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斯布魯克(德語:Innsbruck,德語發音:[ˈɪnsbʁʊk] (ⓘ))位於奧地利西部群山之間的因河畔,是蒂羅爾州的首府。穿越阿爾卑斯山通往意大利南蒂羅爾地區的布倫納山口從這裏開始。茵斯布魯克的名字來自於因河和德語中的Brücke(橋)。因斯布魯克是奧地利第五大城市,整個都市地區約有18.4萬居民。
茵斯布魯克是著名的滑雪勝地,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曾於1964年和1976年兩次在此舉辦。
慈善組織SOS兒童村總部即位於茵斯布魯克。
地理
因斯布魯克位於卡文德爾山脈的南邊,阿爾卑斯山脈主脈帕切科弗爾山的前沿山脈的北邊。在因斯布魯克的西邊因河的河谷被一座高峰分為東西兩谷。
因斯布魯克的市區主要以因河河谷為主,從東向西拉長。此外卡萬德爾的南坡的一部分也屬於市區地區,這裏也是因斯布魯克的最高點,此外通往這裏只有一條道路。向南到帕捷科菲爾峰的北坡開始也屬於因斯布魯克,但坡地本身已經不屬於市區了。
因河是流經因斯布魯克的最重要的河流,在因斯布魯克有八條溪流注入因河。此外市區內還有一個挖掘砂石造成的人工湖。
因斯布魯克被因斯布魯克地區圍繞。
因斯布魯克分九個市區,這些市區過去是獨立的城鎮,今天它們已經沒有自己的管理機構了。不過一般村莊地區以及離因斯布魯克比較遠的伊格爾斯還有自己的市區議會。
這九個市區是:內城區、Wilten、Pradl、Hötting、密勞、阿姆拉斯、Arzl、Vill和伊格爾斯。
茵斯布魯克年平均降雨量為875毫米,平均溫度為10.0°C(一月平均氣溫為-1.0°C,七月的平均氣溫為20.3°C)。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4%,平均日照時間為1,835小時。
因斯布魯克 (1971-2000)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平均高溫 °C(°F) | 3.5 (38.3) |
6.3 (43.3) |
11.3 (52.3) |
14.8 (58.6) |
20.3 (68.5) |
22.6 (72.7) |
24.7 (76.5) |
24.4 (75.9) |
20.8 (69.4) |
15.8 (60.4) |
8.2 (46.8) |
3.7 (38.7) |
14.7 (58.5) |
平均低溫 °C(°F) | −5.2 (22.6) |
−3.7 (25.3) |
0.2 (32.4) |
3.4 (38.1) |
7.8 (46.0) |
10.8 (51.4) |
12.8 (55.0) |
12.7 (54.9) |
9.3 (48.7) |
4.8 (40.6) |
−0.5 (31.1) |
−4.2 (24.4) |
4.0 (39.2) |
平均降水量 mm(吋) | 43.9 (1.73) |
41.4 (1.63) |
55.9 (2.20) |
57.7 (2.27) |
87.1 (3.43) |
110.3 (4.34) |
137.2 (5.40) |
111.3 (4.38) |
78.1 (3.07) |
57.3 (2.26) |
63.2 (2.49) |
53.1 (2.09) |
896.5 (35.30) |
數據來源:Zentralanstalt für Meteorologie und Geodynamik |
歷史
茵斯布魯克市區內發現的最早的考古遺蹟是新石器時代留下的。市內有些地方的地名顯然是從羅馬時期以前留下來的,此外一些那時留下來的墓地也證明從三千年前開始茵斯布魯克就不斷有人居住。
4世紀羅馬帝國在這裏設立了一個兵營來保護從維羅納跨越阿爾卑斯山脈去奧古斯堡的道路。這個兵營在600年左右在民族大遷徙的時候被毀。
1138年在這裏建立了一個修道院,這個修道院不但擁有因河周圍的所有土地,而且還擁有在因河上擺渡的唯一權利。因此整個從這裏跨越阿爾卑斯山脈的權利全部掌握在這個修道院手中。
1165年當地的伯爵建造了一座跨越因河的橋。1180年他又通過土地交換從修道院手中換取了因河兩岸的土地。1187年這個居民點獲得設立市場的權利,在頒發這個權利的證書上首次出現了茵斯布魯克的拉丁語名字:Oeni Pons(oenus是因河的拉丁語名字,pons是橋的意思)。
1187年和1205年之間茵斯布魯克獲得城市權利。由於它控制着南北跨越阿爾卑斯山脈的交通要道,它很快就成為一個非常有影響、非常富有的城市。
茵斯布魯克的印章和市徽是從1267年留下來的。
1281年通過又一次土地交換茵斯布魯克得以擴展。
1300年左右通過布倫納山口的道路被加強,馬車可以在上面行走,當時其它跨越阿爾卑斯山脈的道路還只能使用馱馬運輸。
1420年奧地利公爵腓特烈四世將茵斯布魯克設為他的首都並建造宮殿、市政府、庭院、金屋頂和城堡。
1485年後來寫《巫術之秘》的海因里希·克雷默在茵斯布魯克發動迫害巫師的審判,但由於他的證據不足審判被中斷。
1500年左右茵斯布魯克有約5000名居民。
1629年至1630年在茵斯布魯克開設了德語地區第一座劇院。今天這個位置上是茵斯布魯克的會議中心。
1665年最後一位蒂羅爾大公無子逝世,哈布斯堡王朝的蒂羅爾支滅絕,蒂羅爾歸併入奧地利,茵斯布魯克因此也喪失了它首都的地位。
20世紀以來茵斯布魯克與外部的交通繼續不斷提高。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意大利軍隊佔領茵斯布魯克。意軍直到1924年才撤出,但是沒有在市內破壞。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茵斯布魯克21次被轟炸。茵斯布魯克是少數不經過戰鬥就向美軍投降的奧地利城市之一。
1945年二戰結束後茵斯布魯克屬於法佔區。
1948年後茵斯布魯克開始重建。1964年和1976年茵斯布魯克兩次舉辦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1984年和1988年又舉辦了兩次冬季殘疾人奧運會。這樣茵斯布魯克成為世界上唯一間隔12年舉辦兩次奧運會的城市。1990年代中茵斯布魯克還打算申請第三次,但是民意調查時市內大多數人反對不了了之。
據道格拉斯·亞當斯自己回憶他1971年在茵斯布魯克旅遊時產生了寫《銀河系漫遊指南》的主意。
1973年茵斯布魯克建造了一個現代化的會議中心。
1960和1970年代試圖使得南蒂羅爾從意大利分離出來與奧地利合併的恐怖主義分子利用茵斯布魯克地區作為其基地。美國為此在茵斯布魯克設立了一個領事館,傳說該領事館也從事間諜活動,幫助一大批打擊在該地區的恐怖分子。
1980年茵斯布魯克原有的小機場擴建後開始設立通往維也納的班機,今天從茵斯布魯克出發每天有多部班機連接歐洲的大城市,尤其在冬天這個機場是許多旅遊者到來的工具。夏季則有許多奧地利旅遊者從這裏去希臘。
2004年初原來的茵斯布魯克大學醫學系獨立為茵斯布魯克醫學大學。
2005年冬季大學生運動會在茵斯布魯克舉辦。
居民
茵斯布魯克是一個天主教教省的省會,這個教省包括蒂羅爾的西部、中部和東部的部分地區。茵斯布魯克大學的神學系非常著名。
人口變化 | |||||||||||||||||||||||||||||||||||||||
---|---|---|---|---|---|---|---|---|---|---|---|---|---|---|---|---|---|---|---|---|---|---|---|---|---|---|---|---|---|---|---|---|---|---|---|---|---|---|---|
|
|
政治
茵斯布魯克的市長不是市民直接選出的,而是由市議會選舉產生的。
茵斯布魯克的市議會有40席。
經濟、教育和基礎設施
茵斯布魯克是奧地利西部的經濟、管理和文化中心,它冬夏均為旅遊地(每年過夜人次達一百萬以上),此外它有兩座大學,是召開會議的優良選地。
2001年市內共有7964家企業,其中41家有200名以上職工,2001年5月15日市內共有78,186名職員和工人。
約3.45萬人每天從市外進入上班,其中75%的人來自茵斯布魯克地區。2004年茵斯布魯克的失業率為5%。
市內最重要的行業為資產管理(占經濟總值的32%)、公共服務(14%)和交通與通訊(13%)。
農業主要集中在市北,那裏還有高山畜牧業。
茵斯布魯克有地區法院、州法院和州上訴法院。
其它公共設施有州和市的管理機構、聯邦的管理機構、學校、大學和大學附屬醫院。
- 茵斯布魯克大學
- 茵斯布魯克醫學大學
旅遊業是茵斯布魯克重要的收入來源,最重要的旅遊點是老城和滑雪場。
交通
茵斯布魯克機場位於城市的西部,處理阿爾卑斯山周圍地區前往歐洲航班及季節性國際航班。
奧地利12號高速公路(因河河谷高速公路)通過茵斯布魯克,向東這條高速公路與通往慕尼黑和薩爾斯堡的高速公路相連。向南奧地利13號高速公路(布倫納高速公路)從茵斯布魯克出發通往意大利。相北有一條聯邦公路通往加米施帕滕基興。
茵斯布魯克位於從維也納通往蘇黎世的鐵路線上,茵斯布魯克還有一條通過格拉茨通往貝爾格萊德的鐵路。在南北方向,茵斯布魯克位於從慕尼黑通往維羅納的鐵路上,一條鐵路通往加米施帕滕基興。南北方向與東西方向的鐵路的交叉點是茵斯布魯克中央火車站。
茵斯布魯克市內的交通有公共汽車、有軌電車和無軌電車。與周圍村鎮之間有輕軌和長途汽車連接。從2003年開始市內的有軌電車線路在此後10年中現代化和擴建。
茵斯布魯克還有通往周邊山峰的纜車。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