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桃源縣

常德市的一个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桃源县
Remove ads

桃源縣位於中國湖南省西北部、沅江下游,是常德市管轄的一個縣。區域總面積為4441.22平方公里。桃源縣為湖南省第七大、中國第52大肉類生產大縣市,因境內有桃花源而得名。

快速預覽 桃源縣, 國家 ...

全縣轄18個鎮、20個鄉、2個民族鄉,常住總人口為80.92萬人,縣人民政府駐地漳江街道在延溪匯入沅水處。

Remove ads

地理

桃源縣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其地理位置:西起牛車河鄉高峰村萬家河,東至木塘垸鄉仁豐村草鞋洲,直線距離約75公里;南起西安鎮薛家沖村獅子嶺,北至熱市鎮老棚村,直線距離約118公里,縣域面積4441.22平方公里,其縣域在湖南省縣(市)中居第四位。耕地面積為134.29萬畝,在全省縣(市)中居第一位。縣西與懷化市的沅陵縣、張家界市的慈利縣、永定區交界,東與常德市的臨澧縣、鼎城區接壤,北枕石門縣,南抵益陽市的安化縣。該縣經度:111° 29' 東,緯度:28° 55' 北

縣域為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地段,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氣候特點是冷熱四季分明,乾濕兩季明顯,多年平均氣溫為16.5℃。年平均氣溫分佈除南部和西北部山區低於16.0℃之外,其餘均在16.0—16.5℃之間。月平均氣溫以1月最低,為4.5℃,7月最高,為28.5℃,3—10月皆在10℃以上。縣域位於雪峰山北端以安化縣為中心的多雨區邊緣,雨量由南向北遞減。年平均降水量為1447.9mm,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2%,年日照時數1531.4小時,年平均日照率為5%,無霜期283天。   

在區域農業地貌中,河湖沖積平原佔13.4 %,低丘崗地佔49.3 %,丘陵山地佔36.0 %,其餘為沅水幹流水面。

Remove ads

人口

根據湖南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桃源縣常住人口為809220人[2],男性人口佔比50.54%,女性人口佔比49.46%,年齡結構中0-14歲佔比15.81%,15-59歲佔比57.33%,60歲以上佔比26.86%,65歲以上佔比20.89%。

全縣人口為92.7萬,主要民族漢族佔99.24%,此外還有回族維吾爾族土家族滿族等10個少數民族。

政治

現任領導

更多資訊 機構, 中國共產黨桃源縣委員會 書記 ...

經濟

2008年GDP達到109.37億元,地方財政收入登上2.99億元台階,經濟總量和財力均列全市第一位,人民生活整體上達到小康水平。2009年,據初步核算桃源縣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79197萬元,同比增長0.5%。其中一產業增加值515096萬元,增長5.0%;二產業增加值303389萬元,下降15.6%;三產業增加值360712萬元,增長11.2%。分階段看,一季度增長8.0%,上半年下降4.8%,一至九月累計下降6.2%,全年增長0.5%。結構比為43.7:25.7:30.6。

交通

公路

  • 國道: 319國道
  • 省道: 226省道 227省道 306省道
  • 高速公路:G56 常吉高速G5513 長張高速

火車

機場

桃花源機場(CGD)

旅遊

Thumb
張復 瀟湘八景 漁村夕照
  • 桃花源(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集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於一體,堪稱人間仙境桃花源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桃花源記》和《桃花源詩》而得名)描繪的人間仙境,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其山水田園之美,寺觀亭閣之盛,詩文碑刻之豐,歷史傳說之奇,舉世聞名。 因東晉詩人陶潛所寫的《桃花源記》和《桃花源詩》而得名。自唐代開始建寺觀,宋時更盛,元末毀於火,1455年(明景泰六年)又建殿宇,明末復毀於火。1892年(清光緒十八年)重修淵明祠,沿山配置亭閣,按陶淵明詩文命名,此後又屢經修葺。解放前荒蕪殆盡。1950年後除對原有建築物進行加固維修外,並對已經傾圮的部分亭閣,也陸續進行整修和復建。近年修復桃花觀、秦人洞、高舉閣等古代建築,拓展桃林10餘里。 湖南瀟湘八景之一「漁村夕照」,就在桃花源的水府閣下。
  • 文昌閣 在桃源縣漳江鎮;
  • 六角樓 在桃源縣漳江鎮;
  • 萬壽宮 在桃源縣漆河鎮;
  • 關帝廟 在桃源縣漆河鎮;
  • 老祖岩 在桃源縣鍾家鋪鄉;
  • 犀牛山 在桃源縣鍾家鋪鄉;
  • 萬陽山 在桃源縣觀音寺鎮;
  • 五馬寨 在桃源縣泥窩潭鄉;
  • 七峰山 在桃源縣剪市鎮;
  • 穿石岩 在桃源縣凌津灘鎮。
Remove ads

行政區劃

桃源縣下轄2個街道辦事處、23個、2個、2個民族鄉[3]

漳江街道、​潯陽街道、​陬市鎮、​盤塘鎮、​熱市鎮、​黃石鎮、​漆河鎮、​理公港鎮、​觀音寺鎮、​龍潭鎮、​三陽港鎮、​剪市鎮、​茶庵鋪鎮、​西安鎮、​沙坪鎮、​桃花源鎮、​架橋鎮、​馬鬃嶺鎮、​夷望溪鎮、​雙溪口鎮、​九溪鎮、​牛車河鎮、​楊溪橋鎮、​鄭家驛鎮、​木塘垸鎮、​青林回族維吾爾族鄉、​楓樹維吾爾族回族鄉、​佘家坪鄉和​泥窩潭鄉

建制沿革

春秋戰國時期,屬楚國洞庭郡。 秦朝時期,屬黔中郡。 西漢時期,屬武陵郡臨沅縣的一部分。 東漢時期,置沅南縣,隸屬武陵郡。 隋開皇三年,合臨沅、沅南、漢壽三縣為武陵縣,隸屬朗州。 北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析武陵縣地置桃源縣。

名人

民俗

宗教

縣內以信仰道教伊斯蘭教的信徒居多。桃花源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道教聖地之一,被道家稱作三十六洞天里的「白馬玄光之天」。明洪武初年,一支新疆維吾爾族、回族人在縣內落籍,伊斯蘭教隨之傳入。楓樹維回鄉建有清真寺。

民間曲藝

民間流行舞龍、舞獅、九溪鄉一帶流行的板龍燈,三棒鼓、漁鼓、老絲弦等民間曲藝流傳.

武陵戲是深受桃源人民喜愛的地方劇種。縣裏有專業的戲劇團。1979年該劇團作為湖南省唯一被選拔進京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獻禮演出的縣級劇團,演出的現代戲《發霉的鈔票》獲全國演出二等獎和劇本創作獎。為了後繼有人,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撥專款成立了小演員班,使該劇團煥發出勃勃生機。

儺戲被稱為戲劇的「活化石」,桃源儺戲在民間仍廣為流傳並保留着原始的特色。2000年在桃源召開了國際儺戲研討會,2002年還舉行了全縣儺戲會演。三陽港鎮被譽為儺戲之鄉。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