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三國時期魏國君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魏明帝曹
黃初三年(222年),曹叡封平原王,黃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文帝病重,立曹叡為皇太子,即位於洛陽。曹叡在位期間指揮曹真、司馬懿等人成功防禦吳、蜀的多次攻伐,並且平定鮮卑,攻滅公孫淵,設置律博士制度,重視獄訟審理,與尚書陳群等人制《魏律》十八篇,是古代法典編纂史上的重大進步。魏明帝在軍事、政治和文化方面都頗有建樹,但在統治後期大興土木和疏於政事。
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於洛陽,時年三十五歲,廟號烈祖,諡號明帝,葬於高平陵。曹叡能詩文,與曹操、曹丕並稱魏氏「三祖」,原有集但已散佚,後人輯有其散文二卷、樂府詩十餘首。自從曹叡崩後,曹爽與司馬懿輔政,魏帝自此淪爲傀儡。再後曹爽被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斬殺,魏國大權完全落入司馬氏家族手中。
曹叡的母親是文昭甄皇后,甄氏初為幽州刺史袁熙妻子,在袁熙敗退後被曹丕所納,甚為得寵,生有曹叡和東鄉公主。曹叡從小才智出眾、聰明特異。祖父曹操對此十分驚喜而倍加喜愛,常令他伴隨左右。在朝會宴席上,也經常叫他與侍中近臣並列。曹操曾經評價道:「我的家族基業有了你就可以繼承三代了。」曹叡好學多識,尤其留意研究律法。
建安二十一年(217年),曹操封魏王,同年東征孫權,曹叡及妹妹東鄉公主離開母親甄氏,與祖母卞夫人,父親曹丕一起隨征江東。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病逝,其父曹丕繼位魏王,同年五月,十五歲的曹叡被封為武德侯,曹丕作《以侍中鄭稱為武德侯傅令》,親自詔令時任侍中的篤學大儒鄭稱為曹叡的師傅,教授他經學,以此明志。
黃初二年(221年),曹叡被封為齊公,同年八月,其母甄氏因為怨言而被曹丕賜死,葬於鄴城,曹叡因為母親獲罪,降為平原侯。黃初三年(222年)三月,曹丕又復其爵位,晉封為平原王。
生母被賜死,曹叡一併受罰被貶為平原侯。起初其父魏文帝認為曹叡先前既有不滿,便想立徐姬所生的京兆王曹禮為嗣,因此久不立太子。這期間,曹叡府中來往的家臣官吏、師長、友伴,一律只取品行正直的人充任,互相匡扶、勉勵矯正,與衛臻私交甚好,經常一起討論朝事和書籍。曹丕也曾詢問衛臻關於曹叡的情況,衛瑧只是稱讚他明理而有德行,不言其他。
據《魏末傳》記載,曹叡一次隨曹丕狩獵,見到母子兩鹿。文帝射殺鹿母,命令曹叡射殺子鹿,曹叡說:「陛下已經殺掉母鹿,兒臣實在不忍心再殺掉它的孩子。」說完哭泣不已。文帝於是放下弓箭,深感驚奇,而確定立曹叡為太子的心意。
黃初三年(222年)三月,曹叡升為平原王,後來曹丕下詔將其過繼給郭皇后為子,進一步確定嫡長子的地位。然而曹叡因其母非善終,內心憤憤不平,後來才開始恭敬地侍奉嫡母,每日早晚都往皇后宮中定省問安,郭皇后也因自己無子,對曹叡慈愛有加。除了曹丕為曹叡詔令鄭稱為師,平原王府中還配置高堂隆為平原王傅,毌丘儉、何曾、吉茂等一干人等為文學屬官。黃初四年,曹丕為曹叡聘河內世家大族虞氏為平原王妃,又選河內毛氏入宮,曹叡十分寵愛,出入都與其同乘輿輦。
226年,五月十六日丙辰(6月28日)魏文帝病危,立平原王曹叡為太子,召曹真、曹休、陳群、司馬懿,並受遺詔輔佐嗣主。十七日丁巳(6月29日)崩於嘉福殿。曹叡繼位,是為魏明帝。
明帝登基後首先必須對抗內外敵人的攻擊,226年八月孫權攻江夏和襄陽、227年孟達反、到234年為止諸葛亮五次進攻曹魏、234年孫權攻合肥;明帝重用滿寵處理這些內外戰爭,亦重用曹真、張郃、司馬懿等名將與諸葛亮作戰。235年諸葛亮死後,魏蜀邊境上的情況有所減緩,明帝開始在洛陽大建宮殿,常用人力、物力,大臣楊阜、高堂隆等對此一再勸練,明帝雖多未採納,但也不因此問罪臣屬。同年,他將養子曹芳封為齊王。
237年,聽從高堂隆的建議,發佈《景初暦》,是歲將青龍五年春三月改為景初元年夏四月[1],同年遼東公孫淵造反,自立為燕王,明帝令司馬懿攻遼東,司馬懿遂帶兵四萬,和夏侯霸等人出征遼東,大破燕軍,殺公孫淵,成功收復遼東。
從238年冬開始,魏明帝的健康開始惡化。239年初,魏明帝病重,曹叡本意讓燕王曹宇為大將軍,夏侯獻、曹爽、曹肇、秦朗共同輔政,但曹宇一直不接受。於是曹叡單獨召見劉放、孫資到其床邊問話,問道「燕王為何一直不接受大將軍的安排?」劉放和孫資回答:「燕王實在是自己知道不堪大任所以推辭」,曹叡又問:「曹爽可以代曹宇為大將軍麼?」劉放和孫資表示贊同,同時又多次強調應該迅速召見太尉司馬懿來輔助朝綱,曹叡答應並令劉放起詔書。劉放、孫資退下之後,曹叡的想法突然改變,宣詔讓司馬懿不要入宮,過一段時間曹叡見到劉放、孫資說:「我同意召見司馬懿,但是曹肇等人卻讓我不要這樣做,差點壞了我的大事!」於是再次起草詔書,命曹爽、劉放、孫資一同接受詔令,同時免去曹宇、夏侯獻、曹肇、秦朗等人的官職。
景初三年正月初一(239年1月22日),司馬懿率師從遼東回到河內郡駐紮。明帝傳令把他急招入臥室,拉着他的手囑咐說:「終於等到你來,現在把後事託付給您,和大將軍曹爽共佐曹芳。我在死前能見到你,也沒什麼遺憾的了。」[2]又把齊王曹芳和秦王曹詢招來,囑託司馬懿照顧。當天,明帝駕崩於洛陽宮嘉福殿,年僅三十五歲,《三國志》作三十六歲[3]。《三國志》載魏明帝崩於嘉福殿,《魏書》載他崩於九龍前殿。正月廿七癸丑日(2月17日),葬高平陵。
曹叡生母甄氏原為袁紹次子袁熙婦,據《三國志》卷三《明帝紀》記載魏明帝去世時「時年三十六」。裴松之在《三國志注》中計算曹叡年齡時,認為甄氏在建安九年(204年)八月曹操攻佔鄴城後才為曹丕所納,到景初三年正月初一丁亥日(239年1月22日)曹叡死時最多也只有虛歲三十五歲,不能計為三十六歲。由此如盧弼等人就認為曹叡或許是袁熙之子,懷疑陳壽故意對於年齡曲筆。[4]
魏明帝曾經下令由盧毓來推舉官吏,並要求不要只看候選人的名氣,而要看他們的品行與能力。明帝表示名氣就像是圖畫的餅一樣根本無用、無法充飢。「畫餅充飢」也成為當今成語。
[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