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財團,又稱江浙財閥上海資本家[1]浙江財閥,是清朝末年至民國時期中國最大的金融實業集團[2]。江浙財團以上海為最主要活動基地,成員中多為浙江江蘇籍貫的實業家與金融家[2]。大銀行和大企業資本集團是江浙財團的特點。寧波商幫是江浙財團的中堅[3][4][5][6]。江浙財團是中國在清朝末年開阜和民國初年中國本土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的產物。

歷史

清朝末年

清朝末年,在江浙地區興起的錢莊業,是中國近現代本土銀行業的雛形。錢莊業在上海得以繁盛,這一行業主要由來自浙江江蘇的商人壟斷,特別是寧波商人。錢莊業後來遭受外資銀行的衝擊,錢莊並迅速轉變為近現代意義的銀行,錢莊資本也逐漸向資本主義金融資本轉化。[3]

清朝中後期興起的沙船業,是中國近現代航運業的雛形。沙船業在初期主要運輸南北貨,沙船業也多由寧波商人壟斷。沙船業受到來自西方現代輪船的衝擊,江浙商人特別是寧波商人學習西方技術和管理後,建立起了民族航運業。

剿絲業早期多由湖州商人壟斷。紡織業則多由無錫商人壟斷。

早期江浙財團的代表人物有很多都出身自外國企業的買辦

民國時期

浙江財閥一說,最先由日本學界提出。1928年6月,日本報紙首次提出江浙財閥的概念,並指出北伐勝利中國初步統一在財政上有賴江浙財閥的支持。1929年,時在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上海事務所任職的日本人志村悅郎出版專論《浙江財閥》,首次明確提出「浙江財閥」的概念,並進行了較全面的分析論述。日本學者認為浙江財閥是以上海為主要根據地的浙江籍金融實業家的統稱,並可分為兩個亞類:「浙東幫」和「浙西幫」;其中,籍貫為寧紹地區的歸類為「浙東幫」,籍貫為杭嘉湖地區的屬於「浙西幫」,而「寧波幫」是浙江財閥的社會基礎[7]。史家鍾曉光認為「蔣介石與浙江財閥取得聯繫,主要靠張靜江虞洽卿等人的力量,張靜江、虞洽卿即代表江浙財團」[8]

江浙財團是辛亥革命的金主,為辛亥革命提供了大量資金和物力,其中以湖州寧波無錫籍商人為最。辛亥功臣陳其美出生湖州大絲商之家,散盡家財致力革命。寧波商幫中的虞洽卿李徵五朱葆三等均為辛亥革命貢獻過巨資。江浙財團的代表人物有很多曾加入孫中山創立的同盟會,繼而加入中國國民黨。一些海外代表商人也曾大力資助孫中山革命,如旅日巨商吳錦堂。而此時江浙實業家的個人居所也成為革命活動的秘密場所,供以議事、交流、和藏匿革命人士及軍火。

江浙財團為蔣中正領導的北伐提供了資金支持。江浙財團也在南京國民政府建立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9][6]

衰弱與轉移

抗日戰爭及日軍佔領上海和周邊的江浙地區給予江浙財團極大的打擊。抗日戰爭勝利後的國共內戰以及大陸易手迫使江浙財團的資本家將企業、資金及家庭轉移至海外發展,如香港台灣美國等地。

代表銀行

江浙財團的一大特點是大銀行,其中著名銀行有[2]

代表人物與家族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