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31°22′34″N 119°49′05″E

快速預覽 宜興市, 國家 ...
宜興市
縣級市
宜興東氿
宜興東氿
坐標:31°22′11″N 119°49′26″E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無錫市
語源避宋太宗趙光義之名諱,由義興改為宜興
政府駐地宜城街道
下級行政區
18
政府
 • 市委書記封曉春
 • 市長胡小堅
面積
 • 總計1,996.61 平方公里(770.90 平方哩)
 • 水域280.7 平方公里(108.4 平方哩)
人口2020年[1]
 • 常住1,285,785人
 • 密度644人/平方公里(1,668人/平方哩)
 • 城鎮889,871人
語言
 • 母語方言吳語太湖片宜興話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214200
電話區號0510
車輛號牌蘇B
行政區劃代碼320282
舊稱陽羨、荊溪、義興
本地生產總值(2022年)¥2236.72億
網站宜興市政府網
市象徵
杜鵑花
關閉

宜興市,古稱陽羨荊溪荊邑,為中國江蘇省下轄縣級市,現由無錫市代管。地處太湖西岸,三省交界處,地理中心;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宜興因盛產紫砂陶土,有中國「陶都」之稱,其紫砂陶土製成的紫砂壺享譽中外(宜興紫陶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全市總面積1996.6平方公里(含太湖面積242.29平方公里)。宜興市人民政府駐宜城鎮宜城街道陶都路8號。

歷史沿革

宜興古稱荊邑,因境內有荊溪而得邑名。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陽羨縣,屬會稽郡(治今蘇州)。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陽羨縣令尹靈常從征,歷時七年,建立功勳。十二年(前195年),被封為陽羨侯,改稱陽羨侯國。漢文帝十二年(前168年)仍改為陽羨縣。屬於會稽郡

東漢永建四年(129年)屬吳郡(治今蘇州)。

三國孫吳寶鼎元年(266年),改屬吳興郡(治今湖州)。

西晉太安二年(303年)至永嘉四年(310年),陽羨周處長子周玘三興義兵,晉朝為表彰其功,置義興郡,屬揚州(治今南京),下轄陽羨、國山臨津永世平陵義鄉六縣,後增加綏安,合七縣。

南北朝泰始四年(468年),義興郡屬南徐州(治今鎮江)。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廢義興郡,國山、臨津併入陽羨縣,改稱義興縣,屬毗陵郡

武德二年(619年),改義興縣為鵝州,下轄陽羨、臨津二縣。武德七年(624年),改鵝州名南興州,次年復為義興縣。唐乾元二年(759年),義興縣一度改屬潤州(治今鎮江),次年復屬常州

北宋太平興國元年(976年),因避宋太宗趙光義諱,改名為宜興縣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改為南興軍。

至元十四年(1277年),仍改為宜興縣。

次年(1278年)升為宜興府,屬常州路。至元二十年(1283年)復為宜興縣,二十一年(1284年)又升為宜興府。元元貞元年(1295年)降宜興府為宜興州,屬常州路。元至正十八年十月戊寅(1358年11月13日)朱元璋更名建寧州,尋復名宜興州。

洪武二年(1369年)復為宜興縣,屬常州府

初因襲明制。清雍正四年(1726年),析宜興為宜興、荊溪二縣,同屬常州。

宣統三年(1911年)宜興、荊溪二縣改屬鎮常通海道。

民國元年(1912年),撤銷荊溪縣,併入宜興縣。

1914年屬於蘇常道。

1948年屬江蘇省第一行政署察區。

1949年4月,宜興屬蘇南行政公署。

1949年6月屬常州專區。

1953年屬蘇州專區。

1956年屬鎮江專區。

1983年3月,江蘇省實行市管縣新體制,宜興縣屬無錫市。

1988年1月,國務院批准成立縣級宜興市

Remove ads

地理

Thumb
善卷洞

宜興市位於江蘇省南部,太湖西岸,江、浙、皖交界區,是滬寧杭地區三角中心。宜興北緯31°07'~31°37',東經119°31'~120°03'。東為太湖,隔太湖與蘇州相望,西北隔太湖與無錫相近,在陸地上卻並沒有與無錫市其他行政區相連,是無錫市行政區劃中的一塊飛地(目前伴隨宜馬隧道,蘇錫常南部通道的建成通車以及即將建設的錫宜S2號線,無錫與宜興之間不連接即將成為歷史),南鄰浙江長興,西南界安徽廣德,西接溧陽,西北毗連金壇,北與常州相傍。北面滆湖鑲嵌,荊溪、西氿、團氿、東氿似珍珠項鍊貫穿市域東西。2010年底全市總面積1996.6平方公里[2](其中太湖水面242.29平方公里),有三山、二水、五分田之說;宜興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低山丘陵,最高峰黃塔頂611.5米,為蘇南第一峰;東部為太湖瀆區,適宜種植各種蔬菜;北部和西部分別為平原區和低洼圩區,是宜興糧油主要產地。宜興年平均氣溫16.3℃,氣候宜人,年降水量1391.3毫米。

宜興市的面積在江蘇省占第15位,總面積1996.6平方公里(含太湖面積242.29平方公里)[2],城市建成區面積66.3平方公里(至2012年4月,已除山體、氿河水體等)。

Remove ads

山峰

宜興有大小山峰1000多座,其中21座海拔高於500米:黃塔頂(又名:葡萄嶺)611.5米、大毛山596米、小嶺584米、茗嶺(又名:長崗嶺)562米、中嶺561.5米、大塔山(又名:箬嶺、月嶺)555.2米、月嶺東北峰542米、太華山(又名:方岩山)541.5米、黃龍頭536米、白石嶺530米、老虎洞524米、西山頭522.4米、三洲山(此山為江蘇、浙江、安徽三省的分界山)522米、銅官山(又名:君山)521米、震乾山518.8米、東山頭518米、冒龍池517.8米、大尖峰517.7米、茅山嶺515.3米、石塘里508米及毛頂頭502米。此外有400—500米山峰39座,300—400米山峰66座。

水文

宜興擁有大小河流3,699條,河流總長3,242公里,全市每平方公里河流密度為2.77公里。主要河流有荊溪蓮溪章溪厔溪白雲涇畫溪南溪

天然湖泊有太湖滆湖東氿團氿西氿馬公蕩都山蕩陽山蕩蓮花蕩徐家大蕩擺佈潭;人工湖泊有雲湖陽羨湖東亭水庫七里亭水庫響山紅水庫鏡湖鼎湖明珠水庫

行政區劃

宜興市轄5個街道辦事處,13個鎮,3個國家級園區、1個省級園區,有213個行政村、97個社區居委[3][4]

宜城街道、​屺亭街道、​新莊街道、​新街街道、​芳橋街道、​張渚鎮、​西渚鎮、​太華鎮、​徐舍鎮、​官林鎮、​楊巷鎮、​新建鎮、​和橋鎮、​高塍鎮、​萬石鎮、​周鐵鎮、​丁蜀鎮、​湖㳇鎮、​環科園和宜興經濟開發區。

人口

宜興人口在江蘇省戶籍第11位,常住人口第20位。

  • 戶籍人口:108.33萬人(2018年底)
  • 常住人口:125.47萬(2018年底)
  • 城鎮常住人口:62.13萬人(至2018年底)
  • 城市化率:65.21%(至2018年末)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宜興市常住人口為128.57萬人。

城市名片

十六字概括宜興:陶都、洞天、竹海、茶洲、水城、佛地、書鄉、文邦。

陶都

宜興產陶瓷歷史悠久,已有7000多年的製陶歷史,紫砂陶更是名揚天下,宜興是公認的中國陶都,宜興紫砂、青瓷、均陶、精陶、彩陶,被譽為陶都的「五朵金花」。

洞天

宜興山地佔宜興總面積的百分之三十,擁有大小山丘1000多座,其中很多山丘蘊藏着天然溶洞,已發現的溶洞有80多個,這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罕見。如:善卷洞、靈谷洞、張公洞、范蠡洞(慕尼洞)、西施洞、清風洞、海會洞、落戶洞、朝天洞、仙人洞、老虎洞、鳳凰洞、陳公洞、野貓洞、大老虎洞、小老虎洞、制水洞、風洞、蛇洞、克漏洞、唐家山洞、對門山上洞、對門山下洞、銅山洞、新發洞、耗豬洞、無底洞、螺絲洞、野豬洞、老鷹洞、桃花洞、響水洞、和尚洞、木犀洞、棋盤洞、白馬洞、天窟洞、佛窟洞、老人洞、石來洞、烏泥洞、青龍洞、螞蟻洞、長龍洞、金泉洞、飛雲洞、甘泉洞、金牛洞、泉水洞、白鶴洞、三珠洞、天狗洞、君陽洞、三郎洞、天井洞、覺悟洞、金雞洞、上昂洞、川埠洞等。

竹海

宜興擁有十八萬畝毛竹,占江蘇省毛竹面積的百分之九十,也是華東地區最大竹海,分湖滏、茗嶺、太華三大竹海。

茶洲

宜興陽羨茶自唐朝實行貢茶制度起就被定為貢茶,是中國最早的貢茶,被喻為中國第一貢茶。宜興至今有數萬畝茶園,是江蘇產茶第一大市。是國家14個中國名茶之鄉之一,也是江蘇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

水城

宜興擁有太湖、滆湖、三氿、五蕩等30多個天然湖泊,同時擁有20個大小不等的人工水庫,湖泊面積占宜興總面積的百分之二十。宜興河流分4大水系,擁有大小河流3699條,河流總長3242公里,全市每平方公里河流密度為2.77公里。湖泊、水庫以及河流總面積為575平方公里。宜興是個典型的江南水鄉,整個宜興城就在湖泊擁抱之中,是著名的東方水城。

佛地

宜興自南北朝起就是中國佛教聖地,是著名的江南佛地,至今仍然保存大量寺廟(約50座),這在全國少見。宜興現存寺廟有佛光祖庭大覺寺、圓通寺、澄光寺、九峰寺、從善寺、雪蓑寺、福源寺(煙山)、司徒寺、臨津寺、永安寺、荊溪寺、承福寺、化城寺、萬福寺、東城寺、保安寺、黃土寺、福勝寺、慧林寺、武烈寺、福善寺、顯聖寺、靜雲寺、福源寺(大潮山)、崇恩寺、洞靈觀、潮音寺(芳橋)、靈山殿、南嶽寺、金沙寺、芙蓉寺、善卷寺、海會寺、寂照寺、澄光寺、潮音寺(大浦)、洞靈觀、靜樂寺、顯聖寺、朝陽寺、大蘆寺、國治庵、城隍廟(張渚)、城隍廟(周鐵)及周王廟等。

書鄉

宜興與江西省臨川、湖北的蘄春並稱為中國三大才子之鄉。宜興讀書風氣盛行,宜興出了大量院士、教授、專家、學者、大學校長。

文邦

宜興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國書畫之鄉,文化底蘊深厚、文物數量巨大、遺址總多、遺存豐富、並擁有梁祝等多種非物質遺產。宜興每年舉辦大大小小數百場書畫展覽。有墨不過宜興不香之說!全國很多畫家以能到宜興舉辦畫展為榮。此外宜興擁有華東地區古文物鑑定中心。

經濟

宜興經濟較為發達,其綜合實力與競爭力歷年都位列中國百強縣#縣域經濟論壇評價前十。宜興盛產紫砂陶,以丁蜀鎮為中心的製陶工業,歷史悠久,有「陶都」的美譽。目前除了陶瓷業,電纜產業,環保產業等在國內佔有重要地位。宜興的土壤肥沃,利於植物生長,農作物一年內可以二熟或者三熟,主產水稻小麥蠶繭,宜興盛產茶葉,是農業部命名的十四個中國名茶之鄉之一,所產陽羨茶自西晉起就是中國名茶,被茶聖陸羽「芬芳冠世產」,列為貢茶,被喻為中國第一貢茶;此外盛產毛竹宜興大竹海是華東最大的竹海。宜興零售業發達,每年的銷售總額在江蘇縣市前三名,大型現代化商業圈覆蓋全市,諸如:新天地購物區蛟橋河步行街氿濱國際中心購物區現代生活廣場第六代大型購物中心;萬達廣場;宜興八佰伴購物中心;大潤發金三角金屬城中國陶瓷城;宜興擁有華東最大的石材市場——華東石材市場;投資15億,佔地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45萬平方米宜興紅星美凱龍國際家居生活廣場已經開張迎客;投資35億佔地200畝的宜興萬達廣場2013年5月1日開張。投資10個億的五洲國際也正在建設之中。

2022年,宜興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36.7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21年增長3.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6.1億元,增長1.8%;第二產業增加值1176.9億元,增長4%;第三產業增加值1003.72億元,增長2.3%。

2022年,宜興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1.72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比2021年增長0.5%。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88.88億元,比2021年增長0.3%。

2022年,宜興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04.69億元,比2021年增長10.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0.2億元,比2021年下降72.1%;第二產業投資296.42億元,比2021年增長9.5%;第三產業投資308.07億元,比2021年增長12.4%。

2022年,宜興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4萬元,比2021年增長4.6%。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2萬元,比2021年增長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萬元,比2021年增長5.9%。全體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62萬元,比2021年增長4%。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15萬元,增長3%;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62萬元,增長6.6%。

交通

公路

  • G25 長深(寧杭)高速公路(長春——深圳):2001年6月開工,2004年8月建成,9月通車,宜興段長48.16公里,雙向6車道;
  • S48 滬宜高速公路,(上海——宜興),2000年開工,2003年8月通車,宜興段長30.7公里,雙向4車道。
  • S45 宜杭高速公路,(宜興——杭州),2017年9月28日開工,2021年1月20日通車,宜興段長18.25公里,雙向6車道。
  • S39 江宜高速公路,(江都——宜興),2017年12月30日開工,2020年12月28日通車,宜興段長3.938公里,雙向6車道。
  • 104國道:舊稱京杭國道,解放後稱寧杭公路,宜興段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4月開建,10月完成路基建設,為宜興的第一條公路。
  •  342省道:舊時稱為滬宜公路,由上海經嘉定、太倉、常熟、無錫至宜興城,宜興段於民國十九年(1930年)12月開建,二十三年(1934年)3月10日舉行通車典禮。
  •  262省道:宜興段有滆湖東路、環保大道等組成
  •  263省道:即常州厚橋至宜興張渚公路
  •  230省道:即瀆邊公路
  •  240省道:即宜金公路
  •  360省道:即丁山——張渚——戴埠——高淳公路
  •  341省道:即周揚公路
  •  342省道(宜徽公路):宜興至安徽徽州的公路。宜興段又稱宜廣公路,現是江蘇省道S342的一部分。安徽段即安徽省道 215省道

鐵路

  •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新長鐵路(貨運線路):宜興境內長54公里,1998年11月開工,2003年9月正式投運;
  • 中國高速鐵路寧杭高鐵(客運專線):2008年12月28日鐵道部、江蘇省、浙江省、上海鐵路局聯合在宜興站工地舉行開工典禮,於2013年7月1日建成通車,最高時速350公里,寧杭高鐵的開通改變了宜興無客運列車的歷史,從宜興高鐵站乘車可以直達:上海、南京、杭州、北京、天津、瀋陽、濟南、青島、徐州、武漢、宜昌、重慶、成都、合肥、鄭州、寧波、溫州、廈門、福州、深圳、南寧、長沙、南昌等數十個城市;
  • 中國高速鐵路鹽泰錫常宜城際鐵路(鹽城—泰州—無錫—宜興城際,時速250公里,規劃線路);
  • 中國高速鐵路錫宜城際軌道交通(時速160公里,規劃鐵路,十三五規劃)
  • 中國高速鐵路寧杭客運專線鹽泰錫常宜城際鐵路宜興站

水運

境內共有航道76條,總里程576.76公里,錫溧漕河蕪申運河錫滏線錫宜線橫塘河殷村港漕橋河社瀆河官瀆港洑溪河東氿西氿團氿荊溪大浦港是境內主要航道。

宜興港多用途碼頭,年設計吞吐能力為2.9萬標箱、23萬噸件雜貨,是江蘇省第一個水陸同一點的二類口岸。

航空

市中心距離:蘇南碩放國際機場95公里,南京祿口國際機場108公里,杭州蕭山國際機場180公里,上海虹橋國際機場190公里(全高速),上海浦東機場242公里(全高速)。

宜興市建設宜興通用機場,該機場將成為宜興市第一座商務客機專用機場。

文化

宜興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書畫之鄉。2011年1月24日國務院批准宜興市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旅遊

宜興南部是丘陵地區,多有溶洞,如善卷洞靈谷洞張公洞慕蠡洞(牟尼洞)、西施洞清風洞等,山上盛產毛竹、茶葉,更有大量古樹名木。宜興其它部分是水鄉,擁有太湖滆湖雲湖(雲夢湖)、陽羨湖團氿西氿東氿錢墅蕩陽山蕩蓮花蕩馬公蕩等總多湖泊。名勝古蹟有周王(周處)廟、太平天國王府、東坡書院等。西南部國山上的國山碑三國時遺物,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宜興縣誌記載,梁祝傳說發源於宜興,至今古蹟,舊址和史料都很完備。直至目前,宜興共有國家AAAA旅遊風景區八個[5]:善卷洞風景區、竹海風景區、龍背山森林公園、團氿風景區、陶祖聖境風景區、張公洞風景區、雲湖風景區和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中國紫砂博物館)。此外宜興至今保存有大量寺廟(50處左右),為國內罕見,也是旅遊好去處。

飲食與物產

飲食

宜興菜系屬於蘇菜,味道清淡鮮美,與蘇錫菜偏甜不同,獨具風味。此外宜興地方節日有:農曆四月初八烏飯節,夏至餛飩節、農曆六月十九饅頭節,農曆十二月二十八糰子節。

土特產品有宜興陶瓷陽羨茶荊溪雪芹宜興百合洋溪蘿蔔徐舍小酥糖板栗楊梅桔子桃子棗子和橋豆腐乾高塍豬婆肉太湖三鮮南山野豬滆湖野鴨、芳莊羊肉。

荊溪雪芹又稱荊溪白芹,產於太湖荊溪流域的江蘇宜興、溧陽地區,其莖晶瑩光亮、潔白如雪,因而得名雪芹。它與水芹、藥芹、旱芹都不同,為芹中上品。荊溪雪芹葉清、其莖雪白如玉、富含水分,口感甘脆、清香。其莖、葉中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荊溪雪芹可以葷炒、素炒和涼拌食用。具有清熱、解毒、降血壓、降血脂等藥用功效。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包括:陶土預測總量10億噸,分佈於丁蜀、太華、茗嶺、湖滏等地;煤分佈於洑東、太華、紅塔;石灰岩預測總量為15億噸;大理石儲量5000萬立方米;石英砂岩儲量18億噸;砂岩儲量18億噸;白雲石;粉砂頁岩;煤矸石儲量1000萬噸;太湖石;泥炭;瓷土儲量400萬噸;花崗岩儲量21.87立方米;陽羨玉等。

動植物

野生動物有野生動物200餘種,比如鹿、豹、穿山甲、野豬、揚子鱷等。宜興有植物175科、559屬、1230種。珍稀植物有金錢松(國家二級珍稀植物)、銀縷梅(國家一級珍稀植物)、楠、天目玉蘭、青岡、土葉樹及茶、竹等。中藥材有杜仲、太子參、明黨參、黃精、半邊蓮、車前草、馬齒筧等。

教育

大學

江南大學東氿校區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前身宜興陶都工業大學)、宜興徐悲鴻藝術學院宜興技師學院宜興開放大學(前身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宜興學院)、江蘇教育學院宜興學院宜興工程學院(與湖北理工學院合辦),五、六十年曾有宜興農林學院(本科,今句容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前身)、陶都工業大學(1958年創辦,即今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前身),七十年代曾有江蘇旅遊專科學校(是我國第一所旅遊高等學校,後遷南京,即今南京旅遊職業學院前身)

中學

完全中學和高級中學有江蘇省宜興中學江蘇省宜興市第一中學徐舍中學江蘇省丁蜀高級中學江蘇省和橋高級中學江蘇省張渚高級中學官林高級中學陽羨高級中學銅峰高級中學東山高級中學(現改為二中)周鐵中學

中級職業學校、技校有宜興教師進修學校丁蜀職業高級中學和橋職業高級中學宜興職業教育中心校宜興衛校無錫江南聚源職業技術學校及張渚職業高級中學。初級中學有宜興市實驗中學宜城中學培源中學洋溪中學新芳中學官林二中宜興外國語學校

宜興歷代書院

  • 東坡書院 位於丁蜀鎮,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南京工部侍郎沈暉重建蘇軾祠,並題寫「東坡書院」匾額。書院一直延續至清代。民國時改為「東坡小學」,至後小學遷出,原址「東坡書院」現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會計之父、今上海立信會計學院的創始人潘序倫,曾就讀於該書院。
  • 崇儒書院 位於宜城,原為「三賢祠」,明萬曆二十七至三十二年(1599-1604年)建。因興建該祠為了「景賢崇儒」,所以改名「崇儒書院」。明末改辦義塾。清代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改為南二社初等小學堂。民國元年(1912年)又改為城廂市第二初等小學校。民國十四年(1925年)停辦。
  • 明道書院 位於宜城,明萬曆三十二年至三十六年(1604-1608年)間創辦。天啟五年(1625年)該院因與東林黨有關被廢。
  • 陽羨書院 清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建,初名為「蜀山書院」,乾隆六十年(1795年)改名為「陽羨書院」。嘉慶七年(1802年)復稱蜀山書院。道光二十年(1840年)復名陽羨書院,咸豐年間被毀。光緒六年(1880年)重建陽羨書院。至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改辦為「經正學堂」。
  • 臨津書院 位於徐舍鎮,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建,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改辦為臨津高等小學堂(即今徐舍小學址)。
  • 鵝西書院 位於楊巷鎮,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建,民國二年(1913年),書院改為楊巷市立第一初等小學校(今楊巷小學)。
  • 國山書院 位於張渚鎮,清光緒五年(1879年)建,光緒七年(1881年)在書院中建桃溪三賢祠。民國元年(1912年),書院改為國山高等小學堂(今張渚小學前身)。
  • 鵝山書院 位於和橋鎮,清光緒六年(1880年)建,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書院改為鵝山高等小學堂。
  • 竺西書院 位於周鐵鎮,清光緒六年(1880年)建,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書院改為竺西高等小學堂(即今周鐵小學前身)。
  • 滆南書院 位於高塍鎮,清代光緒元年(1875年)在滆南書社基礎上興建,光緒十年(1884年)落成。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改為滆南高等小學堂(即今高塍小學前身)。
  • 凌霞書院 位於官林鎮,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以沖寂觀為基礎創建書院。宣統元年(1909年)官林初、高兩等小學堂從宗家祠遷到這裏。民國二年(1913年),改為縣立第三高等小學校(即今官林小學前身)。
  • 宜荊試院 位於宜城,清代光緒十八年(1892年),以原通真觀巷的陽羨書院舊址興建「宜荊試院」。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改為宜荊經史學堂。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又改為知新學堂,開辦宜荊師範傳習所。民國成立後,該院先後成為公立敦本小學、公立宜興中學、私立精一初級中學的校舍。民國二十八(1939年),在此開辦縣立模範小學。翌年改為實驗小學(後併入文廟小學)。

地方人物

宜興自古人才輩出,與湖北蘄春江西臨川一起被公認為「中國三大才子之鄉」。從古到今,宜興走出了4位狀元,10位宰相,385位進士,32位兩院院士,60多位大學校長,8000多位教授、副教授,又被稱作「中國院士第一縣」[6]、「教授之鄉」。徐悲鴻虞兆中潘漢年潘梓年史紹熙蔣南翔儲安平路見可徐鑄成周培源胡煥庸吳冠中等等知名人士都是在此地出生和成長。

宜興狀元

  • 佘中:宋代人,宜興歷史上第一個狀元。
  • 蔣重珍:生於1183年,祖籍宜興。
  • 周延儒:明代人,崇禎帝時期曾任內閣首輔。
  • 陳於泰:明代人,今高塍鎮亳村人。

宜興籍院士

  • 潘菽(1897—1988):宜興歸徑人,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 周培源(1902—1993):宜興芳橋人,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 唐敖慶(1915—2008):和橋人,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 潘梓年(1893—1972):宜興歸徑人,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
  • 吳浩青(1914—2010):宜興周墅人,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 史紹熙(1916—2000):宜興官林人,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 朱洪元(1917—1992):宜興宜城人,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 朱既明(1917—1998):宜興宜城人,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 章綜(1929年生):宜興宜城人,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 程鎔時(1927年生):宜興和橋人,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 周鏡(1925年生):宜興宜城人,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高鼎三(1914—2002):宜興丁蜀人,1995年當選為工程院院士。
  • 沙慶林(1930年生):宜興周鐵人,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薛鳴球(1930—2013):宜興豐義人,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程天民(1927年生):宜興周鐵人,1996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 陳太一(1921—2004):宜興宜城人,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唐西生(1938年生):宜興和橋人,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吳中如(1939年生):宜興大塍人,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陳國良(1934—2011):宜興宜城人,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朱邦芬(1948年生):宜興宜城人,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黃瑞松(1938年生):宜興南新人,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褚君浩(1945年生):宜興屺亭人,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吳岳良(1962年生):宜興太華人,200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陳志南(1952年生):宜興南漕人,200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任南琪(1959年生):宜興丁蜀人,200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丁榮軍(1961年生):宜興郵堂人,201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朱蓓薇(1957年生):宜興紅塔人,201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張旭(1961年生):宜興高塍人,201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蔣華良(1965年生):宜興楊巷人,201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唐立(1965年生):宜興和橋人,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 談哲敏(1965年生):宜興宜城人,202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 朱彤(1962年生):宜興宜城人。202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友好城市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