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常德市的一个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桃源縣位於中國湖南省西北部、沅江下游,是常德市管轄的一個縣。區域總面積為4441.22平方公里。桃源縣為湖南省第七大、中國第52大肉類生產大縣市,因境內有桃花源而得名。
桃源縣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其地理位置:西起牛車河鄉高峰村萬家河,東至木塘垸鄉仁豐村草鞋洲,直線距離約75公里;南起西安鎮薛家沖村獅子嶺,北至熱市鎮老棚村,直線距離約118公里,縣域面積4441.22平方公里,其縣域在湖南省縣(市)中居第四位。耕地面積為134.29萬畝,在全省縣(市)中居第一位。縣西與懷化市的沅陵縣、張家界市的慈利縣、永定區交界,東與常德市的臨澧縣、鼎城區接壤,北枕石門縣,南抵益陽市的安化縣。該縣經度:111° 29' 東,緯度:28° 55' 北
縣域為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地段,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氣候特點是冷熱四季分明,乾濕兩季明顯,多年平均氣溫為16.5℃。年平均氣溫分佈除南部和西北部山區低於16.0℃之外,其餘均在16.0—16.5℃之間。月平均氣溫以1月最低,為4.5℃,7月最高,為28.5℃,3—10月皆在10℃以上。縣域位於雪峰山北端以安化縣為中心的多雨區邊緣,雨量由南向北遞減。年平均降水量為1447.9mm,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2%,年日照時數1531.4小時,年平均日照率為5%,無霜期283天。
在區域農業地貌中,河湖沖積平原佔13.4 %,低丘崗地佔49.3 %,丘陵山地佔36.0 %,其餘為沅水幹流水面。
根據湖南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桃源縣常住人口為809220人[2],男性人口佔比50.54%,女性人口佔比49.46%,年齡結構中0-14歲佔比15.81%,15-59歲佔比57.33%,60歲以上佔比26.86%,65歲以上佔比20.89%。
2008年GDP達到109.37億元,地方財政收入登上2.99億元台階,經濟總量和財力均列全市第一位,人民生活整體上達到小康水平。2009年,據初步核算桃源縣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79197萬元,同比增長0.5%。其中一產業增加值515096萬元,增長5.0%;二產業增加值303389萬元,下降15.6%;三產業增加值360712萬元,增長11.2%。分階段看,一季度增長8.0%,上半年下降4.8%,一至九月累計下降6.2%,全年增長0.5%。結構比為43.7:25.7:30.6。
桃花源機場(CGD)
桃源縣下轄2個街道辦事處、23個鎮、2個鄉、2個民族鄉[3]:
漳江街道、潯陽街道、陬市鎮、盤塘鎮、熱市鎮、黃石鎮、漆河鎮、理公港鎮、觀音寺鎮、龍潭鎮、三陽港鎮、剪市鎮、茶庵鋪鎮、西安鎮、沙坪鎮、桃花源鎮、架橋鎮、馬鬃嶺鎮、夷望溪鎮、雙溪口鎮、九溪鎮、牛車河鎮、楊溪橋鎮、鄭家驛鎮、木塘垸鎮、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楓樹維吾爾族回族鄉、佘家坪鄉和泥窩潭鄉。
春秋戰國時期,屬楚國洞庭郡。 秦朝時期,屬黔中郡。 西漢時期,屬武陵郡臨沅縣的一部分。 東漢時期,置沅南縣,隸屬武陵郡。 隋開皇三年,合臨沅、沅南、漢壽三縣為武陵縣,隸屬朗州。 北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析武陵縣地置桃源縣。
縣內以信仰道教和伊斯蘭教的信徒居多。桃花源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道教聖地之一,被道家稱作三十六洞天里的「白馬玄光之天」。明洪武初年,一支新疆維吾爾族、回族人在縣內落籍,伊斯蘭教隨之傳入。楓樹維回鄉建有清真寺。
民間流行舞龍、舞獅、九溪鄉一帶流行的板龍燈,三棒鼓、漁鼓、老絲弦等民間曲藝流傳.
武陵戲是深受桃源人民喜愛的地方劇種。縣裏有專業的戲劇團。1979年該劇團作為湖南省唯一被選拔進京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獻禮演出的縣級劇團,演出的現代戲《發霉的鈔票》獲全國演出二等獎和劇本創作獎。為了後繼有人,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撥專款成立了小演員班,使該劇團煥發出勃勃生機。
儺戲被稱為戲劇的「活化石」,桃源儺戲在民間仍廣為流傳並保留着原始的特色。2000年在桃源召開了國際儺戲研討會,2002年還舉行了全縣儺戲會演。三陽港鎮被譽為儺戲之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