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銅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氯銅礦(英語:Atacamite)是一種含銅鹵化物礦物,化學式為Cu2Cl(OH)3。1801年,D. de Fallizen首次描述了智利阿塔卡馬沙漠中的礦物。[2][6]
氯銅礦 | |
---|---|
![]() 來自智利的氯銅礦 | |
基本資料 | |
類別 | 鹵化物礦物 |
化學式 | Cu2Cl(OH)3 |
IMA記號 | Ata[1] |
施特龍茨分類 | 3.DA.10a |
晶體分類 | 雙錐體 (mmm) H-M記號:(2/m 2/m 2/m) |
晶體空間群 | Pnma |
晶胞 | a = 6.03, b = 9.12 c = 6.865 [Å]; Z = 4 |
性質 | |
顏色 | 亮綠色、深翠綠色到墨綠色 |
晶體慣態 | 細長稜柱狀晶體,纖維狀,粒狀至緻密,團塊狀 |
晶系 | 正交 |
雙晶 | 與復雜的孿生群接觸和滲透 |
解理 | {010}完美,{101}一般 |
斷口 | 貝殼狀 |
韌性/脆性 | 脆 |
莫氏硬度 | 3 - 3.5 |
光澤 | 金剛到玻璃光澤 |
條痕 | 蘋果綠色 |
透明性 | 透明到半透明 |
比重 | 3.745 – 3.776 |
光學性質 | 雙軸 (-) |
折射率 | nα = 1.831 nβ = 1.861 nγ = 1.880 |
雙折射 | δ = 0.049 |
多色性 | X = 淡綠色;Y = 黃綠色;Z = 草綠色 |
2V夾角 | 計算:74° |
色散率 | r < v,強 |
參考文獻 | [2][3][4][5] |
發現
氯銅礦與斜氯銅礦、克斜氯銅礦和副氯銅礦是同質異形體。[2]氯銅礦是一種相對稀有的礦物,由乾旱氣候氧化或風化帶中的原生含銅礦物形成。它是火山噴氣孔的昇華沉積物,是黑煙中的硫化物蝕變產物。[3]在智利、中國、俄羅斯、捷克共和國、美國亞利桑那州和澳大利亞的氧化銅礦床中也天然發現了這種礦物。[6]它與赤銅礦、水膽礬、青鉛礬、鉛綠礬、孔雀石、矽孔雀石及其多形體伴生。[3]

氯銅礦已在自由女神像的銅綠中被發現。在歐亞大陸、俄羅斯和波斯發現的雕塑、手稿、地圖和壁畫中都發現了這種礦物作為顏料。[6]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