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尼龍(英語:Nylon),又譯為奈綸耐綸尼綸錦綸,是一種人造纖維塑膠聚合物,發明於1935年2月28日,發明者為美國威爾明頓杜邦公司的華萊士·卡羅瑟斯[1][2]。1938年尼龍正式上市,最早的尼龍產品是牙刷刷毛,於1938年2月24日開始發售;絲襪於1940年5月15日上市。尼龍是多種人造纖維的原材料,而硬尼龍也用於建築業中。

更多資訊 Nylon ...
Thumb
Nylon
密度 1.15 g/cm³
電導率 (σ) 10-12 S/m
熱導率 0.25 W/(m·K)
熔點 463 K - 624 K
190°C - 350°C
374°F - 663°F
關閉

歷史

Thumb
華萊士·卡羅瑟斯(Wallace Carothers)
Thumb
1954年瑞典的一個工人在檢查尼龍絲襪

Nylon這名詞的起源,眾說紛紜。有此一說,它是NY(美國紐約New York)和Lon(英國倫敦London)的縮寫拼在一起組成的,因為這兩個地方是最先生產尼龍的地方,但這個說法毫無根據。1940年,杜邦公司有人說Nyl是隨意找出來的,而on則是因為許多纖維(比如棉花,英語Cotton)的英語詞以on結束。1978年杜邦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又稱本來他們打算叫它No-Run(「不跑」),但後來為了讓它好聽些改成了Nylon。另一種比較常見的傳說是尼龍是Now You, Lousy Old Nipponnese(輪到你了,老懶日本)的縮寫。背景是1930年代大量便宜的日本紡織品衝擊西方社會。因此尼龍被看成是一種對付日本的紡織品來說有競爭力的產品。

Nylon這個詞雖然非常普及,但從未被用做商標或受到商標保護。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使用尼龍做的降落傘(此前一般用亞洲絲綢製作),此外輪胎帳篷繩索等其它軍事物資也用尼龍製造。它甚至被用來製造印刷美國貨幣的紙。戰爭開始時棉花占纖維原料的80%,其它20%主要是木頭纖維。1945年8月時,棉花的佔據量降低到75%,而人造纖維的比例上升到了25%。

中國大陸,尼龍纖維最早由錦州有機化工廠帶領研發,故名錦[3]

Remove ads

結構

化學的角度來看尼龍是一種縮合聚合物,其組成單位由酰胺連接,因此它也是聚酰胺的一種。尼龍是世界上第一種完全人造的纖維,其原材料是。從這些原材料中一般合成兩種基本化學物質,在大多數情況下己二胺己二酸。它們被混合在一起聚合形成尼龍。

尼龍66

最常見的尼龍種類之一為尼龍66,其命名源自己二胺己二酸所含的六個原子。在聚合物的鏈中己二胺和己二酸互相交替,因此與其它聚合物(如蛋白質)不同的是,在尼龍中其酰胺的方向也不斷交替。

尼龍66的結構如圖所示:

Thumb

通過氫和氧之間的氫鍵作用,尼龍66很容易產生結晶。尼龍66的晶體結構如下圖所示:

Thumb

尼龍6

另一種常見的尼龍是尼龍6,也稱為聚己內酰胺。精確地說它並不是一種縮合聚合物,因為它的聚合物中含有所有單體己內酰胺原子

尼龍6的結構如圖所示(左圖乃單體己內酰胺,而右圖乃聚己內酰胺):

Thumb

尼龍66與尼龍6的結構有細微差別,但是兩種材料的性能基本相同。[來源請求]

Thumb

參見

Thumb
Nylon床料子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