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大約有1300種淡水蟹(英語:Freshwater crab),分佈於熱帶與亞熱帶,包含八個。牠們多為直接發育(即沒有經過幼蟲期)且有育幼行為,後代不是很多,海水蟹則相較之下常產生比較多浮游性幼蟲。這限制了淡水蟹的傳播能力,使牠們的活動通常被侷限在一個小區域,而有許多特有種,也有許多物種陷入瀕危

Thumb
溪蟹科Potamon ibericum,攝於喬治亞
Thumb
束腰蟹科Parathelphusa convexa',攝於印尼

系統分類

在已描述的6700種蟹類中,有1300種是淡水蟹,而未發現的物種被認為有65%,因此淡水蟹的物種數被預估為2155左右。淡水蟹現有八個科,每一種分佈範圍都有限,這些淡水蟹的系統發生學尚有爭議,因此能適應淡水生活的機制的演化次數還不明朗[1]。此八科茲列於下:

毛子蟹超科
溪蟹總科
澤蟹總科
假細腰蟹總科
  • 假細腰蟹科 Pseudothelphusidae (中南美洲)

淡水蟹被發現的化石相當少,導致其化石記錄十分不完全,最早的淡水蟹是在坦桑尼亞發現的Tanzanonautes tuerkayi 。淡水蟹的演化被認為發生在岡瓦納大陸分裂之後[2]

描述與生活方式

Thumb
溪蟹Potamon fluviatile)的卵,內為完整發育的幼蟲

淡水蟹的形態變化相當小,其生殖肢是重要的分類依據[1]。淡水蟹的發育十分直接,幼蟲的階段在卵中就完成了。母蟹每次約產數百顆卵(海水蟹則多半產數千顆),每顆大小都相當大,約有1毫米[3]

在淡水中拓殖使淡水蟹改變了其滲透平衡的方式:淡水蟹可從腎臟再吸收鹽分,並有多種適應以減少水分的散失。除了之外,淡水蟹在鰓室中還具有「假肺」,使牠們得以在空氣中呼吸。這些適應有助淡水蟹適應陸生生活,但淡水蟹仍需每隔一段時間回到水中以排放[3]

生態與保育

淡水蟹分佈於熱帶與亞熱帶,牠們存在於許多種水體,如急流、沼澤,甚至樹幹與洞穴中的積水。牠們多為夜行性,晚上才進行覓食[1]。多數淡水蟹多為雜食性,有少數種類則為肉食性,如分佈於坦干依喀湖Platyhelphusa armata,以蝸牛為主食[3]。有些淡水蟹是脊椎動物的主食,也有許多淡水蟹是並殖吸蟲屬吸蟲中間宿主,這種吸蟲會造成人類的肺吸蟲症[3]

許多淡水蟹都是特有種,只出現在小範圍的地理區內,通常是由於牠們的散播能力與繁殖力不佳[1],也肇因於人類活動造成的棲息地細碎化[4]。在西非,生活在莽原的淡水蟹分佈範圍較分佈在雨林的廣;在東非,生活在平地的物種分佈範圍較山區的物種廣[3]

目前已被描述的淡水蟹物種皆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評估[5] ,有資料的物種中有32%為瀕危物種[4],以斯里蘭卡為例,該國的50種淡水蟹中只有一種不是特有種,且超過半數為極危物種[4]

新物種的發現

  • 2022年,中國廣西玉林一位17歲少年發現了兩種淡水蟹新物種(分別是「卷肢華石蟹」和「玉州黔桂溪蟹」)[6]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