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帝

中国清朝皇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咸丰帝

咸豐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愛新覺羅氏,名zyu2滿語
ᠵᡠ
穆麟德轉寫I Ju),號且樂道人[2],是中國清朝的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自入關以來的第七位皇帝,於公元1850年至1861年在位,年號咸豐」,廟號文宗滿語ᠸᡝᠨ᠋ᡯᡠᠩ穆麟德轉寫wendzung),諡號簡稱為顯皇帝滿語ᡳᠯᡝᡨᡠ᠋
ᡥᡡᠸᠠᠩᡩᡳ
穆麟德轉寫iletu hūwangdi)。

快速預覽 清文宗, 清朝第8位皇帝[註 1] ...
清文宗
顯皇帝
咸豐皇帝
Thumb
清文宗顯皇帝朝服全身像
清朝第8位皇帝[註 1]
統治1850年3月9日-1861年8月22日(11年166天)
前任清宣宗旻寧(道光帝
繼任清穆宗載淳(同治帝
出生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
(1831-07-17)1831年7月17日
順天府圓明園澄靜齋
逝世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
1861年8月22日(1861歲—08—22)(30歲)
承德府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
安葬
王后孝德顯皇后薩克達氏
孝貞顯皇后鈕祜祿氏(慈安太后)
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慈禧太后)
妃嬪
皇貴妃莊靜皇貴妃他他拉氏
端恪皇貴妃佟佳氏
貴妃玟貴妃徐佳氏
婉貴妃索綽絡氏
璷妃葉赫那拉氏
禧妃察哈喇氏
吉妃王氏
慶妃張氏
雲嬪武佳氏
容嬪伊爾根覺羅氏
璹嬪葉赫那拉氏
玉嬪葉赫那拉氏
常在玶常在伊爾根覺羅氏
瑃常在暝諳氏
錱常在戴氏
子嗣子:
同治帝載淳(母孝欽顯皇后
憫郡王(早殤,母玫貴妃
女:
榮安固倫公主(母莊靜皇貴妃
養女:
榮壽固倫公主恭親王奕訢之女)
年號
咸豐
諡號
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顯皇帝(初諡)
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德宗光緒元年加諡)[1]
廟號
文宗
父親宣宗成皇帝旻寧
母親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
首都順天府
皇宮紫禁城
關閉
快速預覽 漢語名稱, 繁體字 ...
咸豐帝
漢語名稱
繁體字咸豐帝
簡化字咸丰帝
蒙古語名稱
傳統蒙文 ᠲᠦᠭᠡᠮᠡᠯ
ᠡᠯᠪᠡᠭᠲᠦ
ᠬᠠᠭᠠᠨ
西里爾蒙文Түгээмэл Элбэгт хаан
滿語名稱
滿文 ᡤᡠᠪᠴᡳ
ᡝᠯᡤᡳᠶᡝᠩᡤᡝ
ᡥᡡᠸᠠᠩᡩᡳ
穆麟德轉寫Gubci elgiyengge Hūwangdi
太清轉寫Gubqi elgiyengge Hvwangdi
關閉

咸豐帝是道光帝第四子,生母為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誕於北京圓明園澄靜齋。1850年,其父道光帝駕崩,時年20歲的咸豐帝依據遺詔即位。咸豐帝是清朝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掌握實際統治權的皇帝,也是最後一位經由儲位密建的皇帝,其在位期間,清朝國勢衰微,各種社會矛盾輪番激化爆發,內有太平天國運動捻軍黃河決口等民變災殃,外有第二次鴉片戰爭、俄國趁火打劫等禍患,時局動盪艱困,幾無寧日,令原本有心發奮勤政的咸豐帝心力交瘁、萬念俱灰。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咸豐帝倉皇北逃,最終駕崩於承德避暑山莊,終年三十一歲,葬於清東陵中的定陵

生平

Thumb
清宮廷畫師繪《咸豐皇帝便裝像》

清朝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公元1831年7月17日),咸豐帝生於北京圓明園之澄靜齋,得名奕詝。當時,父親道光帝的前三個兒子都已去世,所以奕詝出生後即為實際在世的皇長子。奕詝年幼喪母,被父親指定給靜貴妃撫養,因此和靜貴妃之子奕訢成為形影不離的夥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按照秘密立儲制度,奕詝被道光帝密立為儲君,弟弟奕訢同時被立為親王。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1850年2月25日),道光帝駕崩,臨終前宣召大臣開啟鐍匣,宣佈奕詝為皇太子並即位成為皇帝。同年正月二十六日(3月9日),奕詝正式即位,年號「咸豐」。

咸豐帝即位之初勤於政事,廣開言路、明詔求賢,先後將有損國家利益的穆彰阿耆英革職,並啟用林則徐等能臣,大手筆地改革朝政。但此時的清朝內憂外患不斷,咸豐元年(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於廣西興起,捻軍也在同年於河南起義,咸豐帝身邊的重臣能臣也接連故去,使其陷入被動。同時,由於恭親王奕訢要求冊封自己的生母康慈皇貴太妃皇太后之事,咸豐帝心神疲憊,與曾情同手足的奕訢也嫌隙漸生,不復往日之友好。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天國北上定都南京並極速北上,席捲半壁江山,朝廷大駭,耗費巨額銀兩反制,曾國藩率領的湘軍也興起討逆,局勢逐步由膠着走向上風。太平天國運動幾乎困擾了咸豐帝在位的全部時限,最終於同治初年被平定。

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在河南開封府銅瓦廂決口,河道改回北方,山東、河南與直隸受災深重,災民數量高達1000萬,大額的賑災及工程款令朝廷的財政狀況雪上加霜。

咸豐六年(1856年),英國借「亞羅號」事件向清朝發難,與之前因西林教案與中國齟齬的法國聯合出兵,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戰線由廣州向北方一路拓展,直至天津大沽口。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兵臨北京城下,咸豐帝正式下詔對英國法國宣戰,最後圓明園清漪園等皇家園林被焚掠。北京城破之際,咸豐帝倉皇北逃,命恭親王奕訢在京主持與列強談判講和,最終以簽定《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收場,擴大了英國在香港的佔領區、增開天津為英法商埠並向兩國賠償巨額銀兩。

Thumb
圓明園被毀壞後的咸豐帝御批

與此同時,俄國趁亂對華打劫,其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於1858年用武力迫使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璦琿條約》,割去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原屬清朝的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其後又通過不平等條約獲取中國西北巴爾喀什湖周圍的部分領土。美國也在此間漁利,獲取了更多的通商港口及最惠國待遇。

輪番登場的巨大國家變故令咸豐帝備受煎熬,悲痛欲絕,最終走向了身心崩潰。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公元1861年8月22日),咸豐帝駕崩於熱河行在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終年31歲,其獨子載淳(即同治帝)繼位。依咸豐帝遺詔,以肅順載垣端華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顧命八大臣肅順為首,輔導皇帝施政。同時將「御賞」、「同道堂」兩方小璽分別賜給慈安、慈禧兩宮皇太后,並規定凡以後下發諭旨必須鈐用此二璽為憑。咸豐帝確立的這個權力結構意在用八大臣輔佐皇帝,再用兩宮皇太后制約八大臣。

然而不久後,在咸豐帝治喪期間,東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聯合恭親王奕訢等人發動辛酉政變,令輔政八大臣非死即貶,政府隨即由慈安慈禧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與恭親王奕訢一道代替幼小的同治帝行使皇權。自此,咸豐帝生前設計的輔政權力結構被徹底打破。由於同治帝亦早逝且無後,清朝自太祖以來的世襲帝系也自此終結。1875年同治帝逝世後,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即光緒帝)被過繼給咸豐帝,繼承了咸豐帝的皇位。咸豐帝也是清朝最後一位擁有實權的皇帝,曾為其妃子的慈禧太后後來獨攬大權,成為清王朝的實際最高統治者,主宰國家將近半個世紀。

咸豐帝死後,清朝內外憂患漸趨消弭,國家度過了一段難得的平穩時期,洋務運動等發展戰略使國家近代化進程被加速推進。其墓葬是位於清東陵定陵

Thumb
咸豐帝陵寢清東陵定陵

評價

  • 清朝皇帝的評價中,咸豐帝的爭議最大。咸豐愛看戲,愛唱戲,即使到熱河行在唱戲,「着升平署三拔至熱河」,也表現得樂不思蜀[3]。咸豐一朝,財政十分困難,要鎮壓太平天國,對付英法聯軍,財源枯竭,「戶部因軍興財匱,行鈔,置寶鈔處,行大錢,置官錢總局,分領其事」,鈔票大量發行,造成通貨膨脹,「官民交累,徒滋弊竇」[4]
  • 咸豐帝「任賢擢才,洞觀肆應」,在面對太平天國運動與「三千年未有之政局」的內憂外患中,咸豐指揮若定,重用漢族大臣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組織團練來對付太平天國,咸豐帝頗思除弊求治,提拔行事果斷的肅順,並支持肅順等人在朝政上推行的改革。為後來的同光中興打下良好基礎。但也因為採納肅順對英法兩國強硬的做法,導致引發英法聯軍之役
  • 咸豐帝臨終前對朝政事宜不合理的安排和權力制衡,使朝臣和後宮在有關朝政和國事方面展開逐鹿,間接導致慈安太后慈禧太后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聯手,打倒了顧命八大臣,最後慈禧掌權近半個世紀,從而也被有些史家流派認為咸豐帝沒有安排好善後事宜,致使後宮干政半個世紀的局面。
  • 英、法等國要求清廷能讓英法兩國在北京設置駐京公使,新任公使到任時能覲見皇帝,但咸豐帝不接受。英國也要求清廷開放中國貿易,咸豐帝也拒絕,雖然天津條約簽訂後,咸豐帝默許了英、法等國的要求,但又對英、法等國的公使刁難(主因是採納肅順對英法兩國強硬的做法)。咸豐帝本人的守舊,間接導致英法聯軍之役清朝的慘敗,使清朝失去首都北京圓明園也遭聯軍焚毀。
  • 太平天國運動與英法聯軍之役,使咸豐帝遭受打擊,逃往熱河行宮後就病逝了,太平天國運動與英法聯軍之役的善後工作,直到慈安慈禧兩宮聽政時期才結束。

大事年表

家族成員

后妃

皇后

  1. 孝德顯皇后(1831年4月12日—1850年1月24日),薩克達氏,滿洲鑲藍旗人,太常寺少卿富泰與鄭慎親王烏爾恭阿第三女之女。道光二十七年,經宣宗指婚與皇四子奕詝為嫡福晉,但在丈夫咸豐帝即位前一個月去世,年十九歲,追孝德溫惠誠順慈莊恪慎徽懿恭天贊聖顯皇后
  2. 孝貞顯皇后(1837年8月12日—1881年4月8日),即慈安太后,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廣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揚阿之女。生於道光十七年七月十二日,咸豐二年二月選秀入宮,四月二十七日進內,冊封為貞嬪,五月晉升為貞貴妃,十月即正式立為皇后。文宗崩後,尊為「母后皇太后」(慈安太后、東太后)與慈禧太后(西太后)共同垂簾聽政。光緒七年三月初十日崩,年四十四歲,諡為孝貞慈安裕慶和敬誠靖儀天祚聖顯皇后
  3. 孝欽顯皇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滿洲鑲藍旗人,安徽徽寧池太廣道道員惠徵之女。生於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咸豐二年二月選秀入宮,五月初九進內,冊封為蘭貴人,咸豐四年二月乙未晉封為懿嬪,咸豐六年三月庚辰,懿嬪生下皇長子載淳,當日就晉封懿妃。咸豐七年正月乙卯晉封貴妃。文宗崩後,尊為「聖母皇太后」(慈禧太后、西太后)與東太后共同垂簾聽政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崩,年七十二歲,諡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生一子載淳,即同治帝

皇貴妃

  1. 莊靜皇貴妃,他他拉氏,主事慶海女,道光十七年生。咸豐元年入宮,二年五月初九日,封為麗貴人,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封為麗嬪,五年五月初七日,晉為麗妃。穆宗登極後,尊封麗皇貴妃,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六日,光緒帝尊封為麗皇貴太妃,光緒十六年薨,年五十四歲。生一女:榮安固倫公主
  2. 端恪皇貴妃,佟佳氏。她是咸豐帝所有后妃中最後去世者,亦是最後入葬定陵妃園寢者。

貴妃

  1. 玟貴妃,徐佳氏,皇次子憫郡王生母。
  2. 婉貴妃,索綽絡氏,咸豐帝時為婉嬪,同治帝晉尊為皇考婉妃,再詔晉尊為婉貴妃。

  1. 璷妃,葉赫那拉氏。咸豐五年二月初十日,封璷貴人,二月二十四日,璷貴人如嬪位的內庭宮各退。同治帝尊其為皇考璷嬪。光緒帝再尊其為皇祖璷妃,所享的內庭宮分同貴妃之位。
  2. 禧妃,察哈拉氏。
  3. 吉妃,王氏。咸豐八年五月十五日,封為吉貴人。同治帝尊其為皇考吉嬪,後光緒帝再尊其為吉妃。
  4. 慶妃,張氏。

  1. 雲嬪,武佳氏,咸豐帝為皇子時,入侍為「格格」。
  2. 容嬪,伊爾根覺羅氏,咸豐三年十月二十日已為容常在,咸豐五年十月初一日已晉為容貴人,咸豐十一年尊封容嬪。尊封伊爾根覺羅氏為容嬪的尊封事宜,於同治八年仍未辦理,因伊爾根覺羅氏突然去世而停止。
  3. 璹嬪葉赫那拉氏,正白旗滿洲員外郎桂祥之女,道光二十年。咸豐五年二月初十日,經外八旗選秀入宮,封為𤩈貴人,所享的內庭宮分同嬪位。咸豐七年十一月至咸豐八年二月,葉赫那拉氏的待遇因故如常在之位。咸豐九年十一月初十日,改號為璹貴人。咸豐十一年尊封璹嬪,與莊靜皇貴妃同居永和宮。尊封葉赫那拉氏為璹嬪的尊封事宜,於同治十三年仍未辦理,因葉赫那拉氏突然去世而停止,葬在清定陵妃園寢。
  4. 玉嬪,葉赫那拉氏,正白旗滿洲員外郎桂祥之女,有一姐璹嬪,同為咸豐帝妃嬪[5]。咸豐八年三月二十五日,由本家送入圓明園,為玉貴人。咸豐十一年同治帝繼位,奉兩宮皇太后懿旨晉封為玉嬪。同治元年去世。同治四年奉安妃園寢[6]

常在

  1. 玶常在,伊爾根覺羅氏,初號英貴人,咸豐二年封英嬪,咸豐三年降為伊貴人,咸豐五年降為伊常在,再降為伊答應,咸豐六年封為玶常在[7]
  2. 瑃常在[8],明安氏(暝諳氏),滿洲旗人出身。
  3. 錱常在,《內務府譜牒》記載為戴氏,戴吉祿原配之女,包衣管領下辛者庫人。咸豐九年去世。

子女

皇子

咸豐共育有2子1女,是中國最後一位有生育子女的皇帝

皇女

 
 
 
 
 
 
 
 
 
 
 
 
 
 
 
 
 
 
高祖父:世宗憲皇帝胤禛
 
 
 
 
 
 
 
曾祖父:高宗純皇帝弘曆
 
 
 
 
 
 
 
 
 
 
 
高祖母: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
 
 
 
 
 
 
 
祖父:仁宗睿皇帝顒琰
 
 
 
 
 
 
 
 
 
 
 
 
 
 
外高祖父:內管領魏清泰
 
 
 
 
 
 
 
曾祖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外高祖母:楊佳氏
 
 
 
 
 
 
 
父:宣宗成皇帝旻寧
 
 
 
 
 
 
 
 
 
 
 
 
 
 
 
 
 
外高祖父:喜塔臘常安
 
 
 
 
 
 
 
外曾祖父:承恩公和爾經額
 
 
 
 
 
 
 
 
 
 
 
外高祖母:李佳氏
 
 
 
 
 
 
 
祖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
 
 
 
 
 
 
 
 
 
 
 
 
 
 
外曾祖母:王佳氏
 
 
 
 
 
 
 
 
 
 
 
文宗顯皇帝奕
 
 
 
 
 
 
 
 
 
 
 
 
 
 
 
 
 
 
 
 
外高祖父:駐藏大臣成德
 
 
 
 
 
 
 
外曾祖父:(追封)輕車都尉剛烈二等男穆克登布
 
 
 
 
 
 
 
 
 
 
 
外祖父:(追封)榮僖三等承恩公頤齡
 
 
 
 
 
 
 
 
 
 
 
 
 
 
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
 
 
 
 
 
 
 
 
 
 
 
 
 
 
 
 
 
外祖母:烏雅氏
 
 
 
 
 
 
 
 
 
 
 
 
 

影視形象

演員 影視作品 年份 備註
電影
鄺山笑 慈禧西太后 1940年
梁家輝 火燒圓明園 1983年
垂簾聽政
黃衍蒙 武狀元蘇乞兒 1992年
于榮光 慈禧秘密生活 1995年
電視劇
黃浩義 少女慈禧 1983年
李青山 滿清十三皇朝之咸豐 1987年
彭文堅 太平天國 1988年
翁家明 戲說慈禧 1992年
王偉梁 清宮氣數錄 1994年
侯天來 太平天國 2000年
陳道明 尚方寶劍 2001年
謝偉才 天下第一醜 2002年
賈致鋼 魂斷太平 2002年
沈曉海 咸豐王朝之一簾幽夢 2005年
王暉 一生為奴 2005年
羅家英 小當家 2005年
張迪 大清後宮 2006年
李常宏 豪門金枝 2008年
林申 天地民心 2010年
王增奇 瀛寰之志 2011年
張思聰 大太監 2011年 出現於劉多生憶述片段,僅出現背影
江俊翰 女人花 2012年
韓棟(青年)、蔣愷 紅牆綠瓦之殘陽 2013年 又名《宮鎖秘史》
王增奇 瀛寰之志 待播

軼事

雖然咸豐帝在位只有短短11年,但對內卻民不聊生,甚至出現太平天國起義。而西方國家由此時開始強行打開中國國門,資本主義思想及科技由這段時間開始得以傳播,由此中國開始從古代進入近代。亦因如此,後人即以「咸豐年前」來代表陳年往事。[9]

註釋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