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海浪國際機場(IATA代碼:MDG;ICAO代碼:ZYMD)是一個位於中國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江南新城區的一座機場飛行區等級4C級軍民合用機場。機場東南方向距離市中心9公里,東部方向距離江南新城區中心4.8公里,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二級民用,軍用機場。2019年全年起落飛機8,128架次,乘客吞吐量104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290噸,是黑龍江省第二大客流量及貨運量機場,僅次於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牡丹江大嶺國際機場已於2018年選址完成,預計在2021年於海林市動工;並計劃於2025年投入使用,此後牡丹江海浪國際機場將恢復為軍用機場。
歷史
牡丹江海浪機場建設於滿洲國時期,日本軍隊在海浪河附近設置陸軍航空兵,並建設機場。1945年二戰結束,牡丹江市解放,中共佔領市區並接收機場,至此到1985年的四十年中,牡丹江海浪機場一直屬於瀋陽軍區空軍下轄的軍用機場。1960年代中蘇交惡期間,牡丹江海浪機場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要的前線軍用起降機場,先後進行過兩次擴建,並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重要的空軍基地之一。
海浪機場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殲擊航空兵第21師駐地,空軍雷達部隊6旅駐地。
1985年4月12日,牡丹江機場被改建為軍民合用機場,9月2日正式通航,首條航線為安-24飛機執行的哈爾濱,牡丹江航空站成為黑龍江省第二個開通民用航空業務的機場。開航初期,幾間木板房便是「候機室」,導航、通訊、加油等工作還需要依靠軍隊來保障,跑道只能起降小型客機,每周只有兩三班航班。為儘快讓牡丹江民航事業步入發展快車道,經過3年的艱苦努力,1988年10月,牡丹江機場候機樓竣工投入使用。一期投資1020萬元,工程包括候機樓4055平方米,安檢、消防、庫房3054平方米、站坪10808平方米(含停機坪5659.6平方米)。
隨後,牡丹江機場相繼在1992年完成了二期擴建,二期投資5300萬元,完成跑道由2200米延長至2600米,寬45米、厚0.34米,停機坪擴建為1.5萬餘平方米。並在市內建成5200平方民航家屬住宅和5100平方的民航大廈。機場飛行區等級4C,可供麥道82以下機型起降。
1996年,牡丹江機場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一類口岸。1997年機場完成了候機樓擴建,綜合保障能力不斷增強。隨着選擇乘坐飛機出行的旅客越來越多,牡丹江機場設計年旅客吞吐量50萬人次的容量逐漸飽和,僅有的4個停機位,常常面臨5—6個航班同場保障的情況,保障壓力越來越大。為此牡丹江機場在現有條件下對保障流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重新規劃候機大廳,增加旅客候機面積和明亮程度,增加值機櫃枱,改造安檢流程,在登機口實行分流登機,在進港行李廳內實行旅客分流進港。1998年,牡丹江—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航線順利開通。
至2000年,先後經歷三次大範圍擴建,成為東北地區的八個民用航空樞紐之一,並於2000年開通至俄羅斯遠東地區三大城市的國際航線。2005年後,先後開通韓國首爾,韓國釜山的國際航線,並受到熱捧,截止2009年,先後吸引到韓國的韓亞航空,大韓航空開設首爾至牡丹江的國際航線,成為中國東北地區東部繼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後的第二大國際航空港。
2017年8月21日,經民航局批覆,牡丹江海浪機場正式更名為牡丹江海浪國際機場。
航點
第一條國內航線是於1985年開通的至哈爾濱的航線,當時由中國民航運營。1992年擴建後開通北京、上海及廣州航線,當時由中國國際航空公司運營。
2000年6月3日(一說是1998年)開通第一條國際航線(海參崴),此後在2003年以後陸續開通了至首爾、釜山、哈巴羅夫斯克、雅庫茨克、濟州島等航線。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