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大罷課瑞典語Skolstrejk för klimatet),亦稱週五為未來而戰(英語:Fridays for Future)、青年為氣候(Youth for Climate)、氣候罷課(Climate Strike/Climatestrike)或青年為氣候罷課(Youth Strike for Climate),是在全球範圍內舉行的罷課行動,目的是要求政界和經濟界領導者採取措施緩解氣候變化英語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從使用化石燃料過渡至可再生能源。活動主要在星期五舉行,部分國家也有大學生參與。部分地區的活動也屬於國際氣候爭議運動。參與活動的人士大多來自民主國家,組織者多出自草根階層。


Quick Facts 氣候大罷課, 日期 ...
氣候大罷課
週五為未來而戰
氣候運動英語climate movement的一部分
Thumb
各國高峰時期參與罷課的學校數
  <1000 
  1000
  10000
  100000
  1000000+
日期2018年8月20日起,多為星期五,有些時候是星期四或星期天
地點
全球
起因政界對全球變暖無動於衷
目標緩解氣候變化英語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方法罷課
狀況進行中
衝突方
青少年
人數
140萬(截至2019年3月15日)[1]
400萬(截至2019年9月20日)[2]
200萬(截至2019年9月27日)[3]
官方網站
Close

自從瑞典學生格蕾塔·通貝里2018年8月在瑞典議會外舉行示威活動以來,活動開始為人熟知[4][5]。首場全球性的罷課於2019年3月15日舉行,來自125個國家的100萬名罷課學生共舉行了2200場罷課活動[1][6][7][8]。2019年5月24日,第二場全球性罷課舉行,得到150個國家的數千名抗議者參與,組織1600多場活動,而時間恰逢2019年歐洲議會選舉[7][9][10][11]

2019年全球未來周於9月20日和27日連續兩個星期五在150多個國家舉行,共有4500場罷課舉行。其中9月20日的活動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氣候罷課活動,吸引約400萬抗議者參與,參與者多為學生,德國的參與人數最多,達140萬[12]。9月27日,全球大約200萬人士參與示威,其中意大利有100多萬,加拿大有數千名[3][13][14]

2015年:早期罷課

2006年11月,澳洲青年氣候聯盟(Australian Youth Climate Coalition)正式成立,開始組織有關氣候變化的活動,吸引青年和學生參與[15]。2010年,氣候營在英國多家發動罷課,呼籲民眾關注氣候變化[16]。2015年11月底,有獨立學生團體邀請全球其他學生在巴黎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首日罷課。11月30日,會議首日,全球共有100多個國家舉行「氣候大罷課」,約5萬人參與[17]。運動主要有三個訴求:全面使用可持續能源、保留化石燃料、協助環境難民[18]

2018年:格蕾塔·通貝里罷課

Thumb
2018年8月,格蕾塔·通貝里瑞典議會
Thumb
2018年9月11日,斯德哥爾摩抗議者的自行車,上面的標語寫着:「必須將全球變暖當成危機!氣候是最重要的選舉議題!」

2018年8月20日,經歷了熱浪英語2018 European heat wave大火英語2018 Sweden wildfires、當時還是九年級學生的瑞典氣候活動人士格蕾塔·通貝里決定罷課,直至2018年瑞典大選舉行的9月9日[19][4],說自己是受到了美國佛羅里達州帕克蘭瑪喬麗·斯通曼·道格拉斯高中的學生組織生命大遊行英語March for Our Lives的啟發[20][21]

通貝里每天上學時間都會到瑞典議會外靜坐抗議,舉着一張寫着「氣候大罷課」的標語[22]。她的其中一個訴求是瑞典政府依照《巴黎協定》減少碳排放。9月7日,大選前夕,她宣佈之後的每個星期五都會罷課,直到瑞典遵守《巴黎協定》。她創造了「週五為未來而戰」(FridaysForFuture)這一口號,受國際關注,激勵全球的學生參與罷課[23]

之後,她展開為期兩周的帆船航行,前往紐約,繼續喚起大家共同應對氣候危機。9月20日,她參與美國當地的罷課活動,9月23日在紐約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發言[24]

2019年:活動發展

Thumb
布魯塞爾-首都大區,2019年1月24日
Thumb
柏林,2019年1月24日

受格蕾塔的啟發,世界各地的學生於2018年11月起開始組織罷課行動。澳洲的學生每逢周五就舉行罷課,儘管[[澳洲總理|總理斯科特·莫里森呼籲學生們「多在學校學習,少搞社運」[25]。在波蘭卡托維治2018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英語2018 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的帶動下,12月份至少有270座城市爆發罷課活動[23],包括澳洲、奧地利[26]、比利時、加拿大[27]、荷蘭、德國、芬蘭、丹麥、日本、瑞士[28][29]、英國和美國[23][30]

2019年,上述國家和柬埔寨、紐西蘭和烏干達等其他國家再度出現罷課[31]。1月17日和1月18日,僅瑞士和德國就有4.5萬名學生罷課,抗議政府應對全球變暖不力[32][33][34]。德國和英國等國有學生要求修改法律,將投票年齡下調到16歲,方便他們從青年人的角度影響公共選舉[35][36]

Thumb
柏林Invalidenpark集會中的標語牌,2019年2月8日
Thumb
博爾扎諾,2019年2月15日

德國地方團體利用WhatsApp群聊進行匿名交流和結社,用傳單和社交媒體傳達他們的資訊。2019年2月,相關的地區團體數量已達到155個[37]

美國的組織者利用Slack平台進行州層級的匿名交流,用傳單和社交媒體傳達他們的資訊。到2019年2月,相關的地區團體數量已達到134個,包括日出運動英語Sunrise Movement350.org英語350.org、OneMillionOfUs(一百萬個我們)、Earth Uprising(地球起義)、未來聯盟英語Future Coalition、Earth Guardians(地球衛士)、Zero Hour(零時刻)和反抗滅絕[37]

比利時法蘭德斯大區環境部長喬克·紹夫列格英語Joke Schauvliege於2019年2月5日引咎辭職。此前,他錯誤聲稱國家安全部門已掌握證據,證明比利時的罷課是「偽造的」[38]

2019年2月13日,英國224名學者仿照政治社會學運動反抗滅絕在2018年發出的公開信,聯署「全力支持」出席氣候罷課的學生[39][40]。2月15日,英國各大城市爆發60場抗議活動,約1.5萬名人參與[39][41][42]

Thumb
維琴察,2019年3月15日

波茲坦氣候影響研究所英語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 Research氣候科學家斯蒂芬·拉姆斯托夫英語Stefan Rahmstorf同日在德國波茲坦的氣候罷課活動中發言[43]。2月21日,歐盟委員會主席讓-克洛德·容克表示他打算斥資占歐盟預算四分之一的上萬億歐元應對緩解氣候變化。他在通貝里旁的講話中宣佈這一決定,媒體稱讚罷課運動從中推動[44]

3月5日,德國700名操德語的研究人員發表聲明,支持學生罷課[45]。其他學者獲邀支持這項聲明,使得聲明已獲得26800名科學家聯署,聯署人主要來自德國、奧地利和瑞士[46][47]

5月9日,錫比烏歐盟峰會上,全歐罷課運動的代表會見了歐洲多國領導人,向他們轉交得到1.6萬名罷課學生及支持者簽署的公開信 [48][49][50]

3月15日:全球為未來氣候罷課

3月15日,全球125個國家的2200個城市爆發罷課活動[1][6][7][8]

早在3月1日,通貝里等150名負責協同全球罷課活動的學生在《衛報》發表公開信[51]。蘇格蘭格拉斯哥、愛丁堡、高登和法夫等地的市議會批准學生參與罷課[52]。芬蘭有學校受到家長寄來的同意書[53],其中圖爾庫的學校委員會宣稱兒童有參與罷課的憲法權利[54]

3月15日,《衛報》發表特約社論《覺得我們應該呆在學校?今天的氣候罷課是我們最重要的一堂課》,參與罷課的學生通貝里、安娜·泰勒英語Anna Taylor (activist)路易莎·紐鮑爾英語Luisa Neubauer、凱拉·甘托瓦(Kyra Gantois)、阿努娜·代·韋佛英語Anuna De Wever阿德萊得·沙利爾英語Adélaïde Charlier、霍莉·吉利布蘭德(Holly Gillibrand)和亞麗桑卓拉·比利亞森諾英語Alexandria Villaseñor重申了她們罷課原因[55]。其中霍莉於2020年11月入選BBC廣播四台女性時刻英語Woman's Hour年度影響力人物榜單[56]

德國230多個城市有30萬名學生罷課,其中僅柏林就有2.5萬多名[57][58]。意大利有20萬名學生參與,其中米蘭10萬名。滿地可有15萬,斯德哥爾摩1.5萬到2萬,墨爾本3萬,布魯塞爾3萬,慕尼黑8千。巴黎、倫敦、華盛頓、雷克雅未克、奧斯陸、赫爾辛基、哥本哈根和東京等城市也有活動[6]。在南極洲,阿爾弗雷德·魏格納研究所英語Alfred Wegener Institute諾伊邁爾三號站至少有7名科學家集會支持[59][60]

紐西蘭基督城的罷課基於基督城清真寺槍擊案後的安全措施取消[61]

5月24日:第二輪罷課

Thumb
史特加,5月24日
里斯本,5月24日

第二輪全球罷課由2019年5月24日紐西蘭和澳洲的行動打響[62][63]。至少125個國家1600個城鎮的數千名學生參與活動[10]。活動發起人通貝里介紹,為了施加壓力,罷課時間定在2019年歐洲議會選舉的第二天[64]。民意調查顯示,氣候變化議題是選民關心的議題之一,最受德國選民關注[64]

5月26日:廣西

在全球最大碳排放國—中國,一名16歲女孩孤身響應這場運動,獨自手舉標語在廣西市政府前示威,敦促當局面對氣候危機「請行動起來」,實施更多減少碳排的政策。她認為,「中國民眾不了解狀況,認為政府做得又多又好。重點是,我們不能針對(氣候)問題發動抗議或採取行動,就算人們想要做出改變,他們也會認為倡議在中國無法成功,且要付出太高的代價(而卻步)」[65]她的行動也被通貝里在推特轉發,認為她是「真正的英雄」,大家都會支持她。[66]

6月21日:阿亨

2019年6月21日,「星期五為德國未來」大型氣候罷課舉行。17個國家的示威者受邀來到阿亨參與罷課,手持「氣候正義無分邊界——為未來團結」的標語。示威者在阿亨火車總站阿亨西公園英語Westpark (Aachen)阿亨工業大學阿亨工業大學大禮堂德語CARL (Hörsaalgebäude瓦爾斯等地集會,代表運動的不同團體.[67]。在多個音樂團體的伴隨下,示威者步行或騎自行車通過街道,前往蒂沃利英語New Tivoli, Aachen的主舞台,堵塞大型交通基礎設施數小時。部分示威者佔領房屋、橋樑和幾根電線杆集會。參與人數預計達1萬到2萬人。主辦方表示最終人數為4人,是迄今為止德國單個城市規模最大的氣候罷課[68][69][70][71][72][73][74][nb 1]。警方確認了最初的預測人數[75][76]

同時進行的此處無退路2019英語Ende Gelände 2019公民不服從運動,周末在附近的加茲韋勒露天褐煤礦英語Garzweiler II舉行。示威者堵塞了煤礦的多個基礎設施[77][78][79]。「星期五為德國未來」宣佈與該運動結盟,認為在公民不服從的氛圍下,抗議活動能夠合法化,並以此於6月22日在毗鄰的Hochneukirch/Jüchen街區組織另一場示威[80]。示威活動將繼續按照法律進行[81][82]

6月19日,活動開始,阿亨及德國其他城市宣佈進入「氣候緊急狀態[83]

8月5日至9日:洛桑

2019年8月5日至9日,洛桑大學邀請450名參與氣候大罷課的人士參加「洛桑歐洲夏季為未來峰會」[84][85]。會議以示威活動及《洛桑氣候宣言》的發佈結束[86][85]

9月20日至9月27日:全球氣候行動周

Thumb
2019年9月20日至27日各國抗議人數:
  1,000,000+
  100,000+
  10,000+
  1,000+
  100+
  規模較小,人數不明確

全球氣候行動周於9月20日至9月27日舉行,其中20日和27日兩個星期五的活動為關鍵。活動適逢9月23日的2019年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舉行[87],全球150多個國家4500個城市舉行了抗議活動[88][89]

9月20日抗議活動的組織者據稱全球預計有400萬人參與罷課[2],其中德國140萬人,澳洲30萬人[90][91]。9月27日的抗議吸引全球200萬人參與,其中意大利100萬,加拿大數十萬[3][13][14]

11月29日:四輪罷課

11月29日,201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舉行還有三天,全球157個國家2400個城市舉行抗議活動[92][93]。預計人數達200萬[94],其中德國63萬[95]

近年的罷課

2020年9月25日:五輪罷課

2020年9月25日,第五輪罷課行動舉行,全球1000多個城市響應[96][97][98]

2021年9月24日:全球氣候遊行

2021年9月24日,世界各地共有1400個地區舉行大大小小的罷工活動。這次的活動遍佈90個國家,主要位於歐洲和美洲。[99]

德國因應即將來臨的2021年德國聯邦議院選舉,今年的抗議規模也更為盛大。其中,Greta Thunberg現身首都柏林,並要求德國各大政黨提出更具體、積極的氣候政策。[100][99]

台灣也有參與這次的遊行活動。台灣青年氣候聯盟在立法院前進行抗議活動,以七大訴求,要求中央政府與各黨團提出更具體的氣候轉型政策。[101]

一、完成溫管法修法,落實氣候政策主流化。

二、提出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並強化中長期減碳目標。

三、修訂具體可執行的碳定價法案,並積極協助產業與國際碳交易市場接軌。

四、重視調適政策,貫徹脆弱度和衝擊評估以及因地制宜的調適行動。

五、實現世代正義,完善氣候教育並提升兒童及青年的氣候行動力。

六、強化中小型企業能力建構,提升因應全球減碳及永續浪潮之適應力。

七、納入各領域脆弱族群共同商議氣候政策,落實公正轉型。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表示,這次的活動會遵照國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防疫措施,並在現場實施人流管制,但「氣候變遷沒有疫苗」,他們希望能喚起青年與台灣人對於氣候轉型的重視。同時因應2021年全國性公民投票,他們期盼更多環保議題能在全國公投前被討論。[102][103]

數碼罷課

線上氣候罷課運動「數碼罷課」於2019年4月由美國兩位亞裔美國人氣候活動人士創立,為無法參與實體罷課運動的人士提供平台[104]。2020年3月,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爆發後,格蕾塔·通貝里鼓勵大家改造家中舉牌,將照片拍下並發到網上[105]。由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封鎖措施英語COVID-19 pandemic lockdowns,民眾無法舉行大型集會,便改在該平台示威,使得平台積累了許多聲量,獲得綠色和平國際特赦組織的關注[106]

自成立之日起,週五為未來而戰數碼運動已經策劃一連串的運動,喚起人們關注氣候正義問題,包括教導氣候變化的課程英語climate change education,保護受政治政策影響的原住民氣候社運人士英語Climate change and indigenous peoples[107]

科學背景

多數科學家罕見認同二氧化碳及人類活動產出的其他氣體排放量增加,導致溫室效應加速[108]。過去,火山及微生物排放的二氧化碳英語Carbon dioxide in Earth's atmosphere,能預防地球被冰封,但隨着工業化進程的推進,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步增加,進一步加深全球變化及氣候變化的步伐。若要將二氧化碳引出大氣層,需要從地質學層面入手(條件是海洋酸化飽和,一次吸收全部氣體)——即利用風化作用,以及從碳酸鈣及其他化學物生成的岩石,鎖住碳,效果可長達數十萬年[109];另一種方法是從植物層面入手,用植被吸收鎖住氣體,效果最佳時可達數世紀,除非植被腐爛或被燒。

掌權的化石能源公司及國際政府一直被外界認為是大規模排放溫室氣體的罪魁禍首,但卻無意減少氣體排放[110]。2019年,1.2萬名科學家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年輕人的訴求得到了科學界的證明和支持」[111]

支持的科學家

Thumb
2019年3月15日,德國科學家在柏林米特德國聯邦經濟事務及能源部德語Bundesministerium für Wirtschaft und Energie門前的榮軍公園德語Invalidenpark前參加氣候遊行。

2019年1月31日,3400名比利時科學家和學者發表聯署公開信,支持罷課行動[112]。信件表示:「依氣候學的事實看來,活動家們是正確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科學家會支持他們」[113]。隨後,340名荷蘭科學家聯署支持當地的罷課[114]。2019年3月11日,1200名荷蘭研究人員聯署支持罷課[115]。2019年3月,《自然》刊發文章,列出科學界其他人對氣候罷課行動的支持,態度清一色支持,無批評之言。其中一條評論認為,「氣候罷課的觀點是革命性、前所未見的。我認為,這是非暴力公民抗命運動的正確形式」[111]

德國、奧地利和瑞士的科學家成立「科學家為未來英語Scientists for Future」活動,用事實正確性,支持罷課行動的訴求[116][117][118][119]。聲明得到2.6萬名德語系國家科學家及學者聯署支持[120]

2019年3月14日,羅馬俱樂部發表官方聲明,支持通貝里和其他罷課學生,敦促各國政府回應行動訴求,減少氣體排放[121]

2019年4月初,《科學》發表公開信《年輕示威者的擔憂是合理的》("Concerns of young protesters are justified"),全球3000名科學家參與聯署[122]

2019年6月,教授、著名公共衛生人物及各國皇家學院前主席等各地1000名醫護工作者呼籲民眾開展大規模非暴力公民抗命運動,回應政府應對生態緊急狀況不力。他們呼籲政界和新聞界採取行動,獲罷課行動和「滅絕叛亂」支持[123]

2020年10月14日,FFF德國發表先簽委託烏帕塔爾氣候、環境、能源研究所所做的報告[124]。報告利用深層的數據研究進行情景分析,闡明德國到2035年實現碳中和的可靠途徑。

各方回應

當局成年人對罷課行動有贊有彈。據「父母為未來」組織在2019年歐洲議會選舉前夕發表的報告,歐洲聯盟泛歐政黨歐羅巴伏特英語Volt Europa極力支持罷課行動,分享了2019年4月「週五為未來而戰」組織公佈的全部訴求[125]

英國和澳洲的保守派政治人物稱罷課是曠課行為,部分學生因參與示威或罷課行動遭到懲罰或被捕[126][127]。英國首相文翠珊批評行動浪費教學資源和時間[128]英國反對黨領袖工黨黨魁傑瑞米·柯賓自由民主黨黨魁溫斯·凱博[129][130][131]及其他黨派領袖表達對運動的支持[132]。英國能源部長克萊爾·佩里表示如果自己還年輕,會參加罷課行動[133]。「世代變遷」(Generation Change)慈善基金會主任大衛·里德(David Reed)表示,「學校的領導似乎忘記了過去十年提升教育水平所要做出的努力。如果學生沒有在氣候變化等議題上投入精力,貢獻一份力,那麼優秀的教育該會是什麼模樣?[134]

澳洲總理斯科特·莫里森呼籲學生「多學習,少出來行動」[135]。教育部長丹·特漢表示,如果學生們認為這個議題非常重要,應該在放學後或者周末行動[136]

紐西蘭政治人物、社區領袖和學校對行動的評價不一。部分校長將未經父母或學校批准參加罷課行動的學生列為曠課,一些家長視氣候大罷課為偷懶的行為。[137]朱迪思·科林斯等國會議員對罷課行動的影響不屑一顧[138],氣候變化部長詹姆斯·邵支持行動,指示威人士若在周末抗議,幾乎不會得到關注[139][140]

2019年3月15日,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對罷課學生表示支持,認為「我這一代人沒有正確回應氣候變化帶來的巨大挑戰,對此年輕人感受最深,難怪他們覺得憤怒。」古特雷斯邀請各國領導人參加9月的聯合國峰會,用「具體現實的計劃,到2020年增強各國的決定性貢獻」[141]

包括公眾人物在內的許多家長支持孩子參加罷課行動[142]。「我們孩子的氣候」(Our Kids』 Climate)的發言人認為家長們在場能保障示威學生安全,建議展示能引起其他家長共鳴的標語,例如「我是關心這事的媽媽」[143]。「空氣清潔媽媽軍」(Moms Clean Air Force)提議接觸學校行政人員、為學生提供小吃、展示表達團結精神的標語[144]

「耆英氣候行動」(The Elders Climate Action)設計了一款T恤衫,上面有老年人與兒童手牽手的圖案,動員「祖父母,大姨和大舅叔保護我們的孫子輩」[145]

柯林斯英語詞典將「氣候罷課」(Climate strike)列為2019年年度詞語之一[146] 。詞典編撰人表示,2019年該詞的使用增加了一百倍,是列表上所有詞中最多的一個[146]

審查

印度

2020年7月,印度政府封鎖「週五為未來而戰」印度分部的網站。該團體正發起行動,反對印度政府提出的新《環境影響評估法案》(EIA Draft)[147]

獎項

2019年7月7日,週五為未來而戰和格蕾塔·通貝里獲國際特赦組織良心大使獎。秘書長庫米·奈杜英語Kumi Naidoo寫道:

世界各地的青年社運人士決心挑戰我們所有人面對氣候危機的現實,我們對此感到謙卑和鼓舞。參與週五為未來而戰行動的所有年輕人證明了出於良心作出行動,究竟有什麼意義。他們提醒我們,我們比自己認為的還要強大。在氣候災難面前,我們都可以保護人權[148]

註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