,可作為營養補充品[3]


Quick Facts 臨床資料, 讀音 ...
膽鈣化醇
INN Colecalciferol
臨床資料
讀音/ˌkləkælˈsɪfərɒl/
其他名稱vitamin D3
AHFS/Drugs.com專業藥物信息
核准狀況
給藥途徑口服給藥, 肌肉注射
ATC碼
法律規範狀態
法律規範
識別資訊
  • (3S,5Z,7E)-9,10-secocholesta-5,7,10(19)-trien-3-ol
CAS號67-97-0
PubChem CID
DrugBank
ChemSpider
UNII
KEGG
ChEBI
ChEMBL
CompTox Dashboard英語CompTox Chemicals Dashboard (EPA)
ECHA InfoCard100.000.612 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化學資訊
化學式C27H44O
摩爾質量384.65 g·mol−1
3D模型(JSmol英語JSmol
熔點83至86 °C(181至187 °F)
沸點496.4 °C(925.5 °F)
水溶性幾乎不溶於水,易溶於乙醇甲醇和其他一些有機溶劑。微溶於植物油
  • O[C@@H]1CC(\C(=C)CC1)=C\C=C2/CCC[C@]3([C@H]2CC[C@@H]3[C@H](C)CCCC(C)C)C
  • InChI=1S/C27H44O/c1-19(2)8-6-9-21(4)25-15-16-26-22(10-7-17-27(25,26)5)12-13-23-18-24(28)14-11-20(23)3/h12-13,19,21,24-26,28H,3,6-11,14-18H2,1-2,4-5H3/b22-12+,23-13-/t21-,24+,25-,26+,27-/m1/s1 ☒N
  • Key:QYSXJUFSXHHAJI-YRZJJWOYSA-N
Close

人體皮膚於接受陽光照射後就會生成膽鈣化醇,[4]然後在肝臟中轉化為骨化二醇英語Calcifediol(25-羥基膽骨化醇 D),在臟中進一步轉化為骨化三醇(1,25-二羥基膽骨化醇 D)。[4]骨化三醇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促進腸道吸收[5]膽鈣化醇存在於多脂魚類、牛肝、雞蛋起司等食物中。[6][7]在一些國家,也會把膽鈣化醇添加到植物性食品、牛奶、果汁、優格人造奶油等產品之中。[6][7]

膽鈣化醇可作為口服營養補充劑,以預防維生素D缺乏症,或作為治療相關疾病(如佝僂病)的藥物。[8][9]它也用於治療性聯遺傳型低磷酸鹽佝僂症英語X-linked hypophosphatemia、導致低血鈣症副甲狀腺功能低下症范康尼氏症候群[9][10]維生素D補充劑可能對罹患嚴重腎臟病變的人無效。[11][10]攝取膽鈣化醇過量會導致嘔吐便秘、肌肉無力和精神錯亂,其他的風險有腎結石[5]通常每天攝取超過40,000國際單位(1,000微克)的劑量就會導致高血鈣發生。[12]對於健康的孕婦而言,每天攝取800到2,000國際單位的劑量屬於安全,不會對母體或胎兒造成危害。[5]

科學家於1936發現這種營養素,將其命名為"膽鈣化醇"。[13]它已被列入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標準清單之中。[14]它在美國於2022年最常使用處方藥中排名第62,開立的處方箋數量超過1,000萬張。[15][16]市面上有其通用名藥物流通。[10][17][18]

醫療用途

膽鈣化醇(維生素D3)似乎可刺激人體I型干擾素英語interferon type I訊號系統,以保護人體免受細菌和病毒的侵害,此點與維生素D2麥角鈣化醇)不同。

維生素D缺乏症

膽鈣化醇是維生素D中的一種,在皮膚中自然合成,可發揮激素原作用,之後轉化為骨化三醇。此過程對於維持身體鈣水平和促進骨骼健康和發育非常重要。膽鈣化醇作為藥物用途時,可作為營養補充劑,以預防或治療維生素D缺乏症。一克膽鈣化醇的含量有40,000,000 (40×106) 國際單位,1國際單位等於0.025微克。膳食參考攝取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 DRI)之維生素D(麥角鈣化醇(D2),或膽鈣化醇(D3),或兩者)皆已建立,建議攝取量因國家而異:

  • 美國:15微克/天(600國際單位/天),適用於1歲至70歲(含)的所有個體(男性、女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對於所有70歲以上的個體,建議攝取量為20微克/天(800國際單位/天)。[19]
  • 歐盟:假設在皮膚維生素D合成最少的情況下,所有1歲以上的個體15微克/天(600國際單位/天),7-11個月的嬰兒10微克/天(400微克/天)。[20]
  • 英國:1歲以下嬰兒(包括純母乳哺育的嬰兒)的"安全攝取量"(Safety Intake,SI) 為8.5–10微克/天(340–400國際單位/天),1歲到不足4歲兒童的SI為10微克/天(400國際單位/天)。對於所有4歲及以上族群(包括孕婦/哺乳期婦女),參考營養素攝取量 (RNI) 為10微克/天(400國際單位/天)。[21]

維生素D3水平低下的情況更常見於生活在北緯地區(通常指北回歸線以北的中高緯度地區)或因其他原因缺乏定期照射陽光的人,包括足不出戶、體弱、年老或肥胖、膚色較深以及穿着遮蓋大部分身體的衣服。[22][23]建議這些族群補充維生素D3[23]

美國國家醫學院在2010年建議維生素D的最大攝取量為4,000國際單位/天。相較於建議的每日4,000國際單位,高達10倍的劑量(40,000國際單位)經長期攝取後,才可能產生副作用。[24]患有嚴重維生素D缺乏症的患者需要接受負荷劑量英語loading dose治療,劑量可根據實際血清25-羥基維生素D水平和體重計算。[25]

關於膽鈣化醇與麥角鈣化醇的相對有效性,存在互有矛盾的報導,一些研究顯示前者的功效較差,而其他研究則顯示兩者沒差異。兩者的吸收、結合和失活存在差異,雖然證據通常支持膽鈣化醇可提高血液中維生素D的水平,仍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以將此釐清。[26]

使用膽鈣化醇治療佝僂病的一種較不常見的方式是使用單次大劑量,稱為stoss療法(stoss為德語,與英文的shcok同義)。[27][28][29]治療方式為一次口服或肌肉注射300,000國際單位(7,500微克)至500,000國際單位(12,500微克, 等於12.5毫克),有時則分2至4劑給藥。但人們會擔心使用如此大劑量是否有安全性的問題。[29]

男性循環系統中維生素D水平較低與總睪酮水平較低有關聯。補充維生素D可能提高總睪固酮濃度,但仍需進行更多研究。[30]

其他疾病

於2007年所進行的一項統合分析,結論是每天攝取1,000至2,0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3可在最小的風險下降低大腸癌發生率。[31]此外,於2008年發表在美國同行評審醫學期刊《癌症研究英語Cancer Research》上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在一些小鼠的飲食(這些小鼠的營養成分與新的西方飲食相似)中添加1,000國際單位膽鈣化醇(連同),可預防結腸腫瘤發生。[32]在一項包括有36,282名婦女,為期平均7年的實驗中,有18,176名每天補充400國際單位(分兩次服用,每次200國際單位)膽鈣化醇補充劑(附加鈣),其餘的服用等量的安慰劑,結果為兩個群組中的大腸癌發生風險並無顯著的差異。[33]

因為膽鈣化醇作用非常小,不建議將其用來預防癌症[34]雖然人體的血清膽鈣化醇水平低與各種癌症、多發性硬化症結核病心臟病糖尿病高發生率之間存在相關性,[35]但科學界的共識是為此過量補充膽鈣化醇水平並無益處。[36]人們認為結核病可能會導致人體膽鈣化醇水平降低。[37]然而兩者之間的關係尚未被完全了解。[38]

生物化學

結構

膽鈣化醇是維生素D的五種形式之一。[39]它是一種類固醇,即一種開環的類固醇分子。[40]

作用機轉

膽鈣化醇本身沒活性。它透過兩次羥基化而轉為活性形式:第一次在肝臟中透過細胞色素P450CYP2R1英語CYP2R1CYP27A1羥基化,形成25-羥基膽鈣化醇(骨化二醇、25-OH維生素 D3)。第二次羥基化主要發生在腎臟,透過激素CYP27B1的作用將25-OH維生素D3轉化為 1,25-二羥基膽鈣化醇(骨化三醇,1,25-(OH)2 維生素D3)。這些代謝物在血液中與維生素D結合蛋白英語vitamin D-binding protein結合。骨化三醇的作用由維生素D受體英語vitamin D receptor介導,維生素D受體是一種核受體,可調節數百種蛋白質的合成,幾乎於體內的每個細胞中都有此核受體存在。[4]

工業生產

穩定性

滅鼠劑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