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越絕書》,又稱《越絕》、《越絕記》,成書大約在東漢,記錄了春秋末期越王勾踐的相關歷史,是中國最古老的方域史[1],也是記載越國歷史的文獻中內容最為豐富的權威著作[2]。《越絕書》補充了《春秋》、《左傳》、《國語》、《史記》皆記述未詳的吳越史事,有相當的歷史價值。其編著情況模糊不清,書名、年代、作者、卷帙等均存在不少爭議問題。

快速預覽 越絕書, 其他名稱 ...
越絕書
Thumb
其他名稱越絕、越絕記
作者袁康、吳平(有爭議)
類型雜史(方域史)
語言中文
成書年代東漢
發行資訊
保存狀態今本篇數:十九篇
今本卷數:十五卷或十六卷
收錄於隋書·經籍志
關閉

書名

最常見的書名為「越絕書」,此外在藏書目錄、註疏徵引中也稱為「越絕記」、「越絕」。[3]:2,31

書名中「」字的含義歷來眾說紛紜。書中倒數第二篇《德序外傳》稱:「於是度兵徐州,致貢周室元王以之中興……越專其功,故曰《越絕》是也。」表示「絕」字指的是越王勾踐有奇絕經歷、卓絕功勳。書中最後一篇《篇敘外傳》稱:「聖人發一隅,辯士宣其辭,聖文絕於彼,辯士絕於此。故題其文,謂之越絕。」表示「絕」指的是《春秋》這樣的著作和子貢這樣的辯士[a]在各自之後都已經斷絕了。書中首篇《外傳本事》則試圖綜合這兩種意見。[3]:48-50[4][5]

鄭張尚芳認為,「絕」字記錄的不是漢語,而是古越語發音。古越語與泰語同屬侗台語,泰語中有จด(/tɕot˨˩/)一詞,意為「書寫、記錄」,古越語則用對應的詞作為越國史書的名稱[b]。該詞用發音相近的漢字記下來,就是「絕」(上古漢語「絕」字擬音為*dzod)。《德序》和《篇敘》中對「絕」的解釋是後代整理越國史書者的附會。[7]:267

篇帙

《越絕書》今存十九篇,分十五卷(或將《外傳本事》單獨分出一卷)。各篇內容如下:[4][5]

更多資訊 今本標題, 今本 卷序 ...
今本標題 今本
卷序
德序/篇敘
標題及順序
內容
外傳本事 卷一 序文
荊平王內傳 荊平,第二 伍子胥楚平王迫害,後受吳王闔閭重用,率吳國擊敗楚國,成功復仇
外傳記吳地傳 卷二 太伯,第一 吳國都城的概況,吳國的歷史
吳內傳 卷三 吳越/吳人,第三 范蠡勾踐進言,要遵循「節事」的治國原則,順應天道
計倪內經 卷四 計倪,第四 計倪向勾踐進言,提出發展農業商業經濟政策
請糴內傳 卷五 請糴,第五 越國向吳國提出購糧請求,由此激化吳臣太宰嚭伍子胥的矛盾,吳王夫差親近伯嚭、賜死子胥
外傳紀策考 卷六 吳國謀士伍子胥、太宰嚭,越國謀士范蠡文種等人在吳越爭霸期間的計略
外傳記范伯 卷七 范蠡來到越國、受到勾踐重用的經過
內傳陳成恆 陳恆,第八 孔子為保存魯國,托子貢出使、吳、越、各國遊說,影響各國戰略,最終存魯、破吳、霸越
外傳記地傳 卷八 越國的歷史和地理,越國都城的概況
外傳計倪 卷九 計倪向勾踐進言,提出國君應知人善用,任用賢才
外傳記吳王占夢 卷十 夫差夢醒後求,太宰嚭借占夢阿諛夫差,公孫聖借占夢向夫差進諫,結果被處死
外傳記寶劍 卷十一 吳越兩地鑄造的寶劍
內經九術 卷十二 九術,第六 文種告訴勾踐滅吳的九種計策,並詳述其中兩種:騙誘吳王大興土木,向吳王進獻美女西施鄭旦
外傳記軍氣 伍子胥行軍時占卜軍氣的方法,邦國與二十八宿對應關係
外傳枕中 卷十三 范蠡的治國之道,尤其是貯谷富民的國策
外傳春申君 卷十四 戰國時期,楚春申君收納手下李園之妹女環,懷孕後進給楚王為妃,新王即位後春申君被封至吳地
德序外傳記 敘錄,敘述全書由來,解釋篇目次序
篇敘外傳記 卷十五
關閉

今本《越絕書》的篇目次序、標題、內外之分,與《越絕書》原始面目有較大差異,據考證大約在五代末期、北宋初期有過一次較大變動。[3]:131-132,136,223據《德序》和《篇敘》記載,《越絕書》成書時有主要篇文八篇,依序為:《太伯》、《荊平》、《吳人》(或《吳越》)、《計倪》、《請糴》、《九術》、《兵法》、《陳恆》。[4][5]《太伯》篇即今本《外傳記吳地傳》,《吳人》篇即今本《吳內傳》。這八篇主要篇文為內篇,其餘為外篇。[8][9]

《越絕書》成書至北宋,已有五個篇章失傳,之後又失傳一篇。[9]清代錢培名校勘《越絕書》時,曾輯佚二十八條。[2]當代李步嘉校釋《越絕書》,又輯佚十二條。[5]《德序》、《篇敘》所記八篇之一的《兵法》(《文選李善注引作《越絕書·伍子胥水戰兵法內經》)大約在北宋初年失傳,現只存數條佚文,內容與水戰船艦陣法有關。[3]:159-162

今本《越絕書》正文最後一篇《春申君》,講述的內容發生在勾踐滅吳兩百年之後,可能是原書沒有的篇章,五代末到初才被人加入書中。[9][3]:137

Remove ads

作者與年代

隋書·經籍志》稱作者為子貢北宋崇文總目》稱,也有人認為作者是伍子胥。後人多不相信這兩種說法,因為書中還有的地名、年號[10][11]

《越絕書》末篇《篇敘》末段說:「句踐以來,至乎更始之元,五百餘年……記陳厥說,略其有人。以去為姓,得衣乃成。厥名有米,覆之以庚。……文屬辭定,自於邦賢。邦賢以口為姓,丞之以天。楚相屈原,與之同名。」[4][5]明代楊慎注意到,「去」字得「衣」組成「袁」字,「米」上覆「庚」組成「康」字,承「口」以「天」組成「吳」字,屈原之名即為「平」字,因此判定《越絕書》的作者是袁康吳平,時代是在東漢[12]

目前學界多認為,《越絕書》中的原始材料來自戰國時期或稍後。在東漢前後,有人對這些原始材料進行編輯,整理、編次、增刪、夾注、加工文字,使《越絕書》成書,並先後增補《德序》、《篇敘》、《本事》這三篇極具公羊學色彩[13]。袁康和吳平(可能是化名)即為其中兩次編訂工作的主要貢獻者。最晚到西晉初年,《越絕書》基本面貌已經定型,開始被其他文章引用。[14][15][2][3]:97,247,302,306

版本

南宋以前,《越絕書》只有手抄本。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丁黼夔州刻印《越絕書》,是第一個刻本。此後流行於世的各版本之間差別相當微小,均出自丁黼本這同一個源頭。現存的最早版本為明初刻本。[16]:9-10[2][3]:222

清代盧文弨錢培名先後根據其他著作中的引文來校勘《越絕書》。錢培名校《越絕書》尤其被視為善本,廣泛流行。1956年,浙江圖書館館長張宗祥《越絕書校注》出版,開註釋《越絕書》的先河。1996年,俞紀東《越絕書全譯》出版,是較好的普及性入門讀本。[3]:195,199-201

《越絕書》與《吳越春秋》

《越絕書》與《吳越春秋》大約作於同一時代,兩部書都以吳越爭霸的史事為主題,有不少重複的內容。《越絕書》持越國立場,《吳越春秋》則持吳國立場。 針對兩書的先後和高下,歷來有不同看法。陳愷錢培名徐益藩晁岳佩等認為《吳越春秋》借鑑《越絕書》;黃震喬治忠等認為《越絕書》因襲《吳越春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認為《越絕書》「博麗奧衍」,超過《吳越春秋》;晁岳佩、喬治忠等認為《吳越春秋》嚴謹清晰,勝於《越絕書》。 [3]:82,140[17][18][19]

評價

《越絕書》是中國記載越國歷史的文獻中內容最為豐富的權威之作,尤其留下了珍貴的語言學地名學資料。《越絕書》也被視為兵家之書,不僅談論具體兵法、術數等戰術,還廣泛涉及權謀後勤外交戰略問題。書中經世致用農業經濟思想,也為後人所重視。《吳地傳》和《地傳》詳細記載了吳越兩國國都及周圍的山川地理,是中國地方志之先導。[2]

註解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