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毓英(1885年—1912年5月7日),字子和,雲南會澤人。中國民主革命家。[1]與楊振鴻、馬驤合稱「雲南革命三傑」。[2]
生平
黃毓英自幼生活於雲南,後來其父黃玉田赴四川任職,全家人便隨之遷居四川。1903年,黃毓英和兄長黃毓蘭留學日本,先後在弘文學院、東斌學校學習。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國同盟會,黃毓英當即加入,此後曾赴南洋、雲南參與革命活動。1910年初,黃毓英入雲南新軍任排長,在新軍中進行活動,爭取到蔡鍔等高級將領及士兵支持革命。[1]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雲南的中國同盟會會員積極準備響應,黃毓英參與了昆明重九起義的策劃,並打響了起義的第一槍。所以,起義成功後,成立雲南軍都督府時,一批下級軍官及士兵推舉黃毓英任都督,被黃毓英謝絕。[1]
雲南軍都督府成立後,黃毓英先後奉命援川、援黔。1911年11月,雲南組織滇軍援川軍一個師,以雲南軍都督府軍務部總長韓建鐸為師長(後來改稱「滇軍援川軍總司令」),下轄兩個梯團:謝汝翼任第一梯團長,顧品珍、張開儒、黃毓成協助;李鴻祥任第二梯團長,張子貞、黃毓英、楊發源協助。滇軍抵達四川南部的敘府、瀘州後,形勢已發生變化,川軍、滇軍還在自流井發生武裝衝突。蔡鍔希望事件得到和平解決。1912年2月20日,成都、重慶兩個軍政府派出代表抵達自流井,同滇軍代表等進行協商,達成了《北伐條約》八款,決定川軍和滇軍共同組織北伐隊進行北伐。隨後,清室退位,南北統一,北伐軍便停止組織。滇軍援川軍撤回雲南,謝汝翼、李鴻祥兩個梯團於1912年5月6日同時回到昆明。[1]
此時,唐繼堯任司令的雲南北伐軍途經貴州、實行援黔時遇到困難。唐繼堯請求雲南軍政府派軍隊支援,雲南軍政府決定在援川軍兩個梯團主力撤回雲南的同時,抽調張子貞的一個支隊,組成「援黔遵義支隊」,由張子貞任支隊長,黃毓英、王秉鈞任副支隊長,赴貴州支援唐繼堯。在率部自四川赴貴州途中,黃毓英於1912年5月7日在貴州思南遇襲身亡,享年27歲。[1]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