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沖繩返還(日語:沖縄返還/おきなわへんかん Okinawa Henkan */?),日本法律稱為沖繩復歸(沖縄の復帰/おきなわのふっき Okinawa no Fukki),指的是1972年5月15日美國放棄《三藩市和約》第3條規定的所有權利和利益,並將該條涉及的所有領土及其領水(即北緯29°以南的日本領土,但已於1953年和1968年歸還日本的部分除外)的一切和任何行政、立法、司法權移交日本的歷史事件[1]。
琉球歷史系列條目 | |||||||||
---|---|---|---|---|---|---|---|---|---|
琉球舊石器時代 | |||||||||
沖繩貝塚文化 前5000年–12世紀 | |||||||||
御城時代 12–16世紀 | |||||||||
︵ 半 ︶ 傳 說 時 代 |
天孫王朝 | ||||||||
舜天王朝 1187–1259 | |||||||||
英祖王朝 1259–1349 | |||||||||
三山 時代 1322 | 1429 |
中山國 1314 | 1429 |
(英祖) | 中 山 國 |
南山國 (大里 王朝) 1337 | 1429 |
北山國 (怕尼芝 王朝) 1322 | 1416 |
||||
(察度王朝) 1350 | 1406 | |||||||||
(尚氏) | |||||||||
琉 球 國 1429 | 1879 |
第一尚氏王朝 1406–1469 | ||||||||
第二尚氏王朝 1469–1879 | |||||||||
薩摩藩支配 1609–1872 | |||||||||
琉球藩 1872–1879 | |||||||||
大日本帝國沖繩縣 1879–1945 |
鹿兒島縣 1872–1945 | ||||||||
美國治理時期 1945–1972 | |||||||||
日本 | |||||||||
日本沖繩縣 (沖繩返還) 1972– |
鹿兒島縣 大島郡 1953– | ||||||||
在1951年9月8日簽訂的《三藩市和約》第三條裏,日本表示將會同意美國向聯合國提出的任何將琉球群島、大東群島等北緯29°以南日本領土提交聯合國託管制度的提議,並在美國提出此等提議前,由美國取得以上地區的所有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之後,美國在琉球(沖繩)設立琉球政府,興建軍事基地。美國在琉球群島(沖繩)的施政引發了當地居民的部分民怨。
1951年,「日本復歸促進期成會」成立,展開縣民連署陳情運動。
1953年,「沖繩諸島祖國復歸期成會」成立,但是因為琉球列島美國民政府的干涉被迫解散。[2]1960年,沖繩縣祖國復歸協議會(復歸協)成立。
1968年11月,在琉球政府行政主席的首次例行選舉中,主張立即回歸的復歸日本運動的中心人物屋良朝苗擊敗了主張階段性逐步回歸的沖繩自民黨的西銘順治,當選為新的行政主席。屋良朝苗在當選後要求美國立即將沖繩歸還日本,此後啟動了復歸日本的談判。在1969年日美首腦會談上,美國承諾將沖繩歸還給日本,以換取《美日安保條約》有效期限的延長。
日本前首相佐藤榮作內閣將「沖繩返還」列入重大課題之列。1970年(昭和45年)12月20日,在沖繩島中部的胡差市發生反對美國統治的胡差暴動。在屋良朝苗等復歸贊成派的努力下,美日最終於1971年6月17日簽訂《沖繩返還協定》,將沖繩歸還日本[3]。同年12月31日,為確保沖繩法制順利過渡、並整合至日本法制而訂立的《沖繩復歸相關的特別措置法》由天皇公佈生效。
1972年5月15日《沖繩返還協定》生效,美國正式將其自《三藩市和約》第三條取得的一切行政、立法和司法權移交日本,沖繩縣復縣。
1978年7月30日,沖繩縣內的道路通行方向恢復左行制(730),象徵着日本全面重新接管沖繩縣及「法制統一」。然而,駐日美軍依然在沖繩縣擁有大量軍事基地。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