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嘎(日語:馬鹿/ばか/バカ baka),意為笨蛋[1],是日語詈語。現代日文漢字常作「馬鹿」,歷史上也有「莫迦」、「破家」等寫法。[2]而男性的說法又有馬鹿野郎(日語:馬鹿野郎/ばかやろう baka yarō,意爲笨蛋混帳),漢語通常音譯作「八格牙路」[3]、「八格牙魯」、「八塊鴨肉」,粵語音近「八加廿六」。
歷史
馬鹿的字樣始見於日本南北朝時代,《太平記》在1342年記錄了詈語「馬鹿者」。[4]足利氏武將土岐賴遠拒尊退位的光嚴天皇——「賴遠可能是喝醉了,大聲譴責什麼笨蛋(馬鹿者)魯莽地讓他下馬」。根據卡爾的說法:「新村發現最先版本(十四世紀)的《太平記》將baka寫為バカ。」[5]
文明時代版本的《節用集》詞典將baka記作馬鹿,或寫成母嫁、馬嫁或破家,意思是狼藉。
許多日本古典都使用baka。例如,《甲陽軍鑑》將baka寫為馬嫁。井原西鶴的《好色一代男》,即浮世草子名篇,也將baka寫為馬鹿。
詞源
雖然馬鹿的來源不明,但日本學者根據各種語源學和民間語源發現最常見的兩種來自漢文和梵語外來語。
第一,最古老的民間說法,是馬鹿是源於中國歷史「指鹿為馬」的成語典故。 這一詞源首先出現在《運步色葉集》,其中馬鹿指「指鹿曰馬」。《史記》中記載:
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6]
馬與鹿截然不同,卻愚昧到無法辨認,故以「馬鹿」稱笨蛋。[7]
日本習語中第一出現的是11世紀小說《源氏物語》。
……暴怒:「失寵之人難以果腹。現在他住在豪宅裏說我們的壞話。不難想像卑躬屈膝的傢伙們都跟他說鹿是匹馬。[8]
第二,梵語稱「癡」為मोह(moha),日本佛教中僧侶用以罵弟子執迷不悟之語,可以用漢字表示為「馬鹿」、「莫加」、「破家」等,後多以「馬鹿」用以指責不肖弟子,此為學界主流之說。
用途
此語詞由於日本人使用的情形相當普遍,意義因用者、受者、語境而異。需要注意的是,「馬鹿」或「馬鹿野郎」未必是真要痛罵他人時才使用,有時也用在揶揄或撒嬌的場合。[9]一般來說,在關東地區用在揶揄(或「取笑」)程度的情形較多,但在關西地區則是真要痛罵他人時才使用;與「馬鹿」相反,另一句日語中常見的罵人話「阿呆」(アホ)在日本關西地區多為調侃之意,而在關東地區則帶有侮辱性。由此可看出地域性的差異。[10]
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神風特攻隊使用的MXY櫻花機亦被美國水兵稱為「馬鹿彈」(英語:baka bombs,或曰「笨彈」),[11][12]這一說法的最早記載出現在1945年5月7日的《新聞周刊》中。[13]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