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撤销军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大軍區之一,是戰略區域內合成軍隊的最高領導指揮機關,負責黑龍江、吉林、遼寧等3個省級行政區內及內蒙古東部的陸、空軍部隊作戰指揮和所屬部隊的軍事、政治、後勤工作,領導轄區內的民兵、兵役、動員工作和戰場建設。軍區機關駐瀋陽市[1]。2016年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撤銷,由新成立的北部戰區接替。
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 | |
---|---|
存在時期 | 1947年至2016年 |
國家或地區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種類 | 中國人民解放軍大軍區 |
直屬 |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 |
駐軍/總部 | 瀋陽市 |
進行曲 | 《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 |
1945年10月9日,中共中央批准在瀋陽組織東北臨時性軍事指揮機關「東北軍區司令部」。同年10月31日,東北軍區司令部改編為東北人民自治軍總部[2]。東北軍區司令部和後來的瀋陽軍區沒有淵源關係。
1948年1月,東北民主聯軍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改為東北軍區兼東北野戰軍領導機關,林彪任東北軍區兼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48年8月,東北野戰軍和東北軍區機關分開,林彪任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和東北野戰軍司令員,羅榮桓任東北野戰軍政治委員。1948年11月遼瀋戰役結束後,林彪、羅榮桓率東北野戰軍入山海關作戰,東北野戰軍機關離開東北。1949年3月東北野戰軍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3][4]。
1948年11月1日,中央軍委發出通令,統一規定全軍的組織編制、番號,其中軍區分為一級軍區(即大軍區)、二級軍區、三級軍區、軍分區,實行四級軍區體制,即在中央局相應區域設一級軍區,在中央分局相應區域設二級軍區,在省和行政區設三級軍區,在地區(專區)設軍分區。各級軍區均以所在區域的地區或地點命名[5]。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直轄5個一級軍區:東北軍區、華北軍區、華東軍區、華中軍區、西北軍區。1950年1月,華中軍區改稱中南軍區;2月成立西南軍區。至1950年7月,全國共有6個一級軍區:東北軍區、華北軍區、華東軍區、中南軍區、西南軍區、西北軍區[5]。
東北軍區轄遼東、遼西、熱河、內蒙古等軍區,松江、黑龍江、吉林等省軍事部,7個步兵師、1個警衛師、11所軍事院校等。軍區領導機關駐瀋陽,高崗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52年1月,熱河、松江、黑龍江、吉林等省軍事部改為三級軍區。1954年8月,遼東軍區、遼西軍區合編為遼寧軍區,松江、黑龍江軍區合編為黑龍江軍區[5]。1950年代初,東北軍區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提供後勤保障,支援抗美援朝戰爭[4]。
1955年2月11日,為適應中國人民解放軍大規模革命化、正規化、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及中共中央局、中央分局的設置情況,國務院、國防部發佈「關於全國軍區重新劃分的決定」,決定將6個大軍區改劃為12個大軍區。1955年3月22日,根據國務院同年2月11日關於全國軍區重新劃分的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軍區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轄區不變。瀋陽軍區轄遼寧、吉林、黑龍江、熱河省軍區和防空軍、公安軍、炮兵、裝甲兵、工程兵及陸軍軍等部隊,軍區機關駐瀋陽市。1955年11月,熱河省軍區隨熱河省撤銷[5]。
1985年7月,中央軍委決定將11個大軍區調整為7個大軍區,其中瀋陽軍區仍保持原建制不變[5]。
2016年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撤銷。
1955年4月,瀋陽軍區領導機關設司令部、政治部、幹部部、後方勤務部等。後經多次整編,到1958年10月,瀋陽軍區機關設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此後機關三大部體制沿襲至1997年。
1998年,各大軍區成立裝備部。1998年11月,各大軍區後勤部改為聯勤部,對轄區內的陸海空軍和二炮部隊實行聯勤保障。
1948年1月東北軍區和東北野戰軍領導機關成立時下轄:
1948年12月東北軍區對所屬部分機構調整後下轄:
1949年2月至6月東北軍區機關和部隊進行整編後下轄:
1950年7月至1955年3月東北軍區下轄部隊主要變動有:
1955年東北軍區改為瀋陽軍區後下轄:
接受軍兵種機關和瀋陽軍區雙重領導的有:
|
(1975年設顧問,1985年撤銷) |
(1975年設顧問,1985年撤銷) |
(1975年設顧問,1985年撤銷) |
|
(1975年設顧問,1985年撤銷)
|
|
|
白山出版社成立於1988年。由瀋陽軍區政治部主管、主辦[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