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華文獨立中學簡稱獨立中學或獨中,是由馬來西亞華人民辦私立中學總稱,區別於國民型華文中學。[1]目前共有63座[a]分佈在各個州屬。其運作是由華校董事聯合總會和華校教師公會(合稱董教總)負責,也就是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董總,Persekutuan Persatuan - Persatuan Lembaga Pengurus Sekolah China Malaysia / United Chinese School Committees Association of Malaysia,UCSCAM)。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的政策就是要肩負着發展中華民族母語教育,為國儲才的教育任務[2]。
由於華文不是馬來西亞官方語言,華文中學在馬來西亞獨立後全被改制為國民型華文中學,而不接受改制的就稱作獨立中學,獨中方面須在經濟上自力更生,因此獨中成了民辦的教育體制,學生除了要自行繳付學費,全校上下也需時常對外募捐籌款,以維持學校的日常開銷。此外,一些獨中也採取新穎的集資措施,如與銀行、商業機構合作,通過互惠互利的方式籌取持續性的發展基金。
早期,1818年就有英華書院(英語:Ying Wa College,舊稱Anglo-Chinese College),來自香港的教會男子學校,是英語學校,畢業生可以直接為英政府工作,是由英國傳教士馬禮遜於1818年創立於英國殖民地馬六甲。馬來亞第一所中文學校採用廣東話為教學語言的五福書院於1819年在檳城成立[3][4]。新式現代化華文學校的開始是來自滿清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康有為。他曾受到定居馬來亞唐人的邀請,來馬來亞居住一段時間。同時,革命領袖孫中山先生也曾前來檳城鼓吹革命與推動新式教育。在這種熱絡的情勢下,馬來亞第一所新式現代化學校中華官音學堂,在滿清駐檳城理事張弼士的大力捐助下,於1904年在檳城正式開課。滿清此時為了拉攏馬新華人,以延長國祚,因此連續數年特別派遣視察人員來馬新鼓吹辦學。尊孔學堂創辦於1906年,坤成女子中學及育才學堂分別創辦於1908年。此後,新式學堂取代了私塾,而現代化華文學堂隨着歷史的推移,形成了今天華文獨中由來的基礎。[5]
在1960年2月18日,教育部長拉曼達立宣佈成立教育政策檢討委員會,以檢討《1956年拉薩報告書》。委員會的9位成員包括了陳修信的3位親信:梁宇皋、王保尼和許金龍。8月4日,《1960年教育檢討報告書》(簡稱《拉曼達立報告書》)正式公佈,並在8月13日獲聯合邦立法議會通過[6]。
1961年起,政府不再舉辦以華文為媒介的中學公共考試(初中三年級考試、華文中學升學考試和華文中學離校文憑考試),只以官方語文——馬來文或英文作為考試媒介;在中學方面,規定只有「全津貼中學」,即國民中學(馬來文中學)與國民型華文中學(華中),和不受津貼的「獨立中學」兩種,並由1962年1月1日起,停止對不合格(不接受改制)的局部資助學校的津貼,而獨立中學可以繼續存在,但須受到政府教育條例之限制。這意味着,華文中學面對兩個選擇:接受政府的津貼和條件進行改制為國民型華文中學(華中),或是不接受政府分文津貼,成為獨立中學。
儘管官方和馬華公會會員進行各種宣傳活動,強調改制的好處,宣稱該報告書乃維護華文教育,並無消滅華文教育、華校、華人語文和文化之意圖,但在誘使華文中學接受改制方面仍然受到民間極大的反彈。以陳修信為首的馬華公會新領導層,極力支持《拉曼達立報告書》和華文中學改制,馬華公會自此與堅決持反對立場的董教總關係緊張,三大機構於是無法操作,實質上已經名存實亡。
1960年11月5日,在馬華公會拒絕召開三大機構會議後,董教總自行召開全馬華文中學董教會議,大會通過5項議決:
1961年上半年,各地華文中學都按兵不動,等待董教總的決定。3月15日,教總主席林連玉先生在檳城召開的教總15人工委會會議上,強調「津貼金可以被剝奪,獨立中學不能不辦」的堅定立場,大力呼籲全馬華文中學不可申請改制,應積極籌辦華文獨立中學。5月30日,退出馬華公會的前教育部副部長朱運興,以獨立人士身份並以反對《拉曼達立報告書》作為競選宣言,在安順國會議席補選中,以3千多數票擊敗馬華公會候選人華景裕。
然而,選民的意願並不能使聯盟政府重新檢討整個教育政策。相反的,在1961年下半年,馬華公會要員如李三春、李孝友、謝敦祿、李潤添等人與教育部部長拉曼達立相繼通過電台推銷華文中學改制的「好處」和「保證」。教育部和新聞部在當時發放大量宣傳品,梁宇皋的《事實勝過雄辯》也印成冊子到處派送。而新聞部宣傳刊物《今日之談》幾乎每期皆以改制中學為課題。
當局的宣傳重點有4項:
10月21日,在華社和反對黨激烈反對下,國會通過《1961年教育法令》,把《1960年教育檢討報告書》的建議賦予法律地位。[7]
1960年,砂拉越的18所政府資助和私立華文中學共有學生5,050名,22所政府資助和私立英文中學4,224名學生。當年,砂拉越英殖民政府發表《砂拉越中等教育報告書》(《麥里倫報告書》),主張把華文中學改制為英文中學。12月6日,英殖民政府總督在立法議會建議所有還未採用英語為教學媒介的中學,在幾年內逐步使用英語為所有科目的教學媒介,除了研究土著和中國語言及文學科維持現狀。
1961年初,英殖民政府教育部長逖遜致函各華文中學董事會,提出把華文中學改為英文中學的政策,即除了華文科外,其他各科目全部以英文作為教學媒介語,且以10年為期完成改制計劃。1961年中旬,英殖民政府發表《國家中等教育白皮書》,規定中學教育必須以英文為教學媒介,否則從1962年4月1日起撤銷津貼金。
雖然砂拉越華社強烈反對華文中學改制,但英殖民政府仍強硬推行該改制計劃。結果,有6所華文中學拒絕改制為英文中學,而成為華文獨立中學,即古晉中華第一中學、古晉中華第三中學和第四中學,詩巫光民中學、建興中學和開智中學。其他12所接受改制的華文中學則逐步變質,先改為英文中學後再改為馬來文中學。在砂拉越、沙巴和馬來亞聯合邦於1963年組成馬來西亞後,1983年砂拉越英文中學逐年改用馬來文教學,並在《1996年教育法令》下成為目前的國民中學(馬來文中學)。
砂拉越華社不只堅持經營原有6所華文獨立中學(於1945年至1960年創辦),更在1962年至1968年創辦另8所華文獨立中學,即詩巫公民中學,詩巫公教中學,美里培民中學,詩巫黃乃裳中學,石角民立中學,美里廉律中學,泗里奎民立中學,西連民眾中學。這就是目前砂拉越僅存的14所華文獨立中學,學生4,948人。
沙巴目前的9所華文獨立中學,都是在1960年代(1962-1969)創辦的。在《1961年北婆羅洲教育法令》頒佈後,英殖民政府實施統一薪津制度,接受資助的華文中學必須受政府管制。1970年,沙巴有14所華文中學,即4所政府資助華文中學和10所私立華文中學。1971年,受政府資助的華文中學逐步改為英文中學。1976年,沙巴受資助的英文中學(包括改制的前華文中學),與西馬的英文中學一起逐年改用馬來文為教學媒介,並在《1996年教育法令》下成為目前的國民中學(馬來文中學)。目前,沙巴有9所華文獨立中學,學生6,344人。
經歷這場威迫利誘和軟硬兼施的改制風暴後,華文獨中的辦學陷入低潮,其生存與發展面臨重大危機。在政府廢除小學升中學考試後,華文獨中面對嚴重的學生來源短缺問題,更被視為收留落第生和「破銅爛鐵」的補習學校,獨中整體士氣低落,慘澹經營。
面對極其惡劣的客觀環境,華人社會為了挽救民族母語教育,於1973年在霹靂州發動一場席捲全國的華文獨中復興運動,把全國僅存的60所華文獨中從滅亡邊緣救活和發展起來。董教總於當年成立董教總全國發展華文獨立中學工作委員會,並發動籌募全國獨中發展基金及提出《獨中建議書》作為獨中今後發展的方向指導。居鑾中華中學(鑾中)在陳詩聖於1980年代出任校長後,推出了贊助人計劃,鼓勵各界支持鑾中,打下鑾中經濟基礎和與華團緊密的聯繫[8]。
經過多年的奮鬥和建設,獨中工委會在推動獨中辦學的歷程中,無論在課本編纂、舉辦考試、師資培訓、技職教育、學生活動、升學輔導、出版業務、資訊收集、基金籌募、獎貸學金等方面均作出重大貢獻。目前,華文獨中的辦學已達一定的學術水平,其統考文憑受世界許多大專承認。而現在獨中的學生人數也逐漸的增長,每年每個家長都搶着獨中的位子,可喻"僧多粥少"。
獨中以華文作為主要溝通及教學媒介語。除了以華文教學,獨中也擁有本身特有的考試機制。一般上,獨中學生被允許參與政府考試如馬來西亞教育文憑考試(SPM)等,另外也必須參與高初中獨中統一考試(Unified Examination Certificate; UEC),簡稱統考。此外,獨中也採用了有別於國民中學五年制的教學年限,獨中生必須完成六年的中學課程方可正式畢業。
由於獨中統考並未受馬來西亞政府承認。因此獨中畢業生必須前往本地私立學院或海外國家,如中國、新加坡、澳洲等繼續升學。持有統考文憑的學生能直接進入這些承認獨中文憑的大學就讀,而不必事先報讀大學先修課程或大專課程。
2014年8月25日,時任拉曼大學理事會主席林良實在該大學主席辦事處宣佈,每年為全馬來西亞60間獨中提供300份獎學金,讓每間獨中的5名資優畢業生,憑統考文憑至少4A的優秀學術表現,選修拉曼大學任何學士課程;貧窮家庭的學生每月也將獲500令吉津貼。林良實說,拉曼大學也將通過三大主要華團組織,即華總、中華工商總會及董教總進行甄選,每個組織可在60所獨中遴選並推薦成績優秀、品學兼優的獨中畢業生,包括來自貧窮家境的學生,再經校方面試後,以獲分配每年300份的獎學金[9]。
2018年5月9日由馬哈迪·穆罕默德領導的希望聯盟執政後,分別在2019年與2020年的財政預算案中撥款1200萬及1500萬令吉予獨中[10][11]。
2021年9月30日,董總主席陳大錦公開感激馬華公會總會長魏家祥及署理總會長馬漢順的協助,在獨中特別撥款課題上獲得財政部撥出1500萬令吉撥款[12]。馬漢順隔日透過面子書間接回應獨中獲得1500萬令吉撥款課題,強調只要馬華可以幫助獨中學校得到這一筆款項,過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13],引起其它國會議員的質疑[14]和不滿[15],要求教育部對此作出解釋[16]。馬漢順隨後指出,教育部自同年4月獲得財政部的撥款後,就一直與董總主席陳大錦及相關獨中人士保持聯繫,並以低調的方式處理教育問題[17]。然而,教育部高級部長莫哈末拉茲於10月4日在國會下議院為第十二大馬計劃部門總結時強調,教育部從未給予獨中撥款,因為給私立學校撥款超出了該部的權限範圍[18]。
由於獨中的數目與學額有限,再加上地域限制與個別家庭的經濟能力等客觀問題,進入獨立中學的華小畢業生並不多,每年只有大約十分之一的華小畢業生進入獨中[19],而多數馬來西亞華人都把孩子送到國民中學、國民型華文中學(華中)和英語源流學校[b]。部份家長不選擇獨中是因為認為獨中畢業後升學與投入公共服務困難,因為獨中文憑並不受官方承認,除此之外獨中學費高昂,並且入學考試困難,但有許多國外私立與本地私立大專以及私人領域承認其文憑。一些私立獨中學校會招收外國學生就讀。
一般上大型獨中的學生來源並不成問題,面對學生來源問題的主要是偏遠的小型獨中。
華文教育乃至其它非官方語言的外語教育在馬來西亞一向是個爭議性的敏感政治課題。馬來西亞政府所採用的《1956年拉薩報告書》主張馬來西亞的教育體系應該以國語(馬來文)做為所有學校的主要教學媒介語,並曾以此為最終目標來執行。由於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是民間私人華文中學抵抗這個國家政策而形成的產物,因而它的爭論主要都圍繞在馬來西亞國家的外語教育問題上。
由於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民族及多元文化的國家,種族團結非常重要的。在早期,部份人士就認為只有統一在一種語言、一種文化下才能達到平等與團結,政府也就制定了單一語文政策,並對此觀點加以宣傳;在認為馬來土著才是國家真正主人的觀念下,馬來文理所當然成為被用來統一全民的語言。然而此觀點一開始就遇到了不少反對聲音,尤其是認為「多元文化並存與平等共生才能真正達到團結」的人士的異議。而前者就往往給後者帶上「破壞種族團結」的污名。
獨中長期以來所堅持的 「發展中華民族母語教育和承傳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方向, 原本是為了讓當地華人可接受完整的母語教育。然而在國家語文政策實行下,華文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董教總,經常會被馬來西亞其他種族人士尤其是以種族主義政黨巫統為主的官員批評為「華人極端主義分子」(英語:Extremist Chinese),而獨中也被視為「華人的學校」、「中國人的學校」等。
2016年9月4日,柔佛州王儲東姑依斯邁批評多源流教育制度,未能真正地促進國民團結。他說,在柔佛,未來不會再有多源流學校,反之只有一種柔佛民族學校,不過,為了宗教目的,柔佛境內的宗教學校仍將維持[20]。該言論隨後引起各方議論[21][22]。
獨中乃至華文教育工作人士常被認為是華人極端主義的幾個理由:
而支持獨中與外語教育的人士認為:
序 | 學校編號 | 州 | 地區 | 中文名稱 | 馬來文名稱 | 成立年份 | 郵政
編碼 |
---|---|---|---|---|---|---|---|
1 | JPCC001 | 柔佛 | 居鑾 | 居鑾中華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Chong Hwa Kluang | 1918 | 86000 |
2 | JPCA002 | 柔佛 | 峇株巴轄 | 新文龍中華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Chong Hwa Rengit | 1957 | 83100 |
3 | JPCA001 | 柔佛 | 峇株巴轄 | 峇株吧轄華仁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Cina Batu Pahat | 1940 | 83000 |
4 | JPCA003 | 柔佛 | 永平 | 永平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Cina Yong Peng | 1957 | 83700 |
5 | JPCG001 | 柔佛 | 笨珍 | 笨珍培群獨立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Pei Chun Pontian | 1922 | 82000 |
6 | JPCF001 | 柔佛 | 利豐港 | 培華獨立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Persendirian Pei Hwa | 1929 | 84400 |
7 | JPCF002 | 柔佛 | 麻坡 | 麻坡中化中學 | Sekolah Tinggi Chung Hwa Muar | 1912 | 84000 |
8 | JPCB001 | 柔佛 | 新山 | 新山寬柔中學 | SM Foon Yew Johor Bahru | 1913 | 80300 |
9 | KPC2001 | 吉打 | 亞羅士打 | 吉華獨立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Keat Hwa (Persendirian) | 1911 | 05050 |
10 | KPC2002 | 吉打 | 亞羅士打 | 亞羅士打新民獨立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Sin Min (Persendirian) Alor Setar | 05400 | |
11 | KPC3001 | 吉打 | 雙溪大年 | 雙溪大年新民獨立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Sin Min (Persendirian) Sg. Petani | 1957 | 08000 |
12 | DPC1001 | 吉蘭丹 | 哥打峇魯 | 中華獨立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Persendirian Chung Hwa | 1918 | 16450 |
13 | MGC2135 | 馬六甲 | 馬六甲市 | 培風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Pay Fong | 1913 | 75300 |
14 | NPC2001 | 森美蘭 | 波德申 | 波德申中華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Chung Hua Port Dickson | 1914 | 71000 |
15 | NPC4001 | 森美蘭 | 芙蓉 | 芙蓉中華中學 | Sekolah Tinggi Chung Hua Seremban | 1913 | 70200 |
16 | APF9001 | 霹靂 | 金寶 | 培元獨立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Pei Yuan (Persendirian) | 1912 | 31900 |
17 | APF2002 | 霹靂 | 怡保 | 培南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Poi Lam (Persendirian) | 1917 | 31500 |
18 | APF5003 | 霹靂 | 安順 | 三民獨立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San Min (Persendirian) | 1929 | 36000 |
19 | APF2004 | 霹靂 | 怡保 | 深齋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Shen Jai (Persendirian) | 1959 | 31300 |
20 | APF4005 | 霹靂 | 江沙 | 崇華獨立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Tsung Wah (Persendirian) | 33000 | |
21 | APF1006 | 霹靂 | 班台 | 育青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Yik Ching (Persendirian) | 1962 | 34900 |
22 | APF2007 | 霹靂 | 怡保 | 育才獨立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Yuk Choy (Suwa) | 1908 | 30020 |
23 | APF6008 | 霹靂 | 太平 | 華聯中學 | Sekolah Tinggi Hua Lian (Persendirian) | 1913 | 34000 |
24 | APF1009 | 霹靂 | 曼絨 | 南華獨立中學 | Sekolah Tinggi Nan Hwa (Persendirian) | 1936 | 32400 |
25 | PPCB001 | 檳城 | 喬治市 | 鍾靈獨立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Chung Ling (Persendirian) | 1917 | 11400 |
26 | PPCB002 | 檳城 | 喬治市 | 韓江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Han Chiang (Persendirian) | 1919 | 11600 |
27 | PPCA001 | 檳城 | 大山腳 | 日新獨立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Jit Sin (Persendirian) | 1918 | 14000 |
28 | PPCB003 | 檳城 | 喬治市 | 檳華女子獨立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Perempuan Cina (Persendirian) | 1919 | 10350 |
29 | PPCB004 | 檳城 | 喬治市 | 菩提獨立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Phor Tay Persendirian | 10250 | |
30 | XPC6201 | 沙巴 | 保佛 | 保佛中學 | Beaufort Middle School | 89807 | |
31 | XPC6402 | 沙巴 | 吧巴 | 吧巴中學 | Papar Middle School | 89608 | |
32 | XPC4003 | 沙巴 | 亞庇 | 建國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Kian Kok | 1963 | 88810 |
33 | XPC7004 | 沙巴 | 拿篤 | 拿篤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Lahad Datu | 1969 | 91112 |
34 | XPC8205 | 沙巴 | 古達 | 培正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Pei Tsin | 89058 | |
35 | XPC4006 | 沙巴 | 亞庇 | 沙巴崇正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Tshung Tsin Sabah | 1965 | 88300 |
36 | XPC1307 | 沙巴 | 丹南 | 丹南崇正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Tshung Tsin Tenom | 1965 | 89908 |
37 | XPC2008 | 沙巴 | 山打根 | 育源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Yu Yuan | 1962 | 90710 |
38 | XPC3009 | 沙巴 | 斗湖 | 巴華中學 | Sekolah Tinggi Cina Sabah | 1964 | 91007 |
39 | YPCQ002 | 砂拉越 | 西連 | 西連民眾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Awam Serian | 94707 | |
40 | YPCA001 | 砂拉越 | 古晉 | 中華第一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Chung Hua No.1 | 1958 | 93704 |
41 | YPCA002 | 砂拉越 | 古晉 | 中華第三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Chung Hua No.3 | 1958 | 93300 |
42 | YPCA003 | 砂拉越 | 古晉 | 中華第四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Chung Hua No.4 | 93400 | |
43 | YPCG004 | 砂拉越 | 詩巫 | 公民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Citizen | 1960 | 96000 |
44 | YPCG002 | 砂拉越 | 詩巫 | 光民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Guong Ming | 1952 | 96000 |
45 | YPCS002 | 砂拉越 | 美里 | 廉律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Jalan Riam | 98000 | |
46 | YPCZ001 | 砂拉越 | 民都魯 | 開智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Kai Dee | 1952 | 97000 |
47 | YPCG001 | 砂拉越 | 詩巫 | 公教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Katholik | 1960 | 96007 |
48 | YPCG005 | 砂拉越 | 詩巫 | 建興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Kiang Hin | 1946 | 96008 |
49 | YPCA004 | 砂拉越 | 石角 | 民立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Min Lit | 93724 | |
50 | YPCQ001 | 砂拉越 | 泗里街 | 泗里奎民立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Ming Lik, Sarikei | 96100 | |
51 | YPCK001 | 砂拉越 | 美里 | 培民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Pei Min | 98000 | |
52 | YPCG003 | 砂拉越 | 詩巫 | 黃乃裳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Wong Nai Siong | 1967 | 96008 |
53 | BPCA003 | 雪蘭莪 | 巴生 | 興華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Hin Hua | 1947 | 41200 |
54 | BPCA004 | 雪蘭莪 | 巴生 | 中華獨立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Persendirian Cina Chung Hua | 1911 | 41000 |
55 | BPCA001 | 雪蘭莪 | 巴生 | 巴生光華獨立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Persendirian Kwang Hua Klang | 1954 | 41150 |
56 | BPCA002 | 雪蘭莪 | 巴生 | 濱華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Pin Hwa | 1923 | 41400 |
57 | WPC0001 | 吉隆坡 | 吉隆坡 | 吉隆坡中華獨立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Chong Hwa Kuala Lumpur | 1919 | 51100 |
58 | WPC0002 | 吉隆坡 | 吉隆坡 | 尊孔獨立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Confucian (Persendirian) | 1906 | 50150 |
59 | WPC0003 | 吉隆坡 | 吉隆坡 | 坤成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Kuen Cheng | 1908 | 50460 |
60 | WPC0004 | 吉隆坡 | 吉隆坡 | 循人中學 | Sekolah Menengah Tsun Jin | 1913 | 55200 |
8*1 | JPCB001 | 柔佛 | 古來 | 寬柔中學古來分校 | SM Foon Yew Johor Bahru - Kulai | 2005 | 81000 |
SMA | CGAE002 | 彭亨 | 關丹 | 關丹中華中學(有爭議[c]) | Sekolah Menengah Chong Hwa | 2014 | 25150 |
8*2 | JPCB001 | 柔佛 | 巴西古當 | 寬柔中學至達城分校 | SM Foon Yew Johor Bahru - Seri Alam | 2020 | 81750 |
56*1 | BPCA002 | 雪蘭莪 | 莎亞南 | 濱華中學哥打哥文寧分校[23] | Sekolah Menengah Pin Hwa Kota Kemuning | 建設中 | 40460 |
SMA | 雪蘭莪 | 莎亞南艾美納 | 吉隆坡中華中學分校([d]) | Sekolah Menengah Akademik Chong Hwa | 2027 | 40160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