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陽江錢塘江支流,發源於金華浦江縣西部的天靈岩南麓,流經黃宅鎮折彎向北,貫穿整個諸暨市轄地,經蕭山南部地區(聞堰鎮義橋鎮)注入錢塘江。整條江長149.7公里,其中浦江縣段長51公里、蕭山段長32.5公里。主要支流有大陳江、開化江、楓橋江。

Quick Facts 浦陽江, 別名 ...
浦陽江
Thumb
浙贛鐵路浦陽江大橋,現為公路橋
Thumb
浦陽江流域全圖
別名浣江、潘水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省份浙江省
流域
水系錢塘江水系
源頭 
 • 位置浙江省浦江縣花橋鄉高塘村天靈岩南麓
 • 座標29.474635209269657°N 119.71507561311483°E / 29.474635209269657; 119.71507561311483
 • 海拔450米(1,480呎)
河口 
 • 位置杭州市蕭山區聞堰鎮
 • 座標30.1035°N 120.1757°E / 30.1035; 120.1757
流域面積3,452平方公里(1,333平方哩)
城市浦江岩頭黃宅鄭宅白馬
安華牌頭諸暨姚江店口
浦陽臨浦義橋聞堰
本貌
長度150公里(93哩)
寬度 
 • 平均寬度200-250米(下游)
特徵
左岸支流五泄江、鳳桐江、永興河
右岸支流大陳江、開化江、楓橋江、
水體通濟橋水庫、安華水庫、高湖滯洪區
內陸港杭州港蕭山港區
Close

名稱

浦陽江得名於「浦陽」地名,最早出自《越絕書》:「浦陽者,句踐軍敗失眾,懣於此。去縣五十里。」現代的浦陽縣(即浦江縣)和浦陽鎮都是後世以江命名,此處的浦陽今無考。據南宋《會稽志》浦陽江又稱小江、錢清江,可見浦陽江古代並非注入錢塘江,而是經由今天的錢清江至紹興三江口曹娥江獨流入海,下遊河道因為東漢一錢太守劉寵事跡改名錢清江,又因為江在紹興城西、江潮洶湧如錢塘江,故稱西小江。南朝謝惠連有《西陵遇風獻康樂詩》雲「昨發浦陽汭,今宿浙江湄」,此處「汭」可作河流匯合處或者河流北去的意思,南宋《會稽志》認為此時浦陽江蜿蜒北流注入錢塘江因此別稱浦陽汭酈道元引《漢書·地理志》「蕭山,潘水所出,東入海」,認為這裏的潘水即指浦陽江,潘水是浦陽江的另一別名。浦陽江在諸暨市境內別稱豐江浣浦浣渚浣紗溪之名,名稱來自於西施浣紗的典故。浦陽江古代已有名,三國時期的韋昭則將禹貢三江註解為浦陽江、吳淞江長江[1]:1013[2]:497-498[3]:313

水系水文

浦陽江上游主要在浦江縣境內。傳統上關於浦陽江發源地有兩種說法;其一來自於嘉靖乾隆《浦江縣誌》,稱浦陽江發源於浦江縣西部前吳鄉的裊溪村附近山麓;其二則是來自光緒民國《浦江縣誌稿》,認為浦陽江發源於花橋鄉嶺腳村的井坑嶺。第一種說法的源頭名嶺腳溪,後者則名深裊溪。1984年,浦江縣土壤普查辦公室根據其實際勘察測定的數據,確定浦陽江發源於花橋鄉石宅鄉交界的天靈岩南麓。浦陽江自發源後,至平水殿村納嶺腳溪,在山谷間蜿蜒曲折,與深裊溪同注入通濟橋水庫;出通濟橋水庫進入浦江盆地,地勢較為平坦,兩岸形成沖積河灘。縣城石馬村以上河道寬度可達80米,以下至黃宅鎮放寬至200米,然後至諸暨市安華水庫寬度收窄為150米。上世紀浦江縣人工開鑿三條自流灌溉渠,引水自通濟橋水庫,至此浦陽江分四水東流覆蓋整個浦江盆地。浦陽江在浦江縣境內流域面積3平方公里支流30條,其中流域面積在20平方公里的有9條。[3]:313-314[4]:72,223

浦陽江流域占諸暨市全域面積的90%以上,自南向北貫穿整個諸暨市,然後進入杭州市蕭山區。浦陽江從同山鎮界牌宣入界,安華水庫以下右納大陳江,東北流至市區丫江楊段右納開化江,此後繼續北行至茅渚埠分流為浦陽東江和浦陽西江,西江為主流,東江北流至姚江鎮中江村匯楓橋江,西江亦北流至縣城石家村納五泄江,兩江在店口匯合,北流進入杭州市境內。浦陽江在安華以下進入中游段,中流河道蜿蜒曲折,較為狹窄。市區以上河段平均坡降千分之25,部分河道寬度變化較大,存在大面積河漫灘;市區以下平均坡降千分之10,西江段長31.3公里、河道寬度120-140米,東江長32.2公里、寬80-100米,兩江匯流後寬度可至200-250米。[5]:63-64

浦陽江在杭州市蕭山區境內全部屬於下遊河段,平均坡降僅千分之5,地勢極為平坦。浦陽江由諸暨入境蕭山區,作為浦陽鎮進化鎮界河北偏西流至臨浦鎮,西北折途徑義橋鎮戴村鎮,至聞堰街道小礫山與富春江合流稱錢塘江。在蕭山區境內流域面積達351.7平方公里,流程32.5公里,上承徑游江凰桐江永興河歡潭溪水流,洪水季節可能會接受富春江洪水錢塘江潮水,因此極易泛濫,素有「小黃河」的稱呼。[6]:32[7]:129歷史上,浦陽江下游存在兩條通道,一則是今天北出錢塘江的河道,二則在蕭山臨浦東折沿着錢清江至三江閘匯合曹娥江,歷代志書認為後者才是浦陽江的天然河道,今天的河道屬於明代開鑿磧堰山改造的結果。民國時期浙江塘工局工程師朱庭祜在考察錢塘江流域地質後認為浦陽江原本就是北流注入錢塘江,並非後來改道至此,這一觀點亦得到歷史地理學者陳橋驛等人支持,然而後來發掘磧堰山附近的新壩、茅草山等遺址定居點遺蹟為今天的浦陽江河道所縱貫,說明古人定居時浦陽江並非從此經過,與地質學的推論不符。[8][9]

水利治理

防洪與改道

浦陽江流域全部處於季風氣候,年降水量起伏較大,夏秋季節受到梅雨、颱風影響易發大水,且流經地形以浦江盆地諸暨盆地蕭紹平原等等地勢平坦的盆地為主,四周河流匯集盆地底部,平原河道彎曲不利於排澇,因此歷來水澇災害頻發。浦陽江中下游屬於感潮河段,上游來水容易受到錢塘江潮水頂托,因此排水不暢,洪澇災害尤為突出。歷史上,浦陽江下游可能是在蕭紹平原散流入海,並非只有一條下遊河道,但隨着浦陽江流域人口日益增加,水土流失日愈嚴重,中下游的湖泊、沼澤都化為田畈,河道也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形成。至遲到南宋,浦陽江已經是從三江口匯合曹娥江東流入海,當時紹興府的蕭山、諸暨二縣苦於下游洪澇,提議開鑿磧堰將中上游水勢導至錢塘江。明代由於浦陽江下遊河道錢清江淤塞嚴重,紹興知府戴琥最終決定開鑿磧堰山,將浦陽江下游分為錢清江和今天河道兩條支流以分解水勢。然而這次開鑿並沒有緩解諸暨境內的水患,因為浦陽江諸暨段開始受到錢塘江潮水和上游洪水影響境內來水受到頂托不能下泄,而後來蕭山段由於修築了西江塘麻溪壩封閉浦陽江入口,因此免於水患——這也影響了此後百餘年西江塘內外關於開壩的水利爭端。諸暨縣城下游的浦陽東江原來為開化江的下遊河段,康熙、乾隆年間,河道附近居民修築堤壩攔截來水,致使開化江在諸暨縣城上游注入,縣城水患日益嚴重。民國十一年(1922年)浦陽江流域遭遇了有歷史記載以來傷亡最大的一次洪水,颱風暴雨天氣致使浦陽江暴漲,沖毀了河岸沿線的浙贛線7公里鐵路,諸暨縣因此成立水利委員會專門治理浦陽江。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浙江省成立浦陽江水利委員會,統籌浦陽江流域水利開發,並利用聯合國善後救濟麵粉以工代賑,進行河道截彎取直、堤岸修復等工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浙江省水利部門確立了「上蓄、中分、下泄」的治水原則,在浦陽江上游建立通濟橋水庫(1960年)、安華水庫(1958年)等滯洪水庫,並在中游建立高湖分洪工程,對現有河道截彎取直,拓寬浚深中下遊河道,在改善抗洪能力的同時也提升了航運能力。[10]

水土流失

浦江上游及其支流上游地處盆地邊緣山地,坡地過度墾殖的現象屢見不鮮,水土流失也較為嚴重。有關坡地墾殖最早的記載是道光年間,當時南京移民湧入浦江縣山區墾殖,造成浦陽江河道淤積,水患加重。1951年和1952年浙江省政府專門在楓橋江和開化江興建谷坊以緩解河道淤積,1956年專門派員至開化江流域推廣水土保持。1958年大躍進開始,政府鼓勵大規模墾殖山地,導致原有的水土保持舉措付之一炬,水土流失日益嚴重,直到1979年8月1日楓橋江上游田堯小水庫潰壩後政府才重新開始重視水土保持。浦陽江輸沙量在1970年代達到高峰,其次則是大躍進和三年自然災害期間,1980年代後由於退耕還林和石壁水庫、陳蔡水庫建成後蓄水攔沙,輸沙量顯著下降。[10]

交通航運

浦陽江歷來水運發達,在古代幹流及支流大陳江、五泄江、楓橋江、凰桐江均可通航,民國八年(1919年)杭諸輪船公司亦開闢杭州至臨浦、趙家埠和駱家橋區間的客輪班次,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浙贛鐵路開通後水運才逐漸衰弱。浦陽江航道可以通過臨浦茅山閘進入錢清江溝通蕭紹河網,1958年、1976年新建的臨浦峙山閘、新壩閘則溝通了浦陽江和浙東運河,後續的截彎取直、拓寬浚深也改善了浦陽江通航條件。目前,浦陽江水運已經不再扮演重要地位,占流域內客貨運比重較低。[10]

環境治理

受沿岸小水晶加工業的嚴重污染,從浦江縣城至出境斷面的浦陽江均為劣五類水質,是浙江省水質最差的河流之一[11]。2013年,中共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直接督導浦江縣小水晶行業整治和浦陽江水環境綜合治理,該縣陸續關停了1.3萬多家小水晶加工戶,經過綜合治理後浦陽江的水質明顯得到改善。[12]

參見

  • 浦陽江大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