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廣州巴士快速交通運輸系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廣州快速公交運輸系統(俗稱:廣州BRT;英語:Guangzhou Bus Rapid Transit,縮寫:GBRT;工程名中山大道快速公交(BRT)試驗線)是中國廣州市的一個巴士快速交通系統,位於天河區和黃埔區,設有31條路線及26對車站,2010年2月10日開始免費試營運並於當月20日正式營運。
Remove ads
概況

廣州BRT巴士專線呈東西走向,西起天河區天河路,沿中山大道、黃埔東路,東至黃埔區開發大道,其中天河路2.8公里、中山大道13公里、黃埔東路7.1公里。系統全長22.9公里,全線規劃路寬60米,道路中央為雙向兩條BRT巴士專線(車站處4條),外側為雙向6至10條社會行車線。設置月台26座,其中對開式15座,錯位式11座,月台長度由55米至220米不等;月台為封閉式,並設有電子閘門。其營運、管理由廣州市交通站場建設管理中心專門設立的廣州快速公交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主要負責營運系統的統一調度和管理工作。
歷史
BRT開通前後天河路崗頂站附近車況對比

自2005年開始,廣州市建設部門展開巴士快速交通概念研究,工程於2008年11月30日動工,總投資7.2億元。廣州BRT自起建就爭議不斷,由於施工期間需要對天河路及中山大道部分路面及行人路進行圍蔽施工,令該路段交通異常擁堵,BRT因此也被戲稱為「不讓通」[註 1][1],甚至影響到深圳市關於是否建BRT的決策[2]。
2010年2月10日,廣州BRT開通,頭十天免費給市民搭乘[3]。自開通以來,其日均客流量達85萬人次,最高達96萬人次,單向高峰小時截面通過量達2.99萬人次[4]。
廣州BRT於2011年榮獲可持續交通發展獎,為國內交通項目首獲此獎者[5];2012年獲聯合國應對氣候變化「燈塔獎」[6];2013年獲評為BRT系統「金牌標準」,成為亞洲唯一被評為「金牌標準」的BRT系統[4][7]。2019年,廣州BRT獲第十六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8]。
2024年7月,棠下村站至蓮溪站長5.7公里的路段開放作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9]。
Remove ads
乘坐方式

乘客可通過行人隧道、天橋或斑馬線進入和離開月台,在BRT通道內需要在月台投幣或使用羊城通拍卡入站,所有路線統一票價人民幣2元。進入月台後按指引在指定閘門候車,倡導前門上車、後門下車(實際上乘客可在任何車門上落車),在BRT通道26站內均可免費轉乘同方向其他路線。原線夜班巴士及不參與該系統營運的巴士路線則保留在道路兩邊巴士站點停靠,不進入專用通道行駛。其他細則與普通巴士無異。
車站
廣州BRT自西向東方向分別設26座車站。
Remove ads
路線

在BRT投入運營之前,行經中山大道的巴士路線有61條,其中的31條路線在BRT線網啟用後進入BRT通道,其餘路線則進行調整,避開BRT通道[12]。
進入BRT通道的路線統一以「B」字開頭,由30條靈活路線和1條擺渡路線組成:
- 擺渡路線(B1)開通當時往返於天河體育中心和黃埔區夏園,在東端延長至鹿鳴山之前全程行走BRT通道。
- 其餘30條(B2~B31)開通當時即為部分路段行走BRT通道。
2024年12月26日起,BRT走廊內開通一條往返於文園站(地鐵雙崗站)和棠下村站的自動駕駛便民小巴線[13][14]。
Remove ads
18米鉸接巴士車隊

廣州BRT乃至廣州巴士的18米鉸接巴士全數在B1路運營。曾經在B1路行駛,現已退役的18米車型如下:
以上車型均採用玉柴專門研製的大功率LPG引擎 YC6MK300P-40(功率 221 kW,排放量符合國 IV 標準),每輛車的載客量為站位117人、座席42人。
目前B1路的18米車型為中車時代電動「巴客龍」TEG6180BEV02,共有36台[15][16],其中:
- 6台配屬一汽巴士(Y2-6032 ~ Y2-6037);
- 18台配屬巴士三分(3-59500 ~ 3-59517);
- 12台配屬二巴二分(E-59530 ~ E-59541)。
Remove ads
意外事件
2014年7月1日,一輛巴士在廣州BRT體育中心站內突然逆行,撞上對面一輛入站的巴士,造成人員受傷。據目擊者稱,當時正落大雨,這部巴士突然逆行,撞掉了同方向一輛公車的倒後鏡,撞到對面入站的一輛巴士。當時該巴士上約有十餘名乘客,有部分人員受傷,附近多部救護車趕到現場急救。現場消息稱,肇事巴士車頭嚴重變形,大部分擋風玻璃被破壞。在車站內中間護欄部分已被撞爛,車站的部分擋風玻璃損毀。車站自東向西方向已單向封鎖,乘客只出不入[17]。
2018年1月1日,一名乘客乘坐B3路車到達石牌橋站,乘客剛一腳踏下公車時,她身前的車站屏蔽門和身後的公車門同時關閉,與此同時,關上門的B3公車隨即開動,一隻腳仍被車門夾住的乘客被公車拖着摔倒在行車線上。事故造成乘客多處軟組織和微細血管受傷,仍需做進一步檢查才能確診[18]。
2021年3月3日,受中山大道珠村跨線橋地陷影響,途經該路段的BRT路線在東行時均需臨時繞行匯彩路、黃埔大道、魚珠交匯處,停靠珠江村站後再接回原線,珠村、蓮溪、茅崗以及蓮溪路口等四站暫時停止服務[19];3月4日10時45分起,恢復正常路線運營[20]。
2024年11月12日凌晨1時,一輛泥頭車撞上BRT天朗明居站的行人天橋,車廂被天橋卡住後頭部翹起[21]。受事件影響,該行人天橋暫時封閉,車站東行方向暫時不停站,西行方向則在站外臨時車站處營運[22]。
Remove ads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