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梵語:क्लेश,Kleshas,kleśa,巴利語:kilesa,藏文:nyon mongs),佛教術語,除了所謂的俗事煩惱之外,佛教認為,人心中所有會帶來痛苦的負面情緒,以及其帶來的不良影響,都被總稱為煩惱,其中包括煩躁、憂鬱、焦慮、不安、嫉妒、期待、憤怒、悲傷、麻木等。
「障」在佛法修行的意義就是遮住,就是有情眾生被無明、煩惱、惡業等種種障礙所障蔽,缺少智慧,不能經由佛法的正確教導而得見正道,所以生生世世在三界六道之中不斷的生死流轉輪迴。而因為煩惱,而導致人做出錯誤的行為,成為會眾生不得解脫的種種障礙,就稱作煩惱障(梵語:kleśāvarana),為二障或三障之一。
煩惱的種子眠藏在藏識之中,未現行顯發出來,故稱為煩惱隨眠。 一切煩惱 都由無明生 無明就是癡的意思 就是說 一切煩惱 都由癡生 出自成實論 據北本涅槃經卷七載,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凡夫以煩惱覆而無顯,若斷煩惱即顯佛性。
字源
煩惱(梵語:kleśa)在梵文中,來自於動詞字根Kliś,是惱怒、苦惱之意。說一切有部,多半以煩亂、苦惱來解釋這個術語[1]。
但是也有用污染來解釋這個單字的,如染污意(Kliṣṭa-manas)就是由污染的意思來的。《清淨道論》解釋煩惱時,主要是以染污來解釋[2]。
概論
煩惱的分類
煩惱障的內涵
煩惱障的內容可分為見惑與思惑,也就見所斷煩惱以及修所斷煩惱的內容。就是包含貪、瞋、癡等根本煩惱[6]及大中小的隨煩惱[7],以及種種百千萬的微細煩惱,[8]
煩惱的過患
彌勒菩薩對煩惱過患,在瑜伽師地論裏有深刻的分析:要知道煩惱對吾人的傷害之深,可說是無法計量。當煩惱自內心升起時,首先它會惱亂人的內心,令人不理智,接着它會使人對面臨的境界發起不合道理的想法。每次當發怒、憂傷或貪愛等負面情緒出現時,都會令人變得更為偏執,如此循環,無有止息。煩惱的出現,會讓人做出不祥和的事情,它能傷害自己,也能傷害其他人,或是傷害自己以及別人。它能令人今生就得報應,或是未來世得報應,最糟的情況是今生和未來世都要得報應。煩惱不但使人現在身心憂苦,也能讓人生死流轉六趣受大苦。持續不斷的煩惱過患,會令人離得聖道入安樂涅槃越來越遠,它能使人已修得的各種殊勝善法退滅,它也能讓人所擁有的資產錢財衰損散失。煩惱能令人在大眾中不得自信,只能使彼時時不安無有威儀,它能讓人聲譽鄙惡遠近皆知,人也常因生煩惱而被善知識所教訓責罵。它能令人臨終之時生大憂傷,對一生所犯後悔不已。它能使人命終之後墮入三惡道,甚至地獄之中。煩惱令人不能證得自己修習的功德,也終究無法入槃涅得安樂。諸如此類的煩惱過患是無量無邊,述說不盡的。[9]
煩惱障的斷除
- 煩惱障的中見所斷煩惱的現行,在菩薩初地前便已伏除,而見所斷煩惱的種子於在菩薩初地時初斷。
- 煩惱障的中修所斷煩惱的一切種子在菩薩八地前全部斷盡。煩惱障的修所斷煩惱的現行在菩薩初地之前之三賢位便漸漸伏除,到了菩薩要進入初地之前,便已經性障永伏如阿羅漢。[10]
大智度論卷七記載,念佛三昧能滅除種種煩惱及先世諸罪
參考條目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