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文梵語Bala),佛教術語,字面意義為力量,依靠這種力量,能斷除一切煩惱。在佛教中,對於力的分類有許多,最常見的是五力巴利文梵文pañca bala),又稱五學力,為三十七菩提分法之一。

三十七菩提分法
  四念住  
  四正勤 四神足  
五根 五力
  七覺支   
  八正道  

釋義

在詞典中,bala為「力」、「力量」之義。在佛教中,是斷除一切煩惱的所因、所依、所住[1],佛陀說過二力三力四力、五力、六力七力八力九力,九力為:信力、精進力、慚力、愧力、念力、定力、慧力、數力、修力;還有與五學力相對的如來十力

說一切有部大毘婆沙論》將「力」釋義為「難可摧制」[2]「能破惡法」等[3]無著大乘阿毘達磨集論》將「力」釋義為「能損減所對治障、不可屈伏」[4]

定義

在《雜阿含經·六七五經》等[5]中定義了「五力」:

阿毘達磨中進行了細說,如上座部集異門論》:

在三十七菩提分法中的位次

說一切有部菩提分法為基礎建立了修行次地學說,五力在三十七菩提分法中是第五世第一法位,緊鄰第六見道位,《大毘婆沙論》進行了解說:

在此說法之後還引述了一則參考異說:

各種解說

後世對五根、五力有各種解說:

  • 婆藪跋摩四諦論》:

註釋與引用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