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站 (波士頓地鐵)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波特站(英語:Porter)位於麻薩諸塞州劍橋市的波特廣場,是波士頓地鐵紅線和波士頓通勤鐵路菲奇堡線轉乘車站,多條馬薩諸塞灣交通局巴士線在此站停靠。車站入口在馬薩諸塞州大道和薩莫維爾大道路口,可方便到達北劍橋和西薩默維爾。[4] 從波特站乘坐紅線前往波士頓市中心的公園街站需要14分鐘,乘坐通勤鐵路前往波士頓北站僅需10分鐘。[4]
波特站 Porter | |||||||||||||||||
---|---|---|---|---|---|---|---|---|---|---|---|---|---|---|---|---|---|
位置 | 美國 馬薩諸塞州劍橋 馬薩諸塞州大道與薩莫維爾大道路口 | ||||||||||||||||
地理座標 | 42°23′18.0″N 71°07′08.5″W | ||||||||||||||||
擁有者 | 馬薩諸塞灣交通局 | ||||||||||||||||
途經路線 | 紅線 菲奇堡線 | ||||||||||||||||
轉乘交通 | 馬薩諸塞灣交通局巴士:77、77A、83、87、96 | ||||||||||||||||
車站構造 | |||||||||||||||||
單車停放設施 | 34 | ||||||||||||||||
無障礙車站 | 是 | ||||||||||||||||
月台 | 通勤鐵路:1座島式月台 紅線:2座分離式月台 | ||||||||||||||||
股道 | 通勤鐵路:2 紅線:2 | ||||||||||||||||
其他資訊 | |||||||||||||||||
票價區間 | 1A(通勤鐵路) | ||||||||||||||||
歷史 | |||||||||||||||||
啟用日期 | 菲奇堡鐵路:1845 紅線:1984年12月8日[1] | ||||||||||||||||
重建日期 | 1897, 1937 | ||||||||||||||||
舊稱 | 波特斯站、北劍橋站、劍橋站 | ||||||||||||||||
營運資訊 | |||||||||||||||||
乘客數量 (2018) | 1,468(日均旅客發送量)[2] (菲奇堡線) | ||||||||||||||||
乘客數量 (FY2019) | 8,094(日均旅客發送量)[3] (紅線) | ||||||||||||||||
服務 | |||||||||||||||||
| |||||||||||||||||
| |||||||||||||||||
|
如今的波特站建於1984年12月8日,由劍橋七人聯合會設計建造,分別設有地鐵和通勤鐵路月台。地鐵站深達32米,是波士頓地鐵系統中挖的最深的車站。[5] 車站是地鐵藝術項目的一部分,最初設有六個藝術品,如今僅剩5個。
5 sources
歷史
8 sources
早在18世紀40年代,菲奇堡鐵路開通時,便在波特廣場設有火車站。最早的車站叫做波特斯站(英語:Porter's Station),1843-1845年建造。[6] 後來改為北劍橋站(英語:North Cambridge),再後來直接改名為劍橋站(英語:Cambridge)。[7] 1869年,車站被搬遷至北方大道(如今的馬薩諸塞州大道)橫跨鐵軌的橋上。[6]
2 sources
1897年在原車站東南方建造了第二座車站。1927年起菲奇堡線服務縮減,灰西鯡站至薩默維爾站之間僅走貨運列車。列克星敦線和馬薩諸塞州中部鐵路的客運列車改行菲奇堡線鐵路,並在劍橋站停靠。[8] 1937年,波士頓至緬因州鐵路公司在橋邊建造了一座兩層的磚結構車庫,並在街邊建造了售票處和候車室,在橋下建造了乘車月台。[9]
2 sources
20世紀60年代,馬薩諸塞灣交通局開始對北側通勤鐵路的運行進行補貼,列克星敦鐵路和馬薩諸塞州中部鐵路上的服務班次也縮減至上下班高峰期往返一次。馬薩諸塞州中部鐵路上的南薩德伯里線於1971年11月26日中止營運,[1] 列克星敦鐵路上的貝德福德線也於1977年1月10日中止營運,劍橋站僅停靠菲奇堡線列車。[1]
20世紀70年代,劍橋站更名為波特站(英語:Porter)。劍橋站站名適合火車站,但由於地鐵會在一個城市中設多個車站,因此並不適合用城市名作為地鐵站站名。車站更名的舉動證實了新規劃的紅線地鐵北延長線將在此設立車站的消息。紅線月台使用盾構機建造,同時也重新建造了無障礙通勤鐵路月台。車站建造期間,乘客需要使用薩默維爾大道上的臨時樓梯前往月台搭乘列車。[10]
由玻璃和水泥組成的車站入口建於1982年,全新的轉乘車站於1984年12月8日和戴維斯站同時正式啟用。[1][9] 新車站由劍橋七人聯合會設計,並獲得了美國建築師學會和新英格蘭美國諮詢工程委員會頒發的獎項。[5] 波特站和戴維斯站也是馬薩諸塞灣交通局最早在建造時便考慮到無障礙環境的車站。[11][12]
波特站作為轉乘車站,可以在波士頓北站至波特站之間通勤鐵路服務中斷時,利用地鐵紅線中轉。2004年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期間,處於安保方面考慮,波士頓北站關閉一周,當時若需要乘坐菲奇堡線,需要達成紅線至波特站轉乘。2015年[1][13]和2017年波士頓輕軌綠線延長線建造期間也是如此使用的。
4 sources
車站結構
馬薩諸塞州大道東側,薩莫維爾大道南側設有車站入口,該入口由水泥建造,頂棚由玻璃覆蓋。車站在街面以下一共有4層,菲奇堡線鐵路為東西方向鋪設,使用低矮的島式月台,僅在月台的最西端有無障礙斜坡。馬薩諸塞州大道兩側有直接通往月台的樓梯。
通勤鐵路的下面一層為夾層,設有地鐵售票處、檢票口、便利店和罕見的公共廁所。[14]
紅線軌道為南北方向鋪設,月台大部分在車站入口的北方,小部分在波特廣場購物中心下方。月台分為兩層,上層為入城方向地鐵月台,下層為出城方向地鐵月台,月台為雙層開放式月台,而入城和出城方向鐵軌分別在月台的西側和東側。
波特站的出城方向月台位於地下32米處,是波士頓地鐵最深的月台。[5] 為了節省建造時間和預算,馬薩諸塞灣交通局決定不將車站建在柔軟的黏土上,而是更深的基岩上。[15] 乘客需要使用一系列電動扶梯,或者走199級台階的樓梯或者升降升降機到達月台。[16] 最長的電動扶梯長達44米,為波士頓地鐵中最長的[17][18],2005年,一位乘客的運動衫纏在扶梯底部被絞死。[19]
G | 地面 | 出入口、巴士月台 |
P 通勤鐵路月台 |
北行 | 菲奇堡線 往沃楚西特 (貝爾蒙特中心) |
島式月台,左/右側開門 | ||
南行 | 菲奇堡線 往波士頓北站 (終點站) | |
M | 夾層 | 紅線檢票口 |
B1 | 側式月台,左側開門 | |
入城 | 往阿什蒙特或布倫特里(哈佛) | |
B2 | 出城 | 往灰西鯡(戴維斯) |
側式月台,左側開門 |
6 sources
波特站是完全無障礙車站,車站的升降梯可從街面直達通勤鐵路月台、夾層和紅線月台。
巴士轉乘
波特站可以與多條巴士路線進行轉乘,其中77路和96路巴士在馬薩諸塞州大道上行駛,83路巴士在薩莫維爾大道行駛,87路巴士站離波特站僅一個街區。[20]77A路巴士為無軌電車,是波士頓地區僅剩的幾條有軌電車路線。[1]
1 sources
地鐵藝術
波特站地鐵站建於紅線西北延長線時期,因為地鐵藝術項目安裝了多座不同的藝術品供乘客欣賞。[21]:5
早期設置的六座藝術品如今僅剩五座,他們分別是:
- 《Gift of the Wind》(風之禮物):由新宮晉(Susumu Shingu)設計,為一座46英尺高的動態雕塑,雕塑上有三個巨大的紅色「翅膀」,會隨着風旋轉。
- 《Ondas》:由卡洛斯·多里恩設計,是一座24英尺高的凹凸不平的花崗岩牆,安裝在車站內外牆上。
- 《Glove Cycle》:由Mags Harries設計,由許多尺寸不一的銅手套組成
- 《Untitled》:由威廉·賴曼設計,六個刻有各種民族圖案的花崗岩柱組成
- 《Porter Square Megaliths》:由大衛·菲利普斯設計,四個部分被銅替代的巨石
- 《The Lights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由威廉·溫賴特設計,1986年因為主體脫落,被整體移除。[21]:9[22]
2 source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