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德語(德語:Österreichisches Deutsch),也叫奧地利標準德語(德語:Österreichisches Standarddeutsch),或奧地利高地德語(德語:Österreichisches Hochdeutsch),是標準德語的變種之一,使用於奧地利和意大利的波爾扎諾自治省。基於阿勒曼尼語和奧地利-巴伐利亞語方言發展而來的。
奧地利德語的標準形式被使用於官方文本以及學校中,這些標準是由奧地利教育藝術文化部管理並發行的《奧地利詞典》(Österreichisches Wörterbuch)所規定的。
由於存在相同的方言基礎,奧地利德語中的一部分詞語也在德國巴伐利亞州使用。
概述
由於德語是一種多中心的語言,奧地利德語只能算作是德語眾多分支中的一種。[1]類似於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奧地利德語和德國德語的區別主要存在於一些小的方面,例如拼寫、單詞的使用以及語法上,他們之間可以進行幾乎無障礙的交流。奧地利官方的德語詞典《奧地利德語詞典》為奧地利德語制定了一套官方的語法和拼寫規則。由於語言標準的多樣性,時至今天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奧地利人依然會使用上德語的方言,而不是僅僅局限於同一種標準口音。
奧地利標準德語
德語是一種多中心的語言,奧地利口音不應與其他標準德語的分支混淆,其與德國口音和瑞士口音存在着一些差異。例如詞彙上,奧地利德語的烹飪詞彙與德國德語中的存在區別,經常會造成交流障礙。同時,由於19世紀後期時奧地利沒有參與德國民族國家的發展,其官方用語以及法律用語仍然保留了很多特殊的用法。一本名為《Markhardt, Heidemarie: Wörterbuch der österreichischen Rechts-, Wirtschafts- und Verwaltungsterminologie》的詞典為奧地利德語與德國德語在這幾個領域的詞彙提供了對照。
正統標準
所謂的「正統標準」,是曾經被哈布斯堡王朝和奧匈帝國的貴族們所使用長達300多年的一種德語語言形式,這種形式的德語被用作區別於平民的高貴身份,被稱作「Schönbrunner Deutsch」。它在發音和詞彙上與其它方言有所不同,包括發音時有一些輕微的鼻音,可以與英國英語的公認發音進行對比。
在現代觀念中,這種正統標準已經不再是真正的語言標準。有關於正統標準德語,參見以下的影片:
- "Crown Prince" Otto von Habsburg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lb7VvGx1I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英語)
- Emperor Charles I. of Austria (1916–1918)http://www.youtube.com/watch?v=jMU9FFzez1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Emperor Franz Joseph (1848–191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ecUwMPk8pE&feature=relate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書面語的特殊形式
曾經有許多年的時間,奧地利的政府文件採用了一種特殊形式的書面語,被稱作「奧地利官話」(德語:Österreichische Kanzleisprache)。這種形式的書面語可能來自於中世紀時期的文檔,具有非常複雜的結構以及詞彙,通常只用於此類文件中。對於大多數德語使用者(甚至包括母語使用者),這種書面語也是難以被理解的,因為其包含了大量的外交、政治和軍事等術語。由於這種書面語由政府官方所統一使用,因此沒有地區之間的區別。[2]
通過政府改革,現在這種官話形式的書面語已經越來越少地被使用,取而代之的是逐漸被廣泛使用的標準德語。
當奧地利成為歐盟的成員後,有23個奧地利德語中的農業術語在第10號協議中被提及,並規定這些奧地利德語中特有的名詞與其在標準德語中所對應的詞具有同樣的法律效力。奧地利德語也是眾多多中心語言的變種中唯一一個獲得了國際法和歐盟法認可的語言變種。[3]
語法
與德國標準德語不同,奧地利德語在構詞時通常會在兩個詞之間添加間綴,例如「Zugsverspätung」和「Schweinsbraten」(在標準德語中寫作「Zugverspätung」和「Schweinbraten」)。在構成分詞的時候通常也會加上間綴「-s-」,例如「verfassungsgebend」。這些間綴有的時候會被錯誤地認成德語的第二格。
此外,有的時候在標準德語中出現的間綴在奧地利德語中卻沒有出現,例如在奧地利德語中寫作「Adventkalender」而不是「 Adventskalender」,「Schadenersatz」而不是「Schadensersatz」等。
在奧地利德語中,動詞的第二人稱複數的現在時和完成時的變位通常會以「-ts」為詞尾,主要是為了與第三人稱單數區分,這種情況在主語丟失的情況下比較突出,例如「Habts (ihr) das gesehen?」。這個現象是一個表示雙數的人稱代詞 és [eˑs] 帶來的,但在現代奧地利德語中這個人稱代詞已經消失。在一些奧地利-巴伐利亞語方言區中,這個人稱代詞依舊獨立存在。
在奧地利德語中,一些表達身體狀態的動詞的完成式也像表達運動的動詞的完成式一樣採用助動詞「sein」構建,這些詞在標準德語中應該採用「haben」進行完成式的構建,例如「sitzen」(sitzen – bin gesessen)、「stehen」(stehen – bin gestanden)、「liegen」(liegen – bin gelegen)等。
「過去式」在奧地利德語中被稱為「Mitvergangenheit」,與許多其他語言相反,它在口語中較少被使用。採用過去式的表達例如「Ich ging」或者「Ich sah」會讓人聽起來比較奇怪,一般只有動詞sein和wollen才會直接採用過去式的形式。對於前面所提到的兩個例子,較為正常的說法是「Ich bin gegangen」和「Ich habe gesehen」。然而在書面語中,過去式的使用則較為頻繁。
上德語中的過去式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消失了。對於這一現象有一種解釋說,這是由於德語過去式的詞尾「-e」以及「-te」在使用的過程中通常會丟掉,例如「sagte」變為「sagt」、「kaufte」變為「kauft」,而這種變化會導致過去式與第三人稱單數的動詞變位無法區分,後來過去式就漸漸地不再被使用了。另一種解釋則稱,人們逐漸習慣使用虛擬式,因此過去式逐漸就不再被使用或者被虛擬式所替代了。
不僅僅奧地利德語具有這種口語中不經常使用過去式的現象,在捷克語、斯洛文尼亞語、法語等語言區中都存在這種現象。[4]
和標準德語一樣,奧地利德語在口語中經常直接採用直陳式來轉述他人的話。在奧地利德語中,如果當一個句子使用了虛擬式來表達,通常表達出一種不相信、不信任的情感。例如:
- (採用直陳式)Er hat gesagt, dass er in der Stadt gewesen ist.
- (採用虛擬式)Er sagte, dass er in der Stadt gewesen sei.
- 採用虛擬式實際上表達了說話者對所引述的話的不相信。
在奧地利德語中,有一些單詞的詞性發生了變化,現列出一些單詞作為示例:
以下四組單詞,每一組的第一個為奧地利德語用法:
- die Ausschank – der Ausschank(瑞士與德國使用)
- das Brösel – der Brösel(德國除東南部以外使用)
- das Puff – der Puff(德國除東南部以外使用)
- die Schneid – der Schneid(瑞士與德國除東南部以外使用)
一些外來詞的詞性也發生了變化,例如:
- das Cola – die Cola(瑞士和德國東南部也使用中性)[5]
- das E-Mail – die E-Mail(奧地利和瑞士兩性都在使用)[6]
- das Service – der Service(奧地利兩性都在使用)[7]
- das Keks – der Keks(奧地利兩性都在使用)[8]
由於存在着不同的地區性標準,在奧地利內一些單詞的詞性也有不同,例如:
- der Butter – die Butter
- der Zwiebel – die Zwiebel(甚至在超市的標籤牌上也這樣寫)
- das Teller – der Teller
- der Radio – das Radio(用於指示接收廣播的設備)
奧地利 | 德國 |
---|---|
etwas um 5 Euro kaufen (也在巴伐利亞地區使用) |
etwas für 5 Euro kaufen |
„am“ als Kurzform für auf dem; am Berg, am Opernball, am Tisch (z. B. in „das Essen steht am Tisch“)(口語中使用); | auf dem (ugs. auf’m) Berg, auf dem Tisch |
auf Urlaub fahren | in den Urlaub fahren |
in die Schule gehen | zur Schule gehen |
„sich ausgehen“(在巴伐利亞地區口語中也被使用)(z. B. diese Sache geht sich nicht aus) | etwas schaffen(與時間有關), etwas gerade noch erreichen(與時間有關), gehen/passen (z. B. diese Sache geht/passt schon), aufgehen (z. B. das geht nicht auf) |
zu Weihnachten/Ostern |
an(多见于南部) / zu (多見於北部)Weihnachten, Ostern etc. |
hinauf/rauf gehen(也在南德地區使用) |
hoch gehen |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