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寧壽宮(滿語:ᠨᡳᡴ᠋ᡨ᠋ᠣᠨ
ᠵᠠᠯᠠᡶ᠋ᡠᠩᡤᠠ
ᡤᡠᠩ,穆麟德轉寫:nikton jalafungga gung),位於紫禁城內廷外東路、南三所以北。寧壽宮既是該區域的一座宮殿,又是該區域建築的總稱。
宮殿建於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乃清高宗為之後的退位生活做準備,但高宗本人從未遷入此宮殿。宮殿中精美的公寓、涼亭、大門和花園被認為是中國設計的巔峰之作[1]。在清代,這座宮殿幾乎未被使用過,主要是因為乾隆帝下令撤退的聖旨仍然沒有改變。
寧壽宮區所在地,本是明朝仁壽宮一號殿的舊址。[2]寧壽宮建於清朝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原來的寧壽宮建築為「工」字殿,即前殿、後殿中間用連廊連接,形成平面呈「工」字形的格局。
雍正、乾隆年間,寧壽宮為康熙帝后妃的住處,只有定妃萬琉哈氏隨其兒子履親王允祹居住在宮外。 [3]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至乾隆四十一年(1796年)間,將前殿和後殿中間的連廊拆除,將前殿改建成皇極殿,原有的「寧壽宮」匾額被移到後殿,遂改稱後殿為「寧壽宮」,並且在寧壽宮區的最南端添建了皇極門。 皇極門北和寧壽門相對,進入寧壽門即為皇極殿,皇極殿後面是寧壽宮,這種佈局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至乾隆四十一年(1796年)間改建寧壽宮時形成。[4]
寧壽宮區的主體建築為皇極殿,始建於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最初為「寧壽宮」的前殿。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寧壽宮區的建築進行改建時,將寧壽宮的前殿改稱「皇極殿」,作為乾隆帝歸政之後臨朝受賀的場所,寧壽宮的原匾額則移至後殿,遂改稱後殿為「寧壽宮」。皇極殿仿乾清宮制度改造。嘉慶元年(1796年)新正,傳位授寶典以後,太上皇乾隆帝在皇極殿舉辦「千叟宴」,宴請九十歲以上的老人,當時入宴的群臣、耆老以及未入座者共有五千多人。嘉慶七年(1805年)、光緒十年(1884年)又對皇極殿進行了修葺。光緒二十年(1894年),在皇極殿舉行了慈禧太后六十壽辰賀禮。光緒三十年(1904年)慈禧太后在七十壽辰前後,在皇極殿分別接見奧國、美國等九國使臣。慈禧太后死後,曾在皇極殿停靈、治喪。[5]
乾隆帝《寧壽宮銘》補記曰:「盛京大政殿後曰清寧宮,祖宗時祀神之所,祭畢,召王公大臣進內食祭肉。國初定鼎燕京,則於乾清宮後殿坤寧宮行祀神禮,一如清寧宮之制,至今仍循舊章。余將來歸政時,自當移坤寧宮所奉之神位、神竿於寧壽宮,仍依現在祀神之禮。」這說明了對寧壽宮進行改建的原因。經過乾隆時期的改建之後,新的寧壽宮(即原寧壽宮的後殿)成為紫禁城內除了坤寧宮外的另一處重要的滿族薩滿教建築。[6]
整組建築採用了「前殿後寢」的格局。前為皇極殿、寧壽宮,後寢則為養性殿、樂壽堂、頤和軒、景祺閣。後寢西部為寧壽宮花園,後寢東部為暢音閣、慶壽堂等建築。[2]
寧壽宮後寢部分前面為一橫街,街北為後寢部分。後寢部分大致可以分為三路:中路為養性門、養性殿、樂壽堂、頤和軒;西路為寧壽宮花園;東路為暢音閣、慶壽堂、景福宮、佛日樓、梵華樓。
後寢中路的主要建築有:
十尊石鼓是唐朝初年在如今的陝西省寶雞市附近出土。據唐蘭考證,石鼓的刻鑿時代是戰國時期秦國秦獻公十一年(公元前374年)。五代戰亂之時,石鼓流散在民間,宋朝終於再度收齊。宋徽宗尤喜石鼓,於1108年將其遷至汴京國學。後來由於宋金發生戰爭,又遷石鼓於汴京,金兵入汴京後見到石鼓,認為是「奇物」,便將其運至金中都(今北京)。抗日戰爭爆發後,在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的主持下,將石鼓遷至江南,抗日戰爭勝利後運回北平(今北京),1956年起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展出。清朝乾隆五十五年,清高宗為保護原鼓,命人仿刻了十鼓兩套,仿鼓現藏北京國子監和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其形狀及刻字的部位與原鼓有許多差別[15][16][17]。
2004年,故宮博物院重開石鼓館。此前十餘年前,故宮博物院曾開設過石鼓館,後來關閉。在這十餘年中,故宮博物院不斷收到各界呼籲,要求重開石鼓館。此次重開的石鼓館位於皇極殿東廡,館中收藏着石鼓十尊(乍原、而師、馬薦、吾水、吳人、吾車、千翳、田車、鑾車、蘦雨)以及元代石鼓文音訓碑一座[15][16][17]。
這次故宮博物院石鼓館重開,經過了一年多時間籌備,以全新的內容及體例佈展。原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在《石鼓文秦刻石考》一文中論證石鼓文是東周秦國之刻石,此觀點在學術界獲得共識,新石鼓館的陳列據此定為「秦國石鼓專題陳列」。十尊石鼓在館內依照順序排列,還有介紹石鼓發現過程的文字及圖片展板。陳列中對石鼓的具體年代及石鼓文的釋排文主要依據唐蘭的意見,並且匯合了學術界其他研究成果[15][16][17]。
2015年,位於皇極殿東廡的石鼓館關閉。2017年4月,石鼓館在寧壽宮重新開放[18][19][20],新館採用低反射玻璃,降低反光,大幅提升觀感。[21]
故宮博物院珍寶館於1958年開館,是故宮博物院的常規陳列館之一。開館以來,歷經四次大規模整體改陳。其中2004年改陳後,珍寶館仍設在寧壽宮區,但從皇極殿與寧壽宮改設到皇極殿東西廡、養性殿、樂壽堂、頤和軒等建築內,展覽面積2200多平方米[15][16][17]。
2004年改陳後,展覽分為賞玩珍品、帝后飾品、日用器具、禮制文物、陳設器物、佛教文物6個單元。展覽文物440多件,其中包括新增文物200多件,新增的有定陵出土的明萬曆孝端皇后鳳冠、金天球儀、翠白菜式花插等。展覽內容沿襲此前以展示清朝宮廷製作及收藏的珍貴文物為主的做法。該展覽對文物進行揀選的標準為:金、銀等等貴重金屬,玉石、瑪瑙、翡翠、水晶、松石、青金石等等珍貴礦物,珊瑚等珍貴天然有機材質,選擇標準還包括工藝精湛、裝飾效果突出[15][16][17]。
2015年,故宮博物院珍寶館繼2004年之後進行了一次較大的改陳,此後定期改陳[22]。
從1949年直到2011年齋宮盜竊案發生前,故宮博物院全院發生過的五起盜竊案,均發生在珍寶館。1958年7月1日,故宮博物院珍寶館正式開館。當時珍寶館共有三個展室:養性殿、樂壽堂、頤和軒。開館次年便發生了第一起盜竊案。五起盜竊案(後四起未遂)的情況為[2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