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和(1479年7月5日—1545年1月27日[1]),字養和,號松石湖廣承宣布政使司黃州府麻城縣(今湖北省麻城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Quick Facts 劉天和, 籍貫 ...
劉天和
大明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兵部尚書
籍貫湖廣承宣布政使司黃州府麻城縣
族裔漢族
字號字養和,號松石
諡號莊襄
出生成化十五年(1479年)六月十六日
湖廣麻城縣
逝世嘉靖二十四年十二月甲寅
(1546年1月27日)
湖廣麻城縣
配偶娶王氏,封恭人
親屬(子)劉澯
出身
  • 弘治十一年戊午科舉人
  • 正德三年戊辰科殿科進士出身
Close

生平

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進士,授南京禮部主事。因劉瑾罷黜御史十八人,改他曹二十四人補充,其遂改為監察御史,出按陝西。鎮守中官廖堂奉詔辦食御物於蘭州,劉天和謂其非所部,辭而不往。廖堂遂奏其拒命,明武宗下詔逮捕,其下部民哭送者上萬人。詔獄久不釋,吏部尚書楊一清上疏論救,法司奏當贖杖還職,中旨謫為金壇縣丞。刑部主事孫繼芳亦抗章救,沒有批准。屢遷至金壇知縣、湖州府知府,多有惠政[2]

嘉靖初年,升爲山西提學副使,累遷南京太常寺少卿。以右僉都御史總督甘肅屯政,請以肅州丁壯及山、陝流民於近邊耕牧,且推行於各邊疆等。之後改為陝西巡撫,任內請求撤鎮守中官及罷為民患者三十餘事,明世宗均聽從。之後他亦平定洮、岷番等民變,進右副都御史[3]。母喪丁憂,除服,總理河道。加工部右侍郎,仍然負責河南等地河道治理。嘉靖十五年,改為兵部左侍郎,總督三邊軍務,此後晉升右都御史,抵禦塞外吉囊入侵。之後論功,加為太子太保,廕一子錦衣千戶,前後賚銀幣十數。遷南京戶部尚書,不久召為兵部尚書兼督團營。因言官彈劾其年老衰,劉天和遂乞休歸。家居三年卒,贈少保,諡莊襄[4]

著作

劉天和留心醫藥,輯有《保壽堂經驗方》四卷,為《本草綱目》所引用。另刻有《傷寒六書》、《幼科類萃》等書。

《皇明經世文編》錄有《劉莊襄公奏疏》。

佚事

劉瑾當權期間,禁止天下用「天」等字為名。劉天和被迫改名劉和。劉瑾伏誅後復名[5]

家族

曾祖劉訓,太中大夫山西左參政。祖劉仲輢,崇德縣知縣。父劉璲,前進士、豐城縣知縣。母秦氏。慈侍下。弟天年。

劉澯,嘉靖進士。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