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孔雀石(英語:Chrysocolla)是一種水合含銅頁矽酸鹽礦物和准礦物,化學式為Cu
2–xAl
x(H
2–xSi
2O
5)(OH)
4•nH
2O (x<1)[1]或(Cu,Al)
2H
2Si
2O
5(OH)
4•nH
2O。[4]
矽孔雀石 | |
---|---|
基本資料 | |
類別 | 頁矽酸鹽礦物 |
化學式 | Cu 2–xAl x(H 2–xSi 2O 5)(OH) 4•nH 2O (x<1)[1] |
IMA記號 | Ccl[2] |
施特龍茨分類 | 9.ED.20 |
晶胞 | a = 5.7 Å, b = 8.9 Å, c = 6.7 Å; Z = 1 |
性質 | |
顏色 | 藍色、青色(藍綠色)、綠色、帶黑色的藍色到黑色,或棕色,很少有黃色 |
晶體慣態 | 塊狀、結節狀、葡萄狀 |
晶系 | 斜方 |
解理 | 無 |
斷口 | 參差狀,亞貝殼狀 |
韌性/脆性 | 脆到可切 |
莫氏硬度 | 2.5-3.5(7為矽孔雀石玉髓,矽含量高) |
光澤 | 玻璃到泥土光澤 |
條痕 | 白色到藍綠色 |
透明性 | 半透明到不透明 |
比重 | 1.9-2.4 |
光學性質 | 雙軸 (-) |
折射率 | nα = 1.575–1.585 nβ = 1.597 nγ = 1.598 - 1.635 |
雙折射 | δ = 0.023-0.050 |
參考文獻 | [3][4][1][5] |
歷史
矽孔雀石的英文名來自古希臘語χρυσός(chrysos)和κολλα(kolla),意為「金」和「膠水」,[7]暗指用於焊接黃金的材料的名稱,由泰奧弗拉斯托斯於公元前315年首次使用。
地質學
矽孔雀石呈青色(藍綠色),是銅的次要礦石,莫氏硬度為2.5-7。它是一種次生礦物,形成於銅礦體的氧化帶。伴生礦物有石英、褐鐵礦、藍銅礦、孔雀石、赤銅礦和其他次生銅礦。它通常被發現為葡萄狀、圓形團塊和結殼,或礦脈填充物。
珠寶
由於比綠松石更常見,其廣泛的可用性,以及鮮豔、美麗的藍色和藍綠色,自古以來矽孔雀石就被廣泛用作雕刻和裝飾用途的寶石。它經常代替綠松石用於銀器和金器加工,並且相對容易加工和成型。矽孔雀石的莫氏硬度範圍很廣,從2到7,取決於礦物形成時摻入的二氧化矽量。一般來說,深藏青色矽孔雀石太軟,不能用於首飾,而青色、綠色、藍綠色矽孔雀石的硬度可以接近6,與綠松石相似。矽孔雀石玉髓是矽孔雀石的一種高度矽化形式,形成於石英礦床中,非常堅硬,硬度接近7。[8][9][10]
圖集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