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

中國湖南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常德市map

常德市,古稱武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湖南省北部。市境東、南與益陽市接壤,西南與懷化市毗鄰,西與張家界市相連,西北與湖北省恩施州宜昌市接界,北與湖北省荊州市相鄰。地處武陵山脈洞庭湖平原交接帶,洞庭湖西側,地勢西高東低。澧水沅江自西向東橫貫境內,注入西洞庭湖。全市總面積18,177平方公里,常住總人口527.91萬人,市人民政府駐武陵區朗州路120號。

快速預覽 常德市 德, 國家 ...
常德市
地級市
Thumb
常德市區
綽號:柳城
Thumb
常德市在湖南省的地理位置
坐標:29°01′54″N 111°41′55″E
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
湖南省
設立1988年1月23日
語源取《老子》「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及《詩經》「有常德以立武事」之意
政府駐地武陵區
下級行政區2市轄區、1縣級市、6
政府
 • 市委書記羅毅君
 • 人大常委會主任余懷民(女)
 • 市長周振宇
 • 政協主席黃清宇
面積
 • 地級市18,177 平方公里(7,018 平方英里)
 • 市區2,752 平方公里(1,063 平方英里)
面積排名全省第5位(佔全湖南省8.58%)
最高海拔2,098.7 公尺(6,885.5 英尺)
人口(2020)
 • 常住527.91萬人
 • 排名全省第5位(佔全湖南省7.94%)
 • 密度321.5人/平方公里(833人/平方英里)
 • 市區(2020)296.80萬人
 • 城鎮(2020)231.10萬人
語言
 • 方言西南官話常鶴片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415000
電話區號736
車輛號牌湘J
氣候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行政區劃代碼430700
舊稱武陵
本地生產總值(2022)¥4274.5億(全省第3位,佔全湖南省9.49%)
434.95億美元匯率
人均¥46,408(全省第5位
7,451美元(匯率)
HDI(2016)0.762  高 [1]
網站中國常德
市象徵
梔子花
香樟
本表面積、人口、經濟數據參考[1]
關閉

歷史

「常德」,最早見於《老子》:「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又見於西漢毛氏《詩經·常武》小序:「有常德以立武事,因以為戒焉。」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取《詩經·常武》小序「有常德以立武事」之義在鼎州常德軍。後升為常德府常德路清朝宣統三年(1911年),裁縣留府,廢武陵縣置常德府。民國初,常德府廢,復武陵縣,旋改名常德縣。「常德」之名沿襲至今。

常德歷史悠久,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年)守張若「伐取巫郡及江南」,在今武陵區城東建築城池,迄今2200多年歷史。常德市在秦代屬黔中郡,兩漢時屬武陵郡三國以後直至清代,常德市大致按沅水澧水流域分治。沅水流域,先後是武陵郡、朗州、鼎州、常德路、常德府。曾是七朝郡治、七朝軍府、七代藩封之地,轄區遠及湘西北、西南、東北、東北地區,素有 「西楚唇齒」、「黔川咽喉」之稱。

1988年元月,中國國務院批准,撤銷常德地區,建省轄常德市,實行市領導縣體制。4月18日,省人民政府根據國務院批覆,通知撤銷常德地區建省轄常德市,從此揭開常德發展新的歷史篇章。

地理

Thumb
常德公用腳踏車

常德位於北緯28度至31度,東經110度至113度之間,時區屬於國際時區東8區。地處中國的中南部,長江中游,湖南省的西北部。東臨洞庭,西接黔渝,南通長沙,北連荊襄。從經濟區位劃分,常德屬於中國經濟中部崛起重心地帶,位於泛珠江三角洲和泛長江三角洲經濟發展區域結合部,是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黃金地段。

常德地貌以平原為主。境內山水相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有「湖南屋脊」之稱的壺瓶山。東南部是地肥水美的西洞庭湖平原,平均海拔在50米以下。中部過渡地段為丘陵。湖南四大水系中的沅江和澧水流經常德,境內有大小河流432條。平湖區江河縱橫,水網密佈,有廣闊的天然濕地。

常德市位於湖南省西北部,沅水下游和澧水中游,屬於洞庭湖流域,素有「荊楚要地,黔川咽喉,湘西門戶」之稱。常德市東據西洞庭湖,與益陽市的南縣沅江市湖汊交錯;西倚湘西山地,與蜿蜒在張家界市慈利縣、永定區及懷化沅陵縣武陵山脈相承;北枕鄂西山地和江漢平原,與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鶴峯縣、宜昌市五峯縣的山地以及荊州市松滋市公安縣石首市的平原相連;南抵資水流域,烏雲山脈是常德市與益陽市資陽區、桃江縣、安化縣之間的分水嶺。

政治

現任領導

更多資訊 機構, 中國共產黨常德市委員會 ...
常德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
常德市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常德市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常德市人民政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常德市委員會
職務 書記 主任 市長 主席
姓名 羅毅君[2] 蔣鋒[3] 周振宇[4] 黃清宇[5]
民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湖南省邵陽市 湖南省東安縣 湖南省邵陽縣 湖南省漢壽縣
出生日期 1972年2月(52—53歲) 1966年12月(58歲) 1970年1月(55歲) 1966年12月(58歲)
就任日期 2024年4月 2024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2年1月
關閉

歷任領導

行政區劃

常德市現轄2個市轄區、6個,代管1個縣級市

除正式行政區劃外,常德市還設立以下經濟管理區國家級常德經濟技術開發區西洞庭管理區西湖管理區(均為由國營農場改制而設立的正縣級管理區)、柳葉湖旅遊度假區。

更多資訊 常德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6] ...
常德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6]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註 1][7]
(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註 2][8]
(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劃[9]
街道
辦事處
其中:
民族鄉
430700 常德市 Chángdé Shì 18,177.18 5,279,102 武陵區 415000 42 107 21 4
430702 武陵區 Wǔlíng Qū 412.42 730,970 南坪街道 415000 15 2 2
430703 鼎城區 Dǐngchéng Qū 2,339.60 738,085 玉霞街道 415100 6 19 1 1
430721 安鄉縣 Ānxiāng Xiàn 1,086.03 427,412 深柳鎮 415600 8 4
430722 漢壽縣 Hànshòu Xiàn 2,091.25 706,249 龍陽街道 415900 4 16 3 1
430723 澧縣 Lǐ Xiàn 2,075.41 721,927 澧陽街道 415500 4 15
430724 臨澧縣 Línlǐ Xiàn 1,203.88 373,043 安福街道 415200 2 7 2
430725 桃源縣 Táoyuán Xiàn 4,442.30 809,220 漳江街道 415700 2 23 4 2
430726 石門縣 Shímén Xiàn 3,970.13 559,457 楚江街道 415300 4 13 4
430781 津市市 Jīnshì Shì 556.16 212,739 襄陽街街道 415400 5 4
註:武陵區數字包含常德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德山街道、德山鎮及柳葉湖旅遊度假區所白鶴山鄉;鼎城區數字包含常德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石門橋鎮及西洞庭管理區所轄祝豐鎮;漢壽縣數字包含西湖管理區所轄1鎮、1鄉。
關閉

人口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21.3萬人。 [10]其中城鎮人口300.8萬人,農村人口220.5萬人。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5,279,102人[11]。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5,714,623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435,521人,下降7.62%,年平均增長率為-0.79%。其中,男性人口為2,646,410人,佔總人口的50.13%;女性人口為2,632,692人,佔總人口的49.87%。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0.52。0-14歲的人口為785,073人,佔總人口的14.87%;15-59歲的人口為3,172,972人,佔總人口的60.1%;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321,057人,佔總人口的25.02%,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011,703人,佔總人口的19.16%。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2,968,067人,佔總人口的56.22%;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311,035人,佔總人口的43.78%。

民族

Thumb
武陵區司馬樓

常德為中國維吾爾族人口第二大聚居地,也是湖南回族聚居地。常德以漢族人口為主,少數民族呈大分散小聚居,世居少數民族為土家維吾爾族。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常德全市共有漢族人口5,740,875人,佔地區人口的91.98%;少數民族460,499人,佔全省少數民族的7.18%,人口數居第5位;少數民族佔地區人口的8.02%;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有47個民族分佈。

常德市少數民族人口在萬人以上的有土家族回族。全市土家族人口405,745人,占湖南土家族人口的15.37%,為僅次於張家界湖南土家族人口集中分佈地;土家族佔地區少數民族人口的88.11%。回族37,559人,占湖南回族人口的38.57%,佔地區少數民族的8.16%,為湖南回族人口最多的地區。常德為維吾爾族世居地,也是中國第二大維吾爾族人口集中分佈地,常德有維吾爾族人口5,718人,占湖南維吾爾族人口的72.02%,維吾爾族人口總數僅次於新疆蒙古族人口均過千人,分別達到3,866人和2,581人;滿族人口均在500人以上,分別達到701、663、551和546人;朝鮮等9個民族人口均過百人[12]。常德少數民族最集中的縣份為石門縣,土家族佔全縣人口的50.9%。回族和維吾爾族世居地分佈於桃源漢壽鼎城區[13]

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4,885,637人,佔92.55%;各少數民族人口為393,465人,佔7.45%。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419,095人,下降7.9%,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28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減少16,426人,下降4.01%,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28個百分點。其中,土家族人口減少17,640人,下降4.88%,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19個百分點;回族人口減少8,307人,下降24.8%,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11個百分點;苗族人口增加5,431人,增長119.44%,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11個百分點;維吾爾族人口減少855人,下降17.9%,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01個百分點。

更多資訊 民族名稱, 漢族 ...
常德市民族構成(2020年11月)[14]
民族名稱 漢族 土家族 回族 苗族 維吾爾族 侗族 壯族 瑤族 白族 布依族 其他民族
人口數 4,885,637 343,588 25,190 9,978 3,921 2,326 1,939 1,859 992 684 2,988
佔總人口比例(%) 92.55 6.51 0.48 0.19 0.07 0.04 0.04 0.04 0.02 0.01 0.06
佔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87.32 6.40 2.54 1.00 0.59 0.49 0.47 0.25 0.17 0.76
關閉

語言

常德地區全境通用西南官話(常鶴片),只有東部的安鄉縣漢壽縣的個別鄉鎮使用湘語。但常德地區內的西南官話的各個方言之間還是有不少差異,以桃源方言最為獨特。

常德方言屬於西南官話(北方話),與普通話差距不大。但與湖南大部分地區通行的湘語完全不同,不能互通。這與歷史上大規模的移民密切相關。據記載:秦漢以來,不斷有北方居民南遷。西晉末年的永嘉喪亂,引起北方人口大南遷,大量人口沿漢水流域南下,渡江到達洞庭流域,這次大遷徙一直延續到南北朝唐朝安史之亂,曾使「襄鄧(湖北襄陽和河南南陽)百姓,兩京(長安洛陽)衣冠,盡投江湘,故荊南井邑,十倍其初。」

常德方言內部也存在明顯的差異,橫貫境內的沅、澧兩水把常德方言劃分為兩大方言片,沅水流域(武陵、鼎城、桃源、漢壽)和澧水流域(石門、臨澧、澧縣、安鄉、津市)的方言呈現出各自的特點。 常德方言與現時通用的普通話在理解上不存在較大差異。

交通

Thumb
常德站

文化

Thumb
桃花源

常德地區的文化具體體現為「德文化」。它是指以常德為地理區域,或生於斯、或長於斯、或居於斯的歷代名人名臣們表現出來的道德和民族精神,融合常德地方性民俗文化,包括楚文化芷蘭文化,具有整體性特徵的區域性文化。「德文化」包括了五個方面的主要內容:一是道德文化,以德山善卷先生為代表;二是民族氣節,以愛國詩人屈原、常德會戰國軍抗日官兵為感召;三是為憲政共和贊助人才,包括辛亥革命武昌首義臨時總指揮蔣翊武、三烈士之一的劉復基蔣翊武亦是)和中國國民黨代理事長、為共和憲法而犧牲的宋教仁;四是歸隱的文化,包括陶淵明及其時代流行的五斗米教及桃花源的美麗傳説;最後是民俗文化,民間文藝,如常德絲弦等。

晉代詩人陶淵明描繪的桃花源就地處常德市桃源縣內。石門縣古剎夾山寺建於唐代,歷來為佛教聖地;澧縣文廟是全省最大的文廟;常德詩墻享譽中外。

歷代聞人春申君車胤屈原宋玉陶淵明李白劉禹錫沈從文等都曾在常德寓居或遊歷,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章和傳説;中華民國開國元勳蔣翊武、為共和憲法而犧牲的宋教仁、孫中山總統代理參軍長、陸軍上將林修梅;中共元老林伯渠、國學大師餘嘉錫、歷史學家吳相湘、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翦伯讚;詩人昌燿、小説家丁玲、清代畫僧髨殘等名人都誕生在常德。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風土人情

地方戲曲種類有漢劇與常德絲弦。

Thumb
常德牛肉粉

友好城市

更多資訊 城市, 國家 ...
城市 國家 締結時間
東近江市 日本 1994年8月15日
伊普斯維奇市 澳大利亞 2007年7月12日
漢諾威市 德國 2010年7月10日
關閉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