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和波蘭之間的關係可以追溯至13世紀,立陶宛國王明道加斯統治下的立陶宛大公國獲取了羅斯人的部分領土,因此與當時支離破碎的波蘭王國的領土接壤。隨後,波蘭和立陶宛之間的關係很快得到了提升,兩國之間最終建立了共主邦聯。從16世紀中葉到18世紀末,波蘭和立陶宛合併成了波蘭-立陶宛聯邦,該國家後來因遭奧地利、普魯士以及俄國的三家瓜分而解體。一戰後,波蘭和立陶宛分別重獲獨立,兩國之間的關係卻因為愈發狂熱的民族主義情緒而逐漸惡化。在兩次世界大戰的中間時期,波蘭和立陶宛還因維爾紐斯地區而發生過領土爭端,雙方之間爆發過武裝衝突,外交關係進一步惡化。二戰期間,兩國的領土都遭到了蘇聯和德國的侵佔,但兩國之間依然充滿敵意。二戰的結束後,波蘭和立陶宛都深陷蘇東陣營之中,波蘭成了蘇聯的衛星國,而立陶宛則成了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在蘇東劇變後,共產主義陣營垮台,兩國之間重建了外交關係。
中世紀
立陶宛人的民族國家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3世紀,該國在14世紀古普魯士部落和約特文(yotvingians)部落覆滅後首次與波蘭領土接壤。在那時,兩國之間的主要聯繫基本上只是邊境軍事衝突,比如立陶宛軍隊就曾在1262年襲擊了馬索維亞公國(duchy of masovia,在波蘭的皮雅斯特王朝的領土於1138年破碎後成立的中世紀公國),導致其統治者西莫伊特一世(siemowit l of masovia)死亡[1]。後來,1325年,波蘭國王瓦迪斯瓦夫一世與立陶宛大公格迪米納斯成了親家[2],格迪米納斯的女兒aldona嫁給了瓦迪斯拉夫一世的兒子卡齊米日(也就是其父的繼承人,後來成為了卡齊米日三世,『大帝』),此後兩國關係才出現了緩和 [2] [3] 。1358年,馬索維亞公國和立陶宛大公國之間簽署了一份條約,首次劃定了雙方之間的邊界線[4]。1385年,條頓騎士團對波蘭和立陶宛的威脅越來越大,兩國隨即建立了更為穩固的聯盟,史稱克雷沃聯合,標誌着長達一個世紀的波蘭-立陶宛聯盟(polish-Lithuanian union)的開始[5]。1410年,波蘭和立陶宛在格倫瓦德之戰中擊敗了條頓騎士團,雙方之間的聯盟關係變得更為緊密[5]。
莫斯科大公國對立陶宛的威脅越來越大,立陶宛便試圖強化與波蘭的關係[5]。1569年,在盧布林聯合上,波蘭-立陶宛聯邦(聯邦制國家)成立,是為波蘭和立陶宛聯盟關係的里程碑[5]。波蘭立陶宛聯邦直到1791年五三憲法施行以及波蘭在後來被徹底瓜分後才告解體[5]。被瓜分時期是對此前盛行的波蘭化(polonization)進程的巨大打擊,立陶宛民族主義由此抬頭,立陶宛語言和文化再次崛起[5]。
內戰
一戰結束後,儘管畢蘇斯基等人曾主張再次建立聯邦國家(在這次設想中,聯邦名為『海間聯邦,其面積更大,波蘭在其中佔據主導地位,聯邦的範圍包括波羅的海三國、芬蘭、白俄羅斯、烏克蘭、匈牙利、羅馬尼亞、南斯拉夫以及捷克斯洛伐克,以抗衡蘇聯),但立陶宛則主張獲取獨立,拒絕恢復曾經的聯邦制度。以維爾紐斯和塞伊內的歸屬問題為主的領土爭端最終導致了波蘭-立陶宛戰爭,波蘭和立陶宛兩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時期里一直互相敵對 [5] [6]。
後來,在蘇波戰爭和立陶宛-蘇聯戰爭的大背景下,波蘭和立陶宛之間還爆發過小規模武裝衝突,波蘭軍事組織製造了塞伊內起義,在立陶宛國內引起眾怒,波蘭-立陶宛關係繼續發生着惡化[7]。而且,立陶宛人眼中的波蘭人形象還因波蘭方面密謀策劃的顛覆立陶宛政府的計劃(由波蘭軍事組織策劃,還得到了立陶宛境內的波蘭少數民族的支持)被曝光而變得更加醜陋。波蘭-立陶宛戰爭爆發後,畢蘇斯基命手下的盧齊昂·傑里哥斯基(lucjan zeligowski)將軍發動叛亂(史稱熱利戈夫斯基兵變) [8] [6],兩國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惡劣。由駐紮在立陶宛的第一立陶宛-白俄羅斯步兵師指揮官傑里哥斯基發動的熱利戈夫斯基兵變導致了中立陶宛共和國的成立,在這個『國家』被波蘭吞併後,立陶宛斷絕了與波蘭的外交關係[6]。1927年,兩國之間的關係再次發生危機(雖然兩國間的敵對態勢有可能再次出現,但最終雙方還是恢復了部分外交關係)。1938年,波蘭對立陶宛發出最後通牒,立陶宛被迫恢復了與波蘭的全部外交關係[6]。國際聯盟還曾在1919-1920年間以及1927年參與了對兩國關係的調停[6]。
在1919-1920年間的一系列事件過後,立陶宛國內對波蘭的一切行動以及波蘭人本身都出現了高度懷疑,波蘭國內對立陶宛的態度也是如此。在當時席捲歐洲的民族主義情緒的煽動下,兩國政府都對國內的對方少數民族施以嚴酷對待[9]。在立陶宛,聲稱自己屬於波蘭民族的公民被政府正式確定為僅僅需要接受再立陶宛化的立陶宛人,波蘭人所有的土地遭到沒收,波蘭人的宗教活動、學校、出版社以及選舉權都遭到了限制。畢蘇斯基死後,在1935-1939年間,波蘭國內的立陶宛少數民族也是需要接受波蘭化的群體,波蘭政府還把波蘭軍隊的退伍軍人安置到有爭議的地區(在波蘭語中被稱作『osadnik』,即定居者、殖民者)[10]。波蘭國內的立陶宛人學校基本上全部被關閉,立陶宛人的組織也基本上被盡數封禁[10]。
第二次世界大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波蘭和立陶宛之間的關係是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直到今日,現代立陶宛史學家和波蘭史學家對當時的相關事件的解讀還是存在差異,其中對當年立陶宛國內的納粹幫凶政府以及安全部隊對待波蘭人的情況就是一個主要爭議話題,另外存在爭議的還有波蘭抵抗組織(波蘭家鄉軍)在立陶宛人和波蘭人共同居住的地區的活動情況。最近幾年,波蘭和立陶宛學界開展過數次學術研討會,雙方都為在各自見解之間架設橋樑而付出了努力,但雙方之間的分歧仍然不容小覷[11]。
共產主義時代
二戰結束後,波蘭和立陶宛雙雙喪失了獨立地位。戰後,兩個國家全部落入蘇聯的勢力範圍之內,波蘭的領土遭到了整體西移,因此也就失去了在波蘭第二共和國時期獲得的與立陶宛存在領土爭端的國土中的絕大部分(這些土地上生活着大量立陶宛少數民族),波蘭失去的國土被併入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以及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同時期,很多住在波蘭前東部領土的波蘭人獲准離開蘇聯,其中的絕大多數都被蘇聯送到了波蘭的西部新領土(從德國原東部領土得來),立陶宛境內的波蘭少數民族人數也因此大幅減少。而仍留在立陶宛境內的波蘭少數民族則遭到了立陶宛化以及蘇維埃化 [12] [5][5]。在蘇聯的操控下,東歐陣營中的各個不同民族都不得不和平相處,互相合作。為了避免東歐各民族恢復歷史上的同盟關係並因此對蘇維埃政權形成威脅,蘇聯策劃了將各民族間的歷史紐帶最弱化的政策,因此波蘭和立陶宛在冷戰時期並沒有發生有意義的交流與合作[5]。
現代
1989至1991年間的蘇東劇變導致了共產主義在歐洲的徹底崩潰,波蘭和立陶宛之間也正式重建了外交關係。波蘭對立陶宛的獨立運動表示了熱烈支持並在1991年8月26日成為了最先承認新的立陶宛獨立國家的國家之一 [13][5]。但除此以外,兩國還是在1990年代初期發生了外交危機,問題主要集中在立陶宛惡劣對待國內的波蘭少數民族的傳言、立陶宛對波蘭重新將其納入勢力範圍的企圖的擔心以及領土爭端這幾點上。幾年後,形勢正常化,雙邊關係也出現了改善 [5] [13]。1992年9月28日,兩國外長簽署了睦鄰友好宣言以及領事公約,宣佈雙方不再因領土問題而再起爭端,也共同保證尊重各自領土上的對方少數民族的權利[13]。1994年4月26日,兩國總統在維爾紐斯會晤,雙方簽署了友誼條約[14][15]。兩國先後加入北約(波蘭於1999年加入,立陶宛於2004年加入,波蘭在立陶宛加入北約的過程中表示了極大支持[15]),兩國都在2004年加入了歐盟。
但在2000年代末,立陶宛對友誼條約的執行力度問題破壞了雙邊關係並影響了雙方在能源方面的合作。波蘭和立陶宛兩國的電力網是相連的[16],但兩國的燃氣管道卻是經由俄羅斯控制的燃氣管道才得以聯通的。雙方之前的合作進程因關於友誼條約的爭端而受阻。 [17] [18] [19]波蘭總統布羅尼斯瓦夫·科莫羅夫斯基在2011年2月訪問立陶宛時就表達了對雙邊關係惡化的關切,還表示立陶宛對友誼條約的完全執行就應該體現在允許其境內的波蘭人保留其姓氏的原始形式以及接受波蘭語教育這兩點上[20]。但歐洲聯盟法院的裁決結果則是立陶宛關于姓氏的政策符合歐盟法律規定[21]。
大約有25萬名波蘭人居住在立陶宛境內,而居住在波蘭境內的立陶宛人則有25000名。兩個國家都是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的正式成員國。
兩個國家之間的共同邊境長達103千米,由於兩國都屬於申根區,因此國境線上不設邊境管制。
2019年,新當選的立陶宛總統吉塔納斯·瑙塞達特意將自己的首次正式出訪的目的地選為波蘭華沙,在那裏會見波蘭總統安傑伊·杜達[22]。2019年11月22日,應瑙塞達之邀,杜達攜第一夫人agata kornhauser-duda以及波蘭武裝力量儀仗隊(representative honor guard regiment of the polish armed forces)參加了於維爾紐斯舉行的1863-1864反沙皇起義陣亡指揮官及參與者(一月起義)的國葬儀式。杜達在這次維爾紐斯之行中強調了中歐國家間的團結對各自獨立地位的重要性[23][24]。
常駐外交使團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